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课时 光的色散作业设计(一)课前作业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5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在深盘中盛一些水,盘中斜放一个平面镜,使镜的下部进入水中。让一束阳光照射在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墙或白纸上。观察墙壁或白纸上反射光的颜色。答案 观察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形成的一条彩色光带。作业评价 1、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活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什么是光的色散”,使了解学生对于“白光”是复色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二)课堂作业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5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1.观察以下各图,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光是最单纯的颜色。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dispersion),这才解开了光的颜色之谜。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色光带,这就是_________现象。答案 红、橙、黄、绿、蓝、靛、紫;色散。作业评价 1、现象明显直观,激发求知欲; 优秀 良好 合格2、能独立思考,对相关光的色散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3、通过对光的色散现象分析,归纳出光的色散现象的特点。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知道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复色光,并且有七种单色光组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以后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3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做一做:我们平时拿到一张钞票,是怎么辨别它的真伪的?我们去银行,银行的员工是怎样检验钞票的?答案 原来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钞票或商标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标记,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则会发出可见光,这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作业评价 1、能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自验证人民币的真假理解紫外线的应用。 优秀 良好 合格2、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3、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自己亲自验证人民币的真假来感受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题目编号 004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3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如图所示是一种常见的红外感应水龙头,当手对着红外线感应窗时,水会自动流出,使用该水龙头时,感应窗发出的红外线照射到手上发生了光的 (选填“漫反射” 或“镜面反射”),感应窗内的红外线接收管接收到信号后控制出水。教室中用来杀菌消毒的是 灯,红外线的传播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介质。答案 漫反射、紫外、不需要。作业评价 1、对光的反射现象和红外线、紫外线的了解; 优秀 良好 合格2、能够学以致用; 优秀 良好 合格3、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实例加强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理解。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三)课后作业(A组)题量 5 完成时长 10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1.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 2.验钞机能检验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利用 使荧光物质发光。卫星能对各地秸秆燃烧情况进行监控,其原理是利用温度越高,辐射的越强,人们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这种光. 3.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红光LED和绿光LED,为与这两种LED组合,产生白色的LED光源,后来科学家又探寻一种LED,他是( ) A.紫光LED B.黄光LED C.蓝光 LED D.橙光LED 4.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层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主要原因是 。 5.如图所示,这是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1)A处应该是______光;B处应该是______光.该实验说明: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光是由______混合而成的; (2)在该实验中,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发现温度计放在______的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上升得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叫______,其主要特性是______效应.探测时,需将温度计玻璃泡涂黑,其目的是______。答案 1.B;2.紫外线、不能;3.C;4.光的色散; 5.(1)红、紫;(2)A、红外线、热、黑色表面更容易吸热。作业评价 1、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2、紫外线和红外线的应用; 优秀 良好 合格3、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通过5道基础题,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对光的色散理解。了解看不见 光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三)课后作业(B组)题量 3 完成时长 10分钟具体 内容 题目 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 (1)我们在光屏上看到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______不同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色散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白光______(选填“是”或“不是”)最单纯的光; (2)下列现象属于色散现象现象的是( ) A.小孔成像 B.水中月亮 C.雨后彩虹 (3)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如图乙),则光屏上就出现 ______; (4)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 B.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 C.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 D.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3.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了下列三次实验。 (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到“100”。这表明紫外线能使__________发光。 (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票上的“100”。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__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答案 1.(1)七种 不是;(2)C;(3)红橙黄绿蓝靛紫;(4)绿 ;2.C; 3.(1)荧光物质;(2)反射;(3)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玻璃对紫外 线的吸收能力;玻璃对紫外线的反射能力等)。作业评价 1、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2、紫外线和红外线的应用; 优秀 良好 合格3、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四)实践作业具 体 内 容 小操作——人造彩虹操作材料:喷雾器或者喷水壶操作方法:在阳光下,用喷雾器对着阳光喷一喷水雾,调整喷水雾角度,看能不能观察到彩虹。不断调整喷水角度,在空中能不能看到彩虹?你留意过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吗?比如洒水车喷水等。作业评价 1、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3、根据光的色散,能进行简单分析。 优秀 良好 合格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操作类作业。通过水、平面镜、喷雾器,不断调整角度,观察到人造彩虹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同时通过自己生活中的现象,更加深入的理解光的色散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