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023年秋十月月考九年级物理A卷答案(分数:70分 时间:7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8*3=24分)1.(D)2.(C)3.(C)4.(D)5.(B)6.(B)7.(D)8.(B)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共10*1=10分)9.热传递; 扩散; 大气压。10.丁, 乙。 25%。11.较小。 100℃ 。12.带电; 不带电。三、作图题(共2*2=4分)13. 14.四、实验题(13空*1=13分, 17题(2)2分, 共计15分)15.(1)便于观察;密度;(2)小于;大气压;(3)模拟;类比;不相等16. (1)晶体;(2)小于;(3)1:2。17.C AD B五、计算题(共8+9=17分)18.解:(1)由图可知,该物质在固态时,加热2min,温度变化为Δt1=t-t0=0℃-(-20℃)=20℃该物质在液态时,加热2min,温度变化为Δt2=t′-t0′=10℃-0℃=10℃由于从热源吸热的功率恒定不变,所以固态时加热2min与液态加热2min吸收的热量相等,所以有c1mΔt1= c2mΔt2带入数据求得,该物质在液态下的比热容为(2)0.5kg的该物质在固态时温度升高到0℃,2min吸收的热量为Q=c1mΔt1=2.1×103J/(kg·℃)×0.5kg×20℃=2.1×104J该晶体物质在完全熔化需要的时间为t时=10min-2min=8min由于用加热时间来反映吸收的热量且从热源吸热的功率恒定不变,所以该晶体物质在完全熔化吸收的热量Q′=4Q=4×2.1×104J=8.4×104J根据熔化热的定义可知,该物质的熔化热为答:(1)求该物质在液态下的比热容 c2为4.2×103J/(kg·℃);(2)该物质的熔化热为1.68×105J/kg。19.解:(1)当风轮正面迎风,风速为,空气密度为时,每秒通过叶片旋转面积(迎风面积)的空气质量是,则每秒通过叶片旋转面积的空气体积是(2)投产后,年均发电量可达,如果这些电能由燃烧天然气发电,需要释放的能量为每年可节约天然气的体积为(3)由表格数据知空气的动能,与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为已知平均每秒通过叶片的空气动能为,平均每秒通过叶片的空气质量为即则此时的风速应该是答:(1)当风速为时,每秒通过叶片旋转面积的空气体积是;(2)每年可节约天然气;(3)若此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旋转面积是,平均每秒通过叶片的空气动能为,则此时的风速应该是10m/s。第3页 共6页 ◎ 第4页 共6页2023 年秋九年级 10 月联考物理 A、化学试卷物理部分(70 分)一、单选题(共 8*3=24 分)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空气的流动形成风打扫教室内卫生时可以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 C.将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沿途拉成一长串墨迹D.将一勺蔗糖放入盛水的杯中,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甜了机械能和内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关于机械能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速度大的那个物体内能一定大B.坠落的陨石在空中划过一道亮光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物体具有内能,也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实现内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关于热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寒冷的冬天,双手互搓会使手的温度升高,这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B.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内能的 C.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某汽油机的转速为 2400r/min,则在 1s 内汽油机对外做功的次数是( )A.2400 次 B.1200 次 C.40 次 D.20 次关于热机及其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热机的效率越高,对外做功同样多的情况下消耗的能量越少C.热机的效率越高说明做功越快D.更换热值更高的燃料可以提高热机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人们可制造出永动机 B.各种形式的能量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能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的情况火箭升空时,其势能和动能都增大,能量守恒定律不适用下列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体都是靠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来导电的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所以不是良好的电工材料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没有电荷D.通常情况下,石墨、大地、人体、铁、食盐水都是导体狮山某住宅楼,夜间有居民经过,左侧的楼道灯和右侧的走廊灯“自动”亮起,如图所示。白天居民经过, 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已知 S1 为声控开关(有声闭合、无声断开),S2 为光控开关(夜间闭合、白天断开),该大楼每层连接楼道灯 L1、走廊灯 L2 的电路为图中的( )B.C. D.二、填空题(共 10*1=10 分)为实现对新冠疫情的有效控制,中国启动了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接种工作,体现了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关心关爱。小刚在接种新冠疫苗过程中,护士用蘸有酒精的消毒棉球给他擦拭手臂,手臂感到凉,这是通过的方式来减少手臂的内能的,周围的人会闻到酒精的气味,这是 现象,护士将液态疫苗吸进注射器是利用 完成的。(汽油)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甲、乙是两个演示实验示意图,丙、丁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的两个冲程示意图。其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 (选填“丙”或“丁”)图,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选填“甲” 或“乙”)图所示的演示实验。四冲程汽油机,行驶 100km 发动机牵引力所做的功为1.15108 J,消耗汽油10kg,小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 .(汽油的热值q 4.6107 J / kg )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主要原因是砂石的比热容 。初温为 20℃,质量为 50kg 的砂石吸收3.6×106J 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 ℃ 。[砂石的比热容为 0.9×103J(kg·℃)]。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 .如图所示,无风条件下卡通造型铝箔气球两次均向带电棒靠近但未接触,气球 (选填“①不带电”“②带正电”“③带负电”或“④带电情况无法判断”).三、作图题(共 2*2=4 分)请你对照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实物图连接起来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物连接情况,在虚线框中画出相应的电路图。四、实验题(13 空*1=13 分, 17 题(2)2 分, 共计 15 分)在“走进分子世界”探究选择一种分子模型的活动中,李老师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然后再注入染成红色的酒精直至充满,可以观察到分层现象(图 a)。用食指堵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发现刚开始时管内出现大量小“气泡”逐渐聚集成一个大“气泡”,“气泡”上升时会越来越大(图 b)。最后李老师松开手,发现玻璃管被“吸”挂在食指上(图 c)。将酒精染成红色,目的是为了 ,加入酒精后出现分层现象是因为酒精的 比水小;“气泡”的出现说明混合后酒精和水的总体积 (大于/等于/小于)混合前酒精和水的总体积,最终 玻璃管被“吸”挂在食指上是由于 的作用;为了便于学生了解分子模型,李老师分别用细颗粒小米和大颗粒鹰嘴豆分别装满两个杯子(图 d),接着将小米和鹰嘴豆混合后再分装,发现装不满两杯(图 e),该实验 (模拟/证明)了分子之间有空隙,这里李老师运用了 (控制变量/转换/类比)的实验方法,由此我们猜想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大小 (相等/不相等)。在探究熔化实验时,利用如图装置对某物质加热,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在 B 点时的内能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 C 点时的内能;根据图中坐标信息可知,该物质在 AB 段和 CD 段的比热容之比为 c1:c2= 。17.(1)某组同学在做“探究小灯泡发光”实验,他们有一个小灯泡和一些新的干电池,下面能使灯泡发光的是图 ,属于短路的是图 ,属于断路的是图 。(2)一只玩具猫外形如图所示,猫体内有电池,猫手相当于一个开关,向下压猫手,猫脸上的两个小电灯会一齐发光,取下其中一个小电灯,发现另一个仍能发光,请把猫体内的对应电路图画在方框内。五、计算题(共 8+9=17 分)18.实验测得 0.5kg 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右图所示, 已知物质在固态下的比热容为c1=2.1×103J/(kg·℃)。假设这种物质从热源吸热的功率恒定不变,根据图像解析下列问题:求该物质在液态下的比热容 c2。若规定“质量为 1kg 的某种晶体物质在完全熔化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熔化热”用“λ”表示,根据图像信息,计算该物质的熔化热。19.2023 年 5 月 20 日,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成功并入文昌油田群电网,这标志着我国深远海风电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气流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如图,风力发电机的叶片长达 70 多米,投产后,年均发电量可达 7.92×1013J。当风轮正面迎风,风速为8 m s,空气密度为1.2kg/m3 时,每秒通过叶片旋转面积(迎风面积)的空气质量是1.44 105kg ,已知空气动能与其质量成正比,且1kg 空气的动能 Ek 与速度(v)的关系()如下表:当风速为8m/s 时,每秒通过叶片旋转面积的空气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原来油田群采用燃气发电,发电效率为 22%,“海油观澜号”并网投产后,每年可节约多少立方米天然气?(天然气)( q 3.6 107 J/m3)若此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旋转面积是1.5104 m2 ,平均每秒通过叶片的空气动能为9 106 J ,则此时的风速应该是多少?(动能EkJ2183250速度vms126810)化学部分(5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有 1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听厨房中几种物质的“谈话”,其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蔬菜:我腐烂了 B.醋瓶:我摔碎了C.菜刀:我生锈了 D.煤气:我燃烧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 B.加入块状药品C.点燃酒精灯 D.倾倒液体2023 年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A.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B.生活垃圾分类处理C.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D.使用新能源汽车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臭氧 B.液氮 C.冰水混合物 D.稀有气体在 H2O2、CO2、O2 三种物质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都含氧气 B.都含氧元素 C.都含氧分子 D.都含 2 个氧原子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可以用托盘天平称取 5.6g 氧化铜粉末用完酒精灯后,可以用嘴吹灭实验室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但可丢入垃圾堆中在实验室中,为了证明一瓶药品是蔗糖还是食盐,可品尝一下其味道铝原子(Al)和铝离子(Al3+)两种微粒中,不相同的是( )①核内质子数 ②核外电子数 ③最外层电子数 ④核外电子层数A.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知识归纳正确的是( )A.分子由原子构成,因此分子一定比原子大B.空气污染指数越大,说明空气质量状况越好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一定有火焰D.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氦气由氦原子构成,因此构成物质的粒子不止一种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①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塞入棉花,塞上塞子;④给试管加热; ⑤熄灭酒精灯; ⑥移出导气管; ⑦待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开始收集。A.③②①④⑦⑤⑥ B.②③①④⑦⑥⑤ C.①③②④⑦⑥⑤ D.②①③④⑦⑤⑥下列四个图象是化学反应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装有定量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木炭 B.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C.用相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D.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 4 小题,每空 1 分,共 19 分)(5 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现有下列物质:A.食盐 B.氧气 C.氮气,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①可充入食品包装中防腐的是 ; ②可用作厨房调味品的是 ;③用于医疗急救的是 。劳动教育课上,同学们到学校苗圃地参加劳动,远远闻到阵阵花香。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能闻到花香是 因为 ;看着阳光下 的绿植焕发着勃勃生机,小涵同学觉着自己好像看到植物正在将它从空气、土壤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条件下生产为葡萄糖和氧气,请帮她写出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5 分)用空气等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主要流程如下:Ⅰ中分离液态空气主要利用物质的性质是 (填序号)。沸点 B. 颜色 C. 溶解性(2)II 中甲烷(CH4)与氧气反应会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同时还生成水,该反应的文字(或符 号)表达式是 。Ⅲ中合成氨的反应类型是 (填“化合反应、分解反应”)。Ⅳ中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低温、加压的条件下生成尿素【CO(NH2)2】和水,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5 分)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限的元素组成了形形色色的物质,而且物质还在不断地变化着。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 (选填“分子、原子、元素”)。可以用 鉴别氧气、二氧化碳两瓶气体。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是 。(A①B②C)A、B、C、D 四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 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转化, A 是一种暗紫色固体,D 是无色液体,C 是一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可能省略)(D)试推断:Ⅰ.写出物质 C 的化学符号: ;Ⅱ.写出反应①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4 分)文字表达式可以把一个化学反应的信息体现得比较充分,请写出符合要求的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生成大量白烟的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反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三、实验探究(11 分)34.(4 分)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到下列装置,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装置 B 中仪器 a 的名称是若用氯酸钾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则应选择的装置组合 (填字母,下同), 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实验室常用锌粒(块状固体)与稀硫酸(无色液体)反应制取氢气,已知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且难溶于水。根据上述信息可知实验室制取纯净氢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 。35. (7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阅读课外资料得知:过氧化氢制氧气除了二氧化锰为催化剂,还可以用氧化铜、马铃薯、铁锈、红砖粉末等物质作为催化剂,于是他们想检验生活中马铃薯是否能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提出问题】马铃薯是否能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查阅资料】马铃薯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分解起催化作用。【设计实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Ⅰ 取 5%的过氧化氢溶液 5mL,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木条不复燃Ⅱ 取 5%的过氧化氢溶液 5mL,加入 0.5g 马铃薯(切成豆粒大小),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木条复燃Ⅲ 待实验Ⅱ中没有气泡放出后,继续加入 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再重复此操作。 木条复燃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文字表达式 ;设计实验Ⅱ与实验Ⅰ对比的目的是证明 ;实验Ⅲ的目的是证明马铃薯的 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要得出马铃薯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做的一步实验是证明;化学兴趣小组还想比较马铃薯和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他们又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 5%的过氧化氢溶液 催化剂 待测数据 (排水法收集 100mL 氧气所需时间)Ⅳ 15 mL 二氧化锰 0.5g 40sⅤ 15 mL 马铃薯 0.5g 30s【得出结论】两者都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的催化效果更好。【反思交流】实验Ⅴ中(如上图),集气瓶容积为 125ml,将集气瓶内的水全部排出到量筒中,量筒的读数为 100ml,实验结束时集气瓶内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实验Ⅳ和Ⅴ中在集气瓶内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目的是2023年9年级10月联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选择题BCCDB ABDBA11(1)C A B分子在不断运动 二氧化碳+水—→葡萄糖+氧气12(1)A (2)放出 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化合反应 (4)氨气+二氧化碳—→尿素+水13(1)元素 (2)带火星的木条(或“燃着的木条”、“澄清石灰水”)(3)二氧化碳和水 (4)O2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14(1)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硫+氧气—→二氧化硫铁+氧气—→四氧化三铁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三.15(1)锥形瓶(2)AD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BE16(1)过氧化氢———→水+氧气 (2)马铃薯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3)化学性质 (4)马铃薯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5)马铃薯 (6)84% (7)防止氧气溶于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3年9年级10月联考化学答案(1).docx 2023年9年级10月联考物理A卷答案(1).docx 物理化学试卷A.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