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第八章幼儿园环境第一节 幼儿园环境概述第二节 幼儿园环境创设了解幼儿园环境的特点和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和内容。理解教师在幼儿园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创设中的作用。学习目标幼儿园环境概述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环境、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共同构成幼儿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一、幼儿园环境的概念与特点1. 幼儿园环境的概念环境一般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各种条件的总和,即有机体外部可以进入有机体的反应系统而直接影响其生活活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在幼儿园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 幼儿园环境的概念1.1 广义的幼儿园环境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保育和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理环境和心理社会环境的总和。具体来说,它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含义:整洁美观、安静舒适、材料丰富、安全而富有教育性的物质环境;幼儿园的氛围,以及与幼儿有关的人际交往中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即精神环境;尊重、平等、合作的家庭和社会环境。1. 幼儿园环境的概念1.2 狭义的幼儿园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部环境,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1)幼儿园物质环境。幼儿园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如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地、教育器材、活动材料、环境布置、空间布局及绿化景观等有形的东西,它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基本保障。根据幼儿活动空间不同,环境创设的要求和利用也不同。据此可以对幼儿园物质环境做如下分类:①根据幼儿活动范围不同分类。按照这一标准,幼儿园物质环境可分为园区环境 (户外环境)、活动室环境和区角环境(如阅读区环境、手工区环境、表演区环境、建构区环境)等。②根据教育幼儿所利用的三维空间不同分类。按照这一标准,幼儿园物质环境可分为地面环境、墙面环境和空中环境等。③根据幼儿园环境的性质不同分类。按照这一标准,幼儿园物质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自然环境指包括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及与动植物相联系的生态系统在内的生存空间。人工环境指人为加工形成的生活环境,包括幼儿园的房屋建筑、活动场地、绿化景观和设施设备等。1.2 狭义的幼儿园环境2)幼儿园精神环境。幼儿园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幼儿交往、活动所需要的软性环境,即幼儿园的氛围。精神环境因管理者的管理方式、人际关系、大众心理、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与物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相对于物质环境而言,精神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持久的。精神环境只有通过人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教师在一定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在与幼儿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和幼儿能够感知到的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幼儿能否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获取有益的经验。幼儿园精神环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三类:①幼儿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大众心理。这种心理包括三类:一是幼儿园的风气,如党风、领导作风和园风;二是大众情绪,即一定时期内幼儿园教职工的总体心情状况;三是潮流与时尚,如流行的幼儿服饰、幼儿教育模式等。②幼儿园文化。幼儿园文化是在幼儿园内形成的特定的艺术、思想和习惯等方面的体系,包括幼儿园作品展览、标语、雕塑、建筑装饰、园刊园报和丰富多彩的幼儿园文化活动等。③幼儿园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幼儿园精神环境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包括干群关系(幼儿园领导与教职工的关系)、同事关系(幼儿园教师之间的关系)、师幼关系和幼儿间的同伴关系。在幼儿园的精神环境各构成要素中,人际关系是决定性要素。其中,幼儿园干 群关系是重要的构成要素;因为教师的教育态度和行为直接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作 用,所以,幼儿园最重要的精神环境构成要素是师幼关系;另外,幼儿每天都与同伴交往互动,所以幼儿间的同伴关系是直接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又一重要精神环境构成要素。2. 幼儿园环境的特点2.1 儿童性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接受教育的场所。因此,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是否适宜, 应首先看环境中的元素及其蕴含的要素是否具有儿童性,即是否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是否符合幼儿的审美标准,是否有利于促进幼儿发起活动。也就是说,幼儿园环境应该体现出儿童性。幼儿园环境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体现出儿童性。一、幼儿园环境的概念与特点首先,环境中的物品和材料要被幼儿喜欢和接受,能吸引幼儿的关注,激发其探索和学习的欲望。这些物品和材料要颜色鲜艳,操作方便,适合创造。其次,环境空间的作品内容要尽可能来源于幼儿生活,反映幼儿世界。无论是对生活和学习经验的梳理,还是对身边事物的观察,都应首先选择那些由幼儿原创、充满稚气但又纯真的作品。2.2 教育性教育性是指教师要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导下,根据幼儿的需要、能力的发展和学习的进程,调整、创设教育环境,发挥教育作用。幼儿的学习内容包含了不同的领域,幼儿的生活环境经历了四季的交替,幼儿的学习方式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幼儿的生活经验在不断积累增长,因此,伴随幼儿成长的环境和幼儿的发展需求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幼儿对世界每天都有新的认识,幼儿园环境的变化也就显而易见了。但是教育环境的变化不是随意无序的,而应该是随着幼儿的学习特点、成长规律和教育内容发展变化的。教师应依据对幼儿的观察和了解,对教育环境中所涉及的资源、材料、工具、物品等元素进行调整和改变,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2.3 互动性互动性是指教育环境中教师、幼儿、环境、材料等因素要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结合。教师参与环境的方式有时是显性的、直接的、有声的,有时是隐性的、间接的、无声的,但无论何种方式,都必须渗透教师理性的思考,反映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一般来说,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结合教育目标设计教育内容,提供必要的环境保障,收集、整理教 育资源和材料,组织幼儿讨论和交流,以及对幼儿的活动能力进行分析、评估、指导等。 幼儿参与教育环境主要体现在能够及时关注环境中的变化,愿意操作、摆弄、运用环境中 的各种资源,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如选择小组、确定合作伙伴、收集资料、记 录自己的意见等),遵守集体活动秩序和自主活动规则,以及用自己的方式展示经验与 发展。2.4 开放性幼儿园环境的开放性是指将幼儿园内外的人、财、物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将幼儿园的环境延伸到幼儿园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活动和家园合作性活动,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和生活内容。开放的幼儿园环境,一方面可以带领幼儿走出去,扩大幼儿园环境的范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让幼儿获得直接的生活经验,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园外教育资源进入幼儿园,丰富幼儿园环境的内涵,例如,请从事不同工作的幼儿家长介绍自己的职业,开拓幼儿的视野,增加幼儿的感性经验。二、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1. 物质因素物质环境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并对幼儿园环境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应结合幼儿园的各级教育目标,科学合理地选择材料与安排空间,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2. 精神因素精神环境也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同样十分密切。在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各种精神因素中,人的要素和幼儿园文化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2. 精神因素2.1 人的要素在人的要素中,教师是幼儿园中对幼儿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具备后,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是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首先,教师的思想、态度、情感和行为本身就是构成幼儿园环境的要素之一。其次,由于幼儿园的各种环境都是教师根据教育的要求及幼儿的特点精心创设与控制的,所以,如果教师具有正确的观念与行为,就可以敏锐地发现幼儿的各种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因素,创设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如果教师不具备正确的观念与行为,则会对幼儿的需要视而不见,对环境中各种有利的因素不能加以充分利用,对不利因素不能进行有效控制,就不能保证环境的整体质量。2. 精神因素2.2 幼儿园文化相对于人与物等可见的因素而言,幼儿园文化比较抽象,但它对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变化也影响到幼儿园的教育生活。幼儿园文化对于幼儿园整体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它影响着幼儿园的精神风貌,对全园的成人和幼儿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围绕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时,教师需要注意教育内容应符合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确保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三、幼儿园环境的基本要求目前,幼儿园环境尤其是幼儿园物质环境,已被政府作为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确保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我国颁布的诸多相关政策文件或标准中,均有对幼儿园物质环境的明确规定和要求,部分地方政府也对当地幼儿园的环境提出了具体明确且符合地方特点的要求。1.《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 39—2016)中的有关规定该标准中对幼儿园基地选择的要求包括:(1)应建设在日照充足、交通方便、场地平整、干燥、排水通畅、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的地段。(2)不应置于易发生自然地质灾害的地段。(3)与易发生危险的建筑物、仓库、储罐、可燃物品和材料堆场等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三、幼儿园环境的基本要求(4)不应与大型公共娱乐场所、商场、批发市场等人流密集的场所相毗邻。(5)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卫生、防护标准的要求。(6)园内不应有高压输电线、燃气、输油管道主干道等穿过。2.《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 39—2016)(2019 年版)中的有关规定《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 39—2016)在 2019 年进行了局部修订,其中四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具体是:(1)托儿所、幼儿园的活动室、寝室及具有相同功能的区域,应布置在当地最好朝向,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 3 h。(2)托儿所、幼儿园中的生活用房不应设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三、幼儿园环境的基本要求(3)托儿所、幼儿园的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阳台、上人屋面、平台、看台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栏杆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防护栏杆的高度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算,且净高不应小于 1.30 m。防护栏杆必须采用防止幼儿攀登和穿过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离不应大于 0.09 m。(4)幼儿使用的楼梯,当楼梯井净宽度大于 0.11 m 时,必须采取防止幼儿攀滑措施。楼梯栏杆应采取不易攀爬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 0.09 m。3.《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六章“幼儿园园舍和设备”对幼儿园环境作了明确规定,具体如下:(1)幼儿园应当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设活动室、寝室、卫生间、保健室、综合活动室、厨房和办公用房等,并达到相应的建设标准。有条件的幼儿园应当优先扩大幼儿游戏和活动空间。寄宿制幼儿园应当增设隔离室、浴室和教职工值班室等。三、幼儿园环境的基本要求(2)幼儿园应当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户外活动场地,配备必要的游戏和体育活 动设施,创造条件开辟沙地、水池、种植园地等,并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绿化、美 化园地。(3)幼儿园应当配备适合幼儿特点的桌椅、玩具架、盥洗卫生用具,以及必要的玩教具、图书和乐器等。玩教具应当具有教育意义并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幼儿园应当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教具。(4)幼儿园的建筑规划面积、建筑设计和功能要求,以及设施设备、玩教具配备,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执行。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有关规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组织与实施”部分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从课程实施的角度,该文件对幼儿园精神环境与物质环境提出以下要求:(1)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2)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三、幼儿园环境的基本要求(3)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4)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5)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