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第三课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五上教材第四单元第10课,由“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三个版块组成。第三课时的教学围绕版块三的内容展开。本课编写依据是课程标准“我们的国家”第9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第三版块的话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在描述家国情怀教育时指出:“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弱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这个版块选取了忧国忧民、心怀天下方面的故事及相关传统美德格言。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到个人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继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中华传统美德,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有了一些了解,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需要的是情感上对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的认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通过具体言行表达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整理、讲述古今人物的爱国故事,激发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2.体会传统美德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够举例说出爱国的具体表现,并将爱国情怀落实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自主合作、主动表达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体会传统美德和现实生活的联系,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的具体表现,能够认同和践行。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搜集历史人物爱国故事、抗疫故事。教学设计课前活动播放《我和我的祖国》MV,一起跟唱。活动一:“我的祖国和我”1.关注歌词“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请同学们也用上这样的形式表述祖国和你的关系。2.这份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就是爱国情怀(板书)说到爱国情怀不得不提到八个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板书)3.揭示课题4.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意思吗?自读课本89页第一个“阅读角”找出答案。请你郑重地把它画下来,一起读。【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生活是本课程的基础。所以课堂上,我先通过爱国歌曲创设本课的学习情境,通过模仿表述“祖国和我”的关系,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活动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故事分享会一、历史篇1.让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历史人物的爱国故事在小组内分享。2.小组代表分享,把感动的地方说出来,用一个词为这个人物点赞。(结合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完成板书)3.将学生的故事卡收集起来装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故事书(历史篇)4.步入历史长河读一读、听一听历史人物留下的爱国强音。(出示体现爱国情怀的格言,教师激情引读)二、抗疫篇1.播放体现抗疫期间各行各业的人们付出艰辛与努力的宣传片。2.哪些人物的什么行为让你感受到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可以结合宣传片联系身边生活说一说。3.建议回去搜集疫情期间令你感动的故事,做成故事卡,也装订在一起,组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故事书(抗疫篇)4.出示国内和国外新冠疫情的相关数据,思考:从中发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设计意图】任何道德自主的发展都有历史、文化和社会的渊源,需要传递人类社会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拓展其道德生活的视野,使其获得超越个人生活经验的可能性。本环节通过故事、格言、真实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探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内涵。活动三:爱国情怀在行动1.阅读书本90页第一个“活动园”,了解战争时代与和平时代不同的爱国表现。2.思考:作为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爱国应该有哪些表现?小组讨论,写在爱心小卡片上。3.交流分享4.小结:爱国情怀体现在方方面面、点点滴滴。这一民族精神源远流长、代代相传。【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思考现实生活中该如何践行爱国情怀,学生对爱国的具体表现会有更加深入、具体、全面的认识,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活动四:伟大中国梦1.阅读书本91页“阅读角”,了解天下为公的理想。2.出示“中国梦”,了解其内涵。3.教师概括整课内容。4.全体宣誓。【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旨通过课程资源的整合,拓宽学生视野,深化中国梦的思想,树立家国情怀。让学生懂得何为中国梦,并激励学生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梦而努力读书,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