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教案 - 《幼儿心理学》同步教学(人大版·202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绪论 教案 - 《幼儿心理学》同步教学(人大版·2021)

资源简介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内容:
节次 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
第一节心理学与幼儿心理学 第二节心理现象 第三节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2 1.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心理现象主要有哪些? 3.学习幼儿心理学有什么意义?
第四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 4.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优缺点?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2.掌握幼儿心理学的概念
3.掌握观察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实验法等基本研究方法,并能把握每一种方法的特点和要注意的问题。
4.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具体研究方法的意识和技能。
三、教学重点
1.掌握幼儿心理学的概念
2.掌握观察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实验法等基本研究方法,并能把握每一种方法的特点和要注意的问题。
3.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具体研究方法的意识和技能。
四、教学难点
1.掌握幼儿心理学的概念
2.掌握观察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实验法等基本研究方法,并能把握每一种方法的特点和要注意的问题。
3.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具体研究方法的意识和技能。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谈话法
六、教学过程
第一节心理学与幼儿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研究
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一)心理过程
记忆
思维
想象
认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是人心理现象中的重要方面,是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
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形式,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是心理过程,其中认识过程是基本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统称为认识过程。
2.情感过程
情感过程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愉快、满意、热爱、厌恶、欣慰、遗憾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统称为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意志过程是指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
认识、情感和意志都有其自身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但是,它们不是彼此独立的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含有认识过程的成分,它们都是由认识过程派生出来的;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又对认识过程产生影响,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中的不同方面。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被统称为心理过程。
(二)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倾向性
2.个性心理特征
二、幼儿心理学的研究
幼儿心理学主要研究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研究幼儿的心理活动,掌握其特点,可以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第二节心理现象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或反应
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四、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人的心理发展所经历的过程和形式,是一个从低级到高
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是一个包含着许多心理因素的多层次动态系统。
第三节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一、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一)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走进童心世界
(二)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三)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和规律,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四)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为幼儿发展提供更加适合的环境
二、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一)幼儿心理学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幼儿心理学有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心理活动
(三)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第四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其语言、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的方法。
运用观察法要经过一定的技术训练,并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观察前观察者要做好准备
第二,观察时尽量使幼儿保持自然状态。
第三,观察记录要详细、准确、客观,不仅要记录行为本身,还应记录行为的前因后果。
第四,观察应排除偶然性,一般应在较长的时间内系统地反复进行
观察法的优点在于: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表现比较自然,有利于获得真实可靠的材料。缺点在于:较难控制刺激变量,研究者大多需要等待心理现象自然发生后进行观察,通常处于被动地位。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通过谈话来了解幼儿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进行谈话时要注意:
第一,事先要和幼儿建立亲密关系,谈话时态度要亲切和蔼,使幼儿能在愉快、信任的气氛中谈话,而且乐于回答问题。
第二,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幼儿能完全理解。
第三,问题不能太多,以免幼儿疲劳、厌倦。
第四,幼儿回答问题时,要把答话按照原词和原来的语气记下,答话和观察结果都要及时记录,不要事后凭记忆补记。
谈话法的优点在于:比较灵活,能够深入了解所研究的内容。缺点在于:比较费时,容易产生研究偏差。
三、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又称活动产品分析法,是通过对幼儿作品的分析来了解幼儿心理活动的
一种方法。主要通过分析幼儿的活动产品,如手工、绘画等,以了解幼儿的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情感状态和知识范围。
作品分析法需要与实验法相结合,设置对照组,观察幼儿创造产品的实际过程,这样可以获得更加科学的结论。
四、实验法
实验法是有计划地控制各种条件,在各种条件中,特别引起或改变某一条件,以观察幼儿心理变化的一种方法。实验也是一种观察,只不过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实验法的优点在于:第一,研究时可以主动创造条件,使心理现象发生;第二,可以控制条件,有意识地引导心理现象的变化,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获得精确的结论。
(一)实验室实验法
实验在实验室内进行,可以使用各种特殊的仪器装置,按照规定的顺序、内容或强度呈现刺激,准确地记录回答性反应,并严格控制各种无关因素。
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在于:实验者可以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并通过特定的仪器探测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情况,取得有价值的科学资料。缺点在于:容易使幼儿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而且也难以研究较复杂的心理现象。
(二)自然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的优点在于:研究者可以对某些条件进行控制,避免处于被动地位,实验结果也比较真实。缺点在于:对条件的控制没有实验室实验法那么严格,容易出现各种不易控制的因素。
五、调查访问法
个别访问:对父母、教师等逐个访问,取得资料。
集体座谈:请熟悉幼儿情况而又有经验的人开座谈会,按照预先确定的座谈提纲提问。
填写问卷:研究者预先将一系列问题汇编成问卷,分别请熟悉幼儿的人按照实际情况回答填写,而后加以统计,得出结论。对于年龄较大的受试儿童也可用问卷请他们自己填写。
采用调查访问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调查访问的对象一定要选熟悉幼儿的人。
第二,提出的问题要明确,使被调查者回答时不致产生误解。
第三,研究者要说明调查访问的目的和意义,取得被调查者的真诚合作,使其能提供可靠的答案。
第四,研究者对于调查中得到的不同意见,要区分和选择,或做进一步的调查验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