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三单元《唱:小鼓响咚咚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三单元《唱:小鼓响咚咚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小鼓响咚咚》教案
教学内容:
1、听:《小鼓响咚咚》
2、唱:《小鼓响咚咚》
3、拓展:不同的鼓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鼓的家族,能以看、听、摸得形式了解打击乐器鼓,并感受鼓的不同的音色。
2、通过学唱歌曲,能感受歌曲不同的情绪和力度变化。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并且提高学生对音乐中强弱变化的感受和反应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难点:
1、用打击乐器进行简单的即兴演奏
教学准备:
小鼓、小米粒、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来听听它的声音,猜猜它是谁? (师播放小鼓敲出的声音)
生:小鼓
2、介绍小鼓
师:鼓的结构比较简单,是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鼓皮是鼓的发音体。
(教师出示鼓),通常是用动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经过敲击或拍打使它振动而发声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敲一敲小鼓);鼓身通常是用木头做的,正是有了空空的、大大的鼓身,才会和鼓面一起发出好听的声音呢!
3、师:小鼓说要跟大家做朋友呢!
a、节奏练习
X X X X I X X X - I
我的 名 字 叫 小 鼓
X X X X I X X X - I I
我想 跟 你 做 朋 友
b、自我介绍
X X X X I X X X - I
我的 名 字 叫 (加入自己的名字)
X X X X I X X X - I I
我想 跟 你 做 朋 友
二、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1、师:小鼓它把自己的好朋友介绍给我们了。
(出示:一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瞧!这可是不是一般的小米粒,这些小米粒不仅漂亮,而且很神奇,还会跳舞呢!不信,你们瞧!
2、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教师演示:老师拿出一只小鼓,把小米粒放在鼓面上击鼓。
以《小鼓响咚咚》的音乐作为伴奏。鼓点:XX X X │XX X — ||
3、师:有小朋友想敲鼓吗?
好,我请这位小朋友上来。其他小朋友别着急,先看我来一遍!请大家把自己的小凳子当成小鼓为我伴奏好吗?
(教师播放音乐,一个学生敲鼓,其他同学可以先把自己的大腿当成是鼓,试着敲一敲。用XX X X │XX X — ||的节奏。)
4、师:老师再次敲打,小朋友仔细观察,并试着想一想,鼓声响,小米粒跳得怎么样?鼓声轻,小米粒跳得(低)?鼓声重,小米粒跳得(高)(引出强弱关系)
四、学唱歌曲《小鼓响咚咚》
1、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
歌曲里也给大家介绍了一面特殊的鼓,请大家仔细听歌词,听听我的这面鼓是怎样的呢?歌词里面都唱了什么?
(播放歌曲范唱。)
2、师:学生说一说我的这面鼓是怎样的鼓?
3、师:这首《小鼓响咚咚》,它有一个特点,歌曲总共有四个乐句,而每个乐句的节奏都是一样的,就是刚才小鼓和我们打招呼的那个节奏,让我们再来打打看!
(1)、小朋友们仔细看,每一个乐句后面都有一个长音,他们分别是1-3-5.
(2)、一边做手势一边唱。
(3)、我们还可以用身体来表示这三个音的音高:(1)拍手、(3)叉腰、(5)拍腿.
4、复听歌曲,并为歌曲打拍子。(注:强弱弱)
5、随师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要求学生仔细听,老师读的强,学生也要读的强,老师读的弱,学生也要读的弱。)
6、采用听唱法教唱歌曲。
7、生完整演唱歌曲。
五、鼓的拓展
1、师:其实啊,小鼓还有很多家庭成员呢!你知道还有哪些鼓吗?
2、介绍、了解其他鼓: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鼓的家庭还有很多成员呢,看!
(教师展示云南的象脚鼓、凤阳花鼓、山北腰鼓、新疆手鼓的图片给学生看。)
6、歌曲拓展
1、欣赏歌曲《小花鼓》,在有“咚咚咚咚敲”的节奏时拍腿或桌子,为歌曲伴奏。
2、引导学生制作简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六、总结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