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习作:记一次游戏(范文分析)(记一次游戏)1.明确要求:(1)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并在游戏中学会写作文,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2)能够将游戏过程写清楚,学会恰当地用词,做到语句通顺,按一定的顺序记叙,能够把自己的心情描述出来。(3)学会捕捉精彩镜头,能将活动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连句成段。(4)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2.方法分析:(1)叙述条理要清晰。关于记一次游戏的习作,一般按照游戏前、游戏中、游戏结束后三部分来构思,游戏前,介绍游戏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游戏中,就是游戏的过程,要作为重点来写,写清楚游戏中你做了什么或令你印象最深的部分;游戏后,主要写收获、体会,如,伙伴间要团结协作、遇事要勇敢果断、坚持到底等。(2)游戏过程写具体。游戏过程可以按照游戏前的准备、游戏的经过和游戏的结果这样的顺序来写,也可以先介绍一下游戏的规则。游戏的经过要写清楚,写具体,写详细。(3)点面结合写场面。写游戏离不开场面描写,而写好场面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点面结合,既要有对场面的整体描写,又要有对场面中重点人物或重点环节的具体描写。示例:“丢沙包”是同学们十分喜爱的活动。操场的西墙边,这一组,那一组,玩得多带劲儿!两头丢沙包的同学密切合作,向中间的同学发动猛攻。中间躲沙包的同学非常沉着,眼睛盯着沙包飞来的方向,左躲右闪,蹦来跳去。沙包飞来了,只见中间快被砸到的一位同学轻巧地一抬腿,沙包“嗖”地从裤腿边飞了过去。沙包又从背后飞来了,另一位同学猛地转身,一把抓住了沙包。中间的这一组胜利了,他们蹦啊跳啊,心里多么欢畅!解析:这段文字围绕“丢沙包’是同学们十分喜爱的活动”这个总起句,有点有面地细致描写了丢沙包的场面,重点从丢沙包和躲沙包两方面写同学们的动作、神态等,结尾“蹦啊跳啊”进一步渲染了丢沙包的热闹氛围。(4)体验情趣写感受。一方面是写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即边叙述游戏,边写自己的感受,能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游戏的情景;另一方面是写游戏结束后的体会,突出游戏的意义,给读者以启发。示例:大家正在安慰这个男孩时,又走进来一个“妖怪”,身后还跟着一个男孩。原来装成妖怪的孩子发觉有人走进墓地,就急忙大叫“妖怪”,一边奋力跳了出来,谁知正好和迎面跑来的一个男孩撞了个满怀。两个人都是又疼又吃惊,呜呜地哭着,一起跑了回来。大家觉得很是好笑,加上终于不必再害怕了,安下心来,都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装成妖怪的孩子,一边哭着,一边却又忍不住笑了。解析:游戏中,孩子们会哭会笑,但是无论怎样,都是有趣的,这就是儿童反映出的最真实的状态。3.思路引导:选择一个事件,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写清楚。选择好了活动,要写出哪些人参加了活动?活动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开展的?活动前,你作过哪些准备?活动过程中,你做了些什么?印象比较深的是什么?活动结束后,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如:【范文分析一】范文展示和爷爷下棋 在快乐如小鸟般的童年生活中,我玩过数不胜数的游戏,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莫过于和爷爷一起下棋了。 暑假里的一天,我把珍藏已久的五子棋翻了出来。我轻轻地吹去落在棋盒上面的灰尘,小心翼翼地将它捧在手里。我跑到爷爷的房间。爷爷正坐在椅子上津津有味地看电视剧。“陪我下棋吧!”我牵着爷爷的手,撒娇道。爷爷立马答应了我的请求,关掉了精彩的电视剧。 我们在桌前坐下,摆好棋盘后,一场有趣的比赛开始了!我执黑棋,爷爷拿白棋。坐在一旁观战的妈妈当裁 判。我先下一子,爷爷则将棋子放在了旁边的位置。 考验我的时候到了,我方率先积满3个“小兵”。爷爷是下棋的高手,他好像知道我下一步会怎么走,很快就堵住了我的去路。我只好另谋出路,在斜方又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但还是被爷爷那双“火眼金睛”发现了。我小心翼翼地走着每一步棋,就这样对峙了几个回合,好不容易积满了4个棋子,就等爷爷这关键的一步了。我在心里默默祈祷爷爷不要发现,不要发现。原来祈祷是有用的,爷爷完美地避开了它,“皇天不负有心人”,第一回合,我赢啦!妈妈在一旁宣布结果,我也高兴地为自己鼓起了掌,而爷爷眉头紧锁,正在策划下一回合的战略呢。 第二回合可就有点难了,走的每一步都必须小心谨慎。这次,爷爷可不敢“轻举妄动”,我看着爷爷那全神贯注的神情,就知道爷爷要使出全力来对待这一盘棋了。与上一局不同的是,爷爷变“狡猾”啦,一边落子,一边改变策略,总是用其他棋子来转移我的注意力。尽管我走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但还是输给了经验丰富的爷爷。“第二回合,爷爷胜!”妈妈宣布了一场恶战的结果。两局过后,双方打平,我和爷爷相视一笑。 等到了第三回合,“战况”更加激烈了。我和爷爷你来我往,棋盘上黑白相间,可惜,“姜还是老的辣”,我最终不敌爷爷,落了下风 我喜欢下棋,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也让我在快乐中学习。我更喜欢和爷爷下棋,因为他对我的爱比山高,比海深,我会将这份爱永远珍藏在心间。 名师分析 开头简明扼要,点出“和爷爷下棋”是“我”最难忘的游戏。 运用动作、心理等描写,把玩游戏的过程描述得有声有色。 围绕爷爷“狡猾”来写,贬义词褒用,写出爷爷棋下得好。 小作者直抒胸臆,下棋的小游戏饱含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令人感动。亮点借鉴 小作者通过细致地描写和爷爷下棋的过程,再现了下棋时的具体情况,表现了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内容具体而生动。文章语言富有感染力,小作者运用神态、动作等描写把下棋的场面描写得趣味性十足,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的真挚情感。【范文分析二】范文展示小猫捉鱼 在外婆家的日子真是舒服呀,一觉醒来,便看见邵冉已经坐在我的床头了。我急忙穿好衣服,和她出去玩了。 八点半,“大部队”来了,数一数共六个人。人多适合”“,两玩“小猫捉鱼”的游戏。 我们以“石头剪刀、布”决定谁当“小猫”,最终留下邵冉和淑贞当“小猫”。用毛巾把她们的双眼蒙住,然后让她们原地转三圈,比赛就开始了。“小鱼”们一会儿跑到这儿,一会儿跑到那儿,害得两只“小猫”没有办法捉住他们。我喜欢捉弄“小猫”,就用手拍拍第一只“小猫”贞的头,嘴里还不住地说:“你好啊,淑贞,新年好!”于是她便来捉我,我赶紧跑开,没被她捉住。小鱼”们乐声一片。子恰也悄悄地用小棍“小猫”的屁股,这只“小猫”疼得“哇哇”叫,子怡连忙转身,就在她转过身来的时候,碰巧另一只“小猫”也赶过来了,一下子抓住了子怡欢笑声不绝于耳。 “鱼儿”们决定联合起来,一起讨论打败“小猫”的方法,最后决定用声音诱“小猫”上当。 这时,两只“小猫”一个在北面,一个在南面,我和珊珊背靠背站好,面对面地站在“小猫”的中间。我数“一、二、三”,我们俩同时喊:“小笨猫,小笨猫,快来抓我呀,我在这儿,往前走就抓到了。”两只“小猫”听到我们俩的叫喊声,同时从两个地方转身相向而行,慢慢地,两只“小猫”靠近了。我们悄悄地退场,等着看“小猫”的好戏。只听“嘭”的一声,两只“小猫”撞上了,紧紧地抱在一起,都以为自己抓到了“食物”,不肯放过对方,“鱼儿”们都跑光了,场地上就剩两只“小猫”在打架。毛巾解开一看,原来是“自家人”,“小鱼”们却欢跳起来。 整个庭院充满着欢声笑语,“小猫捉鱼”的游戏让我们增长了智慧,调皮的我们一直玩到中午还意犹未尽。 名师分析 交代了游戏的时间、人数和名称。 交代游戏的玩法,简洁明了。 把“我”玩游戏的活泼样子刻画得活灵活现。 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诱“小猫”上当的过程写得具体生动,让人回味无穷 “玩到中午还意犹未尽”说明“我们”非常喜欢玩这个游戏,点明中心。亮点借鉴 “小猫捉鱼”是我们常玩的游戏之一,如果不抓住最有趣的亮点去写,这篇习作就没有特色。习作中小作者紧紧围绕“拍头”“戳屁股”“看小猫打架”等来描述“小猫捉鱼”这一游戏,点面结合,让整个游戏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范文分析三】范文分析小游戏大道理 一天下午,老师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同学们望着老师手中拿着的白纸,一脸疑云:上语文课要白纸干吗?望着一张张疑惑的脸,老师笑着说:“今天我们玩一个游戏,一个别开生面的文字小游戏你画我来猜。”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老师给第一个同学报一个成语,再由那个人画出成语的意思,给第二个人看,第二个人再画给第三个人,以此类推,一直传递到最后一个人,然后说出正确的答案。 伴随着大家激动兴奋的欢呼声,游戏开始了。第一个人在动笔之前,犹豫了好久,眼睛都不眨一下,拿起了笔却无从下手,急得我们也是满头大汗。苦思冥想之后,他终于画出一幅画,郑重地传给了王钰。王钰端详之后捂着嘴大笑起来:“哈哈,好抽象啊,这是兔子吗?”大家都伸着脖子,想看看那幅抽象派大师的杰作。 大约过了三十分钟,终于轮到我了。我接过前面的画卷,面露难色,凝神思考着,这哪儿是画呀!这简直是小朋友的信手涂鸦,唯一能看清的只有一棵树。我想到了树和王钰说的兔子,两者相加,就是“守株待兔”啊。我的脸上立刻展现出自信的笑容,在纸上画出我心目中的答案。为了能使王欣宸看得一清二楚,我又画了一个人坐在树旁。我不禁为自己的机灵暗自窃喜。 一阵焦急的等待后,终于传到了最后一个同学支臻那儿。我的心紧张得“怦怦”直跳,都快跳到嗓子口了,我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终于,支臻仔细观察后,小心翼翼、一字一顿地回答道:“是‘守株待兔吗?”顿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鼓掌声。大家都长长地吁了一口气,随后我们齐刷刷地转头,满心期待地望着老师。 “恭喜,答对了!”老师说道,“通过这个小游戏,你们有什么收获吗?”我们面面相觑,谁也答不上来。老师笑了笑,对我们说:“其实这不仅是一场游戏,更体现了一种精神,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成功。如果中间任何一个人出了差错,就会满盘皆输哦!” 小游戏,大道理: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与其单枪匹马不如学会携手合作,正所谓“团结力量大”。 名师分析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交代游戏名称。 写清楚游戏规则,为下文具体描写游戏过程作铺垫。 对“第一个人”的描写生动传神,“眼睛都不眨一下”“苦思冥想”“郑重”写出了他的犹豫、认真。 游戏过程写得生动活泼,让人印象深刻。 心“怦怦’直跳”“快跳到嗓子口”,夸张地写出了“我”的紧张。 老师的话发人深省,增加了文章的深度。 结尾点明了自己的观点,升华了主旨。主旨。亮点借鉴 标题吸引了读者的眼球,让人想知道是什么样的游戏。小作者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描写游戏的过程,让人印象深刻,结尾处写清楚自己的感受,升华了主旨。【范文分析四】范文展示撞鸭蛋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蘸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耳边传来一阵婉转、悠扬的端午童谣,顿时,我想起了家乡端午节的一个习俗——撞鸭蛋。 又逢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我带上外婆织的布网,去领鸭蛋玩。将热乎乎的鸭蛋往布网里一塞,一系,鸭蛋就装到了布网里头。这游戏玩起来是会上瘾的:两人轻甩布网,使布网里的鸭蛋撞在一起。谁的鸭蛋壳先碎谁就输,赢的会有奖励——那就是把香喷喷、热乎乎的鸭蛋往嘴里一塞,嗯,味道真不错! 马上就到我了,我跃跃欲试,用上了去年端午节得来的经验—把鸭蛋横着放在布网里头。这一招可有效了,上次我就是靠它获胜的! 轮到我了,我慢慢地走到裁判旁边,双手不停地揉搓着衣角,心里有些紧张:万一输了呢?万一去年的方法失灵了呢?万一鸭蛋壳不够坚硬呢?不同的声音在我的脑袋里叫嚣着。再看对手,眼神坚定,气质沉稳,想必他很有把握。 “三、二、一,开始!” 我和对手同时甩起了布网。一开始,我还能保持镇定,对手看着也十分冷静。经过十多次碰撞,我们谁都没能撞碎对方的鸭蛋。慢慢地,我心里越来越慌,对手的眉头也皱得越来越紧。两个鸭蛋经过一次次碰撞,一次次闪躲,忽然,伴随着“啪”的一声,这场紧张的比赛终于结束了。对手的鸭蛋在我这个“战无不胜”的鸭蛋前彻底“毁容”了。我赢了!我赢了! 我顿时喜上眉梢、心花怒放,马上剥开蛋壳,大大地咬上一口。我吃到了“将军”鸭蛋的咸蛋黄,吃到了美味;我品到了“将军”鸭蛋带来的胜利感,再一次品到了胜利的自豪。 你期待明年的端午节吗?和我一起去玩撞鸭蛋吧! 名师分析 交代背景:小作者交代了端午节这一背景,引出下文关于“我”去玩撞鸭蛋这一活动的叙述,条理清晰。 巧写心理:小作者用了三个问句连续描写自己参加活动时的心理活动,突出了自己撞鸭蛋前的紧张。 生动形象,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互动结尾:小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与读者互动,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亮点借鉴 本文开篇引用端午童谣,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同时起到分析之效,增添了文章的文采。文章主要记叙了小作者在端午节那天和小伙伴们玩撞鸭蛋游戏的精彩过程。在描写游戏过程时,小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生动地再现了游戏时的场景。文章语言幽默有趣,“闪躲“毁容”等词语把游戏过程描写得生动且吸引人,令读者读后也想去玩玩这个游戏。【范文分析五】范文展示挤眉弄眼吃薯片 上课了,倪老师面带笑容地拿着四罐薯片走进了教室。奇怪,上语文课带薯片干什么?正当我们疑惑之际,倪老师为我们揭晓了答案:“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游戏挤眉弄眼吃薯片。”规则很简单:把薯片放在额头上,在不使用双手且没有他人帮忙的情况下,通过动脸部的肌肉挤眉弄眼,把薯片送入嘴里。 倪老师先请周佳乐上台挑战。她信心满满,大步流星地走上了讲台。当倪老师把薯片放到她的额头上后,她的表情瞬间变得丰富起来,只见她不停地抖动着脸上的肌肉,一会儿挑眉毛,一会儿眨眨眼睛,可是那薯片就像涂了强力胶一样,牢牢地粘在她的额头上,纹丝不动。 看到这一幕,我心里暗暗为周佳乐着急,只能默默祈祷:“加油,周佳乐。薯片,快下来呀!”后来,周佳乐灵机一动,耸了耸鼻子,这招果然灵验,薯片缓缓地挪动了“半步”,接着像踩着滑板一样,“哧溜”一下滑到了脸颊上。为了不让薯片掉下去,她立即把脖子朝另一边歪过去,像落枕了一样。“快了,就差一点儿了。”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而我还有些忐忑,害怕她嘴边的薯片掉下去,功亏一篑。最后,她努努嘴,伸长舌头去够薯片,“咔嚓”,她终于吃到薯片了。“成功了!真是太厉害了!”同学们有的为她喝彩,有的向她讨教成功的秘诀,还有的跃跃欲试,想亲自挑战一下。 倪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片薯片。“开始!”我赶紧将薯片放在额头上,望着薯片,我开始挤眉弄眼,一会儿皱皱眉毛,一会儿眨眨眼睛,一会儿拱拱鼻子…薯片缓缓地滑到了我的鼻子上,我不断用舌头去够,可一不小心,“啪”的一声,薯片掉在了桌子上。唉,真是心急吃不了薯片啊! 虽然我这一次挑战失败了,但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成功。 名师分析 引出下文:文章开头交代倪老师要带“我们”玩“挤眉弄眼吃薯片”的游戏,自然引出后面对玩游戏的过程的叙述。 描写细致:小作者用“挑”“眨”“耸”“伸”等动词,细致地描写了周佳乐玩“挤眉弄眼吃薯片”游戏时的动作,极具画面感。 收束有力:小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揭示了“我”从“挤眉弄眼吃薯片”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升华了文章的主旨,态度积极向上,有力地收束了全文。亮点借鉴 文章开头运用一个问句,写出了小作者心中的疑惑,同时自然地引出了下文,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小作者重点描写了周佳乐上台挑战“挤眉弄眼吃薯片”游戏的过程,通过对周佳乐的动作描写,如“一会儿挑眉毛,一会儿眨眨眼睛”,“耸了耸鼻子”等,把游戏过程写得很详细。此外,小作者略写了“我”玩这个游戏的场景,使得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病文修改 修改说明抢椅子 “哎哟,我的屁股啊,痛死了!” (只) (没抢到椅子的)那天,老师介绍完规则就宣布游戏开始了。第一局申熙瑞没抢到椅子,所以被淘汰没抢到椅子的了。接着每局淘汰一个人,最后就剩下我和朱子哲了。一 , 我们围着椅子站好,老师开始播放音乐。我们随着音乐绕圈,我太渴望取胜了,心里慌的,仿佛揣着一只小兔子,狂跳不止。我一边盯着老师,一边嘀咕:“老师,什么时候才停音乐呀?真让人着急!”老师好像听到了我的嘀咕,忽然,音乐停止了。 (也) (的屁股)我先发制人,一把抢过椅子,一屁股坐了上去。我以为胜券在握了,没想到朱子哲的屁股快速凑了过来,他的屁股紧紧挨着我,用尽吃奶的力气要把我顶下去。我也不甘示弱,跟他挤在一起。老师开始倒计时三秒,我们仍然挤得热火朝天。眼看就剩最后一秒了,朱子哲趁我抬屁股想坐稳之际,突然把椅子往他那边一挪,我完全没有反应过来,一屁股跌坐在地板上。痛死我了!我气愤地把椅子一搬,请他和地板来了个亲密接触。 然而,老师还是宣布朱子哲获胜。 朱子哲兴冲冲地跑上讲台领奖,老师笑眯眯地说:“恭喜你,获胜者的奖励———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哈哈,大家都幸灾乐祸地笑成了一团。 ! 第二自然段: 1.删去“接着”,游戏进程本就是一环扣一环的,不需要用“接着”。 2.把“每局淘汰一个人改为“每一局淘汰一个没抢到椅子的人”,能更清楚地说明游戏的玩法。 3.把“就”改为“只”“只”能够表示到了游戏最后,仅剩下“我”和朱子哲两人。 第三自然段: 把“播放音乐”后的句号改成逗号,把“随着音乐绕圈后的逗号改成句号。这样一来,第三自然段首句就是在总写最后一局游戏开场时的情景。 第四自然段:“二!” 1.在“挨着我”后面加上“的屁股”。抢椅子时应该是屁股挨着屁股的,这里要说清楚。,“三——” 2.“老师开始倒计时三秒”,这里要一秒一秒地写。关键的地方,要写得详细一些。 抽掉了朱子哲屁股底下的椅子 3.“我气愤地把椅子一搬,请他和地板来了个亲密接触”,意思不清楚。朱子哲当时坐在椅子上,“一搬”,那不把朱子哲也搬起来了?这里改为“抽掉了朱子哲屁股底下的椅子”才准确。另起一段 第六自然段: “哈哈”后面的部分另起一段。玩游戏时写一段,游戏结束后写一段,这样能让文章结构更清晰。改后习作抢椅子 “哎哟,我的屁股啊,痛死了! 那天,老师介绍完规则就宣布游戏开始了。第一局申熙瑞没抢到椅子,所以被淘汰了。每一局淘汰一个没抢到椅子的人,最后只剩下我和朱子哲了。 我们围着椅子站好,老师开始播放音乐,我们随着音乐绕圈。我太渴望取胜了,心里慌的,仿佛揣着一只小兔子,狂跳不止。我一边盯着老师,一边嘀咕:“老师,什么时候才停音乐呀?真让人着急!”老师好像听到了我的嘀咕,忽然,音乐停止了。 我先发制人,一把抢过椅子,一屁股坐了上去。我以为胜券在握了,没想到朱子哲快速凑了过来,他的屁股紧紧挨着我的屁股,用尽吃奶的力气要把我顶下去。我也不甘示弱,跟他挤在一起。老师开始倒计时,“三—”我们仍然挤得热火朝天。“ニ!”眼看就剩最后一秒了,朱子哲趁我抬屁股想坐稳之际,突然把椅子往他那边一挪,我完全没有反应过来,一屁股跌坐在地板上。痛死我了!我气愤地抽掉了朱子哲屁股底下的椅子,也请他和地板来了个亲密接触。 然而,老师还是宣布朱子哲获胜。 朱子哲兴冲冲地跑上讲台领奖,老师笑眯眯地说:“恭喜你,获胜者的奖动—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励 哈哈,大家都幸灾乐祸地笑成了一团!精彩看点1.一般来说,写一个游戏,要先介绍游戏的规则,小作者没有写。有的游戏规则较简单,读者一读后面的内容就能明白,那就不用写,写了反而显得多余。 2.“恭喜你,获胜者的奖励——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这句话里的破折号太有意思了。人说话是不带标点的,写作文却要用标点。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引起听众注意,预示后面的话跟你猜测的可能不一样,用在这里,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