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4.11变废为宝有妙招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上册4.11变废为宝有妙招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1变废为宝有妙招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变废为宝有妙招》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中的第二课。本单元的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中主题二“我们的家庭生活”第11条“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本单元由第10课《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和第12课《低碳生活每一天》组成。三课都是从学生生活出发、围绕环保这一话题,引导学生关注、探究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学会过绿色生活。
《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10课《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身边环境污染的危害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是针对的我们身边垃圾暴增问题以及如何减少垃圾,将垃圾变废为宝两个话题展开的。“暴增的垃圾”是本课的第一个话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垃圾暴增的现状及其危害,引起学生对垃圾问题的重视,从而自觉在生活中减少垃圾的产生。通过本课中的“知识窗”栏目和相关内容的学习,使能够认识到“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为下个话题“减少垃圾 变废为宝”做好基础。
学情分析
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难题之一,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四年级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学习与积累的基础上对身边的环境污染有所感知,但对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带来的严重危害缺乏认识。尤其是对我们自身产生的垃圾给环境带来污染没有意识,对垃圾与资源两者之间的联系也缺乏认识与体会。由此,本课将“了解垃圾暴增的现状与危害”“认识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再利用的意义”设定为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垃圾暴增的现状以及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2.初步认识垃圾与资源两者之间的联系。
3.树立环保意识,在生活中能自觉回收可利用的垃圾。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出示课题)。谁能来说一说,“废”在这里指什么?生回答。(板书:垃圾)
师:垃圾是我们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那么垃圾是怎样产生的,让我们通过一个科普短片了解一下。
播放:《垃圾的前世今生》
师:看完短片,你知道了什么?人类都制造了哪些垃圾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活动一。
[设计意图]:通过课题中“废”字自然引入科普短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体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理念,为活动一做铺垫。
活动一:“垃圾家族”的成员
1、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垃圾?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2、因为这些垃圾来自于我们生活,所以我们把它们统称为生活垃圾。那么除了生活垃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垃圾呢?
3、师:你见过这些垃圾吗?(师出示医疗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图片)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垃圾家族”的成员还在与日俱增。我们来看图片,你认识它们吗?(出示手机与电视机的图片)
师:看来,“垃圾家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它们不仅成员居多,数量也在逐年暴增。让我们走进活动二,来调查垃圾家族的数量。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便于学生理解“垃圾家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并为活动二做准备。
活动二:“垃圾家族”的数量
1、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家每天产生垃圾的情况。
师:在汇报的同学中我们选择一位产生垃圾最少的家庭,按他家每天垃圾的产生量来算算,我们学校1200名学生家里每天一共产生多少垃圾。
2、学生计算并汇报。
过渡:一个家庭产生的垃圾看似不多,但聚在一起,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让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小区每天产生的垃圾总量。请去小区垃圾处理站调查的同学来汇报。
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你有什么感受?
师:一个个家庭组成一个个社区,一个个社区组成我们这座城市。让我们再来通过一则新闻报道了解宝鸡市的垃圾现状。
观看之前老师出示问题:
A目前宝鸡市每天大约产生多少生活垃圾?
B宝鸡市垃圾填埋场的垃圾目前堆高多少米?
师: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生回答。
小结:这里面就有你我每天产生的垃圾。这些暴增的垃圾不仅挤占我们的生存空间,给我们还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板书:暴增的)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交流,使学习成为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学生能够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是本课程实践性的体现。
活动三:“垃圾家族”的危害
师:请同学们阅读82的内容,与同桌交流,也可以将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补充到课本空白处。
1、谁来谈谈垃圾的危害。
2、引导学生从对环境、空气、水源、土壤、动物、植物、人类
等方面来谈。(板书:危害巨大)
3、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图省事,想着把垃圾一烧了之,可是,垃圾焚烧带来的危害远比我们想象的只是吸几鼻子浓烟那么简单。(出示小资料:焚烧垃圾的危害)
师:垃圾焚烧也是促使雾霾产生的一个原因。我们宝鸡市就是一座饱受雾霾折磨的城市,每到冬天,我们便不敢开窗换气,不敢室外运动,甚至不敢大口呼吸。多少同学因为空气污染感染病毒病菌,不能来上学。
师:垃圾的危害真的不容小觑,可是,你们知道吗?它们不仅危害着我们现在的生活,甚至会影响到上万年以后的地球与人类。(出示知识窗:垃圾的超长“寿命”)让我们再来通过一个短片加深对垃圾的了解。播放《垃圾的前世今生》。
4、看完短片,你想说些什么?
5、那么我们人类能不能不产生垃圾?
小结:既然不能,那么面对这些与日俱增的垃圾我们就束手无策,眼睁睁地看着它们挤占我们的空间,污染我们的环境,危害我们人类吗?难道这些垃圾只能成为垃圾吗?让我们进入活动四。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活动以及《垃圾的前世今生》使学生对垃圾的了解层层深入,螺旋上升,提高认识。通过“人类能不能不产生垃圾”“面对这些垃圾我们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思考与辨析,使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
活动四:“垃圾家族”的宝贝
1、出示上海世博会的环保座椅图片。同学们,猜猜图片上的座椅是什么做的?
师:像牛奶盒这类适宜回收和资源再利用的垃圾我们把它们称作:可回收物。师出示可回收物标志。
2、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
3、看来,只要人类脑洞大开,运用智慧,利用高科技,就可以将垃圾回收再利用,使它们变废为宝,成为资源。(板书:回收再利用)
小结:是不是只有这些可回收物有被再利用的价值,其他的垃圾我们该如何变废为宝呢?让我们下节课再来一探究竟。
[设计意图]: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其内容要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出示上海世博会的环保座椅图片,学生了解了可回收再利用资源后再进行交流,使课堂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
布置作业:
1、关注小区的垃圾现状,做小区的环保小卫士。
2、发挥你的奇思妙想,试着将身边的废弃物品再利用,制作成创意作品,下节课带来展示。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时空,将课内学习延伸至校外其他实践性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