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专项练习—课外阅读(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专项练习—课外阅读(含解析)

资源简介

课外阅读
复习要点
1. 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主题思想。
2. 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 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 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读题审题,明确考的是什么题型和原文的位置。
3.认真看分值答题,按分值答要点。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沉香救母(节选)
时光过得真快,转眼间沉香15岁了。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父,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一路上,沉香不知    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    过了多少道深涧。饿了就    几个野果充饥,渴了就    几口泉水喝喝。脚上    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    下了(一道 一道道)   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沉香的孝心感动了仙人,仙人送给他一把神斧。他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来到了华山脚下。
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母亲见面了,沉香心里无比激动。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大山被劈成了两半,受苦多年的母亲重见天日。沉香一头扑进了母亲的怀抱。
(1)基础过关。
①用“\”画去第2自然段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②把下面的动词填入第2自然段中的横线上。
划 磨 翻 捧 跨 采
(2)理解提升。
①从这些动词中,我体会到沉香    
②从四字词语“   ”和“   ”能看出沉香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3)迁移运用。
画线句子写出了沉香就要与母亲见面时    的心情。我也能写一个句子来表现人物的这种心情:   
2.课后提升。
愚公移山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在山的北面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岁了。由于被这两座大山阻隔,愚公每次出门,都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山的南面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号召 召集)    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山南边的大道。你们同意吗?”
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移掉呢?就算是能搬移掉它们,那些清理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我们要放到哪里去呢?”经过一番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倒到东边的海边和北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清晨,朝阳初上,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跑来劝说愚公:“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
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大山搬走了。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 阻止)    了。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合适的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开始——   
坚持——   
(3)阅读选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完成填空。
起因:愚公住的地方被    阻隔,每次出门,   ,才能到山的南面去。
经过:为了搬掉两座大山,愚公    ,日复一日。
结果:愚公一家人的行为感动了天帝,   ,从此,   。
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延伸阅读。
哪吒闹海
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决心治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一天,哪吒带上他的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圈,来到大海边。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了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龙王吓了一跳,连忙派巡海夜叉上去察看。
夜叉钻出水面一看,原来是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哪吒可机灵了,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就把夜叉给打死了。
龙王听说夜叉被打死了,气得嗷嗷直叫,就派他的儿子三太子带兵去捉拿哪吒。太子跳出水面,气冲冲地对哪吒说:“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说着,举枪便刺。哪吒一纵身,随手取下混天绫,朝三太子扔去,那混天绫立刻把三太子紧紧裹住。哪吒又拿出乾坤圈,只一下,便把三太子也打死了。三太子一死,现出了原形,原来是条小龙。
从此,东海龙王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人们又过上了太平日子。
(有删改)
(1)根据意思找出短文中相应的词语。
①不顾法纪或舆论,任意行动。   
②比喻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   
(2)哪吒闹海的原因是   。
(3)哪吒有两件法宝,是   和   。我喜欢   ,它的神力表现在   。
(4)你知道《哪吒闹海》出自哪部古代神魔小说吗?你喜欢哪吒吗?理由是什么?
   
   
4.课外阅读。
   
在印度,一天有一位太太请客。大家围着桌子坐着,一面吃喝,一面说笑。忽然女主人把女佣人叫来,低声吩咐了几句话。女佣人听了脸色发白,急忙跑了出去。
不一会儿,女佣人端来了一碗热牛奶,匆匆穿过客厅,把牛奶放在了阳台上。客人们都觉得奇怪,可女主人仍然有说有笑。又过了一会儿,女佣人把阳台的门紧紧关上,大声地吐了一口气。女主人说:“好了,现在大家都安全了。”
客人问女主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她说:“刚才我们桌子底下有一条眼镜蛇,不过,我现在已经把它关在门外了。”
客人都吓了一跳。女主人说:“眼镜蛇来的时候,我不敢惊动它,也不敢告诉大家,只好装作没事。因为眼镜蛇最喜欢喝牛奶,所以我让人把一碗热牛奶放在阳台上。它一闻到牛奶味,就会跟去。”
一位客人    地说:“你怎么知道眼镜蛇就在我们桌子底下?”“我能不知道吗?”女主人指着自己的脚继续说道,“眼镜蛇就盘在我的脚上啊!”
“你为什么不喊我们帮忙呢?”另一位客人    地说。
她说:“我一喊,你们必定会慌乱起来。大家一动,蛇受了惊,只要咬我一口,我的命就完了。”
大家听了,都佩服女主人的镇定。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2)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提示语。
(3)边读边填空。
事情的起因是女主人发现    。经过是    。结果是    。
(4)文中除了写女主人,还写了女佣人和客人。女佣人脸色发白,原因是    。客人们觉得奇怪原因是    。这样就使事情的叙述更生动,更有条理。
(5)读完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5.课外阅读我能行。
正月十五的传说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射死了天帝知道后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个炸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有个老人想出个法子,他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家每户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是燃烧的火焰。”
大家听了老人的主意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看,发现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胜利,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愤怒﹣﹣   
信息﹣﹣   
禀告﹣﹣   
和善﹣﹣   
(2)天帝为什么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请你用“ ”在文中画出来。
(3)人们是怎么知道天帝的命令的?
   
(4)一位老人想出了什么办法保住了大家的生命和财产?
   
6.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故事(节选)
赫拉克勒斯踏上了艰难的征程。他路过高加索山时,克服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凭着惊人的勇气和智慧,搭救了为人类盗火而被宙斯悬吊在悬崖绝壁的普罗米修斯;在崇山峻岭中,他与凶猛的狮子搏斗,捕杀了残害人类的猛狮,为民除掉大害。他的威望和名声越来越大。
一天,他路过伊利斯城邦,看到国王颁布的榜文:谁如能在一天之内将国王的牛棚打扫干净,将得到国王牛群十分之一的奖赏。其实这是国王设下的一个圈套,他想让那些傻瓜给他白干活。因为国王的牛棚因为长年没有打扫,牛粪堆积如山,一个人别说用一天,就是用三天时间也不可能清理干净。赫拉克勒斯知道这些后,决定戏弄一下贪婪的国王。
他觐见了国王,并找来证人,写下了契约。
其实,赫拉克勒斯早就有了锦囊妙计。他在牛棚旁边挖了一条沟,引来河水,没半天工夫就把牛棚洗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可是国王赖账了。“大力神”一怒之下赶走了国王。长期受到国王欺压的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这就是他离家后干的第12件别人无法完成的伟业。赫拉克勒斯为了庆祝自己历尽艰难险阻取得的胜利,在奥林匹亚举行了运动会。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焕然一新:   
拍手称快:   
(2)文中“大力神”加引号作用是    。
A.表示引语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
D 表示否定和讽刺
(3)赫拉克勒斯用什么方法把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用“ ”在文中画出来。
(4)赫拉克勒斯离家后共做了12件大事,选文中写到了三件,分别是    、   、   ,其中    是详写,结局是    。
(5)你敬佩赫拉克勒斯吗?如果敬佩,写出你敬佩他的三条理由。
   
   
   
7.
钻木取火
远古时代是没有火的。到了夜晚,人们就生活在黑暗中,吃的当然是生的。
一天夜里,一个年轻人做了一个梦。在梦里,伏羲告诉他,一直往北走,有一个叫燧明国的地方,那里有火种。年轻人醒来后,就向北方走去。他翻过高山,穿越森林,游过河流,跳过沟涧,向北走了很远很远。
终于有一天,他来到了燧明国。这里有一棵奇大无比的树。他看见有无数只长着短而硬嘴巴的鸟,正在不停地啄一棵燧木。每啄一下,就有灿烂夺目的火花迸发出来。
年轻人看到这种情景,脑子里灵光一闪,立刻折下几根燧枝,互相敲击,树枝上果然闪出了火花!他又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终于,树枝上   烟了,接着,   起了火花,年轻人激动得   下了眼泪。
从那以后,这位年轻人四处游走,向人们传授钻木取火的方法。
自此以后,人类就有了火。火把五谷煮熟,把野味烤熟。冬天。人们用它取暖;黑夜,人们用它照明。人们还用火来冶炼矿石,打造工具和武器。火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促使人类迈向文明。
人们被年轻人的勇气、智慧和无私所折服,推举他做首领,并称他为“燧人氏”,即取火者的意思。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
(2)用“横线②”画出描写钻木取火的方法的句子。
(3)人类有了火,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用“横线①”画出来。
   
(4)你觉得燧人氏是个怎样的人?
   
8.课外阅读。
女娲造人(节选)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位(三头六臂 神通广大)的女神,名叫女娲。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原野上,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添一点儿什么呢?走啊走啊,她走得有些(疲敝 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水池旁边蹲下来。清澈的池水照出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想着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
(1)用“ ”画出括号中恰当的词语。
(2)女娲为什么想要造“人”?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用“ ”画出来。
(3)读读画横线的句子,找出女娲造人的几个动作。
   、   、   、   
(4)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你是怎样看待这个故事的?请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分析】短文选自《沉香救母》。本文主要写了沉香的母亲被二郎神压在华山之下,沉香长大后,随霹雳大仙学成武艺并得神斧,打败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的故事。
【解答】(1)考查了选词填空。一道:表示确定的数目。一道道:表示很多道。结合句子,应划去“一道”。结合课文内容及词语,本文中依次填写的动词是:翻、跨、采、捧、磨、划。从这些动词中体会到沉香为了救母亲不怕吃苦,无所畏惧。
(2)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日思夜想:日夜思念的意思,本文指沉香非常想念母亲。无比激动:非常激动的意思,本文指沉香就要见到母亲的激动心情。
(3)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和仿写句子。画线的句子描写的是沉香想到就要和母亲相见了的激动的心情。故可仿写描写人物激动心情的句子:我的作文发表了。当我把报纸拿在手里时,激动得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是“嗷嗷”地喊着,眼里含的泪花不由地掉了下来。
故答案为:
(1)一道 翻 跨 采 捧 磨 划;
(2)为了救母亲不怕吃苦,无所畏惧 日思夜想 无比激动;
(3)无比激动 我的作文发表了。当我把报纸拿在手里时,激动得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是“嗷嗷”地喊着,眼里含的泪花不由地掉了下来。
2.【分析】这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通过写一个老人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挖掉挡住他家出路的两座大山,最后感动了上帝,上帝派了两个神仙把山背走了的故事,说明做任何事情,只要有决心,有毅力,踏实苦干,坚韧不拔,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解答】(1)考查了对词语的辨析。号召:召唤(群众共同去做某事)。召集:通知人们聚集起来。结合语境选“召集”,划去“号召”。阻止:使不能前进;使停止行动。阻隔:两地之间不能相通或不易来往。结合语境选“阻隔”,划去“阻止”。
(2)考查了写反义词的能力。开始:始的阶段。反义词是“结束”。坚持: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反义词可为“放弃”。
(3)考查了根据故事内容填空的能力。认真读故事,边读边结合故事内容填空。
(4)考查了对寓义的理解。结合“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可知,愚公做事有决心、有毅力、坚持不懈,所以最后能感动天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要有决心,有毅力,踏实苦干,坚韧不拔,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故答案为:
(1)号召 阻止;
(2)结束 放弃;
(3)王屋山,都要绕很大的圈 带着儿孙们挖山 派天帝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大山搬走了 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4)做任何事情,只要有决心,有毅力,踏实苦干,坚韧不拔,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3.【分析】语段选自《哪吒闹海》,本文主要主要讲了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大闹东海,制服龙王父子,使人民又过上安定生活的故事。表现了哪吒的武艺高强和机智勇敢,备受人们喜爱。
【解答】(1)考查了根据意思写词语。熟读短文可知,在文中找出词语即可。
(2)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决心治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可知答案。
(3)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一天,小哪吒带上他的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圈,来到大海边。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就把夜叉给打死了”可知,哪吒的两件法宝是混天绫、乾坤圈。我喜欢乾坤圈,它的神力表现在看着小,其实很重,威力很大。
(4)考查了文学常识和思维拓展。结合知识积累和哪吒的性格特征来写作答,如:《哪吒闹海》出自《封神演义》,我喜欢哪吒。因为他勇敢、机灵。
故答案为:
(1)①胡作非为②兴风作浪;
(2)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决心治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3)混天绫 乾坤圈 乾坤圈 看着小,其实很重,威力很大;
(4)《封神演义》我喜欢哪吒。因为他勇敢、机灵。
4.【分析】短文主要讲了一位女主人发现桌子底下有一条眼镜蛇,然后女主人让女佣人在阳台上放了一碗热牛奶,吸引眼镜蛇爬出去,结果眼镜蛇出去了的故事,表现了女主人镇定自若、冷静、不慌张地特点,告诉我们遇到危险时,要冷静,要动脑筋,想办法。
【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给短文加标题的能力。一个好的标题能体现文章主要内容或主题。短文主要讲了一位女主人发现桌子底下有一条眼镜蛇,然后女主人让女佣人在阳台上放了一碗热牛奶,吸引眼镜蛇爬出去,结果眼镜蛇出去了的故事,表现了女主人镇定自若、冷静、不慌张地特点,告诉我们遇到危险时,要冷静,要动脑筋,想办法。可加标题:镇定的女主人。
(2)本题考查给句子加提示语的能力。我们加提示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加,第一个空是一位客人听女主人讲完赶蛇的经过后说的话,因此那位客人当时的神情应该是:疑惑。第二个空是另一个客人听完女主人说眼镜蛇就盘在她的脚上说的,因此当时另一个客人应该是不解地说。
(3)本题考查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短文主要讲了一位女主人发现桌子底下有一条眼镜蛇,然后女主人让女佣人在阳台上放了一碗热牛奶,吸引眼镜蛇爬出去,结果眼镜蛇出去了的故事。因此事情的起因是:女主人发现桌子底下有一条眼镜蛇。经过是:女主人让女佣人在阳台上放了一碗热牛奶,吸引眼镜蛇爬出去。结果是:眼镜蛇出去了,门关上了,大家才恍然大悟。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作答时,需联系具体的语境和人物当时的处境,结合自己的情感体悟分析即可。女佣人脸色发白,原因是:女主人告诉她桌子底下有一条眼镜蛇。客人们觉得奇怪原因是:不知道女佣人为什么把热牛奶放在阳台上。
(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概括能力。此题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理由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结合内容联系实际,例如:我明白了:遇到危险时,要冷静,要动脑筋,想办法。
故答案为:
(1)镇定的女主人;
(2)疑惑 不解;
(3)桌子底下有一条眼镜蛇 女主人让女佣人在阳台上放了一碗热牛奶,吸引眼镜蛇爬出去 眼镜蛇出去了,门关上了,大家才恍然大悟。
(4)女主人告诉她桌子底下有一条眼镜蛇 不知道女佣人为什么把热牛奶放在阳台上。
(5)我明白了:遇到危险时,要冷静,要动脑筋,想办法。
5.【分析】这是一个民间传说,主要记叙了正月十五挂灯笼、放烟火这种风俗的来历。故事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一只神鸟被人间的猎人射死,天帝下令天兵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天帝的女儿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人们想出了解救的法子。第三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人们保住了家园,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认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然后答题。
【解答】(1)考查了找近义词的能力。
愤怒: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与文中的“震怒”近义。
信息:音信;消息。与文中的“消息”近义。
禀告:指向上级或长辈告诉事情。与文中的“告诉”近义。
和善:温和而善良;和蔼。与文中的“善良”近义。
(2)考查了学生按要求找句子的能力,认真读短文,按题目要求找出相关的句子即可。
(3)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可知答案。
(4)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家每户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是燃烧的火焰。”回答。
故答案为:
(1)震怒 消息 告诉 善良;
(2)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射死了天帝知道后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
(3)天帝的女儿冒着生命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4)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家每户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
6.【分析】短文写了大力神赫拉克勒斯营救普罗米修斯,捕杀猛狮和戏弄国王的三件事,表现了赫拉克勒斯力大无比,非常勇敢,充满智慧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颂。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词语的理解和解释。我们可以结合文章句子进行理解。焕然一新: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
(2)本题主要考查双引号的作用。引号的作用有:表示引用、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表示讽刺和嘲笑、突出强调。在这里可以结合文章的题目: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故事,这里“大力神”就是表示特定称谓。故选B。
(3)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就可以把答案找出来。在第4自然段就可以找到答案:他在牛棚旁边挖了一条沟,引来河水,没半天工夫就把牛棚洗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
(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总结概括的能力。赫拉克勒斯离家后共做了12件大事,选文中写到了三
件,分别是:营救普罗米修斯、捕杀猛狮、戏弄国王。其中戏弄国王是详细,结局是赶走了国王。
(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概括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此题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理由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结合内容联系实际,例如:我敬佩他,理由是他力大无比、非常勇敢、充满智慧。
故答案为:
(1)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
(2)B;
(3)他在牛棚旁边挖了一条沟,引来河水,没半天工夫就把牛棚洗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
(4)营救普罗米修斯 捕杀猛狮 戏弄国王 戏弄国王 赶走了国王;
(5)我敬佩他,理由是他力大无比、非常勇敢、充满智慧。
7.【分析】《钻木取火》讲的是远古时代因为没有火,到了夜晚,人们就生活在黑暗中,吃的当然是生的。一位年轻人经过千难万险终于找到了一棵能钻出火的大树,从此轻人四处游走,向人们传授钻木取火的方法。火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促使人类迈向文明。本文赞颂了年轻人的勇气、智慧和无私。
【解答】(1)考查了对动词的理解。“冒”透出,往上升的意思。故是“冒烟”;“燃”就是烧的意思。故是“燃起”;“流”多指液体淌下来,流出。故是“流下”。
(2)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立刻折下几根燧枝,互相敲击,树枝上果然闪出了火花!他又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终于,树枝上冒烟了,接着,燃起了火花”这是描写年轻人钻木取火的句子,燧树的树枝相互敲击可产生火花,小树枝去钻大树枝,可以燃起火花。这就是钻木取火。
(3)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火把五谷煮熟,把野味烤熟。冬天。人们用它取暖;黑夜,人们用它照明。人们还用火来冶炼矿石,打造工具和武器。火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促使人类迈向文明。”这是人类自从有了火后生活发生的变化,可以把食物熟吃;可以取暖,照明;可以来冶炼制作工具等,自从有了火人类走向了文明。
(4)考查了对人物品质的理解。燧人氏不顾危险,跋山涉水去找火种,表现了他不怕困难;“脑子里灵光一闪,立刻折下几根燧枝,互相敲击,树枝上果然闪出了火花!他又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终于,树枝上冒烟了,接着,燃起了火花”表现他的聪明机智;他寻找火种是为了人类所以他是无私奉献的。
故答案为:
(1)冒 燃 流
(2)②立刻折下几根燧枝,互相敲击,树枝上果然闪出了火花!他又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终于,树枝上冒烟了,接着,燃起了火花。
(3)①火把五谷煮熟,把野味烤熟。冬天。人们用它取暖;黑夜,人们用它照明。人们还用火来冶炼矿石,打造工具和武器。火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促使人类迈向文明。
(4)燧人氏是个不怕困难、聪明机智、无私奉献的人。
8.【分析】本文是一则神话传说,讲述了女娲造人的经过,表现了古代先民对于人类起源的思考,也表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与探索精神。
【解答】(1)考查选择正确的词语,“三头六臂”就是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领。“神通广大”意思是指法术强大无边,其中的神通原本是佛家语,指神奇的法术。一般用来形容本领非常高超,无所不能。结合语境,选用“神通广大”更适合;“疲惫”就是极度疲劳,“疲倦”指十分劳累,困倦,结合上下文选用“疲倦”更恰当。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细读短文,从第二自然段读出,女娲之所以想要造“人”的原因是:女娲行走在这片原野上,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3)考查对动词的把握,动词是表示人物动作和行为的词,画横线的句子“想着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中女娲造人的动作词有:掘起、掺和、揉、捏。
(4)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自由表达,谈出个人见解即可,如: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象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故答案为:
(1)神通广大 疲倦;
(2)女娲行走在这片原野上,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3)掘起 掺和 揉 捏;
(4)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象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