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三章 内能—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单元知识链接【单元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能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2.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单元思维导图】【单元知识梳理】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构成①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②分子非常小,如果把分子看成小球,那么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③分子间存在间隙。2、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为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3、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例如“花气袭人知骤暖”“墙角放煤,日久变黑”“酒香不怕巷子深”“槐花飘香”等影响因素: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明显。4、分子间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所以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所以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点拨扩散、蒸发等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擦黑板时的粉笔灰、柳絮飞扬、大雪纷飞等是物体机械运动的结果。二、内能 热量1、内能①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②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③组成:分子动能: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的动能分子势能: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因此具有势能④改变方式:做功——内能的转化。例如:钻木取火、搓手取暖等。热传递——内能的转移。例如:晒太阳、烧水、做饭等。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2、热量①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能量的多少。②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③说明: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伴随着热传递的产生而出现、随其终止而消失;物体本身并没有热量,不能说某个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更不能说“比较”两物体热量的多少,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三、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3、定义式【单元教学建议】1.对于测量工具、机械运动现象,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所以,本章内容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理论知识来逐步展开,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论.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既要让学生明白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又要让学生明白“静止”物体的存在,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可利用想象的思维方法,选择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标准,判断所研究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由于刚刚接触物理学中的计算问题,要求不要太高,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变速问题,可采用“等效替代”的方法将其当成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