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二节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教案 -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第一版》同步教学(华师大版·201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章 第二节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教案 -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第一版》同步教学(华师大版·2014)

资源简介

教案首页
单元/章节名称 第七章 第二节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学时 2
学期总课次 54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学习目标 1、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含义与作用2、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3、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4、掌握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1、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2、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措施:教师讲解,结合案例辅助理解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难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措施:以案例形式进行讲解
教学反思
授课内容及教学活动设计 附注(教学方法、活动形式、辅助手段等)
一、导入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分类有多种,按经验领域可分为哪几个领域,这几个领域分别是什么呢?2、按学科科目分可分为六个,这六个科目又是什么呢?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说:“不管是计算教育活动还是科学领域教育活动都包含了数学在里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二、新授教师讲解(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含义与作用1、根据PPT讲解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含义含义:是指幼儿园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幼儿通过自身的感知、观察、操作、体验并主动探究的活动,积累有关数学方面的感性经验、掌握一定的数学概念、学习简单的数学方法和技能,从而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为核心目标而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系列教育活动。2、根据PPT依次讲解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作用(1)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使幼儿掌握各种有关数量、形状、时间、空间等方面的数学概念,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帮助幼儿正确认识和理解周围的各种客观事物。(3)幼儿园数学教育还能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减少幼儿入小学后学习的困难,为幼儿后继学习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二)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 PP讲解
第 1 页
教案附页
授课内容及教学活动设计 附注(教学方法、活动形式、辅助手段等)
1、根据PPT依次讲解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2、根据PPT依次讲解幼儿园各年龄阶段数学教育的目标(1)小班目标:① 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② 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③ 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④ 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⑤ 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⑥ 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如:我有4本图书。⑦ 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⑧ 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2)中班目标① 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描述。② 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对环境中各种数字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③ 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描述 ④ 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⑤ 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5比4多1,2和3合在一起是5。⑥ 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排列顺序和位置。⑦ 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⑧ 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⑨ 能使用上下、前后、里外、中间、旁边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3)大班目标① 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② 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③ 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④ 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 ⑤ 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⑥ 能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等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⑦ 能用常见的几何形体有创意地拼搭和画出物体的造型。 ⑧ 能按语言指示或根据简单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能辨别自己的左右。3、根据PPT讲解幼儿园数学教育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然后举例(三)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 1、根据PPT、图片讲解“集合” 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进行物体的分类;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初步感知交集、并集等关系。2、根据PPT讲解“数和数的运算”并举例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概念,包括10以内的基数(如:数的实际意义、认数、数的守恒、相邻数和10以内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等)、序数、数的组成、认读和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能够进行10以内数的计数和加减运算,等等。 PPT讲解、举例说明
第 2 页
教案附页
授课内容及教学活动设计 附注(教学方法、活动形式、辅助手段等)
3、根据PPT、图片讲解“量、量的比较和自然测量”初步认识日常生活中一些量的特征,如:大小、长短、轻重、粗细、高矮、厚薄、宽窄、远近等;会进行量的正、逆排序,有量的守恒概念,了解量的相对性和传递性;能用对应的方法对一些具体事物进行量的比较;能运用一些自然物(如:手、臂、棒、绳等)对物体进行自然测量。4、根据PPT讲解“几何形状”,并举例 初步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等;初步认识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如: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了解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5、根据PPT讲解“时间和空间”并举例 初步认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今天、昨天、明天,星期、年月等时间概念;能认识时钟(长针、短针及其功用,认识整点和半点);能区分上下、前后、左右、里外、远近等空间方位。(四)根据PPT、图片讲解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一般包括单一科目教学活动(又称分科教学活动)、主题教学活动和活动区活动三种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的设计。1、主题课程下的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认真阅读案例7-2-1,并逐步对这个案例进行评点。2、主题课程下的活动区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阅读案例7-2-2,请学生对其进行评点三、小结1、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作用(1)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使幼儿掌握各种有关数量、形状、时间、空间等方面的数学概念,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帮助幼儿正确认识和理解周围的各种客观事物。(3)幼儿园数学教育还能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减少幼儿入小学后学习的困难,为幼儿后继学习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2、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1)对周围生活中事物的数、形、量、空间与时间等有兴趣,喜欢参与数学活动。(2)能从周围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以及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体验数学的重要与有趣。(3)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数概念的理解,并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加以调整。(4)初步运用数概念、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四、作业 做章末思考题 PPT讲解、图片、举例说明
第 3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