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1课时二力平衡第11课时二力平衡课前热身1.(2022·聊城)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聪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1)老师指出图乙的装置更科学,原因是选用小车,可以减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实验中判断小车是否受平衡力作用的依据是小车保持(选填“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左右两盘放质量相等的砝码,小车保持静止.将左盘中再添加一个砝码,小车将运动,说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大小(4)小车处于静止后,保持F,与F,的大小不变,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小车将转动,说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必须在上2.下列四种情形中(如图所示),属于二力平衡的是()A.F.=5BNF:-5N C.F=5N2-5NF=5N3.(2021·邵阳)小芳同学站在教室的水平地面上,下列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A,小芳受到的重力和她对地面的压力B.小芳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她的支持力C.小芳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她的支持力D.以上都不是课堂互动考点一平衡力的判断例1小华同学在科技馆观摩自行车走钢丝表演后回家做了一个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行车的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自行车和所挂物体总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对平衡力C.自行车对钢丝的压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自行车对绳的拉力与钩码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课时设计一新课标新思维41中考轮课时教学索例2(2022·济南)下列各种动作中,在水平地面上无法保持的是1.(2022·常州)如图,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比赛,运动员与旗门杆(弹性杆)发生碰撞,导致运动员滑行速度明显变慢且杆明显变弯.碰撞过程中,杆阻碍运动员滑行的力与运动员撞击杆的力,属于()A.同一个力B.一对平衡力C.一对相互作用力D.同一物体受到的不满足平衡条件的两个力第1题第2题2.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3.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42新中考复习用书0.95g:cm3(3偏小7.B8.D9.(1)右2.A3.B例3A4.B5.C例4(2)①用手拿砝码(或没有用镊子取砝码)②取(1)匀速(2)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出5g砝码移动游码(3)202.7(3)不变(4)木板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均匀6.C10.(1)③②①④(2)水平(3)1.08(4)大7.A8.前增大9.(1)0(2)水平向左11.(1)400cm(2)100cm(3)1160g10.拉力不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直线变大例6D12.C13.C14.导电性好硬度大例5略11.如图所示.12.略例6B第9课时从粒子到宇宙13.A课前热身1.原子核温度气态2.同正3.液面降低分子间存在间隙4.B5,卢瑟福乙正第11题电荷负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6.C第11课时二力平衡课堂互动课前热身例1B1.C2.B3.做无规则运动引力1.(1)摩擦力(2)静止(3)相等(4)同一直线4.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小例22.B3.C摩擦起电吸引轻小物体5.B6.C7.B课堂互动8.A例3B9.A10.A11.B例1B例2B1.C2.C3.(1)相反钩第10课时力码的数量(2)不能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课前热身能否平衡(3)把小纸片剪成两半(4)A1.D2.大长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例3C例4C4.B5.A6.C7.如图体的形变就越大弹簧测力计3.地球竖直向所示.8.C下0.23.24.如图所示.5.B6.C7.(1)等于(2)匀速直线1.4(3)压力大小(4)不能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等第7题第12课时力与运动第4题课前热身课堂互动1.D2.C3.向上大于水4.(1)同一例1B例2(1)①正比②大(2)BA(2)做匀速直线运动(3)不需要(4)B(3)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段,分别用大小课堂互动相同的力拉两弹簧,比较弹簧伸长的长度1,B例1(1)同一高度控制变量(2)远慢·3(3)做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4)C1.同一高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使橡皮膜水平例2A重力距离例2C2.C3.A例30.56.D例3(1)注射器带刻度部分0.20.6会4.惯性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F十F(2)1.05×103(3)2V1(4)偏小7.1)拉向后相互的5.C6.如图所示,动弹簧测力计时的拉力F,注射器带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eg(31o,F例4AV△p8.大气压右9.大于小于10.小大第6题气压相同第13课时压强第15课时浮力课前热身课前热身1.(1)乙压力(2)4×1052.压强4.2×1.22.5×1032.上浮0.243.0.5不变1083.增大不变4.A5.C6.(1)6.254.漂浮<=5.C6.(1)4.8(2)液体×103Pa(2)0.03m的密度(3)CD(4)控制变量法(5)①0.6课堂互动②8×10例1略例2A.10NB.15NC.5N课堂互动D.5N1,D2.略例3(1)C(2)受力面例1(1)0.5(2)c、d(3)液体密度(4)0.8×积(3)错误没有控制受力面积相同3.D1031.0.8不变2.A例2(1)②和③例4C例5(1)2×103kg(2)1.2×10Pa①和④(2)相等(3)换用不同的液体和物体多4.D5.A6.90003×105小于7.(1)次实验(4)绕杯中的水没有装满3.C4.D980N(2)3×103Pa8.(1)2mrs(2)200N5.B例3A6.D7.C8.D9.C(3)1.6×105Pa10.=13.611.小于小12.竖直向上自第14课时液体的压强身重力P水P铁V2P铁一2P水13.(1)1.4×10sN气体的压强(2)1.4×10°N(3)1.4×10Pa14.(1)2N课前热身(2)1.2N(3)1.2×10-m1.(1)液面高度差大于(2)压强计的金属盒到液面的距离B2.B第16课时杠杆滑轮课堂互动课前热身例1B1.B2.A3.C4.B5.(1)变大1.A2.省力方向3.C4.(1)左(2)变小(3)平面玻璃管内外液体密度相(2)F,1,=F2l,(3)寻找普遍规律(4)省力C等,且深度也相等,因此橡皮膜受到上下两面儿液课堂互动体的压强相等,受力面积相同,所以上下受到的压例1如图所示.例2略1.B2.如图所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学案】第11~20课时 部分参考答案.pdf 【新课标新思维】初中物理 第11课时 二力平衡 2024中考一轮总复习学案(pdf版,共3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