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复习一、大气层1.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 5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2.对流层:(1)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2)对流层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对流层空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3)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是冷空气(密度大)的下沉,热空气(密度小)的上升。对流层厚薄不均,赤道上空 17~18千米,两极约 8千米。3.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例 1】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①②③三层中,①为中间层;②为______层;③为_______层。(2)用图中序号填空:天气现象发生在________,臭氧主要集中在______,空气对流运动强烈的是______,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_____。(3)②层的气温在垂直方向的分布特点是(4)③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说明了__________(填字母)。A.空气越稀薄,保温作用越差 B.该层顶部是臭氧层C.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 D.该层热量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二、大气压4.大气会向 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5.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且 。6.大气压的大小:标准大气压为 帕,相当于 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若指甲的面积为 1cm2,大气在其表面产生的压力约为 。7.测量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的有空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8.大气压的大小跟高度直接相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 。9. 气压高时,多出现 天气;气压低时,多出现 天气。10.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气体(液体)的压强会随流速的增大而 。一般情况下,气流流经平面时流速 、气压大,流经弧面时流速 、气压小。11.大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 。【例 2】实验中取用少量液体用的胶头滴管由胶头和玻璃管两部分组成。在解释“将玻璃管伸入试剂瓶中吸取药液”的问题时,用到下面五句话:①胶头内的空气压强减小;②用手指挤压玻璃管上端的胶头;③松开手指;④药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玻璃管;⑤胶头排出部分空气,体积减小。上述表达的合理顺序是( )A.②③①④⑤ B.②⑤④①③ C.②③⑤①④ D.②⑤③①④【例 3】在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某同学利用带拉环的吸盘,固定在墙上的平面镜,水、刻度尺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具体实验步骤是:①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算出吸盘平面面积为 10平方厘来;②用弹簧秤测出吸盘自身的重力 0.5N;③将吸盘沾水湿润后,压在平面镜上,排进吸盘内空气:④用弹簧秤水平拉动吸盘,直至恰好脱落,读出此时弹簧秤示数为 95N;⑤记录整理数据;⑥算出大气压的值,分析实验结论。实验装置如图甲。请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分析。(1)上述的实验步骤中,哪一步是多余的 (填序号)。(2)将吸盘沾水润湿的目的是: 。(3)在实验时,如果拿一个吹风机对着吸盘自上而下吹冷风,如图乙,则你预计的弹簧秤示教可能会 (“变大“变小"或“不变”)。(4)若丙装置活塞与注射器筒内壁间的摩擦力为 4N,小刚用 14N拉力慢慢拉动注射器该注射器有刻度的部分长度为 10cm,注射器容积为 10毫升,则该地的大气压为 pa.三、天气和气候12.天气: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如“晴空万里”、“狂风暴雨”等描述的是天气。13.气象上,有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一天中的最低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温一般出现在午后 2 时。这三只温度计被水平放在离地约 1.5米高的白色百叶箱中,在我国,它一般朝北开。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 22℃。14.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15.最常见的湿度计的是干湿球湿度计。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越干燥,湿度越小,干湿差越大。16.降水需要三个条件:①相对湿度达到 100%,②温度降低,③有灰尘等颗粒。6.降雨量常用雨量筒来测量,降雨量的单位为 mm。17.天气图中的天气系统:①高气压区:晴燥天气;②低气压区:阴雨天气;③冷锋:带来降温、大风和降雨天气;⑤暖锋:,带来降雨天气,气温升高。18.气候: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如“冬暖夏凉”、“秋高气爽”、“常年高温”等描述的是气候。19.影响气候的因素:(1)纬度位置: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导致低纬度地区的气温高于高纬度地区的气温,不同的纬度地区所处的的温度也不同。(2)海陆位置:沿海地区降水较多,日温差、年温差较小,内陆降水少,日温差、年温差较大。根本原因是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3)季风: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季风产生的根本原因: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性质),夏季盛行偏南风,温暖湿润(性质)。(4)地形:气温随着地势的升高而降低,在对流层,海拔每上升 1000米,气温下降约6℃。 山地的迎风坡:多雨(地形雨),背风坡:少雨。【例 4】如图为“北半球某地区天气系统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气压状况看,A点气压值 (高、低)于 B点气压值。(2)图中的两条锋线,甲乙之间的是 锋(“冷”或“暖”),乙地即将迎来 天气。(3)C、D两处, 是低气压中心,在这种天气系统下的控制下,其天气是 。【例 5】下面的气候要素图中,最有可能表示杭州市的气候状况的是( )【例 6】如图所示,A 地海拔 2000 米,B 地海拔 3000 米,C 地海拔 1100 米,D 地海拔 100 米,此地常年刮东风,回答下列问题:(1)A、D 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米,两地气温相差约 ℃。(2)A、C 两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 ,因为 A 地处于 ,C 地处于 。(3)B、C 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是 。第一章《水和溶液》复习第一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水的分布: 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近 97%,陆地淡水种类非常多,储量最大的 ,但不能直接为人类利用,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一般指河水、湖泊淡水和浅层地下淡水。2、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 、 、 、 、 或地下径流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不断地循环。(1)水循环的内因: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变化;(2)水循环的外因: 和 ;(3)水循环途径有:①小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②大循环:海陆间循环。3、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为:______________;时间分配特点为:______________。第二节水的组成4、水电解实验:(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2)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 ,两玻璃管内液面 ;(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产生气体体积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能 (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 ;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 ,这是 ;(4)实验结论: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5)电解水过程的文字表达式: ;5、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 和 ,氢原子两两结合形成 ,氧原子两两结合形成 。一个水分子中含有 个氢原子和 个氧原子,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第三节水的浮力6、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7、称重法测浮力:F浮=8、阿基米德原理:F浮= = (物体浸没时,V排= ),浮力的大小与和 有关。9、漂浮时:F浮= ,ρ物 ρ液 应用:密度计、轮船、浮力秤10、悬浮时: F浮= ,ρ物 ρ液11、物体的沉浮由 F浮与 G物 或ρ物 与ρ液 大小关系来决定:① F浮 G物 或 ρ物 ρ液时,物体下沉;② F浮 G物 或 ρ物 ρ液时,物体悬浮;③ F浮 G物 或 ρ物 ρ液时,物体上浮,上浮至漂浮后 F浮= 。【例 1】将一 400g 的木块分别投入盛满酒精和水的溢杯中,木块受到的浮力 (“相等”或“不相等”),溢出酒精的质量为 g,溢出水的质量为 g,木块浸在酒精中的体积为 ,浸在水中的体积为 。(已知ρ木=0.6g/cm3;ρ酒精=0.8g/cm3;ρ水=1g/cm3)【例 2】如图所示,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0 牛,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0 牛,求 :(1)图乙中 A 物体受到的浮力;(2)A 物体的体积;(3)A物体的密度。第四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12、溶液是由 和 组成;最常见的溶剂是 。溶液区别于其他混合物的最本质特点是 。有①澄清石灰水②钡餐③血液④碘酒⑤糖水⑥果粒橙⑦牛奶⑧肥皂水,以上属于溶液的有 ,属于悬浊液的有 ,属于乳浊液的有 。第五节物质的溶解13、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_________的。14、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内因: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外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的溶解性除了与溶质、溶剂、 有关外还与气压有关;15、硝酸铵溶于水时会_______,使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会_________,使溶液温度升高。16、饱和溶液的判断:①定性判断: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即观察溶液中有固体剩余。②定量判断:根据溶解度的大小判断(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 36克,在 100克水中加入 40克食盐将得到 溶液)17、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①对于大部分固体物质来说, 、 和 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②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氢氧化钙),除了增加溶质和蒸了溶剂外,可用 方法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18、在一定的 下,某物质在 溶剂中达到 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克表示的含义为: 。19、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 、 、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 ,氢氧化钙和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20、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变形公式:m 质= ,m 液= 。一定温度下,某溶液达到 状态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最大值,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用溶解度 S表示)21、溶液的配制的步骤为: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 。溶质质量用 称量,溶剂的体积用 测量,溶解时玻璃棒的作是 。22、稀释浓溶液时, 质量不变, 、 变大, 变小。稀释定律的公式为 ,稀释时加水的质量 m 加水= 。【例 3】实验室进行有关浓硫酸的实验,观察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他从瓶中倒出 100 毫升用于配制成稀硫酸,问:(1)这 100 毫升浓硫酸的质量为 克,其中含溶质硫酸 克。(2)他将这 100 毫升浓硫酸与 500 毫升水均匀混合,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大?(3)配制 500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19.6%的稀硫酸,需这种硫酸多少毫升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浓硫酸(H2SO4) 500 毫升浓度(质量分数) 98%3密度 1.84 克/厘米强腐蚀性,阴冷,密封贮藏第六节物质的分离23、结晶是溶液中 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 的过程;析出的固体称为 。结晶的两种方法:① :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 的物质,如氯化钠;② 方法: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 的物质,如硝酸钾。常见的物质分离方法还有 (适用于难溶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 (适用于沸点不同的液体分离)。24、粗盐提出的基本步骤: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各步中都用到了玻璃棒,其作用分别为①_______ _____;②______ ______;③_____ _______。【例 4】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1)一定质量的海水,通过贮水池引入到蒸发池,在没有引入结晶池之前的蒸发过程中,蒸发池中氯化钠的质量会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3)用氯化钠固体配制 100g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①配制时,涉及以下实验步骤,其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A.称量及量取 B.计算 C.溶解 D.装瓶贴标签②将已配好的 100g质量分数的 6%的氯化钠溶液变成质量分数为 1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蒸发掉水的质量是________ 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