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京都议定书人类第一部限制各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案,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由联合国气候大会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通过。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2011年12月11日,在南非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最终通过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基本概况:概况:( http: / / www.21cnjy.com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 ( http: / / www.21cnjy.com )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IPCC)已经预计从1990年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4℃—5.8℃。目前的评估显示,京都议定书如果能被彻底完全的执行,到2050年之前仅可以把气温的升幅减少0.02℃—0.28℃,正因为如此,许多批评家和环保主义者质疑京都议定书的价值,认为其标准定得太低根本不足以应对未来的严重危机。而支持者们指出京都议定书只是第一步,为了达到UNFCCC的目标今后还要继续修改完善,直到达到UNFCCC 4.2(d)规定的要求为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背景:( http: / / www.21cnjy.com )1997年12月条约在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京都通过,并于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15日间开放签字,共有84国签署 ,条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09年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没有签署该条约。21教育网条约规定,它在“不少于55个参与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签署该条约并且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附件中规定国家在1990年总排放量的55%后的第90天”开始生效,这两个条件中,“55个国家”在2002年5月23日当冰岛通过后首先达到,2004年12月18日俄罗斯通过了该条约后达到了“55%”的条件,条约在90天后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www.21-cn-jy.com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3%至4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2·1·c·n·j·y目标( http: / / www.21cnjy.com )《京都议定书》的签署是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发达国家从2005年开始承担减少碳排放量的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则从2012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21cnjy.com《京都议定书》需要在占全球 ( http: / / www.21cnjy.com )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的至少55个国家批准,才能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中国于1998年5月签署并于2002年8月核准了该议定书。欧盟及其成员国于2002年5月31日正式批准了《京都议定书》。2004年11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使其正式成为俄罗斯的法律文本。截至2005年8月13日,全球已有14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该议定书,其中包括30个工业化国家,批准国家的人口数量占全世界总人口的80%。21·cn·jy·com减排2005年2月16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了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允许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来源:21·世纪·教育·网】一、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二、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三、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四、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 http: / / 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6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世界各国的减排目标汇总核心提示: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从历史累积排放来看,发达国家几百年工业化过程中的碳排放才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21教育网 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从历史累积排放来看,发达国家几百年工业化过程中的碳排放才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正如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2009》所指出的,“要想成功阻止气候变化,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各国政府履行其承诺的速度”。其中,特别是发达国家要尽快承诺并履行其应该承担的减排目标。在中国政府第一次对全世界公开承诺量化减排指标之际,世界其他主要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态度如何呢?www.21-cn-jy.com发达经济体美国中国的减排目标一出台,国际舆论可以说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片赞誉。就在中国公布减排目标的当天,美国白宫也宣布,美国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据专家测算,这约为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4%。另外,美国的减排目标还包括到2025年减排30%,2030年减排42%,2050年减排83%。欧盟通过包括气候与能源一揽子计划和各种能效措施,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条件承诺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20%以上。同时承诺抬高减排幅度至30%,前提是各发达经济体同意相当水平的减排力度,同时发展中经济体做出重大贡献,共同促成国际条约的签署。21cnjy.com日本 若哥本哈根会议能达成协议,日本将把减排目标定为在1990年的基础上对温室气体减排25%。挪威 挪威是首个承诺到2020年较1990年温室气体减排达40%的国家,这与发展中国家要求富裕发达国家做出的减排承诺幅度一致。21·cn·jy·com澳大利亚 承诺到2020年在2000年基础上实现温室气体减排5%至25%(后一个数字均是有条件承诺),但这个目标已被议会两次否决。【来源:21·世纪·教育·网】新西兰 承诺到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实现温室气体减排10%至20%。加拿大 承诺到2020年在2006年基础上实现温室气体减排20%,相当于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新加坡 承诺到2020年该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较“如常运作”排放量削减16%。“金砖四国”中国 制订了一系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及行动,包括在2020年前,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较2005年减少40%至45%。巴西 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基础上减少3 6 . 1%至38.9%。巴西国家气候变化计划涵盖了目标远大的林业发展措施,包括到2020年将森林非法砍伐面积减少80%。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俄罗斯 是世界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俄罗斯总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日前就减排作出最新表态,承诺2020年前把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5%。印度 计划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温室气体比2005年下降20%至25%。发展中经济体韩国 在2020年前将本国的温室气体年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4%,相当于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30%。2·1·c·n·j·y印度尼西亚 承诺自愿使用国家预算到2020年对温室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减排26%。印尼总统尤多约诺同时承诺,如果国际提供资金援助,能源和林业部门将减少41%的碳排放量。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世界各国是如何做节能减排的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无疑会降 ( http: / / www.21cnjy.com )低单位GDP能耗。但在现实中结构调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是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应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来实现。要使各级领导和管理者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兼顾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保护。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减少管理和政策的相互抵消效应,防止部门追求利益最大化以及由此产生的腐败问题。21·cn·jy·com 2.以绿色科技为动力,提高节能减排效益。 发展绿色科技不仅是节约资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保护环境的重要动力,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措施。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开发能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尽可能地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技术和工艺,实行清洁生产,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3.变革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始终以征服者的姿态自居,人类中心主义成为文明提升和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正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不断强化,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冲突和紧张。节能减排是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应把自然也作为主体,把自然看做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存对象,把人类社会的道德伦理延伸到自然界,这样我们的政策才会既关注到人,也关注到自然,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改变GDP等于发展、重化工就是工业化等片面认识,改进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的考核,使经济增长方式朝着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建立长期有效的制度保障。 首先应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决策体系。建立环境问责制,将环境考核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探索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积极推动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主的战略环评,从发展的源头保护环境;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扩大环境信息公开范围。21教育网 5.建立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节能减排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具体体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要优化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生产、转化和利用效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21cnjy.com 6.积极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 大力倡导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绿色消费,反对和限制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奢侈浪费和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通过环境友好的消费选择向生产领域发出价格和需求的激励信号,刺激生产领域清洁技术与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带动环境友好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同时,通过生产技术与工艺的改进,不断降低环境友好产品的成本,促进绿色消费,最终形成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之间的良性互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危害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但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威胁人类的生存。21教育网危害:1. 生态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局;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和破坏了生物链、食物链,带来更为严重的自然恶果。例如,有一种候鸟,每年从澳大利亚飞到我国东北过夏天,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东北气温升高,夏天延长,这种鸟离开东北的时间相应变暖,再次回到东北的时间也相应延后。结果导致这种候鸟所吃的一种害虫泛滥成灾,毁坏了大片森林。另外,有关环境的极端事件增加,比如干旱、洪水等。21·cn·jy·com2. 政治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于是限制了对能源的消耗,必将对世界各国产生制约性的影响。应在发展中国家“减排”,还是在发达国家“减排”成为各国讨论的焦点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2013年后的“减排”问题必然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有关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问题必然引发“南北关系”问题,从而使气候问题成为一个国际性政治问题。3. 气候全球气候变暖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www.21-cn-jy.com4. 海洋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洋中蒸发的水蒸气量大幅度提高,加剧了变暖现象。而海洋总体热容量的减小又可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另外,由于海洋向大气层中释放了过量的二氧化碳,因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群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5. 农作物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利有弊。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生长。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2·1·c·n·j·y6. 人体健康(1)全球气候变暖直 ( http: / / www.21cnjy.com )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人的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3)全球气候变暖还会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21cnjy.com(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34张PPT)1.下面体现我国“地小物薄”资源情况的是( )A.总量丰富 B.人均资源占有量少C.资源分布不平衡 D.资源浪费损失严重B2.浙江积极开发的风能、潮汐能、波浪能不属于( )A.新能源 B.清洁能源C.自然资源 D.非可再生资源D3.西气东输工程体现了我国解决自然资源的重要举措是( )A.扩展资源的开发范围B.努力开发新能源C.实施对自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D.大力节约资源C4.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体现的是( )A.“开源”B.提高资源的利用率C.改善生活环境D.改变资源的时空分布A5.反映我国的主要资源问题是( )A.总量不够丰富B.人均占有量少C.破坏严重D.分布不平衡D记忆中的天空······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石油泄漏大气污染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水体污染极端天气水污染导致的 水俣病沙尘暴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第八单元第三课第一目《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演变1.环境问题的产生人口过多向大自然过多的索取资源( )排放的废弃物过多超过了自然界的自动调节能力( )超过了自然界的自然净化能力( )资源短缺生态失调环境污染环境问题看下面示意图,结合教材p104及所学知识填写: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失调)环境污染环境问题是怎样形成的?2.环境问题的演变史前社会的人类活动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主,基本不会产生环境问题,即使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自然环境随着人类的迁徙人类活动的停止也可以缓慢自行恢复;农业社会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这时如森林、草原的破坏等引起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环境问题,这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土地被破坏;工业社会,机器的出现、石化燃料使用,水陆空交通线的建设,大城市的出现等等,这些大规模改造自然的活动,造成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种环境问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产生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二、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水土流失森林破坏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光污染生态破坏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森林破坏土地沙化(荒漠化)三、全球重要的环境问题及危害1.全球重要的环境问题臭氧空洞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但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威胁人类的生存。酸雨会给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哪些危害?污染江河湖泊,导致鱼虾死亡;酸化土壤,损害农田,导致农作物减产;毁坏森林,导致数目死亡;等等。酸雨的危害使人们的皮肤癌、白内障的概率增大,使疾病的传播速度加快等等。影响农业生产,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毁坏森林,污染水体,使一些生物丧失生存环境,部分地区的干旱加剧,容易导致荒漠化等。容易引起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纠纷等。海洋污染、森林锐减等等。四、世界各国通力合作解决环境问题——以《京都议定书》为例《京都议定书》,人类第一部限制各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法案,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由联合国气候大会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通过。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2011年12月11日,在南非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最终通过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为什么会通过会出现这样的合作?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了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允许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一、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二、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三、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四、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德国采取的节能减排措施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高度重视节能技术研发及服务体系建设;(2)高度重视能源统计;(3)高度重视建筑节能;(4)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5)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民节约意识;(6)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等等。瑞典政府致力于新能源开发,如使用生物燃料替代石化燃料,减少对石油的依存度,从而使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了40%之多。启动10亿克朗气候、能源专项政府扶持资金,加强信息传播、促进公共部门树立节能榜样;不断改进建筑领域的能源高效化,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房屋取暖的石化能源的消耗。等等。课堂小结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策产生演变各国通力合作表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三个层次危害局部性区域性全球性(《京都议定书》)请勿转载!版权所有,盗版必究!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8.3.1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 同步练习一、基础填空1.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在自然环境的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以内,人类就能与自然环境保持相对_________的关系;当这种影响超出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人类与环境之间就会产生__________,出现各种各样的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工业革命后,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区域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的________和大规模的________时有发生。环境问题的三个层次是______性、______性和______性环境问题。3.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世界各国的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体现这一特征的如国际上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二氧化碳减排条文《___________》。21cnjy.com二、选择题(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1.人类活动要保持与自然环境相对协调的关系就必须( )A.人类不能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B.人类活动必须控制在自然环境的承载力以内C.人类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尽量减少人口数量D.人类要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下列属于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是( )A.人工建设的水库大坝 B.塔克拉玛干的茫茫沙丘C.人工草场 D.围湖造田后湖泊的蓄洪量减少3.能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的生产活动是( )A.山区毁林开荒 B.山区陡坡上开荒C.黄淮海平原上建造林网 D.过量抽取地下水4.“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基金会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的一项提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的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大家对应对气候裱花行动的支持。3月27日20时30分,2010年“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在全球相继拉开了序幕。“地球一小时”活动( )①呼吁和培养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与习惯②说明资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③体现了大家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④开展的时间太短,没有什么效果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5.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6.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主要是在( )A.工业革命后 B.资产阶级革命后C.社会主义革命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7.下列环境问题在工业革命后新发生的是( )①臭氧层破坏 ②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③水土流失 ④极端天气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8.以保护环境和垃圾资源化为目的,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下列属于一类的是( )A.玻璃瓶 塑料袋 B.烂菜叶 果皮C.旧报纸 易拉罐 D.废铜烂铁 破衣裤9.环境问题出现后,危及了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这是环境问题层次中的( )A.局部性 B.区域性 C.破坏性 D.全球性《京都议定书》是人类第一部限制各国温室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体排放的国际法案,由联合国气候大会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通过。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据此回答10-12题。21·cn·jy·com10.材料体现了世界各国应对世界环境问题的举措是( )A.提高人口素质 B.控制人口数量C.各国通力合作 D.严格执法11.材料不能表明( )A.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B.各国要重点关注本国环境问题C.当今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D.单靠某个国家或地区很难解决环境问题12.下列不能减少交通运输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途径是( )A.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减少交通拥挤B.提高汽车燃油装置技术指标C.规定使用无铅汽油D.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环境13.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是( )A.保护天然林,将湿地改造成良田B.停止挖沙,恢复沼泽地C.利用文化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D.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水俣病”于1953年首先在日本九 ( http: / / www.21cnjy.com )州熊本县水俣镇发生,水俣病是人或其他动物食用了含有机水银污染的鱼贝类,使有机水银侵入脑神经细胞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疾病,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公害病之一。据此回答14-15题。14.材料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 B.生态破坏 C.水体污染 D.土壤污染15.材料告诉我们( )A.各国应对环境问题要通力合作 B.要走先发展再治理的发展道路C.要将环境与发展协调起来 D.要降低经济发展速度保护环境三、非选择题( http: / / www.21cnjy.com )(1)A图反映出的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哪些?由于哪些自然原因造成的这些环境问题?(2)图B揭示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根据A图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3)各种人类行为中,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是什么原因?为此你可以为减少这种危害做些什么?参考答案一、基础填空1.承载能力 协调 矛盾 环境问题 2.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局部 区域 全球 3.通力合作 京都议定书21教育网二、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B D C A B A C B D C11 12 13 14 15B D A C C三、非选择题( http: / / 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4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和“公害”。www-2-1-cnjy-com事件简介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这里,“虽然没有枪炮,没有硝烟,却在残杀着生灵”,但没有哪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逃避不断发生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它直接威胁着生态环境,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子孙后代的生存。于是人们呼吁“只有一个地球”,“文明人一旦毁坏了他们的生存环境,他们将被迫迁移或衰亡”,强烈要求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环境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21·世纪*教育网具体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于人口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 (2)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 (3)人类在开发建设活动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的不良变化; (4)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军事活动、旅游活动等,造成的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珍稀物种的灭绝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环境问题-种类划分 环境问题威胁人类健康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如旱涝、台风、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和“公害”。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业生产造成大气、水环境恶化等。21cnjy.com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于自然因素的破坏和污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动,地震、风暴、海啸等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环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质产生的放射病等。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都属于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历史发展折叠编辑本段( http: / / www.21cnjy.com )1、人类社会早期的环境问题:因乱采、乱捕破坏人类聚居的局部地区的生物资源而引起生活资料缺乏甚至饥荒,或者因为用火不慎而烧毁大片森林和草地,迫使人们迁移以谋生存。【来源:21cnj*y.co*m】2、以农业为主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环境问题:是在人口集中的城市,各种手工业作坊和居民抛弃生活垃圾,曾出现环境污染。21*cnjy*com3、产业革命以后到20世纪50年代的环境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⑴、出现了大规模环境污染,局部地区的严重环境污染导致“公害”病和重大公害事件的出现。⑵、自然环境的破坏,造成资源稀缺甚至枯竭,开始出现区域性生态平衡失调现象。4、当前世界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出现了范围 ( http: / / www.21cnjy.com )扩大、难以防范、危害严重的特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难以承受高速工业化、人口剧增和城市化的巨大压力,世界自然灾害显著增加。问题分析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和“公害”。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业生产造成大气、水环境恶化等。www.21-cn-jy.com1、人类社会早期的环境问题: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乱采、乱捕破坏人类聚居的局部地区的生物资源而引起生活资源缺乏甚至饥荒,或者因为用火不慎而烧毁大片森林和草地,迫使人们迁移以谋生存。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2、以农业为主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环境问题:是在人口集中的城市,各种手工业作坊和居民抛弃生活垃圾,曾出现环境污染。3、产业革命以后到20世纪50年代的环境问题:⑴、出现了大规模环境污染,局部地区的严重环境污染导致“公害”病和重大公害事件的出现。⑵、自然环境的破坏,造成资源稀缺甚至枯竭,开始出现区域性生态平衡失调现象。4、当前世界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出现了范围扩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难以防范、危害严重的特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难以承受高速工业化、人口剧增和城市化的巨大压力,世界自然灾害显著增加。【版权所有:21教育】( http: / / www.21cnjy.com )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2)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就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的多。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3)酸雨:酸雨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S ( http: / / www.21cnjy.com )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受酸雨危害的地区,出现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和文物被腐蚀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酸雨在五、六十年代最早出现于北欧及中欧,当时北欧的酸雨是欧洲中部工业酸性废气迁移所至,七十年代以来,许多工业化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防治城市和工业的大气污染,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增加烟囱的高度,这一措施虽然有效地改变了排放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但大气污染物远距离迁移的问题却更加严重,污染物越过国界进入邻国,甚至飘浮很远的距离,形成了更广泛的跨国酸雨。此外,全世界使用矿物燃料的量有增无减,也使得受酸雨危害的地区进一步扩大。全球受酸雨危害严重的有欧洲、北美及东亚地区。我国在八十年代,酸雨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到九十年代中期,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21·cn·jy·com(4)淡水资源危机:地球表面虽然2 ( http: / / www.21cnjy.com )/3被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是淡水,其中又有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然而,在这样一个缺水的世界里,水却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加之,区域分布不均匀,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遍,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预测再过20~30年,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将达46~52个,缺水人口将达28~33亿人。我国广大的北方和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全国5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这些缺水城市主要集中在华北、沿海和省会城市、工业型城市。世界上任何一种生物都离不开水,人们贴切地把水比喻为生命的源泉"。然而,随着地球上人口的激增,生产迅速发展,水已经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珍贵。一些河流和湖泊的枯竭,地下水的耗尽和湿地的消失,不仅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而且许多生物也正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河流改道、湿地干化和生态环境恶化而灭绝。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了。(5)资源、能源短缺:当前,世界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源和能源短缺问题已经在大多数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人类无计划、不合理地大规模开采所至。本世纪九十年代初全世界消耗能源总数约100亿吨标准煤,预测到2000年能源消耗量将翻一番。从目前石油、煤、水利和核能发展的情况来看,要满足这种需求量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新能源(如太阳能、快中子反应堆电站、核聚变电站等)开发利用尚未取得较大突破之前,世界能源供应将日趋紧张。 此外,其它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在日益减少,这些资源终究会被消耗殆尽。(6)森林锐减:森林是人类赖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球上曾经有76亿公顷的森林,到本世纪时下降为55亿公顷,到1976年已经减少到28亿公顷。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牧场、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其中占绝大多数是对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热带雨林。 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尤以巴西的亚马逊情况最为严重。亚马逊森林居世界热带雨林之首,但是,到九十年代初期这一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比原来减少了11%,相当于70万平方公里,平均每5秒钟就有差不多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消失。此外,在亚太地区、非洲的热带雨林也在遭到破坏。21教育网(7)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土地荒 ( http: / / www.21cnjy.com )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荒漠化的概念作了这样的定义:"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1996年6月17日第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发表公报指出: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演变为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它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不稳定。到1996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世界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尽管各国人民都在进行着同荒漠化的抗争,但荒漠化却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到二十世纪末,全球将损失约1/3的耕地。在人类当今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8)物种加速灭绝:物种就是指生物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现今地球上生存着500~1000万种生物。一般来说物种灭绝速度与物种生成的速度应是平衡的。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破坏了这种平衡,使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据《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估计,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到2000年地球上10~20%的动植物即50~100万种动植物将消失。而且,灭绝速度越来越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发出警告:本世纪鸟类每年灭绝一种,在热带雨林,每天至少灭绝一个物种。物种灭绝将对整个地球的食物供给带来威胁,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是难以预料和挽回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9)垃圾成灾:全球每年产生垃圾近1 ( http: / / www.21cnjy.com )00亿吨,而且处理垃圾的能力远远赶不上垃圾增加的速度,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已处于垃圾危机之中。美国素有垃圾大国之称,其生活垃圾主要靠表土掩埋。过去几十年内,美国已经使用了一半以上可填埋垃圾的土地,30年后,剩余的这种土地也将全部用完。我国的垃圾排放量也相当可观,在许多城市周围,排满了一座座垃圾山,除了占用大量土地外,还污染环境。危险垃圾,特别是有毒、有害垃圾的处理问题(包括运送、存放),因其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产生的危害更为深远,而成了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环境问题。2-1-c-n-j-y(10)有毒化学品污染:市场上约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7~8万种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危害的约有3.5万种。其中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约500余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如今每年又有1000~2000种新的化学品投入市场。由于化学品的广泛使用,全球的大气、水体、土壤乃至生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毒害,连南极的企鹅也未能幸免。自五十年代以来,涉及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污染事件日益增多,如果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将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社会影响人们一直以为地球上的水、空气是无穷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尽的,所以不担心把千万吨废气送到天空去,又把数以亿吨计的垃圾倒进江河湖海。大家都认为世界这么大,这一点废物算什么?我们错了,其实地球虽大(半径6300多公里),但生物只能在海拔8千米到海底11千米的范围内生活,而占了95%的生物都只能生存在中间约3公里的范围内,人们竟肆意地从三方面来弄污这有限的生活环境。 陆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天千万吨的垃圾中,好多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胶、玻璃等人类的第一号敌人。 21*cnjy*com海洋污染: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并进入生物链 空气污染:这是最为直接与严重的了,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触了这些污浊空气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的疾病。我们若仍然漠视专家的警告,将来一定会落到无半寸净土可住的地步。【出处:21教育名师】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或超过了有害程度,导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 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2·1·c·n·j·y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 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 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 环境自净 。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 环境污染会降低生物生产量,加剧环境破坏。( http: / / 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9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8.3.1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 同步练习.doc 8.3.1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ppt 世界各国是如何做节能减排的.doc 世界各国的减排目标汇总.doc 京都议定书.doc 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危害.doc 环境问题.doc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推动英国清洁空气法案出台_标清.flv 八国峰会:发达国家确立温室气体减排目标_标清.flv 地球发烧了.wmv 日本水俣病及其它因污染导致的疾病_标清.flv 温室效应.mpg 臭氧层空洞.avi 记忆中的天空.swf 酸雨.a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