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5.3 善用法律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5.3 善用法律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案 总第 课时
教学章节 第五课做守法公民 课 型 新授课 年 月 日
课 题 第三课时 善用法律
课标解读 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为“法治观念”中的了解以民法典为代表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理解法律是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认识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理解犯罪特征及后果,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核心 素养 目标 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懂得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不要硬拼,而要智斗。
教学重点 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教学难点 懂得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不要硬拼,而要智斗。
导 学 过 程 学法指导
【课前导入】
教师出示教材中“小华的案例”,学生认真阅读,仔细思考出示的思考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 一天,中学生小华从超市出来,门口的报警器突然鸣叫起来,保安让小华再次通过报警装置,报警器仍然鸣叫。保安就将小华带到走廊询问,并强迫小华脱下衣服接受检查。因没有发现任何物品,保安才让小华回家。事后经查,小华的妈妈曾在这家超市给他买了一双旅游鞋,因超市消磁器出现故障,旅游鞋没能消磁,导致报警器鸣叫。 1、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 2、如果你是小华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他讨回公道? 教师出示课题:第三课时 善用法律 通过小华的案例让学生强化法治意识引导学生遇到侵害行为时要依法维权导入本课
【课堂探究】
第一目: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 教师结合小华的案例,然后在出示生活中的两个镜头: 镜头一: 王某是一名高三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在高考前夕,其弟被李某打伤。王某纠集几个人将李某打成重伤。结果,王某因故意伤害罪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其读大学的愿望也化为泡影。 镜头二: 某村三户农民与村委会签订了橘园承包合同,当年获利颇丰。有的村干部看着眼红,想毁约。村民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同村干部据理力争,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提出思考题: 探究一:社会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启发引导、分析、让学生组织好语言表达看法,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答案。 (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教师进一步出示四幅图片,介绍法律服务机构。学生理解识记。 ①法律服务所:法律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能够帮助我们解释法律问题,代写法律文书,帮我们出主意甚至替我们解决涉及法律的事务。 ②律师事务所:律师是熟悉法律的专业人士。律师能回答我们的法律问题,为我们出主意、想办法,给我们当顾问,替我们处理涉及法律的事务。他们还能受委托帮人打官司、当辩护人。 ③公证处:公证员能够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同、遭嘱、亲属关系、身份、学历、出生日期、婚姻状况等的真实性、合法性。 ④法律援助中心:如果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又需要打官司来讨回公道,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援助。 教师继续出示三幅图片,介绍法律服务的机关,学生理解识记。 (2)、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公安机关:公安机关依法管理社会治安,担负着刑事案件的侦查任务 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是我国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三、教师出示教材------探究与分享 中学生小峰自创的歌词在"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动"中获特别奖,但小峰并未接到获奖通知书。经调查发现,参加复评工作的李某做了手脚,将奖项给了张某。小峰一纸诉状将李某和张某告到法院,状告他们共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经法院审结,小峰获得1.7万元赔偿。小峰是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教师结合案例出示探究题,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启发引导、分析、让学生组织好语言表达看法,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答案。 探究二:什么是诉讼? 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探究三:诉讼的地位?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探究四:诉讼的种类? 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教师具体解读,学生认真思考、理解。 ①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 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②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③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 四、第二目:有勇有谋 应对违法犯罪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学生阅读案例,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启发引导、分析、让学生组织好语言表达看法,教师总结。 快递员小张送快递到某出租房时发现,屋里的几个人显得神神秘秘。在签收快递的时候,小张悄悄观察了屋内的情况,发现他们正利用手机或电脑与外界联系,怀疑他们在实施电信诈骗。小张不动声色地离开出租房后,及时拨打电话报警,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提供了可靠的情报信息。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侵害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你会怎么做?说说你的理由。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村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五、教师设计“今日说法”活动,结合案例让学生领悟知识点。 小明、小华、小刚是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他看见一个手持凶器的歹徒伙同他人正在对一位同学抢劫。 小明说:"别管这事,和我们没关系。" 小华说:"我们去和两个歹徒拼了。" 小刚说:"你俩盯住歹徒,我去报警。" 1.运用所学知识,请你对上述三位同学的行为进行分析。 2.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3.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的、狡猾的,我们与其斗争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学生阅读案例,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启发引导、分析、让学生组织好语言表达看法,教师总结。 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但是,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因此,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六、教师出示第二目的探究题,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启发引导、分析、让学生组织好语言表达看法,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答案。 探究一:为什么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②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 探究二:青少年面对违法犯罪时为什么要善于斗争? 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 探究三:青少年面对违法犯罪时怎么做? 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探究四:方法与技能--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 ①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 ②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 ③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 ④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 ⑤保护好作案现场。 探究五:生活在法治国家的青少年如何做? 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通过二个案例对比分析体会依法维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遇到类似侵权行为时要善用法律依法讨回公道 通过介绍四个主要法律服务机构了解这些法律服务机构的业务范围和职能有助于我们遇到法律问题或权力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通过小峰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懂得未成年人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问题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增强维权意识 诉讼的类型是对正文的补充和拓展有助于学生更具体直观的认识诉讼增强学生依法寻求法律救济依法维权的能力 通过学习快递员见义勇为先进事迹弘扬正气激发学生正义感使学生明白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通过小明小华小刚的案例强调未成年人要善于斗争尤其是要保护好自己所以青少年要见义智为还要学习保护自己善于斗争的方法和技巧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择) 1.湖南郴州桂阳县加油站女工朱艳林,上班时发现一男子抱着一个女童路过,她发现女童跟前一天丢失的孩子很像,于是一路跟随,最后在公交车上指认该男子并报警。朱艳林的行为说明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A ) A .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B .积极打击犯罪 C .放弃本职工作打击犯罪 D .维护社会秩序 2.小军在同学的生日晚会上送给同学一件生自己买的礼物。可没想到竟是一件假冒伪劣商品,小军非常气愤,扬言要找店主"算账"。你认为小军正确的做法是( D ) A .算了,别再找麻烦了B .明争不如暗斗,慢慢地报复 C .召集几名同学把商家D .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某校向全校学生发出了一份倡议书,其主题是"中小学生应该见义智为"。之所以提出面对不法侵害时我们要"见义智为"。是因为( D ) A .见义勇为是成年人的事 B .见义勇为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 C .青少年是弱势群体,还没有能力见义勇为 D .我们既要保护自己,又要与违法犯罪作斗争 4.在生活中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有( B ) ①保护好作案现场 ②与犯罪分子巧妙周旋 ③与犯罪分子硬拼 ④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材料题 中学生小张取快递时,发现有几个人正在利用手机和电脑与外界频繁联系,小张怀疑他们在实施电信诈骗。便及时拨打报警电话,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1)材料启示未成年人,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为什么不能鲁莽行事? 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 (2)我们面对违法犯罪时,要在什么前提下,同其作斗争? 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 (3)小张拨打的报警电话是什么? 110报警电话 通过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夯实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运用灵活度以便及时了解学情为以后教学提供依据更好提高课堂效率
思维导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