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章 游戏与幼儿的心理发展一、教学内容:节次 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第一节游戏概述 第二节幼儿游戏 4 1.简述游戏的特征。 2.简述幼儿游戏从社会性发展角度如何分类。 3.简述游戏的主要功能。 4.简述3~4岁小班幼儿游戏的特点。4二、教学目标1.掌握游戏的定义、特征;2.了解游戏的理论流派3.掌握幼儿游戏的分类4.能根据不同游戏类型正确指导幼儿游戏5.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三、教学重点1.掌握幼儿游戏的分类2.能根据不同游戏类型正确指导幼儿游戏四、教学难点1.掌握幼儿游戏的分类2.能根据不同游戏类型正确指导幼儿游戏五、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举例法、自主学习法、案例分析法六、教学过程第一节游戏概述一、游戏的定义二、游戏的特征(一)游戏是内驱性的活动(二)游戏是重过程的活动(三)游戏是产生积极情感体验的活动(四)游戏是假想情境中的活动三、游戏的理论流派(一)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1.剩余精力说2.松弛说(娱乐论)3.种族复演说(复演论)霍尔把人类发展分为五个阶段(1)动物阶段,即类人猿阶段,该阶段儿童表现的是本能的反应,如吸吮、哭泣、抓爬、站立;(2)未开化阶段,即靠猎取动物为生的阶段,该阶段儿童表现为爱玩追逐游戏、丢手绢游戏和捉迷藏游戏等;(3)游牧阶段,即靠游牧为生,该阶段儿童表现出爱玩扮演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的游戏;(4)农耕阶段,该阶段儿童表现为爱玩玩具、挖地、挖河等游戏;(5)城市阶段,也称部落阶段,该阶段儿童表现出爱玩小组游戏,即由单人玩发展为一群人一起玩。4.生活预备说生活预备说,也叫练习说,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格罗斯(K.Gross)。5.生长说生长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阿普利登(Appleton)和美国学者奇尔摩(Gilmore)。6.成熟说成熟说的代表人物是荷兰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博伊千介克(F.Buytendijk,又译为拜敦代克)(二)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1.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2.认知发展学派认知发展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针对幼儿认知的不同发展阶段,皮亚杰将幼儿游戏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练习性游戏(0~2岁)。第二阶段,象征性游戏(2~7岁)。第三阶段,规则性游戏(7~12岁)。3.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第二节幼儿游戏一、幼儿游戏的分类(一)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分类认知发展是幼儿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皮亚杰认为游戏是随认知发展而变化的把幼儿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三类。1.感觉运动游戏感觉运动游戏,又称技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是幼儿最早出现的一种游戏形式。2.象征性游戏象征性游戏是2~7岁幼儿最典型的游戏形式,其高峰期在3~5岁。3.规则性游戏规则性游戏是7~12岁的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二)从社会性发展角度分类1.偶然行为(或无所事事)2.旁观行为3.独自游戏独自游戏是幼儿时期游戏的主要形式。4.平行游戏平行游戏是指幼儿看似在一起玩儿,但仍然是单独做游戏。5.联合游戏4岁以上的幼儿仍以自己的兴趣为中心,但开始有较大的兴趣与其他幼儿一起玩。6.合作游戏合作游戏是幼儿社会化程度最高的游戏。(三)依据游戏的内容与性质分类依据游戏的内容与性质,我们将幼儿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两大类,其中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规则性游戏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1.创造性游戏2.规则性游戏二、游戏的主要功能(一)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1.促进基本动作的发展学前期是幼儿基本动作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2.游戏与运动能力的发展3.游戏与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二)游戏能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1.游戏与幼儿语言的发展游戏给幼儿提供了语言交往的情境和需要,激发了幼儿语言表达的需要和意愿。2.游戏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力是产生新思想、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与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及创造性想象相联系。游戏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幼儿,让幼儿拥有自由想象的空间,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3.游戏与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三)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1.游戏有助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2.游戏有助于幼儿社会性交往技能的提高3.游戏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会规则(四)游戏能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1.游戏有助于幼儿体验积极的情绪情感2.游戏有助于幼儿消极情绪的宣泄3.游戏有助于发展幼儿的高级情感第三节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一、各年龄阶段幼儿游戏的特点(一)3~4岁小班幼儿游戏的特点小班幼儿的游戏大多属于独立游戏或平行游戏,幼儿在游戏中集体意识淡薄,各玩各的,彼此间没有合作,而且规则意识相对比较弱。在游戏的持续时间上,小班幼儿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兴趣常常发生改变,因而,他们在游戏中坚持的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最多十几分钟。小班幼儿在进行游戏时往往没有预设的主题,随意性比较大,游戏内容多是一些反映日常生活的场景。(二)4~5岁中班幼儿游戏的特点中班幼儿的游戏属于联合游戏,有的开始发展为合作游戏。中班幼儿的集体意识明显增强,彼此之间有所关照和配合,能注意到游戏的结果。中班幼儿开始能在较长时间内进行一项游戏,他们参加一场游戏活动能坚持25~40分钟。中班幼儿的游戏开始有了主题,也知道事先进行计划。游戏的主题逐渐丰富,但游戏的主题较简单,而且中班幼儿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干扰而改变主题。(三)5~6岁大班幼儿游戏的特点大班幼儿的游戏已经属于典型的合作游戏。在活动中,大班幼儿能明确意识到自己是这个集体中的成员,认识到分工合作的必要性,彼此之间注意协调配合,互相帮助,承认集体中领导者的权威,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大班幼儿专心进行一场游戏可以坚持1小时以上,。大班幼儿玩的游戏有了明确的主题,游戏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复杂,能够经常看到反映社会生活关系的游戏二、幼儿游戏的指导(一)角色游戏的指导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1.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2.创设游戏环境3.观察游戏进程,支持游戏发展4.以间接指导为主(二)结构游戏的指导1.丰富幼儿的知识,加深幼儿的感性认知2.提供各种成品材料,充分利用多种自然材料3.帮助幼儿掌握结构活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保证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三)表演游戏的指导2.提供表演游戏的物质条件与准备3.表演游戏过程的指导(四)规则游戏的指导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编制适合的规则游戏2.教给幼儿开展游戏的方法,积极有序地开展游戏3.不同年龄班指导的重点不一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