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 教案(表格类)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 教案(表格类)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全一册

资源简介

授课时间 第8周 2023年 月 日 授课班级 授课课时 2
授课教师 授课课型 新授 专业系部
课程名称 历史 授课章节 第思单元第8课
课题 第8课 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 总第 个教案
信息化 手段运用 多媒体、泛雅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隋唐政治演变,理解三省制和科举制的历史贡献,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民族交往和交融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隋唐时期的各方面发展,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开放包容态度。
教学重点 隋唐制度。
教学难点 安史之乱及其影响。
教法 情景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讲授法和互动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
课程思政 教学过程中结合最新考古研究成果,使学生掌握具有前沿性的专业知识,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学习运用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隋朝“繁盛”的时代局限性,使学生形成运用时代先进思想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富强”“民主”为核心,引领学生坚定信仰、忠实实践,培养健全的道德品格、国家情怀与文化自信。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
准备阶段 预习导航 1.隋朝是谁建立的?隋朝的政绩主要有哪些? 2.什么叫“贞观之治”?什么叫“开元盛世”? 3.隋唐的制度主要有哪些?
情境导入 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北,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还有高邮的大运河。让我们一起来学习8课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
探究阶段 探索新知 第8课 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 一、隋朝的兴亡 1.隋朝的建立 (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他制定法律,改革赋税和军事制度,巩固中央集权,国力显著增强。 (2)589年,隋文帝杨坚派次子杨广率军攻陈。陈将任忠引韩擒虎攻入建康城,捉住陈叔宝,陈朝灭亡,结束了东汉末年分裂局面,统一中国。隋文帝死后,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 2.隋朝的兴盛(隋朝的政绩)。 (1)兴建两都:长安和洛阳。 (2)广设仓库:储粮备荒。 (3)贯通南北(京杭)大运河:隋炀帝。 (4)修筑驰道:北方两条大道。 (5)中央官制:确立三省六部制(但未明确划分三省职权)。 (6)选官制度:实行科举制(隋文帝、隋炀帝)。 3.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大兴土木,营建了一系列的重大工程,仅开挖贯通南北(京杭)大运河就需征发民工数百万。三次征伐高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农民不堪重负,纷纷起义。朝廷内部政治矛盾加剧,隋炀帝表兄、太原留守李渊趁机起兵(仅区区3万余人),很快占领长安。 618年,隋炀帝杨广被困江都,被部下所杀,短暂的隋朝灭亡。 二、唐朝的兴盛与衰亡 1.唐朝的兴盛 (1)隋炀帝死后,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 其后,爵位传至李渊(7岁)。禅让后便以"唐"为国号。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尊称为大唐。 (2)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是为唐太宗。他接受隋亡教训,虚心纳谏,轻徭薄赋,完善制度,使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唐太宗以“贞观”为年号,史称“贞观之治”。 ①政治方面: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完善制度。 ②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力倡节俭。 ③文化方面: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④民族关系: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四方来效(“天可汗”)。 ⑤对外关系: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学习,水陆通达)。 (3)唐高宗李治时期,让皇后武则天参政,临终命太子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由武则天最终裁决。690年,武则天废唐立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采取的措施:完善科举,选贤任能,开明宽容,社会安定;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用人,发展科举制度:创立“自荐”求官制度;首倡武举和殿试。 评价:她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位女皇帝,政绩俨然,有贞观遗风。她当权半个世纪,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 (4)712年,唐玄宗即位。他执政前期,革除弊政,选贤任能,出现吏治清明、边疆稳定、经济文化 繁荣的局面,史称“开元盛世”。主要政绩:①选贤任能,改革吏治;②大力发展生产;③限制佛教;④实行募兵制;⑤大兴文治,发展科举。 2.唐朝的衰亡 开元后期,晚年的唐玄宗开始只想安逸享乐,不理朝政,任人唯亲,政治逐渐陷入混乱。唐玄宗执政期间,出现了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 (1)安史之乱 755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占领长安。唐朝倾力镇压,历时8年,大将郭子仪、李光弼在回纥兵的帮助下平定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2)藩镇割据 藩镇特点是政治上有自主权,经济上有财权,军事上拥有武装。藩镇割据持续了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也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流动作战,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黄巢战死后,降唐的朱温势力逐渐强大。881年在长安建立政权,唐朝皇帝逃到成都天回镇。907年,朱温强迫唐朝衰帝让位,唐朝灭亡。 三、隋唐制度 1.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 2.选官制度:科举制选官制; 3.军事管理制度:府兵制与募兵制; 4.赋税制度:租庸调制与两税法; 5.地方官职:藩镇与节度使。 四、民族交融 1.与西域边疆民族的交融; 2.吐蕃和亲与唐蕃会盟; 3.与东北、云南边疆民族的交融。
巩固练习 1.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正式形成于(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魏晋 2.唐朝的“贞观之治”是( )执政期间。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玄宗 D.唐中宗 3.581年, 建立隋朝,定都 ,是为 帝。 4. 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5.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确立。( ) 6.唐太宗执政时期,吏治清明、边疆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局面,史称“开元盛世”。( ) 7.解释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8.隋唐时期有哪些民族交融?
总结阶段 总结评价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隋朝和唐朝的建立过程、各自的政绩和制度;隋唐各自衰亡的过程和原因;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交往的进程;学生体会了隋唐时期的各方面发展,培养了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拓展提升 三省制的协调机制,对你有哪些启发?
板书设计 第8课 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 一、隋朝的兴亡 1.隋朝的建立 2.隋朝的兴盛(隋朝的政绩)。 3.隋朝的灭亡 二、唐朝的兴盛与衰亡 1.唐朝的兴盛 2.唐朝的衰亡:(1)安史之乱;(2)藩镇割据。 三、隋唐制度 四、民族交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