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从“白色污染”说起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多渠道探究塑料性能,认识到塑料应用广泛,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2.发现“白色污染“的现状问题,了解塑料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3.知道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减塑“行动,减少”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认识“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危害。教学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增强环保意识,用实际行动减少“白色污染”。教学过程环节一:在游戏中感知,揭示探究主题1.探究活动:邀请一位同学闭上眼睛,通过多种方式,在所呈现的物品中快速判断哪一个是塑料制品,并介绍判断依据,如摸起来更光滑、掂一掂重量很轻,捏一捏发现比较软。2.揭示课题《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从“白色污染”说起》。设计意图: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借助游戏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习热情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本环节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猜”,激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判断哪一个是塑料制品。既引导学生进行初步探究,发现塑料的基本特性,又自然而然的揭示本课时研究内容。生生间的互动评价,为接下来全员探究活动的开展作以示范,从而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塑料,为接下来探究塑料的“功”与“过”做铺垫。环节二:探究塑料性能,体会其应用广泛1.提出问题:你身边有哪些塑料制品?说说自己的发现。2.全班交流:介绍自己知道的塑料制品,如在家里、学校、餐厅、超市……体会塑料应用广泛。3.小组探究活动:发现塑料性能,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发现的,并记录自己认为塑料最神奇的性能。4.学生汇报并粘贴:防水、质量轻、阻电、透明、可软可硬……例:我认为塑料最神奇的特点是防水。通过观察我发现许多容器都是塑料制成的,它不会渗漏出水,比方说:我每天喝鲜奶的奶瓶是塑料的,我家的油壶、杯子、牙缸也是塑料的。(粘贴:防水)5.师生共鸣:正因为塑料的独特性能,使它应用广泛,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探究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更深入地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同伴的互助下,尝试利用多种探究方式,发现塑料的性能,感受塑料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体会到塑料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为学生探究生活问题打开一扇窗,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环节三:了解“白色污染”,认识其现状与危害1.介绍并展示塑料袋:你使用过它吗?全班交流:例1:我用它装东西,拎起来很方便。例2:每次去超市或者购物时,就会用到塑料袋……2.播放视频《塑料袋漂流记》,思考:在这次旅行中塑料袋是否受欢迎呢?3.提出问题:说说塑料袋所带来的困扰与危害。(1)破坏土壤(2)伤害动物(3)有毒气体(4)农作物减产(5)景观污染4.介绍自己对白色污染的理解。5.全班交流:你受过“白色污染”的困扰吗?例1:大风天气,操场上就有塑料袋飞起来,同学们很担心塑料袋被刮到自己的身上。例2:江面上就曾看到过漂浮的塑料瓶,影响景致……6.游戏竞赛:认识“白色污染”,开展男女生pk赛。7.假设:如果完全不使用塑料制品,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1)如果学校里没有塑料制品……(2)如果医院里没有塑料制品……(3)如果家里没有塑料制品……8.总结:虽然塑料有很多危害,但如果没有塑料制品,我们的生活也会受到很大影响。看来正确使用塑料制品处理塑料垃圾才是解决“白色污染”的关键。设计意图:结合教材阅读角,利用视频资源帮助学生更生动形象的了解“塑料袋”变成“白色污染”的过程,使学生意识到白色污染的产生是由于人们的随意丢弃造成的。通过交流展示“塑料袋”不受欢迎的现象与原因,开展交互式游戏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白色污染”,了解其现状及产生的危害。并联系生活大胆假设,使学生意识到正确处理使用过的塑料制品才是解决“白色污染”的关键。环节四:提高环保意识,践行“减塑”行动1.调查统计:记录、计算“我”家平均每天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数量,并进行数据对比,请学生谈发现。2.播放微视频,展示其他行业使用塑料制品的数据及现状,请学生谈感受。3.出示“相关链接”,介绍“限塑令”和“禁塑令”,并说说自己对他们的理解。4.全班交流:介绍减塑好办法,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如:重复利用塑料袋,使用布袋、手推车、玻璃杯等环保产品替代塑料制品,使用可降解塑料袋……5.介绍并开展:小手拉大手“减塑”实践活动。6.总结:治理环境污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今天我们仅仅是从白色污染说起,更好的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方式、科学进步、人们思想认识的提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请记住“减塑”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让我们用行动减少白色污染对地球家园的破坏,用智慧推动科技的进步寻找可替代产品、用法治促进减塑方案的施行,每个人都肩负起保护环境、爱护家园、持续和谐发展的使命与责任。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对比,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感知白色污染的产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意识到践行“减塑”行动是减少“白色污染”的必要方式。借助图片、相关法规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到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是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只有提高人们思想认识,在法治的制约推动下,在科技创新的不断推广中,全面提升环保意识,带动家人参与“减塑”行动,才能有效改善环境污染,帮助学生投身社会参与,树立责任担当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