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农民说:“好的种子带来好的收成好的收入。”袁隆平院士曾说:“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颗好种子,身体、精神、感情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钟扬说:“一种基因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一颗种子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未来。”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要求:文体不限,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根据要求写作。华夏祖先神农氏播下的种子,一直生长到如今,让我们每天都咀嚼着远古的味道。为建国家种子库而献出生命的钟扬曾在演讲中说:“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袁隆平的墓碑上镌刻着他生前的一句话:“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开国领袖毛泽东曾经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句通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于2021年5月22日逝世。袁老走了,但是袁老生前留下了许多经典语录。重温他的经典语录,既是缅怀,也可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下面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这篇课文后,课外阅读过程中摘抄的袁老部分经典语录:(1)“如果不尊重权威、不读书,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如果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创新就没有了空间。”(2)“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3)“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4)“只要大方向是对的,不是死胡同,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会到达光明的彼岸。”以上语录对青少年成长成才颇具启示意义。请任选其一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袁隆平院士曾说:“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颗好种子,身体、精神、感情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答案1.例文:做一颗心系祖国的好种子我们生长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不经战乱,不缺衣食,而坚韧的中华民族走过雄关漫道,踏遍万里河山,才得以成就如今的太平盛世。所以,吾辈青年应做一粒心系祖国的种子,努力成长,暖我们的国家。做一粒心系祖国的种子,传先贤遗志。百年前,秋瑾创办《中国女报》,推动妇女解放运动,她凭借着“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意志,为推翻封建统治而壮烈牺牲;鲁迅弃医从文,以笔为刀,写下所见,警醒国人;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等人不惧阻挠,积极开展新文化运动,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毛泽东挥笔写下“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毅然投身到救亡图存的历史洪流中,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将清澈的爱撒遍华夏大地,换来现在的春和景明。我们应牢记历史,传承前人精神,勇敢地与困难搏击。做一粒心系祖国的种子,勇接时代使命。纵然是和平年代,我们的身边依旧不乏英雄。卓嘎扎根边疆,守家护国,冰雪锁不住跳动的爱国心,挡不住坚定不移的步履,她将青春献给祖国,成为雪域高原上最美的格桑花。无论是疫情时期的挺身而出,还是捍卫国土的奋不顾身,都彰显着吾辈青年的拳拳爱国之心,以及铮铮傲骨。如果说老一辈是渐渐籍淡下去的苍蓝,那么新一辈就是渐渐苏醒的嫩青。记得袁隆平院士劳作田间,淡泊名利,一心一意为人民,亦可见无数青年鞠躬尽瘁只为祖国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进,明日之中国是属于中国青年的,吾辈应不惧风浪,勇敢接过时代赋予的使命。做一粒心系祖国的种子,期未来光风霁月。余光中先生写道:“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今日之中国早已不是曾经满目疮痍的模样,你看这山河无恙,党领导人民步入小康,笑颜如花,日子如画。我们不应仅仅局限于书本,更应将目光投向社会这本大书,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关注国家大事,用知识武装头脑,以实践磨炼意志,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敢于仰望星空,更乐于脚踏实地。“倘若盛世将倾,临渊在侧,我辈当万死以赴。”朋友,你瞧,我泱泱华夏一撇一捺都是脊梁,我雄雄炎黄,一神一色尽显坚毅。请做一粒心系祖国的种子,担起草长莺飞与清风明月,付吾辈之韶华,耀吾辈之中华!【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农民的话“好的种子带来好的收成好的收入”强调好种子的良好作用,表达了对好种子的期望和赞美,人如种子,我们应做那个不负众人期盼,给社会和他人带来好的影响的人,做一个给社会他人带来价值的人。袁隆平的名言中把人比作一粒种子,这粒种子的特点是要有健康的身体、精神和感情。也就是说,人要有健康的身体、精神和感情。更深一层意思是,种子是可以生根发芽的,是植物生长的起点,因此这句话还有一层深刻的寓意:健康的身体、精神和感情是实现理想、成就大事业的起点和基础,我们要做一颗好种子,成长为对社会有益的人。人生像种子一样,应奋力生根发芽,长成自己应有的样子。尤其要在文中点明要像种子一样,把努力奋斗等落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对抗人生中可能遇到的风霜雨雪。钟阳的话强调了种子的重要性,作为农业发展来说,好的种子确实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甚至世界的命运,从象征义来看,一个人也关乎一个家庭甚至社会的发展,一个有巨大能量的人,他可以改变一个家庭,如陆鸿;也可能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如毛泽东、周恩来等。因此我们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增长才干,努力成为一个为国家、社会带来正能量、带来发展的人,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写作时,应综合三则材料,从“好种子”的象征义立意。如果把文章写成议论文,应该在文章的开头亮明观点,如新时代青年要做一颗“好种子”,也就是“好青年”。正文部分可采用递进式结构行文,先阐述好青年的特点,如有积极向上的健康精神,有良好的人品等;接着论证成为好青年的必要性,这样才有能力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阐述“坏青年”“废青年”“巨婴”等的影响和危害。立意:1.新时代青年要做一颗好种子。2.要做一粒坚强的种子,用执着和坚韧去对抗风霜雨雪。3.做一颗好种子,成栋梁之才。2.例文:种下一粒种子青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身处这一关键时期的青年们,当种下一粒种子,撑起中国龙的骨骼,筑起共和国的大厦。种下一粒种子,要扎根新时代的土壤。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只有向下扎根,不负时代要求,才能使花木繁盛。风雨如晦,山河破碎时,青年振臂高呼“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强敌压境,遭遇威胁时,青年抬头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举国之力全面建设时,青年挺身高喊“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每一个时代,都有无数青年勇担使命。而身处大有可为的新时代的我们,应不负时代嘱托,让青春之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扎根,怒放。种下一粒种子,是播撒下理想的种子。“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钟扬如是说,斯言切切。一粒“占城稻”的种子在中国大地上生长,刺激了明清的人口繁盛;一粒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种子,在周恩来的心中生长,铸就了他“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坚毅;一颗“不甘人后”的种子在苍茫大漠中生长,终有平地起惊雷——“两弹一星”横空出世。青年应当立鸿鹄之志,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播撒下理想的种子,定会见它野蛮生长。种下一粒种子,要用奋斗悉心浇灌。落在瓦砾中的种子尚可显出青葱绿意,青年在面对阻碍艰难时,又怎么能够轻言放弃不再奋斗?不惧险阻,才有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享誉文坛,才有了焦裕禄率兰考人民治沙后获赞“绿我涓滴,会它千澄碧”,才有了江梦南从无声中突围,邢益凡在残缺中前行的生命壮歌。冰心曾言,墙角的花,若没有奋斗的汗水的浸透,又怎么迎来盛开时的芬芳?所以,没有比脚下更长的路,没有比梦想更高的山,奋斗之姿定会让青年大有所为。理既如此,反观现实。尽管无数青年已将饱满的热情种下理想奋斗的种子,但“精致利己主义”与“躺平佛系”的害虫仍时时侵袭着,毒害着,毁灭着一株又一株的花木。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辈青年应有高度自觉,从这些错误思潮中抽身,劈波斩浪,踏歌前行。扎根新时代土壤,播撒下理想的种子,用奋斗的汗水悉心浇灌。如此,方可种下一粒好种子;唯此,才能让人人都成为擎天玉柱,架海金梁;如此,中国龙才能腾飞,共和国的大厦才能屹立不倒!【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一中,华夏祖先神农氏播下的种子不仅仅拯救了他自己的饥渴,也福泽了万民,更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远古的味道。这就是种子的意义。而材料二中钟杨的话“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讲的也是这个意思。材料三中,对于“人就像种子”这句话,我们结合袁隆平院士的生平自是不难理解,那么针对“要做一粒好种子”又该如何理解呢?也许是既要考虑种子自己的生长(生命力顽强、追求生命与阳光),也要考虑种子之于土壤的作用。结合材料四毛主席的话,“土壤”的意义也不言自明了。有一首革命歌曲《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唱道:“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这是根据毛泽东写于1945年的《关于重庆谈判》中的一段话改编成的。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一种形象比喻,要求共产党员像“种子”一样,在人民当中“生根开花”。毫无疑问,“土壤”就是人民群众。综合看来,这道题重点要求思考与体悟的,是种子要选择人民、时代作为生长的土壤,同时思考种子之于天下苍生的作用。也就是以材料二作为总问题,材料一和三给出答案。写作时,首先应当点明“种子”的象征意义——也就是我们自己。其次可适当论述如何成为一颗好种子的问题:生命力顽强的种子,从不对瘠土唱诅咒的歌;一粒种子不论被风带到多么贫瘠的地方,它总会破土发芽,追求生命,追求阳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阐明种子与土壤,即我们个人与国家大局、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并从中阐明我们个人在努力追求自我成长的同时,还应秉持“我将无我”的理念,将种子的成长回馈到滋养土壤中。立意:1.无土不成木,成木必报土。2.在瘠土中成长的种子,更应回报滋养这片瘠土。3.所有的种子全都茁壮成长起来,才能成就一片雨林。3.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例举了袁隆平老先生的一些经典语录,它们给人启示,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精神的力量。第一则,强调权威和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首先应当尊重权威,勤奋好学,只有打牢知识的基础,才能为日后的创新做好准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但是,不能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否则就只能跟在权威背后亦步亦趋,永远都不可能有进步和超越。面对权威,要有质疑的精神,有超越的自信,这样才能攀登科学的高峰。第二则用种子比喻人,强调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也就是袁老所说的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身体健康是成功的基础,精神健康是智慧的源泉,情感健康幸福的保障,只有身心都健康了,人生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第三则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袁老数十年如一日奔走在田间地头,为圆他的“禾下乘凉梦”而奋斗。这启示我们想要达成梦想,不能坐而论道,必须起而行之,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坚持不懈的努力去践行人生的梦想。第四则强调人生方向与坚持不懈的重要性。想要拥有充满意义的人生,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它是我们前行的方向。作为时代青年,要志存高远,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相结合,人生才有意义。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有坚持到底的毅力,才能到达光明的彼岸。若写记叙文 ,要把自己的感悟融于事件的叙述中,通过自己的经历见闻深刻理解袁老某一方面的见解;若写议论文,袁老的语录就是论点,要围绕它展开论证,或横向拓展,或纵向思考,将论点理解得更加透彻。行文构思上,可以选择第四则材料,围绕“大方向”和“坚持”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先引用袁老的话,引出文章的观点:认准方向,坚持前行,走向光明。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一、认准方向,树立远大目标,时刻牢记梦想,这样才能避免行动的盲目性和迷茫感。二、坚持不懈,矢志奋斗,一步一步朝着目标不断前行,这样才能到达梦想的彼岸。三、在方向引领下不断进步,在曲折矛盾中不断前行,坚持大方向,不断深耕细作,终能收获精彩的人生。立意:1.向权威学习,不对权威盲从,敢于突破创新。2.做一颗好种子,收获硕果累累的人生。3.用实践书写人生的传奇。4.仰望星空,还要躬耕不辍。4.例文:要做一粒好种子“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一粒种子落入尘土之间,以天为被,以地为席,生根发芽,看日升月潜,感沧海桑田,品芸芸众生之相。袁隆平院士曾把人比作种子,且说,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一粒种子的一生,从抽芽冒尖,到绿荫葱茏,再到垂老枯黄,恰似人的一生,从呱呱坠地,到意气风发,再到步履蹒跚。可有时我心下疑惑,人有时也不像种子。有的人一生倥偬,却只怨是命运使然,天道不公,没有让他降生在一个一世安稳无忧的家庭,没有给他安排一个完美的人生。而种子却不会抱怨和放弃生长,诚然,亦有“命运”的安排,但它的一生中,不论是沐浴晴日朗照的温暖,享受天降甘霖的滋润,还是遭遇洪涝大水的淹埋,面对干旱龟裂的枯竭,种子永远都在竭尽全力地向上生长,它没有抑郁忧愁的权利和能力,因此它只是向上攀援,一往无前,前路的洪水与烈日,都与它此刻的自由生长无关。一粒种子的一生,无论长短,总是精彩的。它尽全力活过。汲取天地之精华,吸收自然之养分,一粒种子是如此,生而为人亦是这样。若能不畏前路,不再怨天尤人,从最基础的小事踏实做起,不断努力和坚持,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成为“最好的自己”,那么即便有生老病死和命运捉弄,也能在生命存在的每一天,于自我无憾,让生命绚烂发光。我想,这样的种子,就是袁隆平院士说的,身体、精神、感情都健康的种子吧。一粒好种子,尚且能有如此大的力量,那么当无数种子在土地中密密排列,恣意生长,待到成熟之日,便会卷起一片片金色的麦浪,一齐向着光明的未来奔涌前进。一个人的一生可以竭尽全力去变得精彩,那么一群人团结起来,获得的力量将是无限的。不论一生完整与否,这片土地有它们共同生存的痕迹,有播种人汗水淌过的温热。待到后来的后来,不变的是种子积极生长的永恒之约,被传承的会是永远热爱生活、敬畏生命的态度。“时代交接也不仅此一朝一夕,节奏永远在变,但追寻幸福真谛的宗旨不变。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的热血高歌与岁月静好。”网友的话道出时代变迁之道,亦给出我们继续前行的理由。时代在交替,生命在更迭,唯热爱与坚持永存。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努力的生根,发芽,长大……【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从材料看,这是袁隆平院士的一段名言。5月22日,袁隆平院士去世,他的这句名言引发了广泛关注,学生对袁老也有了更为全面与深刻的认识。这句名言的主要内容是:把人比作一粒种子,这粒种子的特点是要有健康的身体、精神和感情。也就是说,人要有健康的身体、精神和感情。更深一层意思是,种子是可以生根发芽的,是植物生长的起点,因此这句话还有一层深刻的寓意:健康的身体、精神和感情,是实现理想、成就大事业的起点和基础。考生在写作时,可以结合袁隆平院士的相关经历来写,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认知与体验,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比如人生像种子一样,应奋力生根发芽,长成自己应有的样子。尤其要在文中点明要像种子一样,把努力奋斗等落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对抗人生中可能遇到的风霜雨雪。写作时,既可以侧重身体、精神、感情健康三个方面中的一个,也可以围绕三个方面展开。立意:1.过好自己的一生,要做一粒好种子。2.要做一粒好种子,奋力的生根,发芽,长大……3.要做一粒坚强的种子,用自己的努力去对抗风霜雨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