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1.识结构目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换器物镜遮光器反光镜第一轮精准复习(三)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2.功能(1)目镜和物镜:放大物像①区别目镜和物镜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目镜 物镜示意图特点 无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 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大目镜物镜(2)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① 准焦螺旋:大幅度升降镜筒,用于快速找到物像。② 准焦螺旋:小幅度升降镜筒,用于使物像更加清晰。(3)反光镜和遮光器:调节视野明暗①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所用光圈越大,视野越 ;所用光圈越小,视野越 。②反光镜分为平面镜和凹面镜, 面镜能够聚光,使视野变亮。③光线较强时,视野过亮,用 面镜和 光圈;光线较暗时,视野过暗,用 面镜和 光圈。粗细暗凹平小凹大亮3.易错点(1)显微镜放大倍数与物像大小、数量及视野亮度、范围、与玻片距离的关系放大倍数越小 放大倍数越大物像大小 越小 越大物像数量 越_______ 越_______视野亮度 越亮 越暗视野范围 越_______ 越_______多少大小距玻片距离 越_______ 越_______远近(2)显微镜所成的像为 像:倒如:字母”P”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那么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d(3)移动玻片标本,物像将移向 的方向。相反如:小明在显微镜视野找到一个细胞在视野右下方,他应将装片往____方移动,才能将细胞调到视野中央。右下如果是“生物”这两个字呢?生物方法技巧:已有物像(或实际物体)的形状,可将试卷旋转180°后,看到的即是实际物体(或物像)的形状。方法技巧:物像偏离视野中央时,可遵循“偏哪往哪移”的原则,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4)在特殊情况下显微镜成像规律:呈环形运动的物体在显微镜下运动方向 。如图所示:若要将玻片中的气泡以最短的路径从视野中移出去,则应 。如图所示:不变反方向移动(5)显微镜放大倍数指的是边长的放大倍数,而不是指面积或者体积的放大倍数。(1)位置:显微镜下看到的污物的位置有三种可能,在 、 或 上。 (2)判断方法目镜物镜玻片玻片物镜4.污物位置的判断(3)假如反光镜上有污点能否在视野中观察得到?不能,污点只能影响视野的明暗。5.倍数问题例1: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1)如果转换器上安置的两个物镜标有40×和10×,目镜标有10×,那么根据图中物镜的安放状态,所观察到物像的 (填“长度”“面积”或“体积”)是物体的 倍。(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 个。如果在整个视野面范围内看到64个细胞,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整个视野面范围内看到细胞数是 个长度或宽度10024)2=16×=1(个)。解析:换用40×物镜后视野下所能看到的细胞数目为:64×( ) =64×=4(个)。例2.(2022东营二模)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光学仪器,如图为某同学在目镜10×,物镜4×下看到的视 野,若将物镜切换为16×,则视野应为( )DA B C D知识点三 练习使用显微镜1.取镜和安放一手握住 ,一手托住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 2.对光:包括“三转”一转:转动 ,使 物镜对准通光孔。 二转:转动 ,选用 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三转:转动 ,同时一只眼注视目镜,找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镜臂镜座转换器低倍遮光器较大反光镜注意:对光一定要用低倍物镜,目镜、物镜、通光孔和光圈要位于同一条直线上。(1)放:把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2)降:顺时针方向转动 ,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 ,防止物镜压碎玻片。 (3)升:逆时针方向转动 ,使镜筒缓缓上升,同时一只眼注视目镜观察物像,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 ,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1)移动 ,在低倍物镜下将目标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2)转动 ,换高倍物镜。 (3)调节 来调节视野亮度。 (4)转动 将物像调清晰。 粗准焦螺旋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玻片转换器光圈和反光镜细准焦螺旋3.低倍镜观察4.高倍镜观察方法技巧(1)低倍镜换高倍镜步骤:移动玻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线→转动细准焦螺旋。(2)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小,不易找到目标物像,一定要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目标物像后才能换高倍物镜进行观察;换高倍物镜后,由于物镜镜头离玻片近,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焦距,使物像更加清晰。5.整理及存放用 擦拭目镜和物镜;转动转换器,把两个 偏到两旁,并将镜筒下降到 处。 擦镜纸物镜最低知识点四 装片的制作1.玻片标本种类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而 的。常见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切片——用从生物体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2.临时装片制作过程薄透明 制作并观察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过程】制作过程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1.擦 用洁净的纱布把 和 擦拭干净,目的是防止污物影响观察 2.滴 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 ,目的是使细胞吸水,保持细胞形态 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 ,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防止吸水涨破) 3.取 撕:撕取洋葱鳞片叶内侧的透明 薄膜 。 刮: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已漱净 . 上轻刮几下 载玻片盖玻片清水生理盐水内表皮口腔内侧壁4.展(涂) 将材料展平或将材料涂抹均匀,目的是防止 5.盖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 6.染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 ,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染色的目的是使细胞结构显示清晰 细胞重叠气泡碘液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 的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若滴加生理盐水,细胞会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是 ,若滴加清水则细胞会 。 2.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发现其中有些边缘较黑、中间亮白的结构,用镊子轻压盖玻片发现这些结构会移动变形,说明这是气泡而不是细胞。可能是由于“盖”步骤操作不当导致的。如果发现盖玻片下面有气泡,可用镊子轻轻压一下盖玻片下有气泡的部位,赶出气泡。如果气泡是盖玻片下的水不足引起的,可用滴管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清水深入盖玻片下,然后用镊子轻轻压出气泡。3.碘液能使细胞核染色,因细胞核中有 ,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遇碘变蓝色。观察细胞时不是都必须进行染色。染色是为了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有些细胞的结构本身具有颜色,无须染色即可观察(例如:叶片的徒手切片)。另外,染色剂有时会影响细胞的活性,甚至使细胞死亡,因此,如果想观察活细胞,就不要进行染色。 清水失水皱缩生理盐水吸水涨破染色体淀粉本实验的中考易考点【常见问题分析】问题 图示 原因 处理有气泡 盖盖玻片的操作不正确 在盖玻片上的一侧滴加一滴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有杂质 取材带入杂质 漱口有污物 没有擦片或目镜、物镜上有污物 用纱布擦问题 图示 原因 处理细胞 重叠 取材过多或材料没有展平或涂抹不均匀 用镊子展平或重新制片物像 不清晰 没有调节细准焦螺旋 调节细准焦螺旋1.(2023河南)如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b”,看到的物像是“p”B.物像模糊时,应调节④使物像更清晰C.光线明亮时,应选择②的凹面镜对光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⑤的放大倍数B2.(2023淄博二模)显微镜是打开微观世界大门的钥匙,下列关于显微镜的操作或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光时,先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B.光线很暗时,可选用大光圈和平面镜的组合C.视野中若细胞质沿顺时针流动,可以判断标本中的细胞质也沿顺时针流动D.低倍镜转换高倍镜时,首先缓缓上升镜筒,然后转动转换器选择较长的物镜C3.(2022东营)显微镜上装有4×、10×和40×三种不同倍数的物镜,某同学利用10×物镜清晰地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物像。当他做了某项操作后,发现视野明显变暗且细胞变得模糊,请推测他最可能进行了下列哪项操作( )A.将物镜调整至4× B.将物镜调整至40×C.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D.转动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B4.(2023淄博一模)下面是某同学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进行的部分操作步骤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a所示的操作是滴加生理盐水B.对光时要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C.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可将图b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D.将10×物镜换成40×物镜可观察到更多的细胞B5.(2023临沂)图示“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相关操作,其表述正确的是( )A.制作该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d→c→b→aB.该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是160倍C.当物像甲转为物像乙时,若视野模糊应调节显微镜的结构①D.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上所滴液体与c所滴液体相同B2.如图表示显微镜和显微镜下观察的叶片横切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此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40倍B.若视野中物像不清晰,可以调节②C.欲观察叶的下表皮,需向上移动切片D.制作临时切片时,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染色3.如图是光学显微镜结构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转动①使镜筒下降,此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④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③和④放大倍数的乘积C.调节⑤上的光圈可以改变视野的大小D.⑥是反光镜,分为凹面镜和平面镜B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