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水体运动的影响————2023-2024学年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大单元思维强化一、知识网络构建二、综合应用与拓展知识点拓展——索马里洋流索马里洋流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具有季节性的洋流,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冬季时从高纬度流白低纬度的暖流。冬季,来自亚欧大陆的东北季风吹拂北印度洋的海水,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形成风海流。海水先从北半球高纬度流经赤道,再由赤道流经南半球,所以,冬季索马里洋流属于暖流。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阿拉伯海表层海水离岸而去,附近东非沿岸的海水则流来补偿流失的海水,形成了上升补偿流。根据海洋表层海水的温度垂直递减规律可知,夏季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索马里洋流具有寒流的性质。知识点拓展——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在北半球,西风漂流是日本暖流和墨西哥湾暖流的延续,分别称为“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半球同纬度的西风漂流(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相比较,南半球西风漂流为寒流。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而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必然会影响周围海域的水温;其次是从南极大陆延伸的冰舌,断裂后形成了漂浮的冰山漂浮的冰山融化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使海水的温度降低;三是南极大陆强劲而干冷的极地东风也加剧海水的降温。知识点拓展——世界各海区的密度流海峡或运河 表层海水流向 底层海水流向直布罗陀海峡 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地中海流向大西洋苏伊士运河 地中海流向红海 红海流向地中海曼德海峡 印度洋流向红海 红海流向印度洋土耳其海峡 黑海流向地中海 地中海流向黑海霍尔木兹海峡 印度洋流向波斯湾 波斯湾流向印度洋北海—波罗的海海峡 波罗的海流向北海 北海流向波罗的海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如图1)。乔治湖水位波动大,有时连年干涸,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如图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1中古雅斯河水系的演化过程为( )①地壳运动挤压,形成大分水岭,山脉西部发育多条支流②地壳抬升,形成科拉林地垒,大分水岭以西支流被阻断③地势东高西低,支流向西汇集④被阻断支流汇集成乔治湖,原有古河道和科拉林地垒成为雅斯河上游地区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2.与雅斯河古河道形成无关的地质作用是( )A.地壳断裂 B.岩浆活动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3.属于河流对湖区地下水补给特点的是( )A.主要通过科拉林地垒西侧河流补给B.主要通过湖盆边缘出露的含水层补给C.河流对湖区地下水整体补给水量大D.河流对湖区地下水补给水量变率较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塔里木河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以上都参与5.据水循环原理分析,塔里木河水量减少甚至断流,会使沿岸地区( )A.降水量增加 B.下渗量减少 C.蒸腾量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6.下列水体中,水体全部更新一次所需时间最短的是( )A.太平洋 B.洞庭湖 C.青海湖 D.珠江罗讷河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罗讷冰川,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法国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罗讷河上游水位最高的季节和主要补给水源分别是( )A.春季,季节性冰雪融水 B.夏季,积雪冰川融水C.秋季,山区地形雨 D.冬季,地下水8.长度仅500千米的罗讷河上曾有20多座水电站,为河流水能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主要原因是( )A.沿岸人口稀少,利于施工 B.河流平均流量大,多高山峡谷C.流域内农业发达,航运需求大 D.法国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下图是某副热带海区海水温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9.该洋流如果位于南太平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大陆东岸沿岸气候湿润 B.位于大陆东岸沿岸气候干燥C.位于大陆西岸沿岸气候湿润 D.位于大陆西岸沿岸气候干燥10.该洋流如果位于大陆东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B.位于北半球,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C.位于南半球,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D.位于南半球,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11.若该洋流位于北太平洋,当厄尔尼诺发生时,该洋流沿岸地区( )A.降水增多 B.渔民失业 C.降水减少 D.海鸟死亡2013年8月,中远集团“永盛”号货轮试水北极东北航道,这是中国商船首次尝试经由北极东北航道到达欧洲。此次试航迈出了中国商船取道北极东北航道的第一步,为未来中国商船大规模通行北极奠定了基础。图为“永盛”号货轮航行路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2.此次航行过程中( )A.甲—乙段布满浮冰 B.乙—丙段偶遇企鹅C.丙—丁段天气炎热 D.丁—戊段常遇大雾13.北极东北航道的开通,对下列海上要道的航运影响最大的是( )A.土耳其海峡 B.巴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霍尔木兹海峡水汽再循环是指本地蒸发的水汽再形成降水降回本地的过程,反映了该区域陆气相互作用的强度。水汽再循环比是指降水中再循环水汽的比例,体现了局地蒸发的水汽对降水的贡献率。沙柳河全长106千米,是青海湖流域第二大河,流域内年降水量300~600毫米,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1500~18478毫米。沙柳河流城5—9月水汽再循环比主要受东向水汽来源和海拔的影响,且与潜在蒸散量(也称为可能蒸发量或大气蒸发能力)呈显著负相关,具体表现为整个沙柳河流域水汽再循环比大致呈现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的分布特征。左下图为青藏高原夏季大气水循环,右下图为沙柳河流域图和径流量年内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推测沙柳河主要的水源补给类型是( )A.湖泊水 B.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雨水15.根据材料推测,与正常年份相比,前冬发生厄尔尼诺后,青藏高原地区夏季水循环中( )A.降水量增大,水汽再循环比增大B.蒸发量增大,水汽再循环比增大C.外部流入水汽转为本地降水的量减少D.再循环水汽对本地降水的贡献率降低16.沙柳河流域5—9月份,水汽再循环比西北高东南低的原因可能是( )A.地势高,对来自东向的水汽抬升更明显,降水更多B.流域面积较大,潜在蒸散量大,水汽再循环比大C.气温低,导致潜在蒸散量小,使水汽再循环比增大D.干流汇水流量小,蒸散量小,使水汽再循环比增大读南美洲轮廓图,完成下列小题。17.图中①②洋流的性质及流向是( )A.①为寒流,自南向北流B.①为暖流,自北向南流C.②为寒流,自北向南流D.②为暖流,自南向北流18.下列对图中两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洋流常使沿岸地区降温减湿B.①洋流附近地区常海雾茫茫C.②洋流常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D.②洋流常使污染物漂向赤道19.图中甲处为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其成因最主要是( )A.沿岸上升补偿流的影响 B.沿岸入海河流的影响C.寒暖流交汇的影响 D.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海绵城市中的“湿塘”具有调蓄和净化雨水的功能。下图为湿塘结构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湿塘”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水汽输送 B.降水 C.地表径流 D.植物蒸腾21.“湿塘”中沉泥区的主要功能是( )A.调节气候 B.美化环境 C.调蓄水位 D.净化水质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内涝也随之增多。下图为某城市透水性人行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2.城市内涝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加强,降水增多 B.地面硬化,下渗减少C.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D.人口增多,排水量大23.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 )A.水汽蒸发量减少 B.地表径流增加 C.大气降水减少 D.下渗增加24.下列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①兴建污水处理厂②疏浚河道③发展城市道路④完善排水系统⑤扩大城市绿地面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25.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材料一 202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60.6%。城市空间扩大了二三倍,但是并没有产生相应的人口城市化。中国有2.5亿农民工的户籍问题把他们挡在了享受城市化成果之外,如果挤掉水分,我国只有44.4%的城镇化率。数据显示,至202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位居前茅。下表为中国部分省份城镇化率。下图为江苏省各市城镇化率。材料二 我国城镇化率较低,城镇化任务艰巨。有人用“身在城市,脚在农村”来形容当今我国城镇化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我国须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023年扬州发展重点工作时指出,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篇章的重要章节,持续高品质锻造“三都”品牌,其中一都就是“世界运河之都”,架构“古城带动、江河湖联动”的城市格局,深化“运河十二景”及长江相关代表性景观建设,深度推进文旅融合。(1)结合材料一,概括江苏城镇化的特征。(2)根据材料,从地理角度解释何为“身在城市,脚在农村”。(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扬州旅游业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叶绿素a是海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其浓度通常被用于表征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海流对浮游生物最重要、最直接的影响在于海流播散和维持生物群的作用。长城湾属于半封闭型内湾,最大水深约为35m,夏季以西北风为主,表层海流受短时风况的影响显著,湾内中层水体中的叶绿素a含量明显高于表层。下图示意长城湾夏季水体交换简易模式图。(1)说出夏季长城湾水体的主要来源。(2)描述夏季长城湾海水流动的特征。(3)分析夏季湾内中层水体中的叶绿素a含量高于表层的原因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长津湖》是一部以抗美援朝中的长津湖战役为题材的电影。长津湖位于朝鲜东北部的盖马高原,高原平均海拔1300米,有“朝鲜屋脊”之称,气候寒冷。1950年11月至12月长津湖战役期间恰逢“拉尼娜现象”,形成极端严寒天气。“拉尼娜”是指当东南信风异常增强时,大量暖海水被吹送至赤道西太平洋,导致东太平洋水温异常偏低的现象,是海—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下图分别示意长津湖位置和正常年份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水温分布。(1)在图中剖面图中画出海水流动方向,说明图示洋流甲的形成过程。(2)分析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太平洋东岸和西岸地区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3)分析长津湖战役期间志愿军遭遇极端严寒天气的原因。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受地壳运动挤压影响,澳大利亚东侧形成大分水岭,其山脉西部发育多条支流;由于澳大利亚东部为大分水岭,西部为大自流盆地,地势东高西低,支流向西流淌汇集,形成雅斯河;受断层作用影响,地壳抬升,形成科拉林地垒,大分水岭以西的支流无法注入雅斯河,雅斯河的支流被阻断;被阻断支流逐渐汇集形成乔治湖,原有古河道及科拉林地垒成为雅斯河上游地区,原有水系被分割成两个部分。故选C。2.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科拉林地垒,说明该地曾在地质时期受断层运动影响,地壳断裂抬升形成地垒,A错误;大分水岭为地壳运动挤压形成,使得其河流水系沿大分水岭向西流动,图中古河道河段为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地表受流水向下侵蚀作用影响,形成河谷地貌,C错误;根据材料可推测该段古河道河底有大量沉积物,说明其还存在流水沉积作用,D错误;从材料无法判断岩浆活动的信息,B正确。故选B。3.答案:B解析:湖区位于科拉林地垒东侧,通过地垒东侧河流补给,A错误;根据图片分析可知,湖盆上游边缘的含水层海拔高于湖盆,河流均由湖盆上游边缘向湖盆方向流淌。河流水在向湖区流淌时会下渗至湖盆边缘含水层,转化为地下水后再向湖中补给,B正确;该地处于山地背风坡一侧,降水相对较少,从图中可以看到泰勒斯溪其下游地区多为季节性河流,季节性河流会发生断流,由此可知河流对湖区地下水整体补给量较小,C错误;受季风影响,在夏季风较强的时间,该地山地降水较多,形成的河流流量较大,对湖区地下水补给较多,而在夏季风较弱时河流对于湖区地下水补给量较小。因降水具有不连续性,故该地的河流对湖区地下水补给水量变率较大,D错误。故选B。4.答案:C解析:塔里木河地处西北地区,远离海洋,参与的水循环主要是陆地内循环。5.答案:B解析:塔里木河水量减少甚至断流,导致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塔里木河水量减少甚至断流,使得水汽蒸发减少,降水量减少,植被枯萎,蒸腾作用减弱。6.答案:D解析:江河更新一次所需时间较短,约为16天,湖泊约为17年,海洋约为2500年。7.答案:B解析:考查河流补给水源及最高水位的判读。由材料可知,罗讷河上游发源于罗讷冰川,补给水源主要是冰川融水,受气温影响,上游水位最高的季节为夏季。8.答案:B解析:考察罗讷河水电站多的原因。读图可知,罗讷河上游为山地,多高山峡谷,河流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水电站多。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洋流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洋流的流向和等温线凸向相同,位于南太平洋且由南向北流的洋流是秘鲁寒流,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岸,在其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广布。故D正确。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位于大陆东岸,洋流向北流动,是北半球的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11.答案:C解析:若该洋流位于北太平洋,则该洋流应为亚欧大陆东岸的日本暖流。当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东部海区海水升温,与该区域海水温差较小,使沃克环流减弱,该区域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减少。因此C正确。该区域的水温变化不大,且鱼类并非冷水鱼,不会大量死亡。因此B、D错误。12.答案:D解析:8月时分正是盛夏,甲—乙段整体纬度相对较低,浮冰早已融化,A错误;乙—丙段多位于北冰洋,没有企鹅,B错误;丙—丁段位于北冰洋,纬度较高,夏季凉爽,C错误;丁—戊段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海水蒸发较强,水汽易凝结成雾,D正确。故选D。13.答案:C解析:土耳其海峡沟通地中海和黑海,北极东北航道的开通对其影响较小,A错误;巴拿马运河主要承担的是美洲东海岸与东亚之间的贸易运输,北极东北航道的开通对其影响较小,B错误;苏伊士运河主要承担欧洲与亚太间的货运往来(近年来,由中东前往西欧的大型和超大型油轮多经好望角绕行),北极东北航道若能开通,将大大分流苏伊士运河的航运,C正确;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原油装船运输的唯一出口,北极东北航道开通对其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C。14.答案:B解析:据材料“沙柳河全长106千米,是青海湖流域第二大河,流域内年降水量300~600毫米,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1500~1847.8毫米”可知,流域内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水源补给不是雨水,D错误;河流水注入湖泊,湖泊水不是其补给水源,A错误;读图可知,沙柳河冬季河流断流,地下水补给少,C错误;水量最大的月份是7~9月,此时气温较高,青藏高原冰雪融化,冰雪融水补给河流,河流水量增加,B正确。故选B。15.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与正常年份相比,前冬发生厄尔尼诺后,青藏高原地区夏季水循环中降水量增大,蒸发量减小,水汽再循环比减小,AB错误;外部流入水汽转为本地降水的量增多,C错误;再循环水汽对本地降水的贡献率降低,D正确。故选D。16.答案:C解析:沙柳河流域5~9月份,水汽再循环比西北高东南低的原因可能是西北部受东向水汽影响小,降水大部分来自本地蒸发的水汽,同时西北部地势高,气温低,导致潜在蒸散量小,使水汽再循环比增大,C正确;东南部降水来自本地蒸发水汽少,地势低,气温高,潜在蒸散量较大,使水汽再循环比较小,A错误;与流域面积、干流汇水水量关系不大,BD错误。故选C。17.答案:B解析:①为巴西暖流,自北向南流;②为秘鲁寒流,自南向北流。18.答案:D解析:①是暖流,常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①洋流附近地区也不会出现海雾,A、B两项错误。②是寒流,常使沿岸地区降温减湿,自南向北流,可能使污染物飘向赤道,C项错误,D项正确。19.答案:A解析: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能将海底物质上泛到海面。20.答案:C解析:“湿塘”位于地表,具有调蓄和净化雨水的功能,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21.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湿塘”具有调蓄和净化雨水的功能。容积水指的是调蓄功能,沉泥区的主要功能是净化水质。22.答案:B解析:城市化过程中,地面硬化,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导致城市内涝增多。23.答案:D解析: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会增加下渗,土壤中的水分增加,会使水汽蒸发量增加,A项错误,D项正确。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会减少地表径流,B项错误。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蒸发量增加,水汽含量增加,大气降水量可能增加,C项错误。24.答案:D解析:疏浚河道可以加快泄洪,②正确。完善排水系统可以加快排水,④正确。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可以增加下渗,⑤正确。故选D项。25.答案:(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整体较高;省内城镇化水平不均衡;南部城镇化水平高于北部(2)“身在城市,脚在农村”说明我国的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而户口仍在农村,仍保留着农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3)旅游业可以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居民收入;带动消费,促进扬州经济发展;加强对外联系,促进当地居民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提高居民素质。解析:(1)由材料一可知,至202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位居前茅,说明江苏省城镇化水平整体较高;从图可知,南部地区城市的城镇化水平普遍在70%—80%之间,北部地区普遍在60%左右,故省内城镇化水平不均衡;南部城镇化水平高于北部。(2)本题关键在于对“身在城市,脚在农村”的理解。“身在城市,脚在农村”说明受我国户籍制度的影响,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而城市有大量的就业机会,农民进入城市促进城市化的发展,但仍保留着农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3)扬州发展旅游业,可促进当地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交通、餐饮、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带动消费,促进扬州经济发展;发展旅游业,可加强对外联系,加强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促进当地居民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提高居民素质。26.答案:(1)长城湾水体的水体主要是来自于地表径流和大气降水。(2)夏季受到西北风的影响,海水会向东南一侧流动。(3)表层海水受到风力作用明显,加快了扩散;大量的叶绿素进行了沉淀,因此中层叶绿素含量较高。解析:(1)结合图片可知,该地夏季受到西风的影响,降水较多;结合材料可知,有陆地径流汇入,也是重要的来源。(2)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夏季主要是受到西北风的影响,海水主要是朝向东南一侧流动。(3)结合材料可知,夏季风力较大,表层叶绿素会进行扩散:而海水中层会有大量的叶绿素沉积,因此夏季湾内中层水体中的叶绿素a含量高于表层。27.答案:(1)由于盛行东南信风(离岸风、偏东风),沿岸表层海水流失(西流),导致底层海水(冷海水)上升补偿(海水上泛),形成上升补偿流(寒流);(2)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岸水温比正常年份更低,下沉气流将更加旺盛,降水更少,可能出现旱灾。太平洋西岸水温比正常年份更高,上升气流将更加旺盛,降水更多,可能出现洪涝灾害。(3)盖马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受拉尼娜现象影响,冬季风强度增大;冬季风沿河谷南下,狭管效应使冬季风更加强劲;临近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冬季降雪多,地面反射率高,加剧严寒。解析:(1)洋流甲形成过程:洋流甲沿岸盛行东南信风,使表层温暖的海水流向西海岸,海洋深处的冷海水上升补偿,形成上升补偿流,性质为寒流。对沿岸的影响:寒流降温减湿,使沿岸气温降低,空气湿度减小,降水减少,寒流流经的温暖区域易形成大雾天气。(2)由材料可知,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受强劲的东南信风影响,赤道太平洋东岸上升补偿流更强盛,气温更低,气流下沉更旺盛,降水比常年更少,带来旱灾;赤道太平洋西岸,堆积的温暖海水更多,气温比常年更高,气流上升更旺盛,降水比常年更丰富,容易引发洪涝灾害。(3)盖马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高原夜晚地面辐射降温,气温日较差大,加剧了夜间的寒冷;从材料可知,受拉尼娜现象影响,冬季风更强劲,冬季气温更低;冬季偏北风,沿河谷向南,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强劲,加剧了寒冷;位置邻近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冬季风与海洋水汽相遇,冬季降雪量大,雪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更少,使冬季更寒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