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外阅读
复习要点
1. 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主题思想。
2. 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 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 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读题审题,明确考的是什么题型和原文的位置。
3.认真看分值答题,按分值答要点。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沉香救母(节选)
时光过得真快,转眼间沉香15岁了。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父,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一路上,沉香不知 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 过了多少道深涧。饿了就 几个野果充饥,渴了就 几口泉水喝喝。脚上 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 下了(一道 一道道) 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沉香的孝心感动了仙人,仙人送给他一把神斧。他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来到了华山脚下。
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母亲见面了,沉香心里无比激动。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大山被劈成了两半,受苦多年的母亲重见天日。沉香一头扑进了母亲的怀抱。
(1)基础过关。
①用“\”画去第2自然段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②把下面的动词填入第2自然段中的横线上。
划 磨 翻 捧 跨 采
(2)理解提升。
①从这些动词中,我体会到沉香
②从四字词语“ ”和“ ”能看出沉香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3)迁移运用。
画线句子写出了沉香就要与母亲见面时 的心情。我也能写一个句子来表现人物的这种心情:
2.课后提升。
愚公移山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在山的北面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岁了。由于被这两座大山阻隔,愚公每次出门,都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山的南面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号召 召集) 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山南边的大道。你们同意吗?”
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移掉呢?就算是能搬移掉它们,那些清理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我们要放到哪里去呢?”经过一番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倒到东边的海边和北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清晨,朝阳初上,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跑来劝说愚公:“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
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大山搬走了。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 阻止) 了。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合适的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开始——
坚持——
(3)阅读选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完成填空。
起因:愚公住的地方被 阻隔,每次出门, ,才能到山的南面去。
经过:为了搬掉两座大山,愚公 ,日复一日。
结果:愚公一家人的行为感动了天帝, ,从此, 。
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延伸阅读。
哪吒闹海
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决心治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一天,哪吒带上他的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圈,来到大海边。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了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龙王吓了一跳,连忙派巡海夜叉上去察看。
夜叉钻出水面一看,原来是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哪吒可机灵了,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就把夜叉给打死了。
龙王听说夜叉被打死了,气得嗷嗷直叫,就派他的儿子三太子带兵去捉拿哪吒。太子跳出水面,气冲冲地对哪吒说:“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说着,举枪便刺。哪吒一纵身,随手取下混天绫,朝三太子扔去,那混天绫立刻把三太子紧紧裹住。哪吒又拿出乾坤圈,只一下,便把三太子也打死了。三太子一死,现出了原形,原来是条小龙。
从此,东海龙王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人们又过上了太平日子。
(有删改)
(1)根据意思找出短文中相应的词语。
①不顾法纪或舆论,任意行动。
②比喻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
(2)哪吒闹海的原因是 。
(3)哪吒有两件法宝,是 和 。我喜欢 ,它的神力表现在 。
(4)你知道《哪吒闹海》出自哪部古代神魔小说吗?你喜欢哪吒吗?理由是什么?
4.课外阅读。
在印度,一天有一位太太请客。大家围着桌子坐着,一面吃喝,一面说笑。忽然女主人把女佣人叫来,低声吩咐了几句话。女佣人听了脸色发白,急忙跑了出去。
不一会儿,女佣人端来了一碗热牛奶,匆匆穿过客厅,把牛奶放在了阳台上。客人们都觉得奇怪,可女主人仍然有说有笑。又过了一会儿,女佣人把阳台的门紧紧关上,大声地吐了一口气。女主人说:“好了,现在大家都安全了。”
客人问女主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她说:“刚才我们桌子底下有一条眼镜蛇,不过,我现在已经把它关在门外了。”
客人都吓了一跳。女主人说:“眼镜蛇来的时候,我不敢惊动它,也不敢告诉大家,只好装作没事。因为眼镜蛇最喜欢喝牛奶,所以我让人把一碗热牛奶放在阳台上。它一闻到牛奶味,就会跟去。”
一位客人 地说:“你怎么知道眼镜蛇就在我们桌子底下?”“我能不知道吗?”女主人指着自己的脚继续说道,“眼镜蛇就盘在我的脚上啊!”
“你为什么不喊我们帮忙呢?”另一位客人 地说。
她说:“我一喊,你们必定会慌乱起来。大家一动,蛇受了惊,只要咬我一口,我的命就完了。”
大家听了,都佩服女主人的镇定。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2)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提示语。
(3)边读边填空。
事情的起因是女主人发现 。经过是 。结果是 。
(4)文中除了写女主人,还写了女佣人和客人。女佣人脸色发白,原因是 。客人们觉得奇怪原因是 。这样就使事情的叙述更生动,更有条理。
(5)读完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5.课外阅读我能行。
正月十五的传说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射死了天帝知道后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个炸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有个老人想出个法子,他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家每户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是燃烧的火焰。”
大家听了老人的主意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看,发现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胜利,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愤怒﹣﹣
信息﹣﹣
禀告﹣﹣
和善﹣﹣
(2)天帝为什么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请你用“ ”在文中画出来。
(3)人们是怎么知道天帝的命令的?
(4)一位老人想出了什么办法保住了大家的生命和财产?
6.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故事(节选)
赫拉克勒斯踏上了艰难的征程。他路过高加索山时,克服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凭着惊人的勇气和智慧,搭救了为人类盗火而被宙斯悬吊在悬崖绝壁的普罗米修斯;在崇山峻岭中,他与凶猛的狮子搏斗,捕杀了残害人类的猛狮,为民除掉大害。他的威望和名声越来越大。
一天,他路过伊利斯城邦,看到国王颁布的榜文:谁如能在一天之内将国王的牛棚打扫干净,将得到国王牛群十分之一的奖赏。其实这是国王设下的一个圈套,他想让那些傻瓜给他白干活。因为国王的牛棚因为长年没有打扫,牛粪堆积如山,一个人别说用一天,就是用三天时间也不可能清理干净。赫拉克勒斯知道这些后,决定戏弄一下贪婪的国王。
他觐见了国王,并找来证人,写下了契约。
其实,赫拉克勒斯早就有了锦囊妙计。他在牛棚旁边挖了一条沟,引来河水,没半天工夫就把牛棚洗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可是国王赖账了。“大力神”一怒之下赶走了国王。长期受到国王欺压的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这就是他离家后干的第12件别人无法完成的伟业。赫拉克勒斯为了庆祝自己历尽艰难险阻取得的胜利,在奥林匹亚举行了运动会。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焕然一新:
拍手称快:
(2)文中“大力神”加引号作用是 。
A.表示引语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
D 表示否定和讽刺
(3)赫拉克勒斯用什么方法把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用“ ”在文中画出来。
(4)赫拉克勒斯离家后共做了12件大事,选文中写到了三件,分别是 、 、 ,其中 是详写,结局是 。
(5)你敬佩赫拉克勒斯吗?如果敬佩,写出你敬佩他的三条理由。
7.
钻木取火
远古时代是没有火的。到了夜晚,人们就生活在黑暗中,吃的当然是生的。
一天夜里,一个年轻人做了一个梦。在梦里,伏羲告诉他,一直往北走,有一个叫燧明国的地方,那里有火种。年轻人醒来后,就向北方走去。他翻过高山,穿越森林,游过河流,跳过沟涧,向北走了很远很远。
终于有一天,他来到了燧明国。这里有一棵奇大无比的树。他看见有无数只长着短而硬嘴巴的鸟,正在不停地啄一棵燧木。每啄一下,就有灿烂夺目的火花迸发出来。
年轻人看到这种情景,脑子里灵光一闪,立刻折下几根燧枝,互相敲击,树枝上果然闪出了火花!他又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终于,树枝上 烟了,接着, 起了火花,年轻人激动得 下了眼泪。
从那以后,这位年轻人四处游走,向人们传授钻木取火的方法。
自此以后,人类就有了火。火把五谷煮熟,把野味烤熟。冬天。人们用它取暖;黑夜,人们用它照明。人们还用火来冶炼矿石,打造工具和武器。火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促使人类迈向文明。
人们被年轻人的勇气、智慧和无私所折服,推举他做首领,并称他为“燧人氏”,即取火者的意思。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
(2)用“横线②”画出描写钻木取火的方法的句子。
(3)人类有了火,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用“横线①”画出来。
(4)你觉得燧人氏是个怎样的人?
8.课外阅读。
女娲造人(节选)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位(三头六臂 神通广大)的女神,名叫女娲。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原野上,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添一点儿什么呢?走啊走啊,她走得有些(疲敝 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水池旁边蹲下来。清澈的池水照出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想着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
(1)用“ ”画出括号中恰当的词语。
(2)女娲为什么想要造“人”?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用“ ”画出来。
(3)读读画横线的句子,找出女娲造人的几个动作。
、 、 、
(4)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你是怎样看待这个故事的?请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分析】短文选自《沉香救母》。本文主要写了沉香的母亲被二郎神压在华山之下,沉香长大后,随霹雳大仙学成武艺并得神斧,打败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的故事。
【解答】(1)考查了选词填空。一道:表示确定的数目。一道道:表示很多道。结合句子,应划去“一道”。结合课文内容及词语,本文中依次填写的动词是:翻、跨、采、捧、磨、划。从这些动词中体会到沉香为了救母亲不怕吃苦,无所畏惧。
(2)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日思夜想:日夜思念的意思,本文指沉香非常想念母亲。无比激动:非常激动的意思,本文指沉香就要见到母亲的激动心情。
(3)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和仿写句子。画线的句子描写的是沉香想到就要和母亲相见了的激动的心情。故可仿写描写人物激动心情的句子:我的作文发表了。当我把报纸拿在手里时,激动得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是“嗷嗷”地喊着,眼里含的泪花不由地掉了下来。
故答案为:
(1)一道 翻 跨 采 捧 磨 划;
(2)为了救母亲不怕吃苦,无所畏惧 日思夜想 无比激动;
(3)无比激动 我的作文发表了。当我把报纸拿在手里时,激动得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是“嗷嗷”地喊着,眼里含的泪花不由地掉了下来。
2.【分析】这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通过写一个老人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挖掉挡住他家出路的两座大山,最后感动了上帝,上帝派了两个神仙把山背走了的故事,说明做任何事情,只要有决心,有毅力,踏实苦干,坚韧不拔,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解答】(1)考查了对词语的辨析。号召:召唤(群众共同去做某事)。召集:通知人们聚集起来。结合语境选“召集”,划去“号召”。阻止:使不能前进;使停止行动。阻隔:两地之间不能相通或不易来往。结合语境选“阻隔”,划去“阻止”。
(2)考查了写反义词的能力。开始:始的阶段。反义词是“结束”。坚持: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反义词可为“放弃”。
(3)考查了根据故事内容填空的能力。认真读故事,边读边结合故事内容填空。
(4)考查了对寓义的理解。结合“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可知,愚公做事有决心、有毅力、坚持不懈,所以最后能感动天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要有决心,有毅力,踏实苦干,坚韧不拔,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故答案为:
(1)号召 阻止;
(2)结束 放弃;
(3)王屋山,都要绕很大的圈 带着儿孙们挖山 派天帝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大山搬走了 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4)做任何事情,只要有决心,有毅力,踏实苦干,坚韧不拔,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3.【分析】语段选自《哪吒闹海》,本文主要主要讲了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大闹东海,制服龙王父子,使人民又过上安定生活的故事。表现了哪吒的武艺高强和机智勇敢,备受人们喜爱。
【解答】(1)考查了根据意思写词语。熟读短文可知,在文中找出词语即可。
(2)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决心治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可知答案。
(3)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一天,小哪吒带上他的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圈,来到大海边。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就把夜叉给打死了”可知,哪吒的两件法宝是混天绫、乾坤圈。我喜欢乾坤圈,它的神力表现在看着小,其实很重,威力很大。
(4)考查了文学常识和思维拓展。结合知识积累和哪吒的性格特征来写作答,如:《哪吒闹海》出自《封神演义》,我喜欢哪吒。因为他勇敢、机灵。
故答案为:
(1)①胡作非为②兴风作浪;
(2)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决心治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3)混天绫 乾坤圈 乾坤圈 看着小,其实很重,威力很大;
(4)《封神演义》我喜欢哪吒。因为他勇敢、机灵。
4.【分析】短文主要讲了一位女主人发现桌子底下有一条眼镜蛇,然后女主人让女佣人在阳台上放了一碗热牛奶,吸引眼镜蛇爬出去,结果眼镜蛇出去了的故事,表现了女主人镇定自若、冷静、不慌张地特点,告诉我们遇到危险时,要冷静,要动脑筋,想办法。
【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给短文加标题的能力。一个好的标题能体现文章主要内容或主题。短文主要讲了一位女主人发现桌子底下有一条眼镜蛇,然后女主人让女佣人在阳台上放了一碗热牛奶,吸引眼镜蛇爬出去,结果眼镜蛇出去了的故事,表现了女主人镇定自若、冷静、不慌张地特点,告诉我们遇到危险时,要冷静,要动脑筋,想办法。可加标题:镇定的女主人。
(2)本题考查给句子加提示语的能力。我们加提示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加,第一个空是一位客人听女主人讲完赶蛇的经过后说的话,因此那位客人当时的神情应该是:疑惑。第二个空是另一个客人听完女主人说眼镜蛇就盘在她的脚上说的,因此当时另一个客人应该是不解地说。
(3)本题考查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短文主要讲了一位女主人发现桌子底下有一条眼镜蛇,然后女主人让女佣人在阳台上放了一碗热牛奶,吸引眼镜蛇爬出去,结果眼镜蛇出去了的故事。因此事情的起因是:女主人发现桌子底下有一条眼镜蛇。经过是:女主人让女佣人在阳台上放了一碗热牛奶,吸引眼镜蛇爬出去。结果是:眼镜蛇出去了,门关上了,大家才恍然大悟。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作答时,需联系具体的语境和人物当时的处境,结合自己的情感体悟分析即可。女佣人脸色发白,原因是:女主人告诉她桌子底下有一条眼镜蛇。客人们觉得奇怪原因是:不知道女佣人为什么把热牛奶放在阳台上。
(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概括能力。此题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理由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结合内容联系实际,例如:我明白了:遇到危险时,要冷静,要动脑筋,想办法。
故答案为:
(1)镇定的女主人;
(2)疑惑 不解;
(3)桌子底下有一条眼镜蛇 女主人让女佣人在阳台上放了一碗热牛奶,吸引眼镜蛇爬出去 眼镜蛇出去了,门关上了,大家才恍然大悟。
(4)女主人告诉她桌子底下有一条眼镜蛇 不知道女佣人为什么把热牛奶放在阳台上。
(5)我明白了:遇到危险时,要冷静,要动脑筋,想办法。
5.【分析】这是一个民间传说,主要记叙了正月十五挂灯笼、放烟火这种风俗的来历。故事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一只神鸟被人间的猎人射死,天帝下令天兵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天帝的女儿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人们想出了解救的法子。第三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人们保住了家园,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认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然后答题。
【解答】(1)考查了找近义词的能力。
愤怒: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与文中的“震怒”近义。
信息:音信;消息。与文中的“消息”近义。
禀告:指向上级或长辈告诉事情。与文中的“告诉”近义。
和善:温和而善良;和蔼。与文中的“善良”近义。
(2)考查了学生按要求找句子的能力,认真读短文,按题目要求找出相关的句子即可。
(3)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可知答案。
(4)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家每户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是燃烧的火焰。”回答。
故答案为:
(1)震怒 消息 告诉 善良;
(2)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射死了天帝知道后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
(3)天帝的女儿冒着生命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4)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家每户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
6.【分析】短文写了大力神赫拉克勒斯营救普罗米修斯,捕杀猛狮和戏弄国王的三件事,表现了赫拉克勒斯力大无比,非常勇敢,充满智慧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颂。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词语的理解和解释。我们可以结合文章句子进行理解。焕然一新: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
(2)本题主要考查双引号的作用。引号的作用有:表示引用、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表示讽刺和嘲笑、突出强调。在这里可以结合文章的题目: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故事,这里“大力神”就是表示特定称谓。故选B。
(3)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就可以把答案找出来。在第4自然段就可以找到答案:他在牛棚旁边挖了一条沟,引来河水,没半天工夫就把牛棚洗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
(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总结概括的能力。赫拉克勒斯离家后共做了12件大事,选文中写到了三
件,分别是:营救普罗米修斯、捕杀猛狮、戏弄国王。其中戏弄国王是详细,结局是赶走了国王。
(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概括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此题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理由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结合内容联系实际,例如:我敬佩他,理由是他力大无比、非常勇敢、充满智慧。
故答案为:
(1)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
(2)B;
(3)他在牛棚旁边挖了一条沟,引来河水,没半天工夫就把牛棚洗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
(4)营救普罗米修斯 捕杀猛狮 戏弄国王 戏弄国王 赶走了国王;
(5)我敬佩他,理由是他力大无比、非常勇敢、充满智慧。
7.【分析】《钻木取火》讲的是远古时代因为没有火,到了夜晚,人们就生活在黑暗中,吃的当然是生的。一位年轻人经过千难万险终于找到了一棵能钻出火的大树,从此轻人四处游走,向人们传授钻木取火的方法。火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促使人类迈向文明。本文赞颂了年轻人的勇气、智慧和无私。
【解答】(1)考查了对动词的理解。“冒”透出,往上升的意思。故是“冒烟”;“燃”就是烧的意思。故是“燃起”;“流”多指液体淌下来,流出。故是“流下”。
(2)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立刻折下几根燧枝,互相敲击,树枝上果然闪出了火花!他又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终于,树枝上冒烟了,接着,燃起了火花”这是描写年轻人钻木取火的句子,燧树的树枝相互敲击可产生火花,小树枝去钻大树枝,可以燃起火花。这就是钻木取火。
(3)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火把五谷煮熟,把野味烤熟。冬天。人们用它取暖;黑夜,人们用它照明。人们还用火来冶炼矿石,打造工具和武器。火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促使人类迈向文明。”这是人类自从有了火后生活发生的变化,可以把食物熟吃;可以取暖,照明;可以来冶炼制作工具等,自从有了火人类走向了文明。
(4)考查了对人物品质的理解。燧人氏不顾危险,跋山涉水去找火种,表现了他不怕困难;“脑子里灵光一闪,立刻折下几根燧枝,互相敲击,树枝上果然闪出了火花!他又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终于,树枝上冒烟了,接着,燃起了火花”表现他的聪明机智;他寻找火种是为了人类所以他是无私奉献的。
故答案为:
(1)冒 燃 流
(2)②立刻折下几根燧枝,互相敲击,树枝上果然闪出了火花!他又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终于,树枝上冒烟了,接着,燃起了火花。
(3)①火把五谷煮熟,把野味烤熟。冬天。人们用它取暖;黑夜,人们用它照明。人们还用火来冶炼矿石,打造工具和武器。火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促使人类迈向文明。
(4)燧人氏是个不怕困难、聪明机智、无私奉献的人。
8.【分析】本文是一则神话传说,讲述了女娲造人的经过,表现了古代先民对于人类起源的思考,也表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与探索精神。
【解答】(1)考查选择正确的词语,“三头六臂”就是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领。“神通广大”意思是指法术强大无边,其中的神通原本是佛家语,指神奇的法术。一般用来形容本领非常高超,无所不能。结合语境,选用“神通广大”更适合;“疲惫”就是极度疲劳,“疲倦”指十分劳累,困倦,结合上下文选用“疲倦”更恰当。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细读短文,从第二自然段读出,女娲之所以想要造“人”的原因是:女娲行走在这片原野上,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3)考查对动词的把握,动词是表示人物动作和行为的词,画横线的句子“想着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中女娲造人的动作词有:掘起、掺和、揉、捏。
(4)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自由表达,谈出个人见解即可,如: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象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故答案为:
(1)神通广大 疲倦;
(2)女娲行走在这片原野上,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3)掘起 掺和 揉 捏;
(4)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象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