资源简介 【课题课时】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课时 1【课标要求】 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一、【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仔细研读本科的课标要求,明确本节课任务。【议学设计】二问题伴学 学生议学 教师导学【点-重点填空】 1.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题,文化发展要依靠 2.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 3.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 4.建设文化强国,要推动 的发展,把 放在首位。 5.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6.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 的自信,特别是对 自信。 判断正误 1.民族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承袭中华传统文化。 4.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8.中华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9.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10.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11.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12.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让人民群众成为文化创造的源泉。 13.对待传统文化 需要先继承后发展。 13.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4.对传统文化的承袭,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15.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16.建设文化强国,要建立健全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17.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18.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 19.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20.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三合作研学 【解-解决难点】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典例: 1.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的2 000多年,中国古代先后发生过300多次瘟疫流行。千年磨砺中,中医学积累了非常多的宝贵经验。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约九成患者使用了中医药。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非常高。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 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中医自信 ②固守传统中医资源,保持民族特色 ③立足抗“疫”实践需求,汲取传统智慧 ④借鉴国外优秀医学成果,为我所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迁移训练 2.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在历史演进中各民族形成了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这里,茶马古道、河西走廊……成为民族团结融合之路;长江、黄河、瓷器、丝绸……成为引发强烈共鸣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面对劫难。各族人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各民族一荣俱荣、休戚相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各族人民洗雪耻辱、扭转自身命运,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迎来了全体中华儿女踔厉奋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新时代。 习近平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述新时代我们应如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四拓展悟学 五 练后反思 【练-限时训练】 1. 有学者认为,中国纪录片在跨文化交流中,自信应该成为国际传播的底色,只有自信才会用逻辑讲述真实的故事;而共情是国际传播的基调,只有共情才能以情感传递共同价值。这一观点强调,提高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力应该 A.立足中国国情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B.在交流交融中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 C.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D.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2.2022年2月20日,随着闭幕式的华彩乐章,北京冬奥会正式落下帷幕。国际奥委会体育总监基特 麦康奈尔高度评价道:中国正在为冬季运动建立一个真正的遗产。我们将在未来几年感受到中国带给世界冬季运动的意义。 冬奥里的中国元素: 冬奥在“立春”倒计时中开始,“折柳寄情”中结束,全程充满着“中国式浪漫”。以“国宝”大熊猫为原型的奥运吉祥物“冰墩墩”、国家粉雪中心跳台“雪如意”、酒店里特别设置的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带有“中国”标签的传统文化元素贯穿了北京冬奥会吃穿住行,让全世界的观众都看到了中国文化的灵动与厚重。 冬奥里的科学技术: 冬奥会开幕式上,运用了人工智能、视觉技术、5G和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这使开幕式取得了巨大成功。奥运冰场首次采用的最先进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由机器人制餐送餐的智慧餐厅,尽可能减少了人员接触。 冬奥里的家国情怀: 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仪仗兵落泪的瞬间火爆全网。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决赛中,紧密牢固的团队精神早已超越输赢,在冰冷雪地中绽放绚烂光芒。中华儿女团结友爱已不是一句口号,为国奉献的精神融入在每一句语言、每一个动作中。 冬奥里的中国格局: 从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到2022年的冬季奥运会,从2008年的“我”到2022年的“我们”,从主打“中国元素”到追求“世界大同”,我们实现了从向世界讲述“我是谁”的热忱到展现“我们一起向未来”的从容。从“我”到“我们”,折射出“中国式浪漫”的格局与胸怀,彰显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境界。 请你以“北京冬奥里的文化自信”为题,写一篇时事评论。(13分) 要求:①运用文化相关知识;②紧扣主题,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合乎逻辑;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左右。【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小结反思——构建体系,分享感悟【学教札记】参考答案:【点-重点填空】略 判断正误 1.民族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解析】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解析】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不是根本动力。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承袭中华传统文化。【解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4.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解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解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答案】正确。【解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只有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外来先进文化,面向未来,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8.中华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9.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答案】正确。【解析】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0.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解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11.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解析】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12.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让人民群众成为文化创造的源泉。【解析】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3.对待传统文化 需要先继承后发展。【解析】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而是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分先后。13.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解析】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14.对传统文化的承袭,是文化创新的根基。【解析】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15.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解析】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16.建设文化强国,要建立健全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解析】建设文化强国,要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17.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答案】正确。18.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解析】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19.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答案】正确。【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个根本,充分发挥其主导和引领作用。20.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答案】正确。【解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能够更好的构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的力量,能够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养。【解-解决难点】1. B2.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发展动力的重要来源,要推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塑造中华文化的丰满形象和精神面貌。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在新时代,应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凝聚民族合力、赓续民族精神,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③中国共产党正是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新时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继续增强中华文化自觉,坚定中华文化自信。④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其全社会价值追求“最大公约数”的作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凝聚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价值追求,引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与发展。【练-限时训练】D2.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冬奥会上展现出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时代价值。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奥运里的中国元素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之美。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不断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增强了文化自信的底气。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从“我”到“我们”,既是一种文化自信,也是中国为冬奥运动建立的遗产,表明我们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展现了我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格局与胸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