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是什么,生活与法律的关系;2.了解法律的作用有什么。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刑法》和《民法》的作用,知道什么样的行为对应什么法律;知道人人依法享有权利,人人依法履行义务。三、教授过程:(一)回顾引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法律是什么呢?让学生说说上节课学到的法律是什么,通过朗读法律的定义,带领同学们继续走进生活与法律,引导同学们用法律的眼光看世界,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教师板书课题《生活与法律》。(二)新课教学1.学生分享课前调查表。指生叙述采访对象,涉及到的法律及自己的发现。教师总结:法律无处不在。2.教师出示《劳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执业医师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反食品浪费法》《旅游法》图片。教师总结: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无论我们在做什么,都有法律在约束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3.法律是怎么保护每一个公民的呢?每个小组随机抽取教师手中的真实案例,在小组里以案说法,案例中的人物行为你如何看待?学生分组讨论。4.学生交流案例一。长津湖这部电影讲了什么事?你有什么感受?网民罗某平在微博上发布侮辱抗美援朝志愿军“冰雕连”英烈的违法言论,让小组发表意见。教师最后出示这些违法言论在法律上是如何判决的。5.学生交流案例二。学生分析违法学生的行为,教师出示法律判决的结果。6.学生交流案例三。学生分析毛某太的行为,教师出示法律判决的结果。7.教师总结上边三个案例。归纳案例中三人的行为及判决结果。引导学生说出这样的行为就是犯罪,会受到惩罚,这些判决的依据就是刑法。(教师板书刑法)学生齐读刑法的定义,出示图片,读出刑法的作用。具备了这些作用的法律为什么叫做刑法呢?再出示视频刑字的演变过程。教师引出刑在我国古代早有规定,并出示《史记》“约法三章”。8.教师总结:时至今日,我国已经对400多种行为规定为犯罪,有效地保障了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的安定。然后老师邀请三个同学出演《法律小剧场》。事件:学生偷钱买手机,家长要求商家退款。观看结束后学生评论事件中的人物,引发讨论:事件中的手机应不应该退呢?最后教师出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定义,明确商家应该退还手机。教师总结这个事件折射出家庭教育存在的不足。并出示《家庭教育促进法》表决通过时间,让同学们明白家庭教育不仅是家事更是国事。9.教师指出单行法律存在不协调不一致的现象,2020年5月28日颁布了《民法典》,更加符合当代中国的民情。让学起来说一说什么是民法?民法包含的内容有哪些 交流你见过哪些合同?10.学生学习合同内容,分组讨论如何签合同。11.教师指出,我们这一生有很多法律维护着社会的稳定,保护着我们的生活。然后播放《一生中有多少法律保护你》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法律。(三)课堂总结教师总结:同学们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的关系、生活秩序。学习了这节课,我们要懂法守法,做一个文明小学生。评测练习根据情境说出对应的法律①大学毕业取得教师资格证,被骋为学校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②两人恋爱准备结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③学校门口墙上被贴满了广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④一工厂向河里排污水,导致鱼虾死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⑤校长带领师生唱《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课后反思本课内容是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了解法律的特征在社会生活尤其是在保护未成年人中的特殊作用。本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让学生观察与法律有关的生活现象,了解自己对"生活与法律"的认识程度,激发起进一步学习、了解法律的兴趣与需要。认知结构方面,法律对学生总的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尤其是对"法律是什么"、"生活中有哪些法律"等问题,并没有很多的了解。但他们对法律知识感到好奇,兴趣很浓。如果一开始学习就碰到非常抽象的法律概念,这势必会造成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因此,怎样才能既讲清楚一些抽象的内容,又能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是教学上值得重视的问题这节课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课堂氛围活跃,本人上课有激情,说话抑扬顿挫,学生回答问题积极大胆,教学内容详细明了,案例分析透彻,重点和难点突出,唯一一点不足就是活动少一点,这需要以后继续加强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