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幼儿的感知觉 教案 - 《幼儿心理学》同步教学(人大版·202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幼儿的感知觉 教案 - 《幼儿心理学》同步教学(人大版·2021)

资源简介

第四章 幼儿的感知觉
一、教学内容:
节次 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
第一节幼儿的感觉 4 1.感觉的规律有哪些? 2.幼儿感觉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第二节幼儿的知觉 4 1.知觉有哪些特性? 2.幼儿知觉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感觉、知觉的概念,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了解感觉和知觉的种类和特性。
3.掌握幼儿几种主要的感觉的发展特点,思考与之相关的教育措施。
4.了解幼儿观察的发展特点。
5.懂得培养幼儿观察力的途径和方法。
6.能针对幼儿期的感知觉发展特点,在幼儿的活动中利用感知觉规律进行教学。
7.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三、教学重点
1.感觉和知觉的特性
2.幼儿观察的发展特点
3.幼儿感知觉的发展特点
4.幼儿观察的发展特点
四、教学难点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呈现法、讨论法、举例法、案例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
第一节幼儿的感觉
一、感觉概述
(一)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础的心理活动。
通过感觉,人能够认识外界物体的颜色、明度、气味、软硬等属性,感受到饥饿、寒冷、疼痛等。
(二)感觉的分类
根据刺激的来源和感觉器官的不同,可以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包括触觉、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三)感觉的规律
1.感受性与感觉适应
感受性是人的感觉系统对外界刺激物的感知能力。
同一感受器也会由刺激物的持续作用导致感受性发生变化,这就是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作感觉对比。
3.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各种感觉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相互联系和制约。
二、幼儿感觉的发展
(一)视觉的发展
1.视敏度
2.颜色视觉
(二)听觉的发展
研究显示,听觉在出生之前就存在了,胎儿在母体内发育到6~7个月时就可产生听觉。新生儿不仅能够听见声音,而且还能区分声音的音高、音响和声音的持续时间,连续不断的声音对婴儿可以起到抚慰或镇静的作用;新生儿还表现出对人的说话声的偏好,有人发现新生儿对一个妇女的说话声会比对铃声做出更多、更有力的反应;新生儿从出生就显示了寻找声源的愿望和能力,如将头转向声音传来的一方,这种声音定位的能力在1岁半以内迅速发展起来,并越来越准确、迅速。
幼儿听觉敏感性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5~6岁的幼儿能在50~65厘米的距
离处听到手表走动的声音,而6~8岁的儿童在100~110厘米处就能听到。在13岁前,儿童的听觉能力一直在增长。因此,在幼儿期应有意识地通过音乐或语言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也可设计一些训练幼儿听觉能力的游戏。
(三)触觉的发展
触觉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2岁前,触觉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占据主要的地位。婴儿从出生就有触觉反应,天生的无条件反射也都有触觉参与,如吸吮反射、抓握反射等。婴儿期的触觉发展非常迅速,新生儿既对冷暖有敏感的反应,也对疼痛有反应。
在婴儿满周岁之前,口腔触觉是婴儿认识世界
的主要手段。一般到1岁以后,这种探索行为逐渐减少,手的活动、语言的活动等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手是幼儿通过触觉认识外界的主要渠道。
婴儿出生5个月后,手眼协调活动出现的标志是伸手能抓到东西,产生这种动作需要三个知觉条件,第一是知觉到物体的位置,主要靠视觉,第二是知觉到手的位置,主要靠运动觉,第三是视觉指导手的触觉活动。
(四)运动觉和平衡觉的发展
运动觉的发展使婴儿的动作越来越精细。
研究证明,幼儿期运动觉和平衡觉的发展,能够促进脑部发育和脑功能的发展,进而对幼儿的运动能力、学习能力和自信心等方面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幼儿感觉的训练
(一)幼儿感觉统合训练的含义
感觉统合是人脑将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做出正确的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
(二)幼儿感觉统合训练的目标
幼儿感觉统合训练的目标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提供给幼儿感觉信息,帮助其改善脑神经生理压抑,开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其次,帮助幼儿学会抑制或调节感觉信息,帮助幼儿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知觉辨别能力。最后,帮助幼儿对感觉刺激做出结构性的反应。
(三)幼儿感觉统合训练的途径
对于感觉统合失调的幼儿,可以通过家庭训练和幼儿园训练来改善和提高他们的感觉统合能力。
1.家庭训练项目
(1)发展平衡觉的游戏。例如,走独木桥:用积木搭一座桥,或用粉笔画一座桥,让幼儿走“独木桥”,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滑旱冰:2岁以上的幼儿可以尝试学滑旱冰,训练幼儿的平衡协调能力。
发展触觉的游戏。例如,捏泥游戏、洗澡澡、盲人摸象、
2.幼儿园训练项目
幼儿感觉统合训练的核心是进行体育游戏。
(1)发展平衡觉的游戏。例如,坐独脚椅练习、走平衡木练习、滑滑板练习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的游戏。例如,跳蹦床活动、荡秋千
(3)促进本体感觉前庭功能发展的游戏。
第二节幼儿的知觉
一、知觉概述
(一)知觉的概念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更高级的心理过程。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知觉的分类
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对物的知觉和对人的知觉。
(1)对物的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空间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空间特性,包括对形状、大小、方位、远近等的知觉。
(2)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和人际知觉。
(三)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二、幼儿知觉的发展
(一)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由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联合活动整合而成,是物体的形状、大小、
远近、方位等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
觉、深度知觉。
1.形状知觉
幼儿掌握形状的次序,由易到难
依次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2.大小知觉
3.方位知觉
岁幼儿能辨别上下,4岁幼儿能辨别前后,5岁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
4.深度知觉
视崖实验
(二)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个体对客体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三、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幼儿观察的
(二)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提高幼儿观察的目的性
(三)运用多种观察方法,促进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
观察方法直接影响观察效果,幼儿若能掌握有效的观察方法,其观察能力将大大提高。常用的观察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顺序观察法
顺序观察法即引导幼儿从上而下、从前往后、从左到右、由头到尾、由近到远有顺序地观察。
2.典型特征观察法
典型特征观察法即引导幼儿先观察事物最明显的特征,再观察次要特征。
3.解剖分解观察法
解剖分解观察法即将整体分成几个部分,然后逐个仔细观察,再综合起来了解全
貌。
4.比较观察法
比较观察法是用对比的方式去观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而比较其异同。
5.追踪观察法
追踪观察法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对所要观察的事物进行系统观察,并记录下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四)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提升观察效果
语言指导有助于明确观察方向和任务;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幼儿持久地观察;帮助幼儿联系过去经验,从而更完整、深入地认识现象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