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4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一章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根据《生物学课程标准》,本课采用“以问题、活动、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设定问题,学生分组活动、探究,交流互动,真正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饶有兴趣地学习显微镜的使用。课堂中充分利用希沃白板与智能手机视频直播的形式进行展示,有利于突破重难点、点拨易错点,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对照显微镜,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与功能。
2.能独立规范地操作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关注学生学习过过程中的实践经历,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别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难点:能独立规范地操作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初步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
教学准备
《显微镜的使用》课件;希沃白板与智能手机;显微镜;标有“上”、“b”、“w”的临时玻片;若干A4打印纸。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本节课教学内容《显微镜的使用》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了解的内容是显微镜的使用,那么讲新课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一段视频。播放短视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视频是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微观世界,那么显微镜是怎样观察到的呢?这将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
师:讲新课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上一节课,关于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及功能的知识点。稍后请同学来回答。大约一分钟后,请学生回答问题。
师:以上为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及功能,那么怎样使用显微镜来观察微观世界的呐?请同学们预习课本15页,找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点评:由显微镜下的对叶片细胞结构观察的短视频导入,生活化又不乏神秘感,激发学生兴趣。用学生身边常态的叶片为突破口,深入探索肉眼所看不到的微观世界。提出“显微镜是怎样看到的呢?”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实现课堂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师:学生自习,找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分钟时间,阅读教材15页。
师:同学们,你们找到显微镜使用有几步?
生:有四步,①、取拿与安放,②、对光,③、观察,④、整理存放教师板书使用四个步骤。
2、师:好,回答的不错,接下来我们共同了解第一步:取拿与安放。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看一下怎样正确的取镜和安放,我会请一位同学上台来为大家展示。预习过后,请一位学生上台为同学展示,要求学生一边展示操作一边讲解每个步骤。
师:“取镜时为什么要两只手?”;“安放时为什么要放在左侧?”;“为什么距离边缘7厘米?”。
学生代表分别回答问题答案。
师呈现课件,学生做总结。
点评:教师备课充分,预知学生自己操作比较生疏,让学生提前预习,通过学生代表演示,引导学生亲自动手,然后提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把知识做活,而不是死板记知识要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
点评:
教师将智能手机与希沃平板相结合,利用手机直播学生操作的环节,直观现场,新颖便捷,在直播过程中找出学生不足,及时有效的让学生避免有可能出现的错误,直播中学生代表边操作边讲解,利用口诀,能够将死板知识实用化。整个过程学生亲力亲为,利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增加学生自信心和团体合作的能力,用实际操作说话,印象深刻,令人信服。学生有感而发,献言献策,水到渠成的实现育人目标。育人目标顺势在此处实现具有创新性。师提示对好光后不得随意移动显微镜。
4、师:对好光后我们接下来进行观察,同学们预习课本相关内容,总结观察都有哪些步骤?学生预习教材,总结观察的步骤。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根据学生自习开始进行观察的操作。
师:同学们,老师提前为大家准备好了不同字符的玻片,通过观察对比看到的物象和玻片有什么区别?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操作。观察后同学们上台写下自己小组看到的物象分别是什么。
点评:教师此步骤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看到显微镜下和现实颠倒的物象,推出“眼见未必是事实”,要相信科学,将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学科兴趣。
师:为了便于同学们更好的观察,老师将此步骤总结了五字口诀:放、降、升、调、绘。教师利用手机投屏,直播学生代表演示,学生根据口诀进行操作,边操作边讲解。
教师提示:
(1)、不能看到物象的原因是字符没有放在视野中央。
(2)、下降时侧目看物镜。
(3)、上升时看目镜。
(4)、左眼看目镜,右眼看着绘图。
点评:此环节,教师利用手机投屏,直观学生操作,以学生为主人公,教师点拨提示,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利用老师总结的五字口诀,将繁琐的知识点简单实用化。
师:根据学生独立操作,总结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实物与物象互为倒像。怎样解决平时针对物象的练习题,利用平面旋转180度的方法来解决。教师引导学生将“上”、“b”“W”写在纸上,旋转180度来确定在显微镜中的物象是怎样的。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进行了观察,为了便于大家记忆,为同学们总结了五字口诀是什么呢?
生:(异口同声)放-降-升-调-绘教师板书。
点评:通过学生独立操作,用自己的眼睛看到和标本截然相反的物象,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教师利用将字符写在纸上旋转180度来判断物象的方法,来解决平时练习和考试时遇见的相关问题,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5、师:同学们,观察到物象后要进行的下一步是什么呢?
生:整理和存放
师:请同学们预习教材,总结都有哪些步骤。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结果,实际整理和存放显微镜,教师利用手机投屏大屏幕让学生直观操作过程。
点评:此过程中,之前的学生操作完,打乱顺序,让下一位学生再操作,做到了人人参与,共同学习的局面,尽量做到了照顾每一位学生,课堂效果很理想。学生代表演示整理过程,教师利用手机投屏,展示操作过程。对于期间出现的问题加以提示。
教师呈现课件,让学生总结整理存放环节的注意事项。
师:同学们今天都有哪些收获呢?
生:我们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有四步骤: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和整理存放。教师呈现课件,提问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四步骤,两个口诀,让学生加深印象。
6、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教师呈现本班同学提前录制好的视频。教师播放学生演示视频。
点评:利用本班同学课前准备的视频,因为大家都是同班,整个过程学生带着亲切感和微笑看完视频,课堂气氛轻松愉悦,视频的制作清晰实用,能帮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使用显微镜。
7、利用下课前5分钟,让学生们重新操作一遍显微镜使用的4步骤,期间鼓励学生互换玻片观察,观察不同的物象。
点评:鼓励学生将整个过程连贯操作,将主动权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敢用多练,实现学习的主动性和实用性。
8、拓展延伸: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继续探讨高倍物镜下的物象有什么变化?
点评:课后作业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小组合作探究显微镜的使用,完全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物知识的魅力,学习热情积极高涨。
三、教师总结
本节课采用“以问题、活动、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先结合教材、视频、图文资料引导学生探究显微镜的使用;再将教材中实验步骤巧妙地总结出“三转一看再一转”和“放、降、升、调、绘”的两个口诀,将本来繁琐的文字内容由繁入简,由难到易;又将教学与手机投屏相结合,将抽象的课堂内容变为直播现场,学生们跃跃欲试,大胆操作。合作探究实验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表达与交流能力。每次合作探究成果都由老师利用手机与西沃视频展台投屏展示。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使学生在“做中学”。教师还巧妙地适时补充一些口诀,将生物知识简单化,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都能积极给予引导和各种赞扬,提高了学生收获知识的成就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