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5.2 预防犯罪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23.10.31 课时安排 1教学目标 1.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2.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3.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教学重点 犯罪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 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学情分析 中学生的法治观念现状是本课的学情基础。一方面,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尚不成熟,情绪波动较大,做事容易冲动,自律性较差,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另一方面,中学生缺乏对法律的正确认识,是非界限模糊,价值观念扭曲,部分中学生甚至错误的认为有了未成年人保护法,自己就可以为所欲为,无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不及时接受必要的法治教育,中学生极易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教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学具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PPT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引入课题。 讲授新课 问题一:什么是刑法?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问题二:什么是犯罪?它有哪些特征? 犯罪及其特征: 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问题三:什么是刑罚?它有哪些种类? 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问题四: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1)我们要认清犯罪的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里,我们应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课堂小结 小组讨论总结: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 作业布置 完成“课堂精练”对应课时的选择题部分。板书设计 5.2 预防犯罪 1.刑法的含义 2.犯罪的含义及特征 3.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4.预防犯罪的要求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