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课件(共6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课件(共63张PPT)

资源简介

(共63张PPT)
选择性必修1
一轮复习
第02讲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一、知识网络图
大脑
小脑
下丘脑
脑干
脑 :包括大脑、脑干和小脑等,位于颅腔内
组成: 包括______________,表面是__________。
功能: _________调节机体活动的____________。
左右两个大脑半球
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
最高级中枢
功能: 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还与_______等的控制有关;
体温调节中枢
水平衡的调节中枢
生物节律
位置: 位于大脑的_________。
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下方
协调运动
维持身体平衡
功能:连接____和_____的重要通路,有许多_______________
_______,如调节_____、______的基本活动中枢

脊髓
维持生命的必要
呼吸
心脏功能
中枢
二、中枢神经系统
白质
功能1: 是____与______、______之间的___________
灰质

躯干
内脏
联系通路
运动
低级
功能2: 调节_________的_________中枢
②脊髓
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位于椎管中。
白质:神经纤维集中处,具有向上和向下传导信息的作用
灰质:为神经元细胞体集中处,有多个低级反射中枢,如膝跳反射中枢、缩手反射中枢、排便反射及排尿反射中枢。
二、中枢神经系统
功能3: 传导与反射
功能辨析:
①喝酒后,走路摇摇晃晃是因为酒精麻痹了____。
②喝酒后,语无伦次是因为酒精麻痹了______________。
③喝酒后,呼吸急促,与此现象相关的是_____。
④植物人具有正常的呼吸和心跳,可肯定其____未受损。
⑤植物人具有渗透压和体温,可肯定其________未受损。
⑥植物人失去躯体感觉和运动的能力,说明其受损部位为_______________。
小脑
大脑(大脑皮层)
脑干
脑干
下丘脑
大脑(大脑皮层)
习题巩固
【归纳小结】
考查脑的结构和功能。脑的结构包括大脑、小脑、下丘脑和脑干。
小脑
脊髓
下丘脑
脑干
大脑
外周神经系

按连接部位分
脑神经
脊神经
(12对)
(31对)
与脑相连,主要分布在_______,负责管理头面部的______和_______
头面部
感觉
运动
与脊髓相连,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______和_______。
躯干、四肢
感觉
运动
按功能分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
将接受到的信息传递到______________
中枢神经系统
将中枢神经发出的指令信息传输到相应器官,使机体对刺激作出反应。
躯体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支配躯体的运动--受意识支配)
(支配内脏器官的运动--不受意识
支配)
三、外周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概念
组成
意义
外周神经系统中,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只包括支配内脏等活动的传出神经部分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四、自主神经系统
比较项目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活跃条件   状态   状态
瞳孔
支气管
心跳
胃肠蠕动
消化液分泌
兴奋
安静
扩张
收缩
扩张
收缩
加快
减慢
减弱
加强
减弱
加强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自主神经系统
概念
组成
意义
外周神经系统中,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只包括支配内脏等活动的传出神经部分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四、自主神经系统
①有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某一器官的作用是一致的。
例如: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有促进唾液腺分泌的作用,但分泌的唾液的成分含量却不一样,刺激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少而酶多;刺激副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多而酶少。含酶较多的唾液有利于消化;含水分较多的唾液有利于润滑食物,便于吞咽。
自主神经系统
概念
组成
意义
外周神经系统中,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只包括支配内脏等活动的传出神经部分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四、自主神经系统
②大多数内脏器官受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少数例外。
例如: 大多数血管只受交感神经的支配,皮肤中的汗腺。
自主神经系统
概念
组成
意义
外周神经系统中,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只包括支配内脏等活动的传出神经部分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是相反的,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四、自主神经系统
易错警示:(1)交感神经主要是脊神经,副交感神经主要是脑神经,它们对同一器官的调节作用往往相反。(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并非绝对自主,它们有时也会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并不完全自主。
课堂小结①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颅腔)
大脑
小脑
下丘脑
脑干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产生感觉
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体温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等,生物节律的控制
脊髓
(椎管)
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外周神经系统
脑神经
(12对)
脊神经
(31对)
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交感神经
(兴奋时占优势)
副交感神经
(安静时占优势)
作用相反
(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不受意识支配)
灰质
白质
大脑
下丘脑
小脑
脑干
脊神经
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神经元胞体及树突
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与脑相连,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与脊髓相连,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
含神经中枢
(意识支配)
含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神经元
胞体
突起
树突:
轴突:
细胞体向外伸出的树枝状的突起,短而粗,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胞体。
神经元的长而较细的突起,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胞体
树突
轴突
神经末梢
神经元膨大部分,内有细胞核
五、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髓鞘
细胞核
由多层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髓鞘
树突 轴突
形态
数量
结构与功能
兴奋传递方向
树枝状,比较短小,但也有个别的比较长。
比较长,分支少
通常多个
通常一个
树突的神经末梢形成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轴突的神经末梢以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共同构成效应器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后将兴奋传递至该细胞的细胞体
轴突传出的兴奋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或将兴奋传至效应器。
五、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胞体
树突
轴突
神经末梢
五、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髓鞘
神经末梢:
神经纤维:
神经:
神经元膜面积增大体现的是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轴突末端形成的许多细小的分支。神经末梢可分为两类:即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
神经元的轴突或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外包髓鞘。
多条神经纤维汇集成束,外面再包裹一层结缔组织膜膜构成。
一根神经纤维
一根神经
神经节(传入神经元的胞体聚集处)
五、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神经束
神经元类型
神经元的基本类型
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五、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传入神经元——将兴奋由身体各处传导到中枢
传出(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中枢传导到身体各处
中间神经元——将兴奋由传入神经元传导到传出神经元
如图为人体不同类型的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3种神经元形态相似,都由细胞体、树突、轴突组成,树突通常短而粗,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B.3种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样,基本结构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功能也相同
C.3种神经元的轴突可聚集成束,外包包膜,构成一条神经
D.3种神经元尽管突起数量不同,但末端形成的神经末梢分布于全身各处
D
习题巩固
神经元
胞体
突起
树突:
轴突:
细胞体向外伸出的树枝状的突起,短而粗,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
神经元的长而较细的突起,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神经元膨大部分,内有细胞核
五、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数量约为神经元的10-50倍,主要分布于神经元之间,无传导冲动的功能,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等作用。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的突起无树突和轴突之分。
1.脊神经的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感觉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神经的神经节。
六、知识拓展
2.轴突是神经纤维,长的树突也是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是神经细胞的一部分(长的突起),骨骼肌纤维是骨骼肌细胞。
3.神经元轴突末梢是神经末梢,树突末梢(感受器)也是神经末梢。
4.神经是许多神经纤维外包结缔组织膜,不是神经纤维,也不是神经元。冲动在郎飞氏结间跳跃性传导。
5.可兴奋细胞包括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腺细胞,受到刺激后能迅速发生反应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组织
神经器官
神经系统
胞体
突起
树突
轴突
通常包裹髓鞘
神经纤维
中枢神经系统
脑 和 脊髓
(大脑、小脑、下丘脑、脑干等)
外周神经系统
12对
31对
神经细胞聚集
神经中枢
脑神经和脊神经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相互 协调
适应环境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自主神经)
(意识支配)
(调控特定生理功能)
(基本单位)
课堂小结②
例1.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
A.脑干和脊髓 B.小脑和脊髓 C.小脑和脑干 D.只有脊髓
A
习题巩固
例2.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其轴突或长的树突组成神经纤维
C.神经元包括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两部分,它在神经组织中大量存在
D.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
C
例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不是只有神经元一类细胞
B.在脑的结构中,被称为“生命中枢”的是大脑
C.树突增大了神经细胞的膜面积,有利于接收信息
D.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含有许多神经中枢
B
习题巩固
例4.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神经元由细胞体 、树突和轴突组成,其轴突或长的树突组成神经纤维
C.神经元包括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两部分,它在神经组织中大量存在
D.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
C
例5.植物性神经系统是指调节内脏功能的神经系统,通常是指支配内脏器官的传出神经,分布于人体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调节机体的消化、呼吸、分泌、生长和繁殖等多种生理机能。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的作用既相互拮抗又协调统一。交感神经的作用主要是保证人体在紧张、运动状态时的生理需要,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主要是维持安静、休息时的生理功能。据此推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闪身躲过一辆汽车后心跳加快,此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多
B.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可以调控脊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膀胱缩小
C.在恐惧害怕时,瞳孔放大是因为交感神经兴奋支配瞳孔开大肌收缩;安静后,瞳孔缩小是因为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括约肌收缩
D.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消化,原因可能是运动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功能下降
B
习题巩固
1. 反射的概念:
2.实例:
在_______________的参与下,机体对_________所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
中枢神经系统
内外刺激
规律性应答反应
缩手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等
七、反射和反射弧
3.适用范围:
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
反射隶属于应激性的范畴,是应激性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神经系统参与。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低等生物、植物、单细胞动物、原核生物无中枢神经系统,无反射。因此它们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不是反射,而是应激性,例如含羞草的“害羞”,草履虫逃避刺激等。
② 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作出不同的反应。
4.条件反射的意义:
① 由于非条件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则是几乎无限的,因此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
七、反射和反射弧
狗能被训练成一听到铃声,就会流口水。
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04年,巴甫洛夫因在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取得的开拓性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③进行实验:
假说-演绎法
七、反射和反射弧
5.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研究实例:
动物能通过将新的(此前没有特殊含义的,中性的)刺激与熟悉的刺激联系起来,学会以某种特定方式对这一刺激做出反应吗?
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解说:
D.一段时间后,当铃声单独出现,狗也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已转化为食物(非条件刺激)的信号,称为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建立了。
A.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分泌通液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食物是非条件刺激
B.给狗听铃声而不给它喂食物,狗不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与分泌唾液无关,属于无关刺激。
C.每次给狗喂食前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再立即喂食。重复此方式若干次。
③进行实验:
假说-演绎法
七、反射和反射弧
狗一听到铃声就会流口水。当铃声(条件性刺激)与食物(非条件性刺激)配对时,动物能学会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然后,动物只听到铃声就会垂涎三尺(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无关刺激
唾液分泌
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
非条件刺激
+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教材P24)条件反射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教材P25)
七、反射和反射弧
④结果结论:
类型 概念 特点 意义 举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七、反射和反射弧
6.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通过 获得,与生俱有
在后天 过程中逐渐训练形成
①不经过大脑皮层,调节中枢在脊髓等。
②先天性。
③终生性。
④数量有限。
①经过大脑皮层。
②后天性,可以建立,也能消退。
③数量可以不断增加
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
使机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
眨眼、啼哭、膝跳反射、吃东西时分泌唾液等
学习、
“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
一看
三看
二看
形成
遗传获得,先天性
非条件反射
中枢
大脑皮层不参与
后天生活中训练形成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大脑皮层参与
条件反射
中枢
终身存在,不消退
非条件反射
可消退,可建立
条件反射
七、反射和反射弧
6.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吃梅止渴”“望梅止渴”和“谈梅止渴”的反射类型一样吗?
答:不一样。
“吃梅止渴”是人和动物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非条件反射;
“望梅止渴”是在人和动物出生以后的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谈梅止渴”是与人类语言有关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习题巩固
7.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反射弧
刺激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神经节
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组成的。
七、反射和反射弧
说明∶神经节是指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在神经中枢外的周围部位集合而成的结节状结构。
反射弧 组成 功能 结构破坏后的结果
感受器 传入神经末梢及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 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传入神经 传入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细胞体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
传出神经 传出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对内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相互联系 ⑴反射弧的各部分是由反射活动连接起来的,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⑵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因此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只有感觉又无效应
只有感觉又无效应
七、反射和反射弧
7.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反射弧
神经中枢及之前受损,无感觉,无反应。神经中枢之后受损,有感觉,无反应 。
1.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E和A在组成上有什么特点?如何区分D和B
图中E是感受器,A是效应器,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末梢,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构成。传入神经上有神经节,而传出神经上没有,据此可判断图中D是传入神经。
(2)如果阻断传入神经后,刺激感受器,还能引起效应器的收缩吗?
(3)如果反射弧中的某个结构被破坏,则反射还能否发生?
(4)刺激a,A也会作出反应,这种反应是不是反射,为什么?
不能。阻断传入神经,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无法通过传入神经传至神经中枢。
不能发生。因为只有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发生反射活动。
不是。因为该反应没有经过整个反射弧的各个环节,不能称为反射。
习题巩固
2.某种药物可阻断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从而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使肌肉不能收缩。如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1~5为相应结构,A、B和C为实验位点(实验位点可以进行电刺激或者放置药物)
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1)说出反射弧中结构3的名称及结构5的作用。
反射弧中结构3的名称是神经中枢,结构5的作用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将药物分别放置于C点(甲组)和A点(乙组),电刺激B点,观察肌肉收缩情况。预测实验结果:甲组肌肉不收缩,乙组肌肉收缩
习题巩固
(2)为验证该药物只能阻断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可进行两组实验,说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进行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分析的实验,通过观察效应器的反应,可判定反射弧被破坏的部位:
组别 刺激部位及现象 结论
1 感受器, 效应器无反应 传入神经, 效应器有反应
2 传入神经或
神经中枢受损
3
4
感受器受损
传入神经,
效应器无反应
传出神经,
效应器有反应
传出神经,
效应器无反应
效应器,
效应器有反应
传出神经或传出神经与效应器接头部位受损
效应器,效应器无反应
效应器受损
七、反射和反射弧
8.反射弧受损部位的分析:
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 “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小进大出,窄入宽出)
与感受器相连的是传入神经,与效应器相连的是传出神经。
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七、反射和反射弧
9.反射弧中相应结构的判断方法:
注意: 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一切感觉(嗅觉、听觉、味觉、痛觉、渴觉、视觉等)都在大脑皮层形成,都不属于反射。
10.反射完成的条件:
①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②需要适宜的刺激(强度和种类)
③具有神经中枢的多细胞动物
七、反射和反射弧
需适宜的刺激——不仅刺激“种类”要适宜,刺激“强度”也要适宜(如给予嗅觉的气味刺激不能引发味觉,反之亦然;刺激强度小于一定“阈值”不能引发动作电位的产生,只有强度达到或超过阈值时方可产生动作电位,且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就不会因刺激强度加强而增高)。
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感觉)
(产生痛觉、热觉、渴觉)
上行传导束
七、反射和反射弧
10.反射完成的条件:
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吗?
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不断调控,若大脑皮层有意识的控制,即使反射弧完整且刺激适当,某些反射也无法完成,例如: 大脑皮层有意识的控制排尿,则排尿反射不能完成等。
七、反射和反射弧
10.反射完成的条件: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教材P24)
学习 训练
不给予非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消退
条件刺激强化
条件反射维持
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否则条件反射就会消退。
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铃声的出现不再预示着食物的到来。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 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教材P25)
七、反射和反射弧
11.条件反射的消退:
(1)误认为所有生物都有反射。只有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才有反射。如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没有反射,只有应激性。
(2)误认为所有反射都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只有条件反射需大脑皮层参与,非条件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 如下丘脑、脊髓等。
(3)误认为只要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刺激强度越大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就越大。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反射活动。刺激强度再增加,动作电位的峰值也基本不变。
八、易错易混
(4)并非效应器有反应就是反射
(5)传出神经末梢不等于效应器
破坏部位 刺激部位 收缩反应
左后肢 感受器或 传入神经 左后肢
右后肢
效应器或 传出神经 左后肢
右后肢
右后肢 感受器或 传入神经 左后肢
右后肢
效应器或 传出神经 左后肢
右后肢
左右后肢都收缩
左右后肢都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
左右后肢都不收缩
左右后肢都不收缩
左后肢收缩,右后肢不收缩
左后肢收缩,右后肢不收缩
九、脊蛙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的反射弧
【检测1】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屈腿反射实验时,刺激蛙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也会收缩,说明左右后肢反射弧的中枢存在某种联系。在一次制作脊蛙的过程中,某研究人员不小心伤到了蛙右后肢上的神经,但不知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刺激蛙右后肢,若右后肢不收缩而左后肢收缩,说明伤及的是______神经。
传出
[解析] 刺激蛙右后肢,若右后肢不收缩而左后肢收缩,说明右后肢受到的刺激产生的兴奋能传递到左后肢的效应器,但不能传递到右后肢的效应器,因此伤及的是传出神经。
九、脊蛙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的反射弧
[解析] 若伤及的是传入神经,则刺激蛙右后肢,左右后肢均不收缩。若要通过实验探究右后肢的传出神经是否同时受损,可刺激左后肢(传入神经正常),观察右后肢是否收缩。如果右后肢的传出神经未受损,则右后肢收缩;如果右后肢的传出神经受损,则右后肢不收缩。
(2)刺激蛙右后肢,若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初步判断伤及的是传入神经,但不知右后肢传出神经是否也同时受到伤害,请帮其设计实验并加以探究(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右后肢均不收缩
刺激左后肢,观察右后肢是否收缩
若右后肢收缩,则说明传出神经未受损伤,若右后肢不收缩,则说明传出神经受损伤
九、脊蛙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的反射弧
【检测2】为了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某同学将甲、乙两只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的左、右后肢最长趾趾端(简称左、右后趾)分别浸入0.5%硫酸溶液中,均出现屈肌反射(缩腿),之后用清水洗净、擦干。回答下列问题:
(1)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3)捣毁乙的脊髓,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出现屈肌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脊蛙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的反射弧
分析:
思路
剥去左后肢皮肤

感受器缺失

反射不能进行
阻断传入神经

传入神经的结构和功能受损

反射不能进行
捣毁脊髓

神经中枢受损

反射不能进行
九、脊蛙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的反射弧
【检测2】为了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某同学将甲、乙两只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的左、右后肢最长趾趾端(简称左、右后趾)分别浸入0.5%硫酸溶液中,均出现屈肌反射(缩腿),之后用清水洗净、擦干。回答下列问题:
(1)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捣毁乙的脊髓,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出现屈肌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剥去皮肤导致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失
传入神经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
不能
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被破坏
九、脊蛙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的反射弧
【检测3】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
C 
刺激部位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九、脊蛙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的反射弧
【检测4】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其位于左后肢趾部的______中,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中。
(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_______________   所决定的。
(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立即刺激A端____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___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  _______(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肤
脊髓
突触的结构

不能
不能
该活动的发生没有依靠完整的反射弧
九、脊蛙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的反射弧
【检测5】为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以损毁脑的蛙为实验材料,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
刺激前的处理 用硫酸刺激的部位 实验结果
实验一 环切掉蛙左后 肢脚趾上的皮肤 左后肢中趾 左后肢不能运动
实验二 不做处理 右后肢中趾 右后肢能运动
实验三 与右后肢肌肉相连的坐骨神经滴加麻醉剂(一次) 右后肢中趾(每隔1 min刺激一次) 右后肢能运动,
但3 min后不能运动
实验四 实验三后立即实验 右侧背部(每隔1 min刺激一次) 右后肢能运动,
但5 min后不能运动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过程中,控制后肢运动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实验时,损毁蛙脑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脊髓
排除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影响
(2)实验一与实验二的结果不同,表明蛙趾部硫酸刺激的感受器位于________。
皮肤内
【检测5】为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以损毁脑的蛙为实验材料,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
刺激前的处理 用硫酸刺激的部位 实验结果
实验一 环切掉蛙左后 肢脚趾上的皮肤 左后肢中趾 左后肢不能运动
实验二 不做处理 右后肢中趾 右后肢能运动
实验三 与右后肢肌肉相连的坐骨神经滴加麻醉剂(一次) 右后肢中趾(每隔1 min刺激一次) 右后肢能运动,
但3 min后不能运动
实验四 实验三后立即实验 右侧背部(每隔1 min刺激一次) 右后肢能运动,
但5 min后不能运动
(3)坐骨神经中既有传入神经又有传出神经,因二者分布的位置存在差异,被麻醉的先后顺序不同。综合分析实验三和实验四,结果表明坐骨神经中的_____________(填“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先被麻醉剂彻底麻醉。
传入神经
①反射≠反应 ≠感觉
①反射的发生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和一定条件的刺激,如用针刺脚趾引起的缩腿行为。
②反应是指生物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如用针刺坐骨神经引起的与坐骨神经相连的肌肉的收缩。
③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需要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参与,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可不参与,可不产生反应。
十、概念辨析
注意: 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一切感觉(嗅觉、听觉、味觉、痛觉、渴觉、视觉等)都在大脑皮层形成,都不属于反射。
传入神经或者感受器
足球运动员受伤后,队医在其腿部喷洒一些药物后就感觉不到疼痛,然后继续参加比赛。麻醉的可能是反射弧的哪些结构
②效应器 ≠ 传出神经末梢
十、概念辨析
效应器包括两种,一种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另一种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腺体。
③中枢神经系统 ≠ 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位于颅腔内的脑和位于椎管内的脊髓。
神经中枢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 由大量功能相同的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的区域。
中枢神经系统中含有许多神经中枢,它们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同一生理功能可以由不同的神经中枢来调控,这些不同的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共同调控。例如:脊髓中的膝跳反射中枢、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等、大脑表面为大脑皮层,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听觉中枢、视觉中枢等。
选择性必修1 P20“练习与应用·拓展应用”:有些神经元轴突很长,这有利于神经元将信息输送到_________的支配器官;树突多有利于充分____________。
远距离
接收信息
十一、回归教材
选择性必修1 P23“思考·讨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_______神经元构成,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_______。
两个

(选择性必修1 P18)自主神经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性必修1 P19)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_____
_________。
(选择性必修1 P20)神经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性必修1 P22)反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
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般相反
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胞体、
树突、轴突等部分构成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
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选择性必修1 P22)_______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_______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选择性必修1 P23)反射活动需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
(选择性必修1 P23)兴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性必修1 P24)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作非条件反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作条件反射。
(选择性必修1 P25)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_______________,需要__________
的参与。
反射
反射弧
完整的反射弧
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
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新的学习过程
大脑皮层
十一、回归教材
(选择性必修1 P23正文拓展)给某患者做膝跳反射实验,患者无感觉但是小腿能迅速抬起,反射弧可能出现了什么问题?
脊髓的神经传导功能出现异常,兴奋不能传导至大脑皮层,或大脑躯体感觉中枢出现异常,不能正常形成感觉。
选择性必修1 P23“思考·讨论”: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所包含的神经元个数相同吗 如何证明脊髓是上述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实验破坏脊髓, 若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不存在, 说明脊髓是这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 反之, 则说明脊髓不是这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包含2个神经元
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包含3个神经元
十一、回归教材
(选择性必修1 P18“思考·讨论”改编)当机体剧烈运动或处于不良环境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加强;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有什么意义
提示:交感神经的活动加强,可以调动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力,提高适应能力来应对环境的急剧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有利于保护机体。
(选择性必修1 P25)1.科研人员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为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轻轻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屈腿反射。该反射的反射弧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针破坏脊髓后,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该后肢______发生屈腿反射;如果刺激的是传出神经,该后肢_______发生屈腿反射(填“能”或“不能”)。
(3)从该实验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实验结果_________得出“蛙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的结论(填“能”或“不能”)。
感受器(趾部皮肤)-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后肢肌肉
不能
不能
完成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不能
只能说明没有脑的情况下,屈腿反射依旧可以完成。
十一、回归教材
(选择性必修1 P25)(1)神经发生主要包括哪些过程?影响神经发生的因素有哪些?
(2)丰富的学习活动能促进脑中神经元的产生吗?你认为应如何修复由疾病或创伤导致受损的大脑?
神经发生主要包括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存活等。神经发生主要受多种激素、生长因子和环境及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
丰富的学习活动和生活体验可以促进脑中神经元的产生。通过培养新的神经元可以修复由疾病或创伤导致受损的大脑。
【检测】下列与神经发生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发生包括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存活等
B.神经发生受体内和体外多种因素的影响
C.随着动物年龄的增加,神经发生量下降
D.神经发生只发生在胚胎发育早期
D
D项: 人脑中神经元的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成年,也会有新神经元产生。
十一、回归教材
1.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经肝脏代谢转变为尿素,此过程发生障碍时,大量进入脑组织的氨与谷氨酸反应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含量增加可引起脑组织水肿、代谢障碍,患者会出现昏迷、膝跳反射明显增强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短
B.患者膝跳反射增强的原因是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
C.静脉输入抗利尿激素类药物,可有效减轻脑组织水肿
D.患者能进食后,应减少蛋白类食品摄入
C
十二、高考再现
B
2.分布有乙酰胆碱受体的神经元称为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它普遍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参与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酰胆碱分泌量和受体数量改变会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
B.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抑制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受体发挥作用
C.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数量改变会影响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
D.注射阿托品可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所引起的生理效应
十二、高考再现
3.下列与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
B.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
C.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D.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同时发生
D
十二、高考再现
4.下列关于人体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后伸肌也会收缩
B.刺激传入神经,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会兴奋
C.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的细胞体位于脊髓中
D.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也能发生膝反射
B
5.当人的一只脚踩到钉子时,会引起同侧腿屈曲和对侧腿伸展,使人避开损伤性刺激,又不会跌倒。其中的反射弧示意图如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甲~丁是其中的突触,在上述反射过程中,甲~丁突触前膜信号对突触后膜的作用依次为( )
A. +、-、+、+
B. +、+、+、+
C. -、+、-、+
D. +、-、+、-
A 
十二、高考再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