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单元重点及整体说明:本单元内容涵盖课标设定的三个学习要点:(1) 中外历史上的货币问题;(2)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3)关税和个人所得税。其中,前两个要点内容相对复杂,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本单元具体包括两课,分别是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其中,第15课对应课标设定的第一个学习要点,第 16课对应第二个和第三个学习要点。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概述本单元课标要求:(1)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2)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3)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本单元目录:货币与赋税制度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单 元 立 意:明确一大主题:中、西方货币与赋税制度的演进,加深对经济发展与货币、赋税制度演进的关系。清晰两条主线:货币与货币体系的形成和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突破四个难点:①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特点;②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与世界政治格局的关系;③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规律与特点;④赋税制度与国家政权建设的关系。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货币发行、使用情况和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中国历史上货币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 2.难点: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中国货币演进认识:历史悠久、连贯性强、影响深远、长期存在多元货币混合流通的状态。货币政策与国家治理之间关系密切,甚至直接关系政权兴衰。世界货币演进认识:是世界经济治理的重要方面,它的不断演进是各国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表现;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的结果。时空坐标▲ 春秋时期晋国布币《诗经)里面收录了一首题为《氓》的民歌,开始的部分说:“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中的“布”,有人认为指的是“布币”,即先秦时期铸造的一种铲形铜币。它反映了当时贸易中使用铜铸币的情况。新课导入历史解释☆ 货币:作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货币制度: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货币的发行要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能表示一切商品价值货币出现的根本原因目录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010201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学习聚焦中国古代货币以铜钱为主,后来出现了纸币,白银也成为法定货币。民国时期,货币发行较为紊乱。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朝代 货币演进历程夏朝 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商朝 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春秋战国 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秦朝 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此后被长期沿用(多元货币--统一币制的演变)汉朝 汉武帝铸造“五铢钱”(铸钱权由地方收归中央)唐朝 唐初铸行“开元通宝”钱,此后铜钱大都以“通宝”“元宝”命名北宋 铜钱纸币兼行 ,“交子”世界最早纸币作为辅币 (由金属货币--纸币演变)元朝 纸币单一流通,称为“钞”明中期 白银货币化,铜银兼用(由纸币宝钞币--白银流通的演变)清朝 承认白银法定货币地位→晚清(近代)开始机铸银元阅读课本内容,完成表格内容,梳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货币使用情况,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货币发行、使用情况。因为海贝大小均匀,可按枚计数;既坚固耐久,又便于保存;携带、运输还方便,天然具备作为货币的条件。2.为什么商朝后期会出现铜铸币?有什么意义?(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冶铜技术的长足发展,铜不易腐蚀、造价低。(2)意义:铜铸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探究阐释1.古人为什么要选用海贝来做货币呢?课本P87“思考点”你能列举出哪些这样的字?赊贡贾财贼贷货赠贩购贪贿贺汉字里的“贝”先秦货币演进规律:物物交换(实物)--自然货币--人工货币(贝币,铜铸币)(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1)原因:①战国时期货币混乱;②秦朝完成国家统一;③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④巩固政权的需要。(2)意义:①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②便利了地区之间商品交换,促进商品经济发展;③便利了经济管理和赋税征收;④密切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4.汉武帝收回铸币权的背景及意义?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探究阐释3.秦朝统一货币原因和意义?(1)背景:①货币制度混乱;②私铸钱现象十分严重;③通货膨胀影响民生;④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2)特点: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3)意义:①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②促进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③五铢钱大量流通,使币制和币值保持长期相对稳定,并影响后世。④五铢钱一直用到唐高祖时期,是中国古代使用最久的货币。(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1)特点: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2)意义:①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行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对我国钱币形制发展有划时代的影响;②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通宝”即“流通宝货”之意,反映了人们对货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③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6.开元通宝的国际影响力?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探究阐释5.开元通宝的发行特点和意义?材料 随着唐朝国力的强盛,开元通宝钱币作为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对周边国家及地区的货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西域地区的突骑施汗国、回鹘汗国、粟特人建立的昭武九姓各个城邦国家,以及日本都仿照开元通宝钱币铸造了它们自己的货币,无论是形制、轮廓、尺寸、重量,还是技术上,都是仿照开元通宝钱币铸造的。——王永生《三千年来谁铸币》开元: 开创新的纪元;通 : “永通万国”;宝 : 珍宝突骑施汗钱日本合同开珎zhēn钱7.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和影响?材料 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的征收、官俸的发给和对外贸易都使用银两。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的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程度出现了所谓的“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北宋发行交子的原因:①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发展,需要大量货币。②铜币流通量不足,出现钱荒。③铁钱笨重,携带、流通不便。④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展。(2)北宋发行交子的影响:①初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后期政府滥发纸币,造成严重通货膨胀,引发信任危机,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中统元宝交钞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由官方正式印刷发行的纸币实物 元代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的忽必烈时代。(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哪一部影视剧更符合历史的实际?白银何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1987年《红楼梦》1998年《水浒传》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探究阐释8.结合材料分析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和影响。材料: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1)原因:①商品经济发展(根本原因);②新航路开辟后,外国(美洲和日本)白银大量涌入中国;③张居正改革的一条鞭法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④纸币容易伪造和贬值;⑤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2)影响:①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缓解了通货膨胀;②打破了政府的货币垄断权;③对进口白银的依赖影响政局稳定;④推动明朝由实物财政向货币化财政转型;⑤推动白银成为世界货币;⑥推动世界贸易网络的发展;⑦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原始—夏贝币铜铸币商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唐期北宋元朝明中期后多种金属货币统一货币,通行半两五铢钱铸币权归中央开元通宝绢丝一度作为货币多种货币并行纸币交子出现纸币宝钞为主白银成为主要货币中国古代货币演进过程:(小结)中国古代的货币演变的原因:中国古代的货币演变发展趋势:1.先秦: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进(铜币)2.秦:由多元货币向统一货币演进 (秦半两)3.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五铢钱)4.唐: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进(开元通宝)5.宋元:由金属货币向纸质货币演进(交子)6.明清:由纸币宝钞币向白银流通的演进7.光绪帝(晚清):手工铸造到机器制造(银元)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②主要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和商业贸易的发展。③其他原因:国家政策、货币的材质、货币的铸造或印刷技术也会影响货币的演变和发展。(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时间 中国近代货币演进历程晚清(1840-1912) 政府开始铸造银元中华民国(1912-1935)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935年法币改革,禁止银元流通,白银收归国有;1948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华北人民政府 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1.银元与银两有什么区别?(1)银两:指中国旧时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称量货币。开始于汉代,盛行于明清两代。(2)银元:起源于15世纪,始铸于欧洲,俗称“洋钱”、“花边钱”或“大洋”,是银铸币的通称,是世界上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大约在16世纪,银元流入我国(明清对外贸易)。荷兰“马剑”(马钱)银元英国“站人洋”(杖洋)银元吉林机器局铸造的“光绪元宝”机制银钱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二)中国近代的货币探究阐释民国银元(袁大头、孙小头)▲ 银元 ▲ 法币 ▲ 金圆券中国近代的币制改革发展趋势:由混乱货币--单一货币,由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由地区性货币---全国统一性货币演变。2.【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背景和影响。材料一 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使银元成为统一流通的本位币,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当时全球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许多工商企业因此陷入困境。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加征白银出口税和征收平衡税,但制止白银外流的效果不理想。1935年政府果断决定币制改革。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材料二 1935年1月,基于当时中国的银本位币制受到美国白银政策的严重冲击,蒋介石曾派特使赴美,就中国废除银本位和“统一币制”与美方沟通。1935年春夏,日本在华北屡屡发难,蒋介石颇为担心其将影响全局的稳定,多次下令严禁地方部队和地方政府擅自发行钞票,要求以中央银行钞票取代地钞。——摘自吴景平《蒋介石与1935年法币政策的决策与实施》材料三 法币发行的头两年,币值尚属稳定,1 元法币能顶 1 元银元使用。但从 1937 年下半年开始,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开始滥发法币,物价暴涨,引发恶性通货膨胀,法币迅速贬值。 ——《三十六年所利得税计算须知》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二)中国近代的货币探究阐释(1)背景:①国内币制混乱;②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美国大量收购白银,导致白银外流;③“废两改元”为改革奠定基础;④巩固统治,发展经济的需要。(2)影响:积极:①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②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贸易发展;③缓解经济危机;④加强政府经济控制力(统一货币);⑤为抗日战争奠定物质基础。消极:①强化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②为战争大量发行法币, 掠夺财富,造成了经济衰退和金融混乱,最终导致了国民政府的灭亡;③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背景 ①解放区的壮大;②解放区货币种类庞杂、折算不便;③统一货币以促进经济发展;④巩固政权,加强民族认同。产生 ①1948在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 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发展 ①先后共发行了五套。②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作用 ①长期以来,人民币地位始终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②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长期稳定的原因 ①国家政治独立,社会安定;②经济平稳发展;③综合国力的提高;④制度保障,适度的货币政策等。▲ 中国人民银行大楼历史纵横(P89) 人民币发行原则中国人民币的发行,坚持了三条原则:经济发行、计划发行、集中统一。经济发行就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按照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发行;计划发行就是货币的发行必须纳入整个国家的计划体系之中,以保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集中统一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具有垄断的货币发行权。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三)中国现代的货币: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进军的形势下,由人民政府所属国家银行在1948年12月1日印制发行的法定货币。第二套人民币:为改变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过大等不足,提高印制质量,进一步健全中国货币制度,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第二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1962年发行,于2000年7月1日起停止流通,是现有人民币中流通时间最长,也是我国首次完全独立设计、印制的一套纸币。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三)中国现代的货币:人民币第四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中国的货币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于1987年4月27日至1997年4月1日发行的一套货币。主景图案集中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团结一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题思想。1999年10月1日,建国5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据发行时间指出五套人民币对应的历史时期,(1948、1955、1962、1987、1999):(1)解放战争后期及新中国成立之初(1948)(2)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55)(3)计划经济时代(1962)(4)改革开放时期(1987)(5)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新时期(1999)第三套人民币第五套人民币货币发挥的职能:(1)经济:流通、支付、贮藏、价值尺度、世界货币(2)政治:政治宣传、国家认同、国力体现(3)文化:文化交流与传播这五个阶段形成了一套既承载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元素,又反映时代风貌,并与国际货币接轨的完整的人民币货币体系。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商 铜铸币秦 半两海贝汉 五铢钱唐 开元通宝北宋 交子元 宝钞明清 白银民国 币制改革新中国 人民币中国货币演进特征:1.历史悠久,连贯性强,影响深远。2.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很高,种类复杂,长期存在多元货币混合流通的状态。3.货币流通市场出现不稳定状态,发生过多次通货膨胀,直到人民币体制的确立从自然货币到人工铸币;从形制杂乱到规范统一;从重量计算到抽象化、符号化;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从金属货币到纸币;从手工铸造到机器制造;以中国货币史的有关知识,概括说明货币政策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货币政策与国家治理之间关系密切,甚至直接关系政权兴衰:(1)秦朝:统一货币,促进了经济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2)汉武帝:收回铸币权,打击了王国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3)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政权跨台。(4)明清:顺应形势,实现白银货币化,推动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农耕经济繁荣。(5)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政府滥发法币,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崩溃,是导致国民政府败亡的重要原因。(6)人民币:长期以来,人民币地位始终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探究阐释02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学习聚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世界货币体系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强化了美国的经济霸权。1976-现在牙买加体系时期国际货币多元化和浮动汇率的国际货币1944-1973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以美元主导国际货币1870-1914古典金本位制时期以英镑主导国际货币世界货币体系指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的需要,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等所作的安排或确定的原则,以及为此而建立的组织形式等的总称。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认识:(1)世界货币体系是世界经济治理的重要方面,它的不断演进是各国生产力发展的结果;(2)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表现;(3)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的结果。(4)是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全球化的发展结果历史纵横【西方国家主要货币的历史】(P90)1.8世纪时,法兰克王国制定了一套货币体系,将1磅重的白银分成240便士。2.查理大帝时期,镑、先令和便士扩散到西欧大多数国家,也包括英格兰。3.18世纪初,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后,英镑正式投入使用。1360年,法国开始铸造法郎硬币。4.1795年,法郎作为唯一的标准货币在法国流通。5.北美独立战争期间,曾经发行过一种称为“大陆币”的纸币。1792年,美国国会颁布法案,正式规定用“元”作为美国的货币单位,美元出现了。公元八世纪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货币标准,即240芬尼=1磅(银)英镑美元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建立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贸易的发展;英国经济实力强大(君主立宪制;工业革命;日不落帝国)特点: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影响:①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不易贬值,不易造成通货膨胀;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③利于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④缺点: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崩溃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黄金集中于少数国家;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黄金挤兑;第一次世界大战,黄金被参战国集中用于购买军火,美国宣布停止兑换黄金,禁止黄金出口。影响:失去统一标准和基础,国际货币关系陷入动荡和混乱,形成多个货币集团各自为阵,一片混乱加剧了世界矛盾冲突。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探究阐释根据课本P90内容,思考金本位制形成的背景、时间、特点和影响。(1816--一战)。形成: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1.国际金本位制背景 ①金本位制崩溃之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混乱。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③美国企图建立自己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建立 1944年,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内容 (1)确立国际货币制度(双挂钩 一固定)①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一盎司黄金=35美元;② 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2)建立国际金融机构: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短期贷款,稳定汇率② 世界银行(WB):长期贷款,经济发展,技术援助影响 (1)积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2)消极:美元实际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也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瓦解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美元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也在上升。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2.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1)探究阐释根据课本P91内容,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背景、时间、主要内容及瓦解的表现完成P91“思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是如何重建的?完成P91“学思之窗”想一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世界经济有什么重要作用?背景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建立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通过《牙买加协议》,并达成以浮动汇率制和黄金非货币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牙买加协议” ,宣告国际货币体系进入牙买加时代。内容 黄金非货币化;储备货币多元化,美元仍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力日益上升。汇率制度多样化(固定汇率被浮动汇率所取代)。增加成员国基金份额。扩大信贷额度,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影响 (1)积极:有助于各国保持国内经济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国际储备呈现多元化局面,美元虽然仍是主导的国际货币,但美元地位明显削弱了,由美元垄断外汇储备的情形不复存在;欧元、日元、人民币的影响日益上升。(2)消极: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但美国政府对美元的价值又不承担任何制度性的责任和义务,使得国际货币体系内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性,导致世界经济经常动荡和国际收支失衡,也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探究阐释3.牙买加体系( 1976—至今)根据课本P91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牙买加体系形成的背景、时间、主要内容及影响。2016年SDR篮子货币权重比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为10.92%,成为继美元、欧元之后的第三大基础货币,这是新兴经济货币首次被纳入SDR,也是人民币第一次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美元地位的变化与面临的挑战从黄金美元到石油美元石油贸易只能使用美元结算鲍威尔的证据美国出兵伊拉克利比亚的卡扎菲拒绝使用美元结算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探究阐释(P92“学习拓展”)亚投行对世界经济的作用:(1)提高了人民币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促进了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2)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应对挑战。(3)带动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4)促进了国际投资,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亚投行与布雷顿森林体系:(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是美国主导,维护发达国家利益;(2)“亚投行”合作共赢,平等协商,致力于发展中国家生产性领域投资,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世界多极化的历程。年份 重大事件(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2009年 开始推行人民币国际化2010年 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2015年 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6年 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话语权的上升,代表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从金本位制到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你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有哪些认识?世界货币体系是世界经济治理的重要方面,它的不断演进是各国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表现;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的结果。伴随着数字人民币推行,亚投行的发展,一带一路计划的推进,你有何认识?中国要想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大步迈进,应该与世界接轨,继续深化改革,顺应经济全球化时代潮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真题研析】(2023·全国甲卷)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唐以后,随着坊市制和宵禁制度的松弛,夜市,这一经济形态才在夹缝中逐渐萌芽。到了北宋时期,坊市制终于成为过去,这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造就了夜市的产生。历史上夜市的真正开放并形成规模是在宋代。据《宋代商业史研究》载: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四月十三,太祖赵匡胤下令开封府:“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所以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B项正确;玉米在1531年最早传到广西,红薯进入中国约为1593年,而北宋的存续时间是960年—1127年,排除A项;中国历史上大量使用银子做货币开始于明朝中期,此时欧洲殖民者携带这海量白银从美洲来到中国沿海,这些银子的涌入才让中国市场上白银的储量达到了可以支持日常交易的地步,排除C项;宋朝仁宗之时规定不准一般人身着黄色为底色和配图花样,排除D项。故选B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开始活跃起来,这是各国历史上的共同现象。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货币产生。货币经历了从海贝、金属到纸币的演进过程,在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世界货币体系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从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再到牙买加体系的确立,也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变化。课堂小结从哲学意义上,货币是一种符号。只要我们心中有同样的信仰,那么,无论货币的面孔如何变换,货币的形式如何展现,也无论货币是否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它就具有连通一切的神秘力量。符号是携带意义的感知,货币携带的那种连通一切的“交换价值”,并非客观存在于货币之中,而在于解释者,在于人。------彭兴庭《不一样的极简货币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