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幼儿的思维与语言 教案 - 《幼儿心理学》同步教学(人大版·202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章 幼儿的思维与语言 教案 - 《幼儿心理学》同步教学(人大版·2021)

资源简介

第六章 幼儿的思维与语言
一、教学内容:
节次 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
第一节幼儿的思维 4 1.什么是思维?思维的特点是什么? 2.幼儿思维的发展阶段有哪些? 3.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4.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思维? 5.幼儿思维的基本形式。
第二节幼儿的言语 4 1.幼儿的词汇是如何发展的? 2.幼儿的语法是如何发展的? 3.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是如何发展的? 4.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言语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思维的概念及作用
2.了解思维的基本特征、基本品质
3.领会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4.理解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
5.掌握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方法
6.能分析幼教实例中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7.理解言语的概念及作用
8.掌握幼儿言语发展规律
9.掌握培养幼儿言语的方法
10.学生根据幼儿言语发展特点去体验人类语言的发展,以及促进幼儿言语发展的科学方法。
1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三、教学重点
1.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2.思维的种类;
3.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幼儿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与书面语的发展特点。
5.如何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四、教学难点
1.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2.思维的种类;
3.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言语与语言的关系。
5.幼儿语音的发展。
6.如何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举例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第一节幼儿的思维
【新课导入】
听故事《瞽者窃钱》,请问谁是小偷?
【新课巩固】
一、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基本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思维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规律。人们日常所说的思考、考虑、沉思、深思熟虑等都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
(二)思维的特点
1.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对感官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或其
他媒介来认识其特性。
2.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所反映的是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反映的是事物之间本质的、规律性的联系。
(三)思维的过程
1.分析和综合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个别特性或方面的过程。
2.比较和分类
比较是通过对比确定事物之间共同点和差异点及其关系的过程。
3.抽象和概括
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取同类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特征的过程。
4.具体化和系统化
具体化是把概括出来的一般认识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
(四)思维的基本形式
1.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基本形式。例如“玩具”这个概念,它反映了皮球、娃娃等供幼儿玩的物品所具有的本质属性,而不涉及它们彼此不同的具体特性。
2.判断
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东西的存在或指明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形式。
3.推理
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的判断(结论)的思维形式。推理的主要形式有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事物推出一般原理的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原理到特殊事物的推理。
二、幼儿思维的发展
(一)幼儿思维的发展阶段
1.直觉行动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以实际动作作为支持的思维,也叫直观行动思维,它是最低水平的思维,在2~3岁幼儿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在4岁幼儿身上也有一定程度的表现。直觉行动思维的特征是直观性与动作性。
2.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运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3~7岁的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具体形象性是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体性。幼儿在思考时需要借助具体事物,不易掌握抽象概念,
(2)形象性。幼儿依靠头脑中的形象来思考,其头脑中充满着各种颜色、形状、声音等生动的形象,
(3)经验性。幼儿的思维活动常常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
(4)拟人性。幼儿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作人。他们把自己的行动经验和思想感情加到小动物或玩具上,和它们交谈,把它们当作好朋友。
(5)表面性。幼儿的思维活动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事物的表面现象来进行的,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非本质联系。
(6)片面性。由于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幼儿的思维常常是片面的,他们不善于全面地看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常常只照顾到事物的一个维度,而不能同时兼顾多个维度。
(7)固定性。幼儿思维的具体性使幼儿的思维缺乏灵活性。
(8)近视性。幼儿只能考虑到事物眼前的关系,而不会更多地考虑事情的后果。
3.抽象逻辑思维
在幼儿晚期,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幼儿思维发展趋势由直觉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到抽象逻辑
思维。
(二)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幼儿思维三种基本形式的发展特点如下。
1.幼儿概念的发展特点
幼儿掌握的概念主要是实物概念,即日常的、具体的事物的概念
2.幼儿判断、推理的发展特点
幼儿已经能够进行初步的判断和推理,但幼儿的判断、推理缺乏逻辑性,概括性
差。
三、幼儿思维的培养
(一)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幼儿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需要借助对大量具体材料的感知,才能获得对事物的初步认识。
(二)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操作机会
幼儿早期思维发展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发展的起点。幼儿通过对物体的操作,能够直接感知具体事物的特征,进行直接对比,找出物体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幼儿思维的发展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进而形成概念。
(四)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在创造过程中不过分强调给幼儿一个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过分强调单一的标准会抑制和束缚幼儿思维的发展,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多种答案或方案的问题。
(五)教给幼儿正确的思维方法
概括性、间接性和逻辑性是思维的主要特点,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逐渐丰富,语言发展也达到一定水平,为思维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工具,但还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条件和工具。
幼儿的言语
一、言语概述
幼儿言语的发展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的一定时期内掌握本民族语言的过程。幼儿从刚出生只会发出简单的语音到掌握丰富的词汇,再到能够说简单句、复杂句,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甚至能够认识简单的字词,这个过程是在学前期逐步完成的。学前期是幼儿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促进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交际工具,是以词为基本结构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复杂的符号系统,它包括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二)言语的分类
1.外部言语
幼儿的外部言语可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类。
(1)口头言语是指人凭借发音器官所发出的某种语言声音,是用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言语。通常以对话和独白的形式进行。对话言语是3岁以前的幼儿与成人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
(2)书面言语是人们凭借文字来表达思想、传授知识和经验的言语。它的出现晚于口头言语,具有随意性、开展性和计划性等特点。幼儿书面言语的产生是从接受性的言语开始的,即先会认字,后会写字;先会阅读,后会写作。
2.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是非交际性言语,是指个人不出声思考时的言语活动。内部言语不执行交际功能,是自己用的言语,它比外部言语简略,常常是不完整的。内部言语突出自觉的分析综合和自我调节功能,与思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幼儿言语的发展
(一)口头言语的发展
1.语音的发展
(1)基本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幼儿发音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6个月~1岁时,幼儿进入咿呀学语阶段,开始发出第一个类似成人说话时用词的音,3~4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4岁的幼儿一般能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2)语音意识的发生。
语音意识是指语音的自我调节机制。幼儿要学会正确的发音,必须具备两种能力:一是要有精确的语音辨别能力;二是能够控制和调节自身的发音器官。4岁左右的幼儿开始能够自觉辨别发音是否正确,主动模仿正确的发音,纠正错误的发音,幼儿的语音意识开始形成了。
2.词汇的发展
言语是由词以一定的方式组成的,因此,词汇的发展可以作为言语发展的重要标志。
(1)词汇量增加。
幼儿掌握的词汇数量不断增加,3~6岁是人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为迅速的时期。词汇的内容也不断丰富,幼儿的常用词汇包括人物称呼、身体部位、生活用品、交通工具、自然常识、时间和空间概念等。
(2)词汇范围扩大。
幼儿词汇的发展还表现在他们所掌握的词汇范围日益扩大,这也表明了幼儿言语和智力发展水平的提高
(3)对词义的理解更加准确和深化。
同一个词,幼儿对其含义的理解水平是不同的。幼儿对其掌握的词汇的理解最初是不太确切的,之后逐渐确切和深化。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对词义的理解出现了扩张和缩小。
3.语法的发展
(1)从不完整句发展到完整句。
幼儿最初说的句子常常是不完整的,如缺漏句子成分或者句子成分排列不当。
(2)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
幼儿前期也出现了一些复合句,但大部分是简单句。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所说的复合句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但结构松散,缺乏连词。
(3)从陈述句发展到非陈述句。
学前期,简单的陈述句是幼儿最基本的句型,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等句子也逐渐发展起来。
(4)从无修饰句到修饰语。
随着幼儿的成长,幼儿在运用句子时逐渐使用修饰语。
4.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1)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
口语可分为对话式和独白式。对话是指发生在两人之间的谈话。
独白则是一个人独自向倾听者讲述。独白言语在3~6岁时产生
(2)情境性言语和连贯性言语。
3岁前幼儿的言语主要是情境性言语。6岁幼儿
开始能把整个事件前后一贯地表述,能用完整的句子说明前后的逻辑关系。
5.内部言语的产生
4岁之后幼儿的内部言语
才产生。这时期的内部言语表现为出声的自言自语,是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它表现为游戏言语和问题言语
(二)书面言语的发展
幼儿书面言语的发展表现为早期阅读的过程,它包括前阅读和前书写。
三、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
(二)重视幼儿言语能力的训练,组织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
(三)鼓励幼儿的言语创造活动,正确对待幼儿言语发展问题
(四)培养幼儿的“前读写”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