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社会历史的主体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社会历史的主体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资源简介

5.3社会历史的主体 导学案
【课程标准】
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解析价值观差异与冲突产生的社会根源,能够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体系导学】
【新知导学】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1)社会历史是由人的_________构成的,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2)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的历史首先是______________生产的历史,是_________创造的历史。
2.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原因: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
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
②人民群众的_________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_________。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原因: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_________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人民群众_________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①地位: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_________的主力军。
②表现:在_________,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③实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二、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1.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
(1)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_________,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______,虚心向人民群众______。
(2)地位: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_________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_________。
2.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1)基本内容:一切______群众,一切______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_________和根本_________。
3.具体要求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______地位。
(2)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_________,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阅读导思】
【阅读与思考1】
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十年,我们不仅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且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使民族复兴进程不可逆转。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阅读与思考2】
十年辉煌,有的能从数字上感悟,翻了一倍的GDP和制造业增加值,迅速上升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9899万到零的绝对贫困人口数量,1.2万余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服务设施……单从这些数字上就能感受到,十年间祖国和人民一直在辛勤奋斗,汗水浇灌出了丰硕的果实。
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阅读与思考3】
更多的辉煌则是在身边悄无声息地呈现,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带来了中国形象的高大,更带来每个人发自内心的自信与从容,无论是“嫦娥”探月、“北斗”飞天、“祝融”探火、“羲和”逐日,还是“蛟龙”深潜、“山东”“福建”入海,都在无形中让中国人更加挺直脊梁、扬眉吐气。文化自信逐渐回到我们每个人身上,这是极为可贵的精神财富。
这些精神财富从何而来?
【阅读与思考4】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
1997年确立基本经济制度。《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多种实现形式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2004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在新中国70余年农村改革之路中,这十年无疑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查阅相关资料,说明人民群众在推进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
引领中国走向更美好的明天,我们党依靠的是谁?结合身边事例,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习题导练】
1.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强调,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基于( )
A.群众观点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B.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2.所有惊天动地的奇迹,无不始于每一件小事、每一份职责。一群群快递小哥把包裹交到客户手上,织就了规模巨大的物流运输网络;一支支科研尖兵埋头于枯燥的数据,创造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成就;一位基层干部和贫困群众一起“汗珠子摔八瓣”,书写下“最成功的扶贫故事”……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②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的主体
④人民群众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曾几何时,政策制定者担心改革力度太大,对既有利益伤害太大,会引发抱怨、对立。但实际上,很多新技术、新举措并不等政策,而是在政策颁布前大行其道,民众更是用自己的脚推动着政策的出台。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③人民群众具有无穷的智慧,是创造精神财富的源泉
④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动力,具有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