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3.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上册3.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7中华民族一家亲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交流、体验活动,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
2.通过讨论交流结合文字、视频的方式,了解国家为了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所采取的措施,进一步感受中华各民族团结互助,亲如一家。
教学重点
了解国家为了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所采取的措施,进一步感受中华各民族团结互助,亲如一家。
教学难点
感受各族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尊重、守望相助。
1.学生准备:搜集并了解少数民族节日、风俗等相关知识。每人准备一面小国旗。
2.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8张花朵卡片、8张板书贴画、1条百色哈达。下载快板音乐伴奏,剪辑制作泼水节、那达慕大会、黄文秀、《爱我中华》MV等短视频。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少数民族我知道
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玩个“猜少数民族”的游戏。(PPT出示有关少数民族服饰、饮食、民居、节庆和礼仪等图片,学生猜(1)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请一学生上台戴制作的满族头饰、一学生腰挎壮族的铜鼓)
(2)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的饮食?(展示布依族五色花米饭、藏族酥油茶图片)
(3)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民居?(展示蒙古族的蒙古包、傣族的竹楼图片)
(4)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的节庆?(展示彝族的火把节、畲族的乌饭节图片)
(5)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的礼仪?(师拿出一条白色哈达)瞧,这是什么?哈达。这可不是一条普通的哈达,它是一位藏族小朋友送给老师的礼物呢!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藏族献哈达的礼仪习俗呢?(请一生上台介绍)
在藏族的习俗、礼仪中,献上哈达是最崇高的,献哈达和接受哈达时也有特定的礼仪。献哈达时候会说:扎西德勒;接受哈达时候也会说:扎西德勒。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接受哈达时,亦双手躬身接过哈达或者躬身让献者把哈达挂在脖听了这位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了献哈达的礼仪习俗了。那哪两位同学愿意上台来演示一下献哈达的礼仪?(请两位学生上台演示平辈之间、晚辈对长辈敬献哈达的礼仪)师相机点评。
2.小贴士: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习俗都有差别,表现在服饰、饮食、民居、节庆和礼仪等各方面。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59页,继续学习第七课,一起读课题:中华民族一家亲 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板书)
二、看一看:民族风情我震撼
1.清明假期,钟老师带着女儿象象一起去了云南旅游,在旅途中我们还结识了一位傣族的小姑娘西纳。一路上,西纳给我们讲了很多有趣的事,尤其重点介绍了她们傣族著名的泼水节。下面我们就跟随视频一起去感受一下当地泼水节的盛况吧!(播放傣族泼水节视频)
2.看完视频,学生谈感受:
(1)看完视频后,你有何感受?
(2)为什么被泼一身湿的傣族姑娘们、小伙子们还笑得这么开心灿烂?
(3)引出“傣族泼水节”习俗:(请学生介绍)
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壮观!
(4)假若你也在泼水节现场,当有人向你泼水时,你会怎么做?
三、说一说:民族风俗我了解
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或风俗呢?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或看过的资料,向同学们介绍一个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可围绕下面问题进行介绍:(PPT出示)
同桌交流,分享成果。
(1)预设一:我介绍的是壮族的节日三月三。壮族人民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都用嫩绿的枫叶、红兰草等煮成五色糯米饭。人民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热闹非凡。
点评:听过刘三姐对山歌吗?现在老师换个频道——广西电视台,一起听听刘三姐对山歌。(播放刘三姐对山歌视频)
(2)预设二:大部分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最喜欢穿白色衣服。回族男子常常戴着无檐小白帽,也称“回回帽”。回族人民爱清洁,讲卫生。饮食禁忌比较严格,不吃死物、血液和猪肉。听完这位同学的介绍,如果你去回族朋友家做客,要注意些什么呢?
预设:回族同胞爱清洁,讲卫生,我们去做客时要注意这一点。选择礼物的时候不能是猪肉制品,要选择清真食品。
点评:大家想的可真周到!我们不仅要了解少数民族,还要尊重他们的习俗。
(3)预设三:蒙古族节日中最著名的就是那达慕大会。“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意为“游戏”或“娱乐”,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
点评:老师这刚好也准备了一个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开幕式视频,让我们跟着草原骄子感受一下那达慕大会吧!(播放那达慕大会视频)
小结:经过同学们的交流分享,我们对少数民族又多了一分了解,也多了一分尊重。
过渡:在云南旅游的时候,由于钟老师的旅游攻略做的不够,发生了一件很尴尬的事:我家女儿上西纳家竹楼的时候被她大声叫住:“象象,不能这样上楼!”
生猜原因后,师揭晓:
原来呀,象象妹妹上楼前没有脱鞋。进入傣家竹楼,要将鞋子脱于门外,上竹楼脚步要轻。
“民族相处小贴士”:每个民族的风俗不一样,我们要彼此了解,互相尊重。
四、悟一悟:民族振兴我有责
1.接着,西纳带我们来到她的家,看到了她美丽的新家。(播放西纳新家的图片)
西纳还翻出她家乡的老照片给我们看。(播放西纳老家的图片)
2.对比两组照片,你有什么发现?西纳家的变化真大啊!如此巨大的变化,这又是为什么?
预设1:原来各民族之间不够团结,导致有些民族富裕,有些民族贫困。
预设2:原来我们国家贫穷落后,现在我们祖国越来越强大发达了。很多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也相继脱贫了。
过渡:除了同学们所说的这些外,西纳的妈妈还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说:“是党的政策好啊!才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师紧紧地握住一个学生的手说)
3.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人民致富奔小康,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我国实施了“精准扶贫”政策、开展了“兴边富民行动”以及“援助少数民族大行动”。用1分钟时间快速浏览课本61页的内容,浏览完毕举手示意。
4.自这些政策提出后,有许许多多的叔叔阿姨们走进贫困地区,走进少数民族地区,用奋斗书写脱贫致富的壮丽史诗!
(1)(播放张桂梅照片,请一学生念)张桂梅,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她致力于教育扶贫,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2008年建校以来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张桂梅身患多种疾病,但她拖着病体坚守三尺讲台,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
(2)还有黄文秀姐姐,名校硕士毕业后,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家乡,广西百色这个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用辛勤的汗水和满腔热血书写出壮丽的青春篇章。我们一起来看一则有关她的新闻。(播放黄文秀的新闻视频)
看完后,你想对扶贫的叔叔阿姨们说些什么呢?
预设1:谢谢你们!你们身上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学习、致敬!
预设2:没有你们的无私付出,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感谢你们!
为表达我们对张桂梅校长、黄文秀姐姐等为脱贫攻坚做出杰出贡献的所有中华儿女们的深深敬意,现在我提议:请全体起立,少先队员行队礼,向他们致敬!敬礼!礼毕。
五、做一做:民族情谊我给力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刚好临近国庆节,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在国庆节前召开一次主题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班会。如果你参加策划,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6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策划,合作要求:(出示PPT)
预设1:我们找了新冠疫情期间,少数民族同胞驰援武汉的事例和大家分享。
预设2:我们组打算用画笔去描绘少数民族的服饰、民居,到时举办个画展。
预设3:我们组打算搜集一些我们信丰本土帮助少数民族的感人事迹。
预设4:我们组打算编排一个以黄文秀姐姐为原型的壮剧。
预设5:我们组打算演唱《天路》并介绍“天路”。
预设6:我们组编了一段赞美“兴边富民”行动的快板书。
(播放快板声音,一学生上台吟唱快板书)
兴边富民歌
打竹板,走上台。喜笑颜开夸起来。边境地区政策好,工农商贸齐竞赛。游人如织新面貌,各族群众乐开怀。兴边富民真真好,兴边疆,致富快。
民族团结第一位,巩固边防功劳戴。全面小康展风采。
六、唱一唱:民族歌曲我会唱
1.总结:56个民族56枝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2.最后,让我们手挥国旗和55个少数民族一起唱响《爱我中华》,在歌声中延续中华民族一家亲。(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师生手挥国旗,共唱《爱我中华》)
七、练一练:课后任务我完成
1.动口:学唱《爱我中华》这首歌。
2.动手:制作一个能反映少数民族节日或习俗的手工艺品。
3.动脑:继续完善“民族团结一家亲”班会活动策划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