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28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28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0年
经济特区
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对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
进—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3年
中国梦
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022年
中共二十大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那是一种空前绝后的场景,不少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师生、夫妻携手同进一个考场,同挤‘独木桥’。”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粉碎“四人帮”后,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什么?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又提出了怎样的指导方针?
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
指导方针:“两个凡是”
材料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学好文件抓住纲》,载《人民日报》1977年2月7日
实质
“左”倾错误的继续。
“两个凡是”方针
关于“两个凡是”的方针,你们如何看?
“两个凡是”是错误的。
理论上 它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思想上 它是一种新的个人崇拜,导致思想僵化,不利于解放思想
政治上 不利于纠正“文革”的错误
邓小平
当时的中国人都在呼唤着一位伟人的复出。他就是邓小平。
概况: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在思想理论界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作用:这场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开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新时期作了思想准备。
材料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了。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载《人民日报》1978年12月13日
邓小平的这次讲话说明了什么?
认识到当时的中国急需改革,只有改革,我们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才能继续发展。
1978年12月,北京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思想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政治
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组织
“两个凡是”方针
“以阶级斗争为纲”
“左”的错误的领导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文化大革命”的史实,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吗?
材料研读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从党的指导思想上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冲破了长期以来“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
从党的工作中心上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替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从经济体制上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从发展模式上看,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目的的改革开放取代闭门式的发展模式。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时期的划分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文革”
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1956年
1966年
1976年
1949年
1978年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到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召开。
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冤假错案,成为阻碍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障碍。拨乱反正,就是拨林彪、“四人帮”破坏之乱,回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正确轨道。
材料
到1982年底,全国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平反案件涉及的范围,上至国家主席,下至普通百姓;平反案件涉及的时间,上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下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个凡是”制造的新冤案。据不完全统计,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的影响较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有300多万名干部洗雪了沉冤,近2万件集团性冤假错案得到平反,47万多名共产党员恢复了党籍,数以千万计无故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也由此得到解脱。
——朱红勤《拨乱反正的历史进程及意义》,
载《山西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材料内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哪一特点?
这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勇气纠正自己错误的党。我们党经历过多次错误,但是我们每一次都依靠党而不是离开党纠正了自己的错误。
到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300多万名干部、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数千万受到株连的人,也得到解脱。他们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与此同时,党和政府还认真调整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等,有效地调动了社会各个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对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最大的冤案平反
恢复高考制度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被迫“停课闹革命”,高考招生工作也停顿下来,很多青年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主持决策和直接推动下,高考制度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材料
这次全会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历史上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是总结经验、团结前进的会议。这次会议将以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而载入史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该文件有何重要意义?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1.下图所示变化主要缘于( )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开展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
根据图片可知,1978年前以阶级斗争为纲,1978年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
奇的种种罪名,恢复刘少奇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
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这反映
了中共中央( )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讨论真理标准问题
C.推行“两个凡是”方针 D.全面平反冤假错案
D
根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刘少奇……的名誉”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共中央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材料一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性质。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了思想准备。
(1)根据材料一,概括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答案来源
能力要求
作答范围
作答内容
答案来源
能力要求
作答内容
解放思想的争论(或: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了思想准备。
材料二 国外一位学者曾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开始了命运的抉择,对于无数人来说,12月18日开始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的理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思想、政治和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