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共圆中国梦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共圆中国梦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框《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
课题 《共圆中国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科目 道德与法治
学段 初中 授课时间 2023.10 课时 1课时
授课班级 初三(一)班 授课教师
解读教材 教材地位和结构 本课是中国梦,是对整本书的总结和升华。中国梦不仅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新时代新征程。 本课设计了“我们的梦想”和“共圆中国梦”两目内容,意在使学生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意义,从而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发展进步结合起来,做自信的中国人。
教学目标 1.实现中国梦,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 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与探究,认识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做自信的中国人。 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国家认同和爱国情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自信的中国人。
教学重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教学难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解读学生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尤为重要。九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波的阶段,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认识、有感知,对未来社会有感性的憧憬和梦想,对个人的发展也有美好的愿望,这是学生学习的起点。
解读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学案、课件;分好小组组织课前合作学习; 学生学习准备:课前通过书本自学;课前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法 探究式教学法、活动体验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情境体验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学习 《共圆中国梦》的课本内容 课前作教学准备,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 课前自主预习《共圆中国梦》的课本内容 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步掌握本课重难点,并为后续教学作准备
导入内容 课前导入 播放视频《第一艘国产航母顺利下水》,彰显我国军工井喷发展的事实。 思考:看过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总结:第一艘国产航母顺利下水彰显了我国国防的强大实力,为我们实现中国梦保驾护航。以此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视频,获取信息,思考问题,交流分享。 由视频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一、圆梦大舞台 一、圆梦大舞台 1.为什么中国梦能够实现? 播放视频:《辉煌中国》主题歌 新的天地 B版 思考;从歌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你的感受中说一说为什么中国梦能够实现。 教师总结:从歌曲中感受到了祖国的发展与强大,这些是我们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保障。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分享:话说中国梦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请你说一说自己的“中国梦”,以及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梦想很多,希望你们行动起来,用自己的智慧大脑,通过努力学习,奋力拼搏,向着目标奋进! 2.怎样实现中国梦? 探究活动1: 学生阅读P113课本“探究与分享”。 请你观察身边劳动者的手,感受他们的手的温暖和力量。想一想:我们实现梦想需要哪些条件? 多媒体显示图片 教师总结:实现梦想需要的条件很多,如劳动、知识、勤奋、创新等优秀的品质。总之:①当今时代是放飞梦想的时代,十三亿多中国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美好梦想,演绎自己的美丽人生。②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探究活动2:实现中国梦 材料一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省代表团第五次全体会议时强调,要创造性开展工作,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指出,在当前情况下,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开展工作。习近平要求党组织和政府要补齐民生短板,“要坚持以民为本,民有所想所求,我们就要帮助他们,为他们服务”。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明确指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创造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阅读材料,试总结怎样实现中国梦。 教师总结:(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中国国情,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仔细观看视频,获取信息,思考问题,交流分享。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安排代表发言,分享观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事例,培养 学生的爱国情感,拥护党的领导。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二、做自信的中国人 二、自信的中国人 1.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来源 材料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思考:我们的自信来自什么? 教师总结:(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2)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2. 自信的中国人具有的特点 (1)描绘“自信的中国人” 多媒体展示:自信的中国人图片,并阅读P114—115课本“探究与分享” 思考:从他们身上,你是否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信?你还知道哪些自信中国人的故事?请你描述一下他们的形象。为什么他们会如此自信? 教师总结: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作为中国人的自信。他们的自信来源于自身的睿智,对祖国的忠诚,对事业的奋斗,对社会的奉献。 (2)做自信的中国人 材料一 大型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自登陆全国院线以来,掀起了持续的观影热潮,当片尾主题曲《新的天地》旋律响起,现场观众集体起立为《厉害了,我的国》鼓掌时,有一种久违的、沸腾的情绪在胸中澎湃激荡,久久不息。这是一部顺应时代呼声的作品。 材料二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身着中山装,在瑞典学院发表文学演讲,主题为“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 材料三 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接近尾声,但是所发出的中国自信却是振聋发聩——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资源,这是创新发展的最大“富矿”。团结凝聚力量,实干创造未来。集众智汇众力,一定能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 思考:(1)不管是中国观众、文学家,还是中国政府,他们代表的“中国自信”有什么表现? 教师点拨:①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②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③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 (2)作为自信的中国人,我们既不妄自尊大,但也决不故步自封,请问,我们怎样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 教师点拨:①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②我们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辛勤劳动才能开创美好生活。③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3)学做自信中国人 播放视频:张维为——中国人你要自信(节选) 通过观看视频思考:你打算如何使自己成长为一名自信的中国人? 教师总结:①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②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④从生活点滴做起,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积极承担责任,热爱祖国,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⑤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⑥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 仔细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思考问题,交流共享。 仔细观看图片 材料,分析归纳,思考问题,交流分享。 仔细观看材料,分析归纳,思考问题,交流分享。 观看视频,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分析图片,提取信息,归纳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图片人物的认识、学习,坚定自己的信念。 通过对视频中人物的学习,总结自己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
小结 本框的主要内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明白了中国梦和自己梦想的密切关系;知道了自信中国人的特点,明白了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 听教师梳理并做好笔记,对已学内容进行巩固,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 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课后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提供条件。
板 书 设 计
课后任务 1.学校开展“共圆中国梦”活动,请你策划一个倡议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 整理本框题知识点,并完成学案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 国家强大,国人自信;国人自信,国家更强。同学们你们是幸运的,你们是两个百年的亲历者、见证者,也将会是开创者,今日你们是国家的未来,明日你们将是圆梦中国的中坚力量。让我们满怀赤诚之心,对中国梦实现充满信心;也让我们满怀实干之心,共筑国之辉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