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数列 测试卷 (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数列 测试卷 (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资源简介

第四章 数列 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五等诸侯,共分橘子六十颗,人别加三颗.问:五人各得几何?”其意思为:“有个人分个橘子,他们分得的橘子个数成公差为的等差数列,问人各得多少橘子.”根据这个问题,有下列个说法:①得到橘子最多的人所得的橘子个数是;②得到橘子最少的人所得的橘子个数是;③得到橘子第三多的人所得的橘子个数是.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A. B. C. D.
2.数列是无穷项数列,则“存在,且”是“存在最大项”的( )
A.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设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公差则( )
A.8 B.7
C.6 D.5
4.在数列中,,则( )
A.2 B. C. D.
5.已知数列满足,若,则=( )
A. B. C. D.
6.已知在递减的等比数列中,,,则( )
A.4 B.3 C.2 D.1
7.设是公比大于1的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则“数列递增”是“数列递增”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前项积,若,,
,则( )
A. B.是的最大值
C. D.使的的最大值是
二、多选题
9.已知数列若,设数列的前项和为,则( )
A. B. C. D.
10.已知数列前项和为(其中、为常数),,,则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
A.为等差数列 B.
C.恒成立 D.数列的前项和小于1
11.若数列满足(,p为常数),则称数列为等方差数列,p为公方差.则下面四个数列为等方差数列的是( )
A.数列,
B.数列,
C.数列,
D.数列,
12.已知数列满足,,且,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的最小值为
C.
D.当且仅当时,取最大值
三、填空题
13.已知数列{an}是首项为1,公比为q(q>0)的等比数列,并且2a1,,a2成等差数列.则公比q的值为
14.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等比数列满足,,则的取值范围为 .
15.在等差数列中,,则该数列前13项的和是 .
16.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则的最小值为 .
四、解答题
17.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满足;等差数列满足,且,,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与的通项公式;
(2)记数列{}的前n项和为,求.
18.在数列中,已知,,.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令,求数列的前50项和.
19.已知数列满足:.
(1)证明:时,;
(2)是否存在这样的正数,使得数列是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值,并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的前项和.
21.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判断数列中是否存在成等差数列的三项,并证明你的结论.
22.已知数列单调递增,其前n项和为,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且,求数列的前n项和.
参考答案:
1.C
【分析】由有5个人分60个橘子,他们分得的橘子个数成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利用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求出,由此能求出结果.
【详解】解:有5个人分60个橘子,他们分得的橘子个数成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解得,
在①中,得到橘子最多的人所得的橘子个数是:,故①错误;
在②中,得到橘子最少的人所得的橘子个数是,故②正确;
在③中,得到橘子第三多的人所得的橘子个数是:,故③正确.
故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是2.
故选:C.
2.D
【分析】根据题意可通过举例特殊数列可知不满足充分性,再由数列可得不满足必要性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若存在,且,
不妨设即数列从第三项起满足,
此时存在满足且,但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是递增数列,无最大项;
所以充分性不成立;
若存在最大项,不妨设数列,此时的最大项为,且为递减数列;
所以不存在,且,即必要性不成立.
故选:D
3.D
【分析】利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因为是等差数列,且公差
所以可整理得,
解得,
故选:D.
4.D
【分析】根据递推关系,代入数据,逐步计算,即可得答案.
【详解】由题意得,令,可得,
令,可得,
令,可得,
令,可得.
故选:D
5.A
【分析】依次求出得解.
【详解】时,;
时,;
时,.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项,意在考查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6.D
【分析】由等比数列的性质与通项公式求出、,从而得到公比和答案.
【详解】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因为,,
解得,,或,,舍去,
所以,所以.
故选:D.
7.C
【分析】根据递增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的定义证明即可.
【详解】若数列递增,则,所以,又,所以,
则,即,因此数列递增,满足充分性,
若数列递增,则,所以,
又,所以,因此
也随之递增,即数列递增,所以必要性成立.
所以“数列递增”是“数列递增”的充要条件.
故选:C
8.D
【分析】由题设条件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出,,,结合等比数列的性质就有,,进而逐一判断每个选项即可.
【详解】解:根据条件可得,
则,,
又因为,
则A选项:,所以,
若,则,,
所以与条件矛盾,
所以,故A错误;
B选项:由,,
可得等比数列单调递减,
又,
可得,,所以是的最大值,故B错误;
C选项:由,,可得等比数列单调递减,
可得,,
,,故C错误;
D选项:,

由上可知,
可得,
由此类推可得当时,,

由,
可得,
由此类推可得可得当时,,
所以使的的最大值是,故D正确.
故选:D.
9.AC
【分析】先求出,再求出,利用裂项求和方法即可.
【详解】
的前项和为
故选:AC
10.ACD
【分析】对于A项,方法1:运用与的关系求得的通项公式,再运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判断A项即可,方法2:运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是关于n的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或常函数可直接判断A项;对于B项,根据已知条件及是等差数列列方程组求解即可;对于C项,运用函数思想求得取得最小值;对于D项,运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即可.
【详解】对于A项,方法1:∵
∴①当时,,
②当时,,
③将代入得:,
∴,
∴与n无关,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
方法2:∵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故A项正确;
对于B项,由A项知,是等差数列,公差为,
又∵,解得:,故B项不成立;
对于C项,由B项知,,开口向上,对称轴为,
∴当时,取得最小值,
∴,故C项正确;
对于D项,由B项知,,

设的前n项和为,
,故D项正确.
故选:ACD.
11.AB
【分析】根据等方差数列概念依次判断选项即可.
【详解】对于A,因为(常数),所以数列为等方差数列;
故A正确.
对于B,因为(常数),所以数列为等方差数列;
故B正确.
对于C,因为(不是常数),
所以数列不是等方差数列;故C错误.
对于D,因为(不是常数),
所以数列不是等方差数列,故D错误.
故选:AB.
12.AB
【分析】由递推关系式可得,知数列为等差数列,由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可知A正确;由通项公式可知当时,,知B正确;分别在和求得的前项和,知C错误;由当时,,可知D错误.
【详解】对于A,由得:,
数列为等差数列,设其公差为,则,
,A正确;
对于B,,且当时,,的最小值为,B正确;
对于C,令,解得:,则当时,;
当时,;
当时,;
综上所述:,C错误;
对于D,当时,;当时,;当时,;
当或时,取最大值,D错误.
故选:AB.
13.2
【分析】由等差中项性质及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可得,即可求公比.
【详解】由题设,则,即,
又,故.
故答案为:
14.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整理可得,令,结合函数单调性求取值范围.
【详解】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则,,
则,
所以,且,
可得,,
则,
令,则在上单调递增,可得,
故在上单调递减,可得,
即的取值范围为.
故答案为:.
15.26
【分析】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结合已知可求得,再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可求得结果
【详解】因为在等差数列中,,
所以,所以,
所以该数列前13项的和为,
故答案为:26
16.6
【分析】由题意,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和基本不等式即得.
【详解】由题意,是等比数列,
又,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的最小值为为6.
故答案为:6.
【点睛】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和基本不等式,属于基础题.
17.(1),
(2)
【分析】(1)根据递推公式得出,进而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再利用已知条件列出方程求出数列的公差,进而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
(2)结合(1)的结论,利用错位相减法求解即可.
【详解】(1)∵,


∴,
又∵,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则,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则由)得,
解得:(舍),或,
所以.
(2)由(1)可知:,令,




综上,
18.(1);(2).
【分析】(1)根据条件易得数列是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再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即可得答案;
(2)利用分组求和法,即可得答案;
【详解】(1)因为,所以,即,
因为,所以,
所以数列是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
所以.
(2)由(1)知,
所以
.
【点睛】本题考查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和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考查运算求解能力.
19.(1)证明见解析
(2)存在,
【分析】(1)根据递推公式做商证明结论;
(2)根据等比中项计算得出,再应用定义证明等比数列即可.
【详解】(1) ①
时, ②
得时,
(2)假设存在正数使得数列为等比数列,由得,
由,得,因为为等比数列,,即,

下证:时,数列是等比数列:
由(1)知数列和均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为奇数时,,n为偶数时,
∴对一切正整数n,都有,

∴存在正数,使得数列是等比数列.
20.(1)
(2)
【分析】(1)由,代入计算可得,由代入得到,从而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求出通项公式;
(2)由余弦的周期性可知,代入通项公式可得,计算可求出前项和.
【详解】(1),算得
当时,;得到,
所以数列是以3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由,得到
(2)由,得到.
则,
.
21.(1);
(2)不存在,证明见解析.
【分析】(1)利用给定的递推公式,结合“当时,”变形,构造数列即可求解作答.
(2)假定存在符合条件的三项,列出等式,结合的单调性推理作答.
【详解】(1),,则当时,,即,而,
因此,数列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则,即,
所以.
(2)记,由(1)知,,
不妨假设存在三项成等差数列,则,
因为,所以,
令,则,于是有对是递增的,
则,即,
因此,即,其左边为负数,右边为正数,矛盾,
所以数列中不存在成等差数列的三项.
22.(1)
(2)
【分析】(1)由,可得当时,,两式相减得,再利用数列单调递增,确定数列是等差数列即可得到结果;
(2)先用累加法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再利用裂项相消法即可求出数列的前n项和.
【详解】(1)因为,当时,.
所以当时,.
两式相减得,
因为数列单调递增,且,
所以当时,,,
所以当时,,即.
即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所以.
(2)由,,可得.
由,
可得
,
上式对也成立.
所以.
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