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件(24张PPT +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件(24张PPT +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壹:弱国无外交—五四运动的背景
贰:青年有担当—五四运动的过程
叁:民族有希望—五四运动的意义
第13课 五四运动
学习目标
1.从斗争地点、主力、形式、结果等方面归纳1919年6月前后五四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3.通过学习五四运动,感悟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标解读
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弱国无外交
——五四运动的背景
壹·弱国无外交—五四运动的背景
1.国内
(军阀们)经过哪里,就靠哪里的老百姓供应,以苛捐杂税把他们管辖的省敲诈得光。…大河堤坝不维修,听任黄河泛滥;……此外还有滥发钞票,通货膨胀。—《伟大的中国革命》
聚集在《新青年》周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的著作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生力军,并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美国学者莫里斯
北洋军阀统治黑暗激发了阶级矛盾,为五四运动奠定政治基础
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的传 播,促进青年知识分子觉醒,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矛盾
壹·弱国无外交—五四运动的背景
2.国际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5年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派曹汝霖等接受“二十一条”。
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中国劳工
中国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
矛盾
为什么中国人民这么开心?现实呢?
当1918年11月11日“一战”结束时,中国人欣喜若狂。政府宣布放假3天,而且到处都是庆祝的人群。—[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壹·弱国无外交—五四运动的背景
2.导火线
1919年 巴黎和会会场
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正当要求:
收回山东青岛主权
废除“二十一条”
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拒绝
结果: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导火索)
顾维钧
时年31岁
(4)中国的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
(2)北洋军阀政府对内独裁,对外依靠帝国主义;
(3)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许多特权;
思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
仍然摆脱不了国家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壹·弱国无外交—五四运动的背景

青年有担当
——五四运动的过程
贰·青年有担当—五四运动的过程
1.爆发:
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学生更加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邵飘萍
(1)时间:
(2)地点:
(3)主力:
(4)斗争方式:
(5)口号:
(6)要求:
1919.5.4
北京
学生
集会、游行、罢课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阅读课本P60页,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口号、主力、斗争形式、要求。
(7)结果:
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爱国学生!
1.爆发: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拒绝在
和约上签字
哪句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
誓死力争
还我青岛
废除
二十一条
贰·青年有担当—五四运动的过程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反帝
反封建
贰·青年有担当—五四运动的过程
1.扩大原因:
陈独秀散发传单时被捕入狱
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日本帝国主义集结军舰,威胁北洋政府
进一步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日怒潮
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遭到军警镇压,先后800多名学生被捕。
运动进一步扩大
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响应,掀起全国性的反帝浪潮
贰·青年有担当—五四运动的过程
上海
北京
时间地点:
1919.6 上海
主力:
工人
斗争方式: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上海学生罢课
上海商界罢市
上海工人罢工
2.扩大过程:
释放被捕爱国学生
从6月起,五四运动的扩大有什么表现?运动的主导力量、中心有什么变化?体现了什么特点?
中国工人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为什么工人成为主力?
民族工业发展,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觉醒,
3.斗争结果: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贰·青年有担当—五四运动的过程
①释放学生
②罢免三人
③拒绝签字
取得初步胜利
工、学、商打倒曹、陆、章(漫画传单)
1919年沈泊尘作
工、学、商团结一致,工人阶级发挥重要作用。
民气一致之效果(时政漫画)
1919年马星驰作
观察漫画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4.初步胜利之因:
贰·青年有担当—五四运动的过程
⑦工人罢工、上海商人罢市游行
②北洋政府出动军警
逮捕学生
①学生罢课
⑤火烧赵家楼
⑥天安门集会游行
请同学们按照事件的先后顺序为下图排序
1
③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曹、陆、章三个卖国贼终于被免职。
6
④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热烈欢迎
7
5
贰·青年有担当—五四运动的过程

民族有希望
——五四运动的意义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为什么?
先进青年知识分子
彻底
反帝
反封建
广大人民群众参加
叁·民族有希望—五四运动的过程
1.性质:
1.性质:①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外争主权”,把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家;“内除国贼”,把矛头直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全国工商各界”“开国民大会”,说明五四运动是一场社会各阶层普遍参与的运动。
材料2: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
——《每周评论》
1.性质:②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材料3: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
——《中国历史》
1.性质:③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群众性
进步性
叁·民族有希望—五四运动的过程
1.性质:
材料二 在五四运动中……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一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材料三 五四运动是在思想和干部上准备了1921年党的成立,又准备了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①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相结合。
②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③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叁·民族有希望—五四运动的过程
2.影响:
新的革命力量
新的革命思想
新的领导阶级
材料4:很少有哪场历史事件,像1919年的“五四”运动那样,将历史如此清晰明澈地划为两个时代,它既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端,也是一个没落时代的终局。 ——《五四100年》
地位: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叁·民族有希望—五四运动的过程
3.地位:
1840
1919
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近代史
因为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奋斗目标:资本主义
新的领导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
新的奋斗目标:
新的群众基础:
工人阶级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广泛的群众性
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
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社会革命运动
思想启蒙运动。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
的意义
性质
影响
叁·民族有希望—五四运动的过程
根据材料说说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青少年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作为青少年的 我们要继承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那种追求民主、科学、进步的精神。努力学习,勇担责任,服务并报效社会。
叁·民族有希望—五四运动的过程
运动中心:上海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时间: 1919年5月4日
主力: 工人
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形式: 学生罢课游行
第一阶段
(爆发)
运动中心:北京
主力:学生
第二阶段
(扩大)
形式: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结果: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重大胜利
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
“五四”精神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