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古诗文谈话导入同学们,《示儿》的陆游,在临终之际还在苦苦期盼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天他盼到了吗 没有盼到,那么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诗人林升的一首诗《题临安邸》,一探究竟吧!学习目标背诵课文,默写《题临安邸》。通过诗歌题目和借助注释、背景资料理解诗句,进而读懂古诗表达的情感。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貮叁壹诗人简介林升 字友云,又名梦屏,南宋诗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据说,他是宋孝宗淳熙时代的读书人,曾在临安活动,擅长诗文。代表诗作有《题临安邸》《长相思》等。了解背景 诗歌背景: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几十年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开封),成了这帮寄生虫们的安乐窝。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自读要求自读要求: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借助课文注释,想一想这首古诗讲述了什么内容?生字识记邸熏汴词语理解临安:邸(dǐ):西湖:几时休:熏(xūn):直:汴州:现在浙江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旅店。杭州的著名风景区。什么时候休止。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简直。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诗歌朗读自由朗读诗歌,尝试读正确、读通顺。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划分节奏再次朗读诗歌,读出正确的节奏。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朗读指导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释解题意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写。临安:在今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邸:旅店。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释意巧技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注释】①临安:在今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②邸:旅店。③汴州:在今河南开封,曾为北宋都城。【注释】①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②熏: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③直:简直。诗意解析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停止。诗意:青山重重叠叠,楼台望不到头,西湖上的歌舞,什么时候才能停止?想象画面临安城有什么特点?你想象到什么样的景象?美丽的临安西湖大部分环山,重重叠叠的青山把西湖拥在怀里,一座座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人们过着安逸享乐的生活,街上一派繁华,小街小贩叫卖声此起彼伏,行人东瞧西逛,街边的茶楼正有一群人喝茶、聊天、听曲,好不热闹!西湖游船上轻歌曼舞日夜不歇。游客在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这些游人昏昏欲睡,我想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真幸福呀!诗句赏析诗的前两句:诗的开头抓住临安城特征,写出当年虚假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诗意解析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颓废之风。这里指的是达官显贵。简直。北宋京城。~~~~~~~~~~~不再考虑收复失地诗意:暖风把人们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简直是把杭州当作了故都汴州。交流思考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交流思考:由“醉”字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情感?“醉”字我看到茶楼听曲的人入了迷,眯着眼睛,随着曲子摇着头,在桌子上用手敲着节拍,翘着的二郎腿一晃一晃的……装点的精致的游船上飘出歌舞声、划拳声、嬉闹声,还有随风飘来的淡淡的香粉味……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交流探讨交流探讨:“熏”和“醉”好在哪里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熏”字暗示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 “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醉”字,承接上一个 “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写出了 “游人”的丑态。诗歌赏析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联系下文,说说诗人描绘杭州美好景致的目的是什么?表现出达官贵人过着苟且偷生、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强烈地谴责那些醉生梦死的当朝统治者。读诗悟情自读后两句诗,思考作者表达的情感。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人愤恨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北方失地,只知苟且偷安,过着纸醉金迷、粉饰太平的日子,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偷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诗中饱含着诗人忧愤深沉的爱国之情。交流思考交流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通过对杭州西湖秀丽风景和达官显贵们奢靡生活的描写,辛辣讽刺了统治者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丑态。感情升华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读这首诗,要读出对醉生梦死的达官显贵的讽刺。让我们带着对诗意的理解,再次朗读诗歌。写法借鉴这首诗歌在抒情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呢 借景抒情,即将要表达的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题临安邸》中诗人借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了虚假的太平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不满与谴责。诗歌拓展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释意技巧自读诗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泊:停船靠岸。后庭花:《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作曲子名,后常用来指亡国之音。此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夜晚停船靠岸在秦淮河时的触景感怀之作。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意解析自读诗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迷蒙的雾气笼罩着寒冷的水面,朦胧的月光笼罩着沙洲。入夜,我停船靠近秦淮河畔的酒家。歌女们不懂得亡国的悲恨,还在秦淮河对岸唱着《玉树后庭花》。依诗悟情结合具体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生活在晚唐,正值国家处在衰败期。面对秦淮河,六朝的兴亡旧事一一从心中勾起,忧国忧民的情怀也随着面前历史变换的遗迹而涌上心头。但是,江对面却传来歌女无忧无愁地弹唱亡国之曲的声音。杜牧这里实际上不是在指责歌女,而是批判那些士大夫们只知道寻欢作乐,毫不把国家的命运放在心上,警告他们这是在重蹈历史的覆辙,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课堂小结《泊秦淮》和《题临安邸》一样,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发感慨。这两首诗都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醉生梦死、不关心百姓死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板书设计题临安邸写景——青山 楼 歌舞抒情——游人醉 作汴州忧国忧民、责问嘲讽布置作业背诵三首古诗,并默写《题临安邸》。运用“读诗文、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的方法阅读主题学习丛书《心系家园》第9—12页中的《病起书怀》《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贰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