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地理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素养达标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1.结合实例,分析荒漠化生态脆弱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简述其危害,并说明区域防治荒漠化的措施,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2.结合实例,分析生态脆弱区环境问题的表现、产生原因和治理措施。(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基础预习生态脆弱区也称 ,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 区域,目前泛指生态系统的 能力低、 差的地区。我国荒漠化地区面积广大,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出现各种环境问题,是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一、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1.概念(1)荒漠化:指由于 和 等因素造成的 。(2)土地退化: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导致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⑧下降。2.荒漠化的类型(1)风蚀、水蚀和冻融等 造成的土地退化。(2)人类 导致的 和土壤盐渍化等。概念辨析 沙漠化不同于荒漠化,沙漠化是沙质荒漠化的简称。沙漠化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作用,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干旱的气候,原有绿地逐渐演化成类似沙漠景观的过程。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包括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等,因此荒漠化并不仅仅是出现在我国的西北干旱区,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也存在。二、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1.危害范围大荒漠化是 的灾难,涉及范围广。2.危害程度深(1)经济危害: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 的威胁,经济损失巨大。(2)生态危害: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3)生产危害:导致了 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这些成为荒漠化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三、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1.国际社会: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防治荒漠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行动。2.我国防治荒漠化的措施(1)方针: 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2)措施:封沙禁牧、 、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3)目的: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温馨提示 我国西北地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改善耕作技术,推广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修建坎儿井等用水工程、蓄水工程。自我诊断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我国风蚀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原因。( )(3)我国西北地区的治沙手段主要是建防护林。(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沙漠、沙地分布及内蒙古某地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2.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地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 B.过度农垦C.开采矿产 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3.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不断发展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整治措施是( )A.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牧 B.实施人工降雨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粮食生产 D.发展立体农业互动探究探究活动一 荒漠化的成因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西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图。材料二 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分布图(甲图)和呼伦贝尔草原出现的斑点状荒漠化圈图(乙图)。(1)材料一反映了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中的甲图,分析当代城镇的位置与古城遗址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3)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为了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然而在水井的周围往往形成斑点状荒漠化圈(如乙图所示),为什么?探究活动二 荒漠化的治理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9年6月17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我国的主题是“防治土地荒漠化,推动绿色发展”。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导致草场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992—1996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及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如图示意1980—2008年科尔沁草原的变化。(1)说出图中所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2)分析导致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3)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随堂巩固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四题。1.按干湿地区划分,我国沙漠主要分布在( )A.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 B.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C.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 D.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2.下列因素不属于西北地区沙漠化成因的是( )A.大风频繁 B.人口的迅速增加C.大水漫灌 D.深居大陆腹地3.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较高,降水较少 B.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和过度农垦C.环境污染加剧 D.农业集约化经营4.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 )①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②下风向形成黄土层③荒漠化导致土地的生产能力下降 ④影响海上航运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5.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 B.①②种草、③种树C.①种树、②③种草 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参考答案自我诊断1.(1)√解析: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大风频繁,容易引起风蚀,进而产生荒漠化。(2)×解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有地形、土质、降水和植被等,但主要是毁林开荒、开矿、过度放牧等人为原因。(3)×解析:我国西北地区的治沙手段有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2.答案:B解析:由内蒙古某地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统计图可知,该地人口增长较快,耕地增长也快,据此可以判定荒漠化不断发展与过度农垦有关。3.答案:A解析:“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牧”是我国西北地区治理荒漠化的有效措施。互动探究探究活动一1.答案:(1)过度樵采、过度农垦、过度放牧等。(2)当代城镇的位置与古城遗址相比,逐渐向盆地的边缘迁移。原因是上游过度用水,造成下游水源不足,绿洲被沙漠侵袭,人口向上游移动。(3)在水井的周围,由于大量的牲畜集聚饮水,造成草场超载,过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探究活动二2.答案:(1)土地(草地)退化。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沙化面积扩大,导致荒漠化。(2)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大,超载放牧,引起草地退化。(3)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变单一放牧业,发展多种经营;实行禁牧、轮牧、退牧,改游牧为舍饲养畜;建设饲草料基地和“草库伦”;改良牧草品种,提高草原生产力;依法管理,加强草原保护。随堂巩固1.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我国沙漠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多属于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2.答案:C解析: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表干燥;大风频繁,风沙活动频繁。加之受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过度农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等),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3.答案:B解析: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主要与人为原因有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和过度农垦等,导致植被破坏严重,加速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而农业集约化经营属于现代农业的经营方式,该地区土地荒漠化进程加剧主要与传统的不合理的农业活动有关。4.答案:C解析:土地荒漠化造成地表裸露,提供了沙源,容易出现沙尘暴等灾害天气。土地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导致土地的生产能力下降。5.答案:C解析: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①处年降水量达到400毫米以上,属于半湿润地区,仅考虑降水量,治理此处的荒漠化可以考虑种树;②③处年降水量为200-400毫米,属于半干旱地区,该地治理沙漠化的可行措施是种草;④处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属于干旱地区,水源缺乏,不适宜种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