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4.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上册4.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的第一课时“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中华传统美德,意蕴深远。本课旨在将学生引入修身立德的大门,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树立起培养高尚精神品格的意识。
【学情分析】
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观念日益活跃。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能举出生活中反映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以古为鉴的能力。
2.通过听故事、小组讨论、读格言等活动,进一步深化理解中华传统美德。
3.感受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
【教学重难点】
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男儿当自强》
师:同学们,听完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2.小结:成龙在银幕上塑造的形象,让人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也感受到了一个个坚强不屈的人物灵魂。这首“男儿当自强”是成龙在银幕上的写照。当然,他也在不断地提醒着我们,自强不息,永不放弃!板书:自强不息
3.同样,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代代传承的美德,深深熔铸在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中。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突出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二、阅读教材,探究新知
活动一:探究明志
1.理解明志的含义。
2.课件出示课本第82页阅读角《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故事。
3.谈志向:说一说你自己的志向或理想,你是否在坚定不移地朝着它前进?
4.读一读
有志者事竟成。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小结:同学们,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在绚丽的人生中航行,也许会有坎坷、艰险,但我们相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设计意图】从故事和格言中体会“明志”的重要性,再结合自身实际,说说自己的理想,反问自己有没有朝着志向去努力奋斗。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的良好习惯。
活动二:探究气节
1.师:同学们,我们不光要注重明志,还要崇尚气节。你们知道什么是气节吗?
2.师小结:气节指志气和节操,往往表现为坚持正义,在民族危急关头或强大压力面前不屈服的精神。气节是以廉耻之心为基础的,没有廉耻,就不能坚持道德原则。
3.课件出示课本第83页阅读角小故事《苏武牧羊》。
a:师:如此恶劣的环境,苏武矢志不渝的原因是什么?又是什么在支撑着他?学生讨论,再交流。
b:师小结:是呀!苏武的气节令人钦佩,我国自古看中一个人的气节和操守。
c: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句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藤文公下》
时穷节乃见, ——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这是古人对气节的理解,谈谈你们对气节的领悟。
4.小结:同学们,正是因为我们懂得,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希望,人民的意志,才能让一个国家站起来。
【设计意图】质疑,反问的环节帮助学生体会,正是苏武坚守气节,才让他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依然不屈服。加强学生対气节的理解和感悟。
活动三:探究诚信
1.师:谈到人格修养,诚信品质必不可少。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生存之基。“失信不立”是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
2.课件出示课本第83页阅读角《范式赴约》的故事。
3.学生反省。
回顾近期的生活,想一想,在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这三方面,你在哪方面做到了?哪方面没做到?如果没做到,分析一下原因。
4.课件出示相关诚信名言。
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六十三章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老子·为政》
5.的确,人的言论应该以诚信为本,符合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的要求。名实一致,是说言论要与事实相符;言行一致,是说言论要与行动相符;表里一致,是说嘴里说的要与心里想的相符,不能口是心非。
【设计意图】从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这三方面,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省,分析未做到的原因,进而体会诚信的重要性。
活动四:探究求新
1.诚信必不可少,而创新也是人格修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求新就要与时俱进。没有求新,个人就不能发展,社会就不会进步。求新精神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品质。创新精神自古流传,它的意义深远,甚至能够改变一个国家。
2.出示课本第84页阅读角《胡服骑射》的故事。
3.那创新精神于现代社会而言,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4.读一读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周易·乾·文言》
日新之谓盛德。 ——《周易·系辞上》
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你们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就像周恩来所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设计意图】以故事引出“创新”的重要性,再回到当今社会,探讨“创新”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
三、联系实践,反省自己
1.师:人格修养的培养至关重要,而人格修养离不开学习和实践。好学善学、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古人崇尚的精神境界。
2.读一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
3.对照格言,谈启示
对照格言,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说说自己获得的启示。
【设计意图】对照格言,通过小组讨论,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说说自己获得的启示。指引学生好学善学、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四、前人格言,指引前行
1.前人的格言指引我们前行。课件出示课本第85页活动园练习,请将下列格言与它们的大意连线,并说说这些格言对你的启示。
2.师总结:在崇尚人格修养的文化精神浸润下,中华民族产生了一代代品行高洁的人士。他们的伟大人格始终是后人前进的路标。
【设计意图】格言与意思的交相理解,体会古人的至理名言,让学生浸润在古人高尚的人格修养中。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是无数革命英雄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牢牢记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吧!最后把梁启超的 少年中国说送给你们: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设计意图】
用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作为全课总结,激励学生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再次感受前人的传统美德。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