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剪纸【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剪纸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感受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独特美感。2.尝试运用学到的剪纸技法,学习对称、折叠团花和剪纸的形式,并用自己的创作剪纸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祝福,装饰自己的生活。【教学重点】学习剪纸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制作方法)。【教学难点】设计和制作团花剪纸。【教学思路】采用“看剪纸----说剪纸----学剪纸”三个活动展开:①看剪纸阶段:通过欣赏思考南北方剪纸作品等,认识剪纸的特点,得到初步的心理感受。②说剪纸阶段:通过老师说和学生说的互动,传授剪纸的基本知识。③学剪纸阶段:通过学团花的步骤分析及图片说明,让学生掌握剪纸的制作方法。【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剪纸用具、剪纸作品。2.学生准备剪纸用具及材料、参考图片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课题:出示一两件剪纸作品让学生看。提问学生这是件什么作品?它是怎样制作的?想不想学习?(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回答)引出课题《剪纸》。多媒体展示新课题。(二)传授知识,学习知识1.看剪纸(1)请学生欣赏剪纸作品。①北方剪纸作品图选②南方剪纸作品图选③古代剪纸作品图选④彩色剪纸作品图选(2)学生思考问题:①从以上剪纸作品中,同学们知道剪纸中人们常用什么颜色的纸吗?又是为什么?②中国历史阶段最早出现的剪纸是何时?是怎么样的?③中国的北方剪纸和南方剪纸有怎样各自不同的特点?④剪纸的表现形式有哪些?2.说剪纸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问题说说看。明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问题1:常用红色,因为红色显得喜庆。问题2:秦朝、汉朝、南北朝、唐朝、明朝。最早的剪纸是南北朝时的团花剪纸《对马》和《对猴》。问题3:北方剪纸简练、概括粗犷朴拙,天真浑厚的审美个性;南方剪纸精巧秀丽,明快夸张,玲珑剔透,表达美好吉祥的象征寓意。问题4:①按剪刻的技巧分类:A.阳刻:以线为主,剪去线条以外的块面部分。B.阴刻:以面为主,剪去形体造型的线条,保留块面部分。C.阴阳刻相结合:两种刻法相结合使用。D.剪影:整体刻画,是剪形体的外轮廓。②按剪刻的方法分类:A.单色剪纸:用一种颜色的纸制作的作品,以红色最为常见。B.套色剪纸:以阳刻为主稿,在需要套色的背面贴上色纸。C.染色剪纸:用空纸多张叠在一起剪刻,再用染料点染作品,使作品色彩鲜艳夺目,层次丰富。3.学剪纸同学们接下来,我们重点来学剪纸。学剪纸一般从学剪团花(窗花)开始。学习窗花的创作方法步骤:①折:折纸时找出中心点。(相关的对折)②画:先画出大纹样,再画细部小的。③剪:剪的时候上下不能剪过头了,左右不能剪到头,花纹不宜剪得过大,可多重复几次。④贴:裱贴具体如图所示(PPT展示)。(三)学生探索实践,教师巡视指导1.教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并强调注意事项。2.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四)课堂评价、小结等。剪纸的制作方法1.起稿:构思确定后,起稿布局,对画面进行具体描绘。2.剪刻:如用刀子刻,须将画面和纸用订书器订好,将四角固定。剪刻的顺序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小到大,由细到粗,由局部到整体。尽量避免重复刀,不要的部位必须刻断,不能用手撕,否则,剪纸会带毛边而影响美观。3.粘贴:剪刻完毕后还需把成品粘贴起来,便于保存。3 /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