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核心素养检测
语文试题
注意: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4分)
河南素有“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的美誉。文化的力量如同汹涌澎湃的黄河,源源不断地滋养着这片沃土。让历史文化燃烧河南的辉煌,用河南滋养历史文化的勃发。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名城,让其在时代的骀荡东风里摇yè出曼妙的春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定能串起时间的珍珠,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绽放光彩,从而激荡起更加持久的文化自信,用cuǐcàn文化之光照亮现代化建设之路!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xióngbó B.xiōngbó C.xióngbō D.xiōngbō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
摇yè()cuǐcàn()
(2.古诗文默写。(8分)
古代诗歌中,诗人常引“雪”入诗,抒发情感。白居易用“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卖炭翁》)来表达运炭之难;而韩愈则用“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暗写政治环境恶劣;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借“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来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同样写明月,苏轼借“⑤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美好祝愿;杜甫则用“⑦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月夜忆舍弟》)表达思乡之情。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科学研究和科学幻想都需要直面未知的勇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如果不进行探索,人类只能被动接受任何可能。
①“中国天眼”不对外发射信号,而是系统地寻找来自太空的带有智慧特征的电磁信号
②如果存在,外星人是否会跟人类进行友善的交流
③地外文明是否存在
④以地外文明探索为例,从20世纪70年代,就有大型天文望远镜将加载了人类文明信息的信号发射到宇宙深空
⑤这些都是目前没有答案的问题
A.①④②③⑤ B.①④③⑤② C.④①③⑤② D.④①③②⑤
4.为了响应国家“绿色出行”的号召,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美术课代表设计了两张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海报,请你选出一张最符合本次活动的海报,并说出选择的理由。(4分)
我选择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班同学围绕河南省第九届全省民族运动会的会徽和吉祥物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6分)
会徽以数字“9”、“豫”的简称首字母“Y”、“河南”的缩写字母“hn”、泥泥狗图腾、腾飞的巨龙等组合造型,线条有机地演变成昂扬向上的运动员,熊熊燃烧的运动圣火饱含着运动员的激情和蓬勃朝气。整个会微如同腾飞的巨龙,又如同奔腾的黄河水,红黄蓝的搭配鲜艳醒目、和谐亮丽。
①__________
(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徽)
吉祥物造型源于周口本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阳泥泥狗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老虎。“和合”谐音为“河南和谐”,寓意“和睦同心,民族融合”;“美美”取自“关美与共,天下大同”,寓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和合”“美美”
(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吉祥物)
(1)请你给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徽取一个恰当的名字,限4个字。(2分)
(2)请结合以上内容,将吉祥物“美美”的寓意补写完整。(2分)
“和合”高举数字9火炬奔向胜利,巨龙环绕着祥云火炬腾飞而上,象征着河南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不断腾飞发展。“美美”手呈“V”型胜利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徽和吉祥物的设计艺术这一问题的思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16分)
秋红薯
刘向阳
①龙城有座千年古刹云门寺,黄褐色墙体,金色琉璃瓦,显得古色古香。寺前广场上的香樟树下,总能看见一位烤红薯的老人。只知他姓秋,来自画岭,老婆没了,无儿无女。因其皮肤黝黑、身材矮小,如红薯一样敦实,所以大家都喊他“秋红薯”。
②烤红薯外焦内黄,人见人爱。“秋红薯”却舍不得咬上一口,顶多闻闻香,解解馋。老人有规矩,不让挑肥拣瘦,拿到哪个就是哪个,还幽默地说个个都是“好孩子”,味道好极了。
③有人秉持“我消费我就是大爷”的理念,你不许挑,我还不买呢。老人既无半点儿“奴颜媚骨”,也不低声讨好,顶多送四个字:“不要拉倒!”有人把车停靠路边,举着钞票向他招手。他乐颠颠地送至车窗口,孰料那人一松手,钞票蝴蝶般飞走了。他却不去追“蝴蝶”,而是攥着红薯掉头就走。当然他也有大方的时候,譬如盲人师傅在广场上摆摊儿算命,有人耍赖不给钱,想悄悄地从烤炉前溜走,他会毫不犹豫掷出一个红薯,砸中那家伙的脑袋。
④“秋红薯”有两个老伙计——跛腿鞋匠王芗、环卫工白海,广场是他们三个的“根据地”。
⑤一天中午,热浪灼人,王芗面前横着两只高档皮鞋。皮鞋主人腆着大肚,口叼牙签,酒气熏天。“大肚”的裤兜敞开着,露出了鼓囊囊的钱包。擦完鞋,“大肚”趔趄着离去,钱包落在了王芗的鞋摊儿。趁着四下无人,王芗拉开拉链一瞅,哇,一摞厚厚的钞票,少说也有几万元,自己拼死拼活擦一年鞋也挣不了这么多。王芗正要往自个儿兜里塞,一道目光利剑般射来。
⑥王芗四处张望,只有“秋红薯”在香樟树下慢腾腾地烤红薯,其他人连个鬼影子也没见着。眨眼间,钱包飞进了王芗的裤兜,可惜里边破了缝儿,钱包顺着光溜溜的左腿滑到了地上。王芗拾起钱包,脸涨得血红,跛着的左腿下意识地抖个不停。“那次盗窃被抓现行,打折了腿,我怎么好了伤疤忘了痛?”王芗暗忖,便垂下头,乖乖地等着“大肚”的身影由远及近,赶紧迎上去,问他是不是在找钱包……
⑦王芗后来跟“秋红薯”说:“那天要不是你,恐怕我的右腿也报废了。”
⑧“秋红薯”瞪大眼睛,盯了王芗片刻,然后呵呵地笑,说:“我烤红薯忙都忙不过来,哪有闲工夫管你。”
⑨白海的体形与手中的扫帚一般精瘦,杵在大街上,像两把扫帚在跳舞。每次看见白海干活儿,“秋红薯”总是担心他会被风刮倒。然而白海没被风刮倒,却被一辆摩托车挂倒了。摩托车加装了遮阳伞,尖尖的伞骨“刺啦”一声,划过白海的额角,险些伤及眼睛。白海稀里糊涂转了一圈儿,“哐当”一声,仰天倒地。司机扭头瞟了一眼,加足油门溜走了。
⑩附近商铺老板忙于做生意,谁也没留意,只有“秋红薯”看见了。他怒吼一声:“你别跑!”挥动铁夹钳追了一程,又气喘吁吁地折回来,扶起昏迷不醒的白海,搭上肩头送医院。好在医院离得不远,医生抢救及时,白海捡回了一条命。
交警前往医院调查案情,问“秋红薯”:“你第一个发现肇事者,怎么不追了?”“秋红薯”伸手向上一指:“人在做,天在看,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再说了,救人要紧!”交警紧握着“秋红薯”那双粗糙的大手,夸他做得对,如今城乡遍布“天眼”,肇事者无处可逃。他嘿嘿地笑了。他所指的可不是那些电子探头啊。
天擦黑,白海女儿来了,“秋红薯”才放心地离开病房。经过门卫室时,一高一矮俩保安热情地跟他打招呼,他回了声“好”,走出医院大门。
高保安说:“这老头儿可是咱医院的抗癌明星,与命运抗争了八年,身体依然棒棒的!”
矮保安说:“电视都播了,他靠着卖烤红薯的微薄收入,资助了好几名贫困失学儿童。”
“秋红薯”没有听见两个保安的对话,他精神抖擞地回到了“根据地”。云门寺响起了悠扬的钟声,和尚开始修晚课了。“秋红薯”收拾好炉具和红薯,奋力蹬动三轮车,沐浴在金灿灿的光辉里。
(选自《金山》2023年第1期)
6.文中的“秋红薯”是如何帮助他的两个老伙计的?请分析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4分)
(1)他会毫不犹豫掷出一个红薯,砸中那家伙的脑袋。(句中“毫不犹豫”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红薯”收拾好炉具和红薯,奋力蹬动三轮车,沐浴在金灿灿的光辉里。(“沐浴在金灿灿的光辉里”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人认为第 两段中高保安和矮保安的对话可以删去,有人认为必不可少。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你以“同学丙”的身份参与下列有关人物形象的讨论,并完成下表。(4分)
九年级语文第3页(共6页)
参与人物 主题 看法
同学甲 自强自立 “秋红薯”生活在社会底层,虽然无儿无女,但他靠自己的劳动赚钱。
同学乙 自尊自爱 “秋红薯”面对病痛,乐观面对,顽强生活,不卑不亢。
同学丙 凡入善举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0—12题。(11分)
【文本一】
保持“自强不息”的奋斗姿态
张钦胡宝玉
①“自强不息”典出《易经》,原文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指宇宙不停运转,人应该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自强不息历来是中华民族鲜明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源泉。从《楚辞》中的“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到《论语》中的“不怨天,不尤人”,到明代胡居仁在《居业录》中提出的“一息尚存,此志不懈”;从“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故事,到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范仲淹的断齑画粥……这些都生动地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②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更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以自强不息的奋斗姿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繁荣发展,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在没有物质保障和后方支援的条件下,在超越生命极限的恶劣自然环境中,夺关隘、渡险川、爬雪山、过草地,栉风沐雨,饮苦若饴。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姿态,不仅印刻在“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红军将士身上,也展示在“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两弹一星”研制者身上,映照在“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改革开拓者身上,定格在1800多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献出宝贵生命的党员干部身上,体现在面对新冠疫情坚守岗位、一往无前的医务工作者身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新长征路上,我们还会面临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只要始终以自强不息的奋斗姿态干事创业,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立足自身岗位把工作一件件做到位,把任务一项项完成好,就一定能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
(选自2023年2月17日《解放军报》)
【文本二】
踢球与做人
·陈鲁民
①这世间万事万物,道理皆相通,规律多趋同,足球之道与做人之道,有颇多相通之处。虽然领域不同、内容有别,但是,依旧能互相参照、彼此借鉴。
②踢球要有士气,做人也要有士气。俗话说:“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不论踢球还是做人,都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气,刚毅果敢,英勇豪迈;有舍我其谁的霸气,灭此朝食,横扫千军;有敢打必胜的勇气,“狭路相逢勇者胜”。卡塔尔世界杯非洲黑马摩洛哥队、欧洲克罗地亚队之所以战绩可喜,就得益于士气高涨,三军用命。
③人生成功要有创新意识。工作理念、生活方式,都要大胆创新、求变求异,才能在激烈竞争中不落下风、勇立潮头。足球比赛也是如此,应有新的足球理念、新的战术、新的攻防体系,而不能抱残守缺、保守落后。传统强队德国队,就输在用老眼光看对手,按旧战术指挥,靠老经验吃饭。
④做人之道,实力是后盾。成功要靠实力,靠本事,靠“金刚钻”,想做人生赢家就得千方百计把实力搞上去。踢球也是在踢实力,比实力。扎扎实实把实力搞强,用实力说话,才有把握取胜。本届世界杯分获冠、亚、季军的阿根廷队、法国队与克罗地亚队,皆实力过人,班底厚重,最后自然是实至名归。
⑤做人不能骄傲轻敌,以免大意失荆州。历史上因骄做自大而打败仗的例子举不胜举。如曹操赤壁受挫、关羽败走麦城、刘备折戟夷陵、苻坚草木皆兵等。足球比赛也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认真对待每个对手,全力以赴踢好每场比赛。传统强队德国队和巴西队,战绩不佳,都有轻敌因素。足球是圆的,哈情况都可能发生,须十二分谨慎认真,戒骄戒躁,小心驶得万年船。
⑥看世界杯,既要看热闹,也要看门道;既要看结果,也要看过程。由球场驰骋想到人生奋斗,由球场竞技想到商场竞雄,由球场斗法想到职场比拼,由球场创新想到战场求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也是一种重要学习手段,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
(选自2023年2月24日《河北日报》)
10.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个文本的开篇方式不同,文本一主要是引用名言和列举事例引出论题,文本二是借足球与做人的相似点引出论题。
B.文本一的第②段先引用习近平主席的话进行论证,然后分析国际国内的发展形势,突出“自强不息”奋斗的重要意义。
C.文本二从士气、创新、实力、骄傲轻敌等不同角度正反结合进行论述,由踢球引申到做人之道,深入浅出地讲述道理。
D.两个文本都运用摆事实与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正面论述和反面论述相结合,这样论述如同交流,侃侃而谈,很有亲和力。
11.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两个文本都论述了做人的问题,说说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6题。(11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①。日晡②,至北固,舣③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④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傒⑤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⑥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⑦,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摋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张岱《金山夜戏》)
【注】①究:兖州,位于山东省。②日晡(bū):傍晚时分。③舣(yǐ):停船。④噀(xùn):喷。⑤傒(xī):奴仆。⑥韩蕲主:韩世忠,南宋名将。⑦喧阗(tián):哄闹声。
1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百废俱兴/面面俱到
B.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实事求是
C.是金陵人,客此/客从外来/客客为主
D.更有痴似相公者/不更颠乎/更胜一筹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有人认为“地上山水妙在丘壑深邃”,张岱笔下的湖心亭雪景则显得过于浅淡,称不上“妙景”,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甲文段和乙文段结尾都极富情趣,请结合语段内容分别加以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7—18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7.颔联中,诗人运用“闻笛赋”“_______________”两个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1分)
1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是伤感低沉还是积极乐观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说说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4分)
19.阅读名著,可以开阔眼界,丰富知识。从“名著大家谈”活动的两题中,请任选其一,结合提示回答问题。
(1)在《艾青诗选》中,艾青诗歌的特点是忧郁的。有人认为其忧郁源于当时的社会现状,有人认为其忧郁源于艾青自身的原因。请表明你的观点并结合原著说明理由。
(2)在《艾青诗选》中,艾青的诗歌意象是“土地”和“太阳”。有人认为“土地”和“太阳”所凝聚的感情是相同的,有人认为是不同的。请表明你的观点并结合原著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50分)
20.任选一题作文。
(1)馈赠,本义是以食物送人,把财物无代价地送给别人,也指赠送的东西、礼品。生活中,馈赠之事经常发生。我们可以馈赠他人,也可以收到别人的馈赠。那么,你曾收到别人什么馈赠呢?你又给予别人怎样的馈赠呢?
请以《难忘的馈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当今社会,馈赠有时是出于感激,有时是有求于别人;馈赠有时是主动的,有时是被动的;馈赠有时是纯洁的,有时是别有用心……
那么,你怎样看待馈赠呢?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表达你的思考。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1)B(2分)(2)曳璀璨(2分)
2.①云横秦岭家何在②雪拥蓝关马不前③欲度黄河冰塞川④将登太行雪满山⑤但愿人长久⑥千里共婵娟⑦露从今夜白⑧月是故乡明(每空1分,共8分)
3.D(2分)
4.[示例一]图一图一构图合理,在海报中可以看到树木、地球、人、自行车、小动物等元素,说明只要人们在地球上绿色出行,对地球形成保护,小动物就会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图中还书写了“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文字,符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示例二]图二图二构图简单大方,在海报中出现了树木代表环境,自行车代表绿色出行,路标牌上写的是“绿色生活”,说明绿色出行可以走向绿色生活,同时这一行为是被认可的。这些元素都在一只“点赞”的手上,手上还有“低碳出行,为您点赞”的标语,符合“低碳生活”的主题。(4分)
5.(1)[示例]盛世龙腾或龙翔盛世(2分)
(2)体现出运动健儿“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拼搏精神(2分)
(3)[示例]展现了区域文化特色和城市精神,包含了“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2023”和“周口”等要素。主题突出、创意新颖、构图简洁、色彩明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育特点,符合新时代艺术美学要求,视觉冲击力很强。(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16分)
6.当王芗想将钱包往自个儿兜里塞时感觉到一道目光利剑般射来,“秋红薯”的人格魅力让他放弃占有钱包的念头,最终将钱包还给失者。白海被一辆摩托车挂倒后,“秋红薯”先是想追赶肇事者,后赶紧回来将白海送进医院,直到白海女儿来了,才离开病房。(4分)
7.(1)[示例]运用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秋红薯”痛恨不义之人的侠义心肠。(2分)
(2)[示例]景物描写,衬托出“秋红薯”美好的品质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以此作结,意味深长。(2分)
8.[示例一]不可删去;高保安和矮保安的对话对主人公的身份和事迹做了必要的补充交代,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突出了人物的精神品质,体现了文章的主旨。[示例二]可以删去;高保安和矮保安的对话只起着对人物做一个补充交代的作用,删去不影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文章主旨的表达。(4分)
9.[示例]“秋红薯”作为一个普通人,尽己所能帮助他人,尽管收入不高,但仍资助了好几名贫困失学儿童,大爱无言。(4分)
(二)(11分)
10.D(文本一中没有反面论述)(3分)
11.先是引用诗词名句提出本段的论点,接着举例论证,分别列举长征途中的红军战士、“两弹一星”的研制者、改革的开拓者、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党员干部、战胜新冠疫情的医务工作者的事例,然后引用习近平主席的话并进行分析,最后归纳总结。(4分)
12.文本一侧重论述保持“自强不息”的奋斗姿态;文本二从足球之道到做人之道,侧重论述做人要有士气,有创新精神,要培养自己的本领增强实力,要有谦虚精神,不能骄傲轻敌等。文本一侧重一个方面,文本二从不同角度阐述做人的道理。(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13.A(2分)
14.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从上到下都是白茫茫一片。(2分)
15.示例:我认为张岱笔下的湖心亭雪景是妙景,虽然此番景致不属于“丘壑深邃”,但这雪景在他笔下,以白描手法流出,描绘了一幅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展现了天地的渺远空寂,也体现了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和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所以这雪景既是妙景,也是妙境。(3分)
16.都采用了错落互见的表现手法,以此含彼,以单方代双方。甲文段借舟子之口中道出“痴”意,其实从张岱到“金陵人”,又何尝不知自己的癫狂痴迷呢?假舟子为辞,顿时妙趣横生。乙文段篇末所述的“不知是人,是怪,是鬼”,自然是寺僧的惊疑,表现了似梦似幻、真假难辨的心态,突出“夜戏”,极富情趣。(4分)
17.烂柯人(1分)
18.[示例]积极乐观。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没有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3分)
四、名著阅读(4分)
19.(1)[示例一]我认为源于当时的社会现状。诗人的忧郁并非一己的悲伤,对一个忠于现实、对祖国和人民怀着满腔热爱的诗人来说,他的忧郁乃是民族的哀感、时代的愤怒,其性质是公众化的、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所以我认为他的忧郁源于当时的社会现状。[示例二]我认为源于艾青自身的原因。因为读他的诗歌,我们随处可以见到苦难、灾难、悲哀、忧郁、沉痛等字眼,诸多情绪刻人艾青的灵魂深处,成为诗人永远摆睨不掉的印记。正是源于这种深沉忧郁情感的渗透,才成就了艾青涛歌的忧郁,构成了他诗歌创作最显著的个性因素。(2)[示例一]二者凝聚的情感不同。“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人民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以及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如《我爱这土地》等。“太阳”这个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而不懈的追求,如《向太阳》和《黎明的通知》等。[示例二]二者凝聚的感情是相同的,都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