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实验十三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目标要求 1.掌握测量折射率的原理及方法.2.会用插针法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技能储备1.实验原理如图所示,当光线AO以一定的入射角θ1透过一块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时,通过插针法找出跟入射光线AO对应的出射光线O′B,从而画出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后的折射光线OO′,求出折射角θ2,再根据n=________________或n=________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2.实验器材木板、白纸、玻璃砖、大头针、图钉、量角器、三角板、铅笔.3.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木板上.(2)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aa′,并取aa′上的一点O为入射点,作过O点的法线MM′.(3)画出线段AO作为入射光线,并在AO上插上P1、P2两根大头针.(4)在白纸上放上玻璃砖,使玻璃砖的一条长边与直线aa′对齐,并画出另一条长边的对齐线bb′.(5)眼睛在bb′的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两个大头针并调整视线方向,使P1的像被P2的像挡住,然后在眼睛这一侧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________________,再插上P4,使P4挡住________________.(6)移去玻璃砖,拔去大头针,由大头针P3、P4的针孔位置确定出射光线O′B及出射点O′,连接O、O′得到线段OO′.(7)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并查出其正弦值sin θ1和sin θ2.(8)改变入射角,重复实验.4.数据分析(1)计算法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并查出其正弦值sin θ1和sin θ2.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________________,并取平均值.(2)图像法改变不同的入射角θ1,测出不同的折射角θ2,作sin θ1-sin θ2的图像,由n=可知图像应是过原点的直线,如图所示,其________为折射率.(3)“单位圆”法以入射点O为圆心,以一定的长度R为半径画圆,如图所示,sin θ1=,sin θ2=,OE=OE′=R,则n==_______.只要用刻度尺量出EH、E′H′的长度就可以求出n.5.注意事项(1)实验时,应尽可能将大头针竖直插在纸上,且P1和P2之间、P3和P4之间、P2与O、P3与O′之间距离要稍大一些.(2)入射角θ1不宜太大(接近90°),也不宜太小(接近0°).(3)操作时手不能触摸玻璃砖的光洁光学面,也不能把玻璃砖界面当尺子画界线.(4)实验过程中,玻璃砖与白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5)玻璃砖应选用宽度较大的,宜在5 cm以上,若宽度太小,则测量误差较大.考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例1 某小组做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所用器材有:玻璃砖,大头针,刻度尺,圆规,笔,白纸.(1)下列哪些措施能够提高实验准确程度______.A.选用两光学表面间距大的玻璃砖B.选用两光学表面平行的玻璃砖C.选用粗的大头针完成实验D.插在玻璃砖同侧的两枚大头针间的距离尽量大些(2)该小组用同一套器材完成了四次实验,记录的玻璃砖界线和四个大头针扎下的孔洞如图所示,其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3)该小组选取了操作正确的实验记录,在白纸上画出光线的径迹,以入射点O为圆心作圆,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别交于A、B点,再过A、B点作法线NN′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点,如图甲所示,则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用图中线段的字母表示)(4)在用插针法测量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a′、bb′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乙中①、②所示,其中甲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a′、bb′为界面画光路图.则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例2 用圆弧状玻璃砖做测量玻璃折射率的实验时,先在白纸上放好圆弧状玻璃砖,在玻璃砖的一侧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然后在玻璃砖的另一侧观察,调整视线使P1的像被P2的像挡住,接着在眼睛所在的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3和P4,使P3挡住P1和P2的像,P4挡住P3以及P1和P2的像,在纸上标出大头针位置和圆弧状玻璃砖轮廓,如图甲所示,其中O为两圆弧圆心,图中已画出经P1、P2点的入射光线.(1)在图甲上补画出所需的光路.(2)为了测出玻璃的折射率,需要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请在图甲中的AB分界面上标出这两个角,分别用i和r表示.(3)为了保证在光线从弧面CD上射出,实验过程中,光线在弧面AB的入射角应适当____________(选填“小一些”“无所谓”或“大一些”).(4)多次改变入射角,测得几组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据测得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考点二 探索创新实验例3 (2023·江苏淮安市模拟)某同学用半圆柱玻璃砖做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他的操作步骤如下:A.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半圆柱玻璃砖的直径d,算出半径r=,然后确定圆心的位置,记在玻璃砖上;B.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作为入射光线,并在入射光线上插两枚大头针P1和P2;C.让入射光线与玻璃砖的直径垂直,入射光线经过圆心O;D.以圆心O为轴,缓慢逆时针转动玻璃砖,同时调整视线方向,直到从AB下方恰好看不到P2和P1的像,然后沿半圆柱玻璃砖直径画一条直线AB,并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1)看不到P2和P1的像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2)只使用毫米刻度尺,还需要测量________(选填“OD”或“CD”)的长度,记作l;(3)玻璃砖折射率的表达式n=________.例4 (2023·河南平顶山市龙河实验高级中学模拟)实验室有一块长方体透明介质,截面如图中ABCD所示.AB的长度为l1,AD的长度为l2,且AB和AD边透光,而BC和CD边不透光,且射到这两个边的光线均被全部吸收.现让一平行光束以入射角θ1射到AB面上,经折射后AD面上有光线射出,甲、乙两同学分别用不同方法测量该长方体介质的折射率.(1)甲同学的做法是:保持射到AB面上光线的入射角不变,用遮光板由A点沿AB缓慢推进,遮光板前端推到P时,AD面上恰好无光线射出,测得AP的长度为l3,则长方体介质的折射率可表示为n=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同学的做法是:缓慢调节射到AB上光线的入射角,使AD面恰好无光线射出,测得此时射到AB面上光线的入射角为θ2,则长方体介质的折射率可表示为n=________________;(3)θ1和θ2的关系为:θ1______θ2(填“<”“>”或“=”).实验十三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目标要求 1.掌握测量折射率的原理及方法.2.会用插针法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技能储备1.实验原理如图所示,当光线AO以一定的入射角θ1透过一块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时,通过插针法找出跟入射光线AO对应的出射光线O′B,从而画出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后的折射光线OO′,求出折射角θ2,再根据n=或n=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2.实验器材木板、白纸、玻璃砖、大头针、图钉、量角器、三角板、铅笔.3.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木板上.(2)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aa′,并取aa′上的一点O为入射点,作过O点的法线MM′.(3)画出线段AO作为入射光线,并在AO上插上P1、P2两根大头针.(4)在白纸上放上玻璃砖,使玻璃砖的一条长边与直线aa′对齐,并画出另一条长边的对齐线bb′.(5)眼睛在bb′的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两个大头针并调整视线方向,使P1的像被P2的像挡住,然后在眼睛这一侧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1、P2的像,再插上P4,使P4挡住P1、P2的像和P3.(6)移去玻璃砖,拔去大头针,由大头针P3、P4的针孔位置确定出射光线O′B及出射点O′,连接O、O′得到线段OO′.(7)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并查出其正弦值sin θ1和sin θ2.(8)改变入射角,重复实验.4.数据分析(1)计算法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并查出其正弦值sin θ1和sin θ2.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并取平均值.(2)图像法改变不同的入射角θ1,测出不同的折射角θ2,作sin θ1-sin θ2的图像,由n=可知图像应是过原点的直线,如图所示,其斜率为折射率.(3)“单位圆”法以入射点O为圆心,以一定的长度R为半径画圆,如图所示,sin θ1=,sin θ2=,OE=OE′=R,则n==.只要用刻度尺量出EH、E′H′的长度就可以求出n.5.注意事项(1)实验时,应尽可能将大头针竖直插在纸上,且P1和P2之间、P3和P4之间、P2与O、P3与O′之间距离要稍大一些.(2)入射角θ1不宜太大(接近90°),也不宜太小(接近0°).(3)操作时手不能触摸玻璃砖的光洁光学面,也不能把玻璃砖界面当尺子画界线.(4)实验过程中,玻璃砖与白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5)玻璃砖应选用宽度较大的,宜在5 cm以上,若宽度太小,则测量误差较大.考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例1 某小组做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所用器材有:玻璃砖,大头针,刻度尺,圆规,笔,白纸.(1)下列哪些措施能够提高实验准确程度______.A.选用两光学表面间距大的玻璃砖B.选用两光学表面平行的玻璃砖C.选用粗的大头针完成实验D.插在玻璃砖同侧的两枚大头针间的距离尽量大些(2)该小组用同一套器材完成了四次实验,记录的玻璃砖界线和四个大头针扎下的孔洞如图所示,其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3)该小组选取了操作正确的实验记录,在白纸上画出光线的径迹,以入射点O为圆心作圆,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别交于A、B点,再过A、B点作法线NN′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点,如图甲所示,则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用图中线段的字母表示)(4)在用插针法测量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a′、bb′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乙中①、②所示,其中甲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a′、bb′为界面画光路图.则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 (1)AD (2)D (3) (4)偏小 不变解析 (1)为了使作图误差更小,应选用两光学表面间距大的玻璃砖,A正确;根据折射定律可知,如果两个光学面不平行,不影响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值,所以对折射率的测定结果不产生影响,B错误;为了准确测量光路图,应选用较细的大头针来完成实验,选用粗的大头针完成实验时,容易出现观察误差,使光线实际并不平行,C错误;插在玻璃砖同侧的大头针之间的距离应适当大些,引起的角度误差会减小,D正确.(2)由题图可知,选用的玻璃砖两光学表面平行,则入射光线应与出射光线平行,B、C错误;又光线在玻璃砖中与法线的夹角应小于光线在空气中与法线的夹角,A错误,D正确.(3)由折射定律可知n===.(4)如图,甲同学在测定折射率时,作出的折射光线如图中虚线所示,实线表示实际光线,可见折射角偏大,则由折射定律n =可知,折射率n偏小.用题图②测折射率时,只要操作正确,折射率的测量值与玻璃砖形状无关,故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不变.例2 用圆弧状玻璃砖做测量玻璃折射率的实验时,先在白纸上放好圆弧状玻璃砖,在玻璃砖的一侧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然后在玻璃砖的另一侧观察,调整视线使P1的像被P2的像挡住,接着在眼睛所在的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3和P4,使P3挡住P1和P2的像,P4挡住P3以及P1和P2的像,在纸上标出大头针位置和圆弧状玻璃砖轮廓,如图甲所示,其中O为两圆弧圆心,图中已画出经P1、P2点的入射光线.(1)在图甲上补画出所需的光路.(2)为了测出玻璃的折射率,需要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请在图甲中的AB分界面上标出这两个角,分别用i和r表示.(3)为了保证在光线从弧面CD上射出,实验过程中,光线在弧面AB的入射角应适当________________(选填“小一些”“无所谓”或“大一些”).(4)多次改变入射角,测得几组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据测得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答案 (1)(2)见解析图 (3)小一些 (4)1.5解析 (1)(2)连接P1、P2表示入射光线,连接P3、P4表示出射光线,连接两光线与玻璃砖的交点,即为折射光线,测量的入射角i、折射角r及光路图如图所示.(3)为防止光线在弧面CD发生全反射,光线在弧面AB的入射角应适当小一些.(4)根据题图乙得玻璃的折射率n==1.5.考点二 探索创新实验例3 (2023·江苏淮安市模拟)某同学用半圆柱玻璃砖做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他的操作步骤如下:A.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半圆柱玻璃砖的直径d,算出半径r=,然后确定圆心的位置,记在玻璃砖上;B.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作为入射光线,并在入射光线上插两枚大头针P1和P2;C.让入射光线与玻璃砖的直径垂直,入射光线经过圆心O;D.以圆心O为轴,缓慢逆时针转动玻璃砖,同时调整视线方向,直到从AB下方恰好看不到P2和P1的像,然后沿半圆柱玻璃砖直径画一条直线AB,并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1)看不到P2和P1的像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2)只使用毫米刻度尺,还需要测量________(选填“OD”或“CD”)的长度,记作l;(3)玻璃砖折射率的表达式n=________.答案 (1)全反射 (2)CD (3)解析 (1)看不到P2和P1的像是由于光线在AB面上发生了全反射.(2)(3)只要测出“CD”的长度l,就相当于测出了临界角的正弦值,即sin C=,而sin C=,可得折射率n=.例4 (2023·河南平顶山市龙河实验高级中学模拟)实验室有一块长方体透明介质,截面如图中ABCD所示.AB的长度为l1,AD的长度为l2,且AB和AD边透光,而BC和CD边不透光,且射到这两个边的光线均被全部吸收.现让一平行光束以入射角θ1射到AB面上,经折射后AD面上有光线射出,甲、乙两同学分别用不同方法测量该长方体介质的折射率.(1)甲同学的做法是:保持射到AB面上光线的入射角不变,用遮光板由A点沿AB缓慢推进,遮光板前端推到P时,AD面上恰好无光线射出,测得AP的长度为l3,则长方体介质的折射率可表示为n=________;(2)乙同学的做法是:缓慢调节射到AB上光线的入射角,使AD面恰好无光线射出,测得此时射到AB面上光线的入射角为θ2,则长方体介质的折射率可表示为n=________;(3)θ1和θ2的关系为:θ1________θ2(填“<”“>”或“=”).答案 (1) (2) (3)>解析 (1)设折射角为r1,如图所示.在△APD中,由几何关系得sin r1=,光在AB面上发生折射,由折射定律可得介质的折射率为n==.(2)射到AB面上的光线的入射角为θ2时,在AD面上发生全反射,说明在AD面上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设在AB面上的折射角为r2,由折射定律得=n,临界角计算公式为sin C=,由几何关系可得r2+C=90°,sin r2=sin(90°-C)=cos C==,联立以上各式可得n=.(3)设在AB面上的折射角为r,由几何关系可知在AD面上的入射角为i=90°-r,在AB面上的折射角越小,则在AB面上的入射角越小,在AD面上的入射角越大,越容易发生全反射,则有θ1>θ2.实验十四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目标要求 1.掌握由Δx=λ测量光的波长的原理,并会测单色光波长.2.观察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掌握测量头测量条纹间距的方法.实验技能储备1.实验原理单色光通过单缝后,经双缝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图样中相邻两条亮(暗)条纹间距Δx与双缝间距d、双缝到屏的距离l、单色光波长λ之间满足λ=________.2.实验步骤(1)观察双缝干涉图样①将光源、遮光筒、毛玻璃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②接好光源,打开开关,使灯丝正常发光.③调节各器件的高度和角度,使光源灯丝发出的光能沿遮光筒轴线到达光屏.④安装单缝和双缝,尽量使缝的中点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使单缝与双缝________,二者间距约为5~10 cm.⑤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2)测量单色光的波长①安装测量头,调节至可清晰观察到干涉条纹.②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亮条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a1,将该条纹记为第1条亮条纹;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动至第n条亮条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an.③用刻度尺测量双缝与光屏间距离l(d是已知的).④改变双缝间的距离d,双缝到屏的距离l,重复测量.3.数据分析(1)条纹间距Δx=________________.(2)波长λ=Δx.(3)计算多组数据,求λ的平均值.4.注意事项(1)安装时,注意使光源、透镜、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均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单缝、双缝平行且间距适当.(2)光源灯丝最好为线状灯丝,并与单缝平行且靠近.(3)调节的基本依据:照在光屏上的光很弱,主要原因是灯丝与单缝、双缝,测量头与遮光筒不共轴;干涉条纹不清晰,一般原因是单缝与双缝不平行.考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例1 如图所示,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1)在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①光源、②滤光片、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遮光筒、⑥光屏(含测量头).(2)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将光屏移近双缝,其他条件不变,干涉条纹间距变小B.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其他条件不变,干涉条纹间距变大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其他条件不变,干涉条纹间距变大D.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更大的双缝,其他条件不变,干涉条纹间距变小E.去掉滤光片,其他条件不变,干涉现象消失(3)在某次测量中,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条纹中心对齐,将该亮条纹记为第1条亮条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条纹中心对齐,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示数为______ mm,由此可求得相邻亮条纹的间距Δx为________ mm.(4)已知双缝间距d为2.0×10-4 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l为0.700 m,由计算式λ=__________,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________ nm.例2 (2023·浙江省镇海中学模拟)(1)如图所示,小王同学做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发现目镜中干涉条纹与分划板中心刻线始终有一定的角度,下列哪个操作可以使得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平行________.A.仅拨动拨杆B.仅旋转单缝C.仅前后移动凸透镜D.仅旋转毛玻璃处的测量头(2)小王同学将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调平行后,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条纹中心对齐,将该亮条纹定为第1条亮条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所示,手轮上的示数是________ mm.考点二 探索创新实验例3 洛埃德在1834年提出了一种更简单的观察干涉的装置.如图所示,单色光从单缝S射出,一部分入射到平面镜后反射到屏上,另一部分直接投射到屏上,在屏上两光束交叠区域里将出现干涉条纹.单缝S通过平面镜成的像是S′.(1)通过洛埃德镜在屏上可以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这和双缝干涉实验得到的干涉条纹一致.如果S被视为其中的一个缝,________相当于另一个“缝”.(2)实验中已知单缝S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h=0.15 mm,单缝到光屏的距离D=1.2 m,观测到第3条亮条纹中心到第12条亮条纹中心的间距为22.78 mm,则该单色光的波长λ=________ m.(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3)以下哪些操作能够增大光屏上相邻两条亮条纹之间的距离________.A.将平面镜稍向上移动一些B.将平面镜稍向右移动一些C.将光屏稍向右移动一些D.将光源由红色光改为绿色光实验十四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目标要求 1.掌握由Δx=λ测量光的波长的原理,并会测单色光波长.2.观察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掌握测量头测量条纹间距的方法.实验技能储备1.实验原理单色光通过单缝后,经双缝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图样中相邻两条亮(暗)条纹间距Δx与双缝间距d、双缝到屏的距离l、单色光波长λ之间满足λ=Δx.2.实验步骤(1)观察双缝干涉图样①将光源、遮光筒、毛玻璃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②接好光源,打开开关,使灯丝正常发光.③调节各器件的高度和角度,使光源灯丝发出的光能沿遮光筒轴线到达光屏.④安装单缝和双缝,尽量使缝的中点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使单缝与双缝平行,二者间距约为5~10 cm.⑤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2)测量单色光的波长①安装测量头,调节至可清晰观察到干涉条纹.②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亮条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a1,将该条纹记为第1条亮条纹;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动至第n条亮条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an.③用刻度尺测量双缝与光屏间距离l(d是已知的).④改变双缝间的距离d,双缝到屏的距离l,重复测量.3.数据分析(1)条纹间距Δx=.(2)波长λ=Δx.(3)计算多组数据,求λ的平均值.4.注意事项(1)安装时,注意使光源、透镜、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均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单缝、双缝平行且间距适当.(2)光源灯丝最好为线状灯丝,并与单缝平行且靠近.(3)调节的基本依据:照在光屏上的光很弱,主要原因是灯丝与单缝、双缝,测量头与遮光筒不共轴;干涉条纹不清晰,一般原因是单缝与双缝不平行.考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例1 如图所示,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1)在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①光源、②滤光片、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遮光筒、⑥光屏(含测量头).(2)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将光屏移近双缝,其他条件不变,干涉条纹间距变小B.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其他条件不变,干涉条纹间距变大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其他条件不变,干涉条纹间距变大D.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更大的双缝,其他条件不变,干涉条纹间距变小E.去掉滤光片,其他条件不变,干涉现象消失(3)在某次测量中,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条纹中心对齐,将该亮条纹记为第1条亮条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条纹中心对齐,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示数为________ mm,由此可求得相邻亮条纹的间距Δx为________ mm.(4)已知双缝间距d为2.0×10-4 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l为0.700 m,由计算式λ=__________,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________ nm.答案 (1)单缝 双缝 (2)ABD(3)13.870 2.310 (4) 660解析 (1)由题图可知,③为单缝,④为双缝.(2)将光屏移近双缝,l减小,则由Δx=λ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干涉条纹间距变小,故A正确;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则波长λ变大,所以其他条件不变时,干涉条纹间距变大,故B正确;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其他条件不变时,干涉条纹间距不变,故C错误;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更大的双缝,则d变大,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干涉条纹间距变小,故D正确;去掉滤光片,其他条件不变,会形成彩色干涉条纹,故E错误.(3)由题图乙可得读数为x2=13.5 mm+37.0×0.01 mm=13.870 mm,由题图甲可得读数为x1=2 mm+32.0×0.01 mm=2.320 mm,则相邻亮条纹的间距Δx== mm=2.310 mm.(4)由Δx=λ可得λ=Δx,代入数据解得,波长为λ= m=6.6×10-7 m=660 nm.例2 (2023·浙江省镇海中学模拟)(1)如图所示,小王同学做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发现目镜中干涉条纹与分划板中心刻线始终有一定的角度,下列哪个操作可以使得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平行________.A.仅拨动拨杆B.仅旋转单缝C.仅前后移动凸透镜D.仅旋转毛玻璃处的测量头(2)小王同学将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调平行后,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条纹中心对齐,将该亮条纹定为第1条亮条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所示,手轮上的示数是________ mm.答案 (1)D (2)50.15解析 (1)若要使得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平行,则仅旋转毛玻璃处的测量头即可,故选D.(2)手轮上的示数是50 mm+0.05 mm×3=50.15 mm.考点二 探索创新实验例3 洛埃德在1834年提出了一种更简单的观察干涉的装置.如图所示,单色光从单缝S射出,一部分入射到平面镜后反射到屏上,另一部分直接投射到屏上,在屏上两光束交叠区域里将出现干涉条纹.单缝S通过平面镜成的像是S′.(1)通过洛埃德镜在屏上可以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这和双缝干涉实验得到的干涉条纹一致.如果S被视为其中的一个缝,________相当于另一个“缝”.(2)实验中已知单缝S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h=0.15 mm,单缝到光屏的距离D=1.2 m,观测到第3条亮条纹中心到第12条亮条纹中心的间距为22.78 mm,则该单色光的波长λ=________ m.(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3)以下哪些操作能够增大光屏上相邻两条亮条纹之间的距离________.A.将平面镜稍向上移动一些B.将平面镜稍向右移动一些C.将光屏稍向右移动一些D.将光源由红色光改为绿色光答案 (1) S′ (2)6×10-7 (3)AC解析 (1)通过洛埃德镜在屏上可以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这和双缝干涉实验得到的干涉条纹一致.如果S被视为其中的一个缝,S′相当于另一个“缝”.(2)第3条亮条纹中心到第12条亮条纹中心的间距为22.78 mm,则相邻亮条纹间距为Δx= m≈2.53×10-3 m,等效双缝间的距离为d=2h=0.30 mm=3.0×10-4 m,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Δx=λ,则有λ=Δx= m≈6×10-7 m.(3)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Δx=λ可知,仅增大D、仅减小d或仅增大波长λ都能够增大光屏上相邻两条亮条纹之间的距离,所以A、C正确.第2讲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目标要求 1.知道什么是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2.掌握双缝干涉中出现亮、暗条纹的条件.3.知道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考点一 光的干涉现象光的干涉(1)定义:在两列光波叠加的区域,某些区域相互加强,出现________条纹,某些区域相互减弱,出现________条纹,且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2)条件:两束光的频率________、相位差恒定.(3)双缝干涉图样特点:单色光照射时,形成明暗相间的等间距的干涉条纹.1.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 )2.频率不同的两列光波不能发生干涉.( )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的作用是使白光变成单色光.( )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的作用是用“分光”的方法使两列光的频率相同.( )1.双缝干涉(1)条纹间距:Δx=λ,对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光的波长越长,干涉条纹的间距越大.(2)明暗条纹的判断方法:如图所示,相干光源S1、S2发出的光到屏上P′点的路程差为Δr=r2-r1.当Δr=nλ(n=0,1,2,…)时,光屏上P′处出现明条纹.当Δr=(2n+1)(n=0,1,2,…)时,光屏上P′处出现暗条纹.2.薄膜干涉(1)形成原因:如图所示,竖直的肥皂薄膜,由于重力的作用,形成上薄下厚的楔形.光照射到薄膜上时,从膜的前表面AA′和后表面BB′分别反射回来,形成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并且叠加.(2)明暗条纹的判断方法:两个表面反射回来的两列光波的路程差Δr等于薄膜厚度的2倍,光在薄膜中的波长为λ.在P1、P2处,Δr=nλ(n=1,2,3,…),薄膜上出现明条纹.在Q处,Δr=(2n+1)(n=0,1,2,3,…),薄膜上出现暗条纹.(3)应用:增透膜、检查平面的平整度.考向1 双缝干涉例1 在图示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光源S到缝S1、S2距离相等,P0为S1、S2连线的中垂线与光屏的交点.用波长为400 nm的光实验时,光屏中央P0处呈现中央亮条纹(记为第0条亮条纹),P处呈现第3条亮条纹.当改用波长为600 nm的光实验时,P处将呈现( )A.第2条亮条纹 B.第3条亮条纹C.第2条暗条纹 D.第3条暗条纹听课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向2 薄膜干涉例2 (2023·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检测)关于薄膜干涉现象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甲所示,竖直放置的肥皂液膜,来自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发生干涉,形成明暗相间的竖直条纹B.如图乙所示,照相机的镜头表面常常镀一层透光膜,膜的外表面和玻璃表面反射的光发生干涉使镜头看起来有颜色,膜的厚度为光在膜中波长的C.如图丙所示,利用光的干涉检查平整度,用单色光从上面照射,空气膜的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发生干涉,图中条纹弯曲说明此处是凹下的D.如图丁所示,把一个凸透镜压在一块平面玻璃上,让单色光从上方射入,从上往下看凸透镜,可以看到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圆环状条纹听课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3 (2021·江苏卷·6)铁丝圈上附有肥皂膜,竖直放置时,肥皂膜上的彩色条纹上疏下密,由此推测肥皂膜前后两个面的侧视形状应当是( )听课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二 光的衍射和偏振现象1.光的衍射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只有当障碍物或狭缝的尺寸足够________的时候,衍射现象才会明显.2.光的偏振(1)自然光:包含着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________________振动的光,而且沿着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________.(2)偏振光:在________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沿着某个________的方向振动的光.(3)偏振光的形成①让自然光通过__________形成偏振光.②让自然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发生反射和________,反射光和折射光可以成为部分偏振光或完全偏振光.(4)偏振光的应用:加偏振滤光片的照相机镜头、液晶显示器、立体电影、消除车灯眩光等.(5)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________波.1.阳光下茂密的树林中,地面上的圆形亮斑是光的衍射形成的.( )2.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形成的.( )3.光遇到障碍物时都能产生衍射现象.( )4.自然光是偏振光.( )1.单缝衍射与双缝干涉的比较单缝衍射 双缝干涉不同点 条纹宽度 条纹宽度不等,中央最宽 条纹宽度相等条纹间距 各相邻亮条纹间距不等 各相邻亮(暗) 条纹等间距亮度情况 中央条纹最亮,两边变暗 条纹清晰,亮度基本相同相同点 干涉、衍射都是波特有的现象,都属于波的叠加;干涉、衍射都有明暗相间的条纹2.光的干涉和衍射的本质从本质上看,干涉条纹和衍射条纹的形成有相似的原理,光的干涉和衍射都属于光波的叠加,干涉是从单缝通过两列频率相同的光在屏上叠加形成的,衍射是由来自单缝上不同位置的光在屏上叠加形成的.考向1 单缝衍射与双缝干涉的比较例4 如图所示的4种明暗相间的条纹分别是红光、蓝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双缝干涉仪器形成的干涉图样以及黄光、紫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单缝形成的衍射图样(黑色部分表示亮条纹).在下面的4幅图中从左往右排列,亮条纹的颜色依次是( )A.红黄蓝紫 B.红紫蓝黄C.蓝紫红黄 D.蓝黄红紫听课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向2 光的偏振例5 奶粉的碳水化合物(糖)的含量是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用“旋光法”来测量糖溶液的浓度,从而鉴定含糖量.偏振光通过糖的水溶液后,偏振方向会相对于传播方向向左或向右旋转一个角度α,这一角度α称为“旋光度”,α的值只与糖溶液的浓度有关,将α的测量值与标准值相比较,就能确定被测样品的含糖量了.如图所示,S是自然光源,A、B是偏振片,转动B,使到达O处的光最强,然后将被测样品P置于A、B之间.(1)偏振片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偏振现象证明了光是一种________.(3)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A.到达O处光的强度会减弱B.到达O处光的强度不会减弱C.将偏振片B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强度最强,偏振片B转过的角度等于αD.将偏振片A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强度最强,偏振片A转过的角度等于α考点三 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的综合应用例6 (2023·江苏常州市模拟)如图所示,有一束平行于等边三棱镜截面ABC的复色光从空气射向AB边的中点D,入射方向与边AB的夹角为θ=30°,经三棱镜折射后分为a、b两束单色光,单色光a折射到BC边的中点E,单色光b折射到F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棱镜中传播,a光的传播速度较大B.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C.a、b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大D.入射方向与边AB垂直时,BC边射出光线为a光听课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7 如图所示,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玻璃砖,∠B=90°, 一束频率为f=6×1014 Hz的光线从AB面中点处垂直射入棱镜,在AC面发生全反射,从BC面射出后,进入双缝干涉装置.已知AC长度L=0.3 m,双缝间距d=0.2 mm,光屏与双缝间距离l=1.0 m,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0×108 m/s.求:(1)玻璃砖对该光线的折射率的最小值n;(2)光线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最短时间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光屏上相邻亮条纹的间距Δ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讲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目标要求 1.知道什么是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2.掌握双缝干涉中出现亮、暗条纹的条件.3.知道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考点一 光的干涉现象光的干涉(1)定义:在两列光波叠加的区域,某些区域相互加强,出现亮条纹,某些区域相互减弱,出现暗条纹,且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2)条件:两束光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3)双缝干涉图样特点:单色光照射时,形成明暗相间的等间距的干涉条纹.1.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 √ )2.频率不同的两列光波不能发生干涉.( √ )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的作用是使白光变成单色光.( × )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的作用是用“分光”的方法使两列光的频率相同.( √ )1.双缝干涉(1)条纹间距:Δx=λ,对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光的波长越长,干涉条纹的间距越大.(2)明暗条纹的判断方法:如图所示,相干光源S1、S2发出的光到屏上P′点的路程差为Δr=r2-r1.当Δr=nλ(n=0,1,2,…)时,光屏上P′处出现明条纹.当Δr=(2n+1)(n=0,1,2,…)时,光屏上P′处出现暗条纹.2.薄膜干涉(1)形成原因:如图所示,竖直的肥皂薄膜,由于重力的作用,形成上薄下厚的楔形.光照射到薄膜上时,从膜的前表面AA′和后表面BB′分别反射回来,形成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并且叠加.(2)明暗条纹的判断方法:两个表面反射回来的两列光波的路程差Δr等于薄膜厚度的2倍,光在薄膜中的波长为λ.在P1、P2处,Δr=nλ(n=1,2,3,…),薄膜上出现明条纹.在Q处,Δr=(2n+1)(n=0,1,2,3,…),薄膜上出现暗条纹.(3)应用:增透膜、检查平面的平整度.考向1 双缝干涉例1 在图示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光源S到缝S1、S2距离相等,P0为S1、S2连线的中垂线与光屏的交点.用波长为400 nm的光实验时,光屏中央P0处呈现中央亮条纹(记为第0条亮条纹),P处呈现第3条亮条纹.当改用波长为600 nm的光实验时,P处将呈现( )A.第2条亮条纹 B.第3条亮条纹C.第2条暗条纹 D.第3条暗条纹答案 A解析 由公式Δx=λ可知=λ1,当改用波长为600 nm 的光实验时,则有=λ2,即==,解得n=2,即P处将呈现第2条亮条纹,A正确.考向2 薄膜干涉例2 (2023·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检测)关于薄膜干涉现象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甲所示,竖直放置的肥皂液膜,来自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发生干涉,形成明暗相间的竖直条纹B.如图乙所示,照相机的镜头表面常常镀一层透光膜,膜的外表面和玻璃表面反射的光发生干涉使镜头看起来有颜色,膜的厚度为光在膜中波长的C.如图丙所示,利用光的干涉检查平整度,用单色光从上面照射,空气膜的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发生干涉,图中条纹弯曲说明此处是凹下的D.如图丁所示,把一个凸透镜压在一块平面玻璃上,让单色光从上方射入,从上往下看凸透镜,可以看到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圆环状条纹答案 C解析 竖直放置的肥皂液膜,来自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发生干涉,由于同一水平线上的薄膜厚度近似相同,所以干涉后能产生水平的明暗条纹,故A错误;照相机的镜头表面常常镀一层透光膜,从薄膜前后两表面反射的光发生干涉使镜头看起来有颜色,膜的厚度为光在膜中波长的,故B错误;利用光的干涉检查平整度,用单色光从上面照射,空气膜的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发生干涉,题图丙说明此处是凹下的,故C正确;把一个凸透镜压在一块平面玻璃上,让单色光从上方射入,从上往下看凸透镜,由于凸透镜下表面是曲面,所以空气膜厚度越往外越厚,所以看到的明暗相间的圆环状条纹越往外越密,故D错误.例3 (2021·江苏卷·6)铁丝圈上附有肥皂膜,竖直放置时,肥皂膜上的彩色条纹上疏下密,由此推测肥皂膜前后两个面的侧视形状应当是( )答案 C解析 薄膜干涉为前后两个面反射回来的光发生干涉形成干涉条纹,当入射光为复色光时,出现彩色条纹.由于重力作用,肥皂膜前后表面的厚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从而使干涉条纹上疏下密,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得肥皂膜向内凹陷,故C正确,A、B、D错误.考点二 光的衍射和偏振现象1.光的衍射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只有当障碍物或狭缝的尺寸足够小的时候,衍射现象才会明显.2.光的偏振(1)自然光:包含着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而且沿着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2)偏振光: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沿着某个特定的方向振动的光.(3)偏振光的形成①让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形成偏振光.②让自然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和折射光可以成为部分偏振光或完全偏振光.(4)偏振光的应用:加偏振滤光片的照相机镜头、液晶显示器、立体电影、消除车灯眩光等.(5)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1.阳光下茂密的树林中,地面上的圆形亮斑是光的衍射形成的.( × )2.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形成的.( √ )3.光遇到障碍物时都能产生衍射现象.( √ )4.自然光是偏振光.( × )1.单缝衍射与双缝干涉的比较单缝衍射 双缝干涉不同点 条纹宽度 条纹宽度不等,中央最宽 条纹宽度相等条纹间距 各相邻亮条纹间距不等 各相邻亮(暗) 条纹等间距亮度情况 中央条纹最亮,两边变暗 条纹清晰,亮度基本相同相同点 干涉、衍射都是波特有的现象,都属于波的叠加;干涉、衍射都有明暗相间的条纹2.光的干涉和衍射的本质从本质上看,干涉条纹和衍射条纹的形成有相似的原理,光的干涉和衍射都属于光波的叠加,干涉是从单缝通过两列频率相同的光在屏上叠加形成的,衍射是由来自单缝上不同位置的光在屏上叠加形成的.考向1 单缝衍射与双缝干涉的比较例4 如图所示的4种明暗相间的条纹分别是红光、蓝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双缝干涉仪器形成的干涉图样以及黄光、紫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单缝形成的衍射图样(黑色部分表示亮条纹).在下面的4幅图中从左往右排列,亮条纹的颜色依次是( )A.红黄蓝紫 B.红紫蓝黄C.蓝紫红黄 D.蓝黄红紫答案 B解析 双缝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的,而单缝衍射条纹除中央亮条纹最宽、最亮之外,两侧条纹亮度、宽度都逐渐减小,因此1、3为双缝干涉条纹,2、4为单缝衍射条纹.相邻亮条纹间距Δx=λ,红光波长比蓝光波长长,则红光干涉条纹间距大于蓝光干涉条纹间距,即1、3分别对应红光和蓝光.而在单缝衍射中,当单缝宽度一定时,波长越长,衍射越明显,即中央条纹越宽越亮,黄光波长比紫光波长长,即2、4分别对应紫光和黄光.综上所述,1、2、3、4四幅图中亮条纹的颜色依次是:红、紫、蓝、黄,B正确.考向2 光的偏振例5 奶粉的碳水化合物(糖)的含量是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用“旋光法”来测量糖溶液的浓度,从而鉴定含糖量.偏振光通过糖的水溶液后,偏振方向会相对于传播方向向左或向右旋转一个角度α,这一角度α称为“旋光度”,α的值只与糖溶液的浓度有关,将α的测量值与标准值相比较,就能确定被测样品的含糖量了.如图所示,S是自然光源,A、B是偏振片,转动B,使到达O处的光最强,然后将被测样品P置于A、B之间.(1)偏振片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偏振现象证明了光是一种________.(3)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A.到达O处光的强度会减弱B.到达O处光的强度不会减弱C.将偏振片B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强度最强,偏振片B转过的角度等于αD.将偏振片A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强度最强,偏振片A转过的角度等于α答案 (1)把自然光变成偏振光 (2)横波(3)B解析 (1)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变为偏振光,故A的作用是把自然光变成偏振光.(2)偏振现象证明光是一种横波.(3)偏振片只能让一定偏振方向的光通过,没有样品时,要使到达O处的光最强,偏振片A、B的透光方向应相同;当放入样品时,由于样品的“旋光度”是α,即偏振方向不再与B的透光方向平行,到达O处光的强度会减弱,A正确,B错误;偏振片B转过的角度等于α,并使偏振片B的透振方向与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平行时,光到达O处的强度将再次最大,C正确;同理,D正确.选B.考点三 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的综合应用例6 (2023·江苏常州市模拟)如图所示,有一束平行于等边三棱镜截面ABC的复色光从空气射向AB边的中点D,入射方向与边AB的夹角为θ=30°,经三棱镜折射后分为a、b两束单色光,单色光a折射到BC边的中点E,单色光b折射到F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棱镜中传播,a光的传播速度较大B.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C.a、b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大D.入射方向与边AB垂直时,BC边射出光线为a光答案 B解析 由光路可知,棱镜对a光的偏折程度较大,可知a光的折射率较大,根据v=可知,在棱镜中传播,a光的传播速度较小,频率较大,选项A错误,B正确;因a光的频率较大,波长较短,根据Δx=λ可知,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小,选项C错误;因a光的折射率为n==,则临界角sin C==<=sin 60°,即C<60°,若入射方向与边AB垂直时,a光射到BC边时的入射角为60°,则a光将在BC边发生全发射,则a光将不能从BC边射出,选项D错误.例7 如图所示,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玻璃砖,∠B=90°, 一束频率为f=6×1014 Hz的光线从AB面中点处垂直射入棱镜,在AC面发生全反射,从BC面射出后,进入双缝干涉装置.已知AC长度L=0.3 m,双缝间距d=0.2 mm,光屏与双缝间距离l=1.0 m,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0×108 m/s.求:(1)玻璃砖对该光线的折射率的最小值n;(2)光线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最短时间t;(3)光屏上相邻亮条纹的间距Δx.答案 (1) (2)1×10-9 s (3)2.5 mm解析 (1) 由几何关系知,光线在AC面发生全反射的入射角为45°,可知临界角C≤45°时,折射率有最小值,由sin C=得n≥,即最小折射率为.(2) 由几何关系可知,光线在玻璃砖中传播距离s=L,光线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v=传播时间t=代入数据解得最短时间t=1×10-9 s(3) 由λ=,Δx=λ联立代入数据解得Δx=2.5 mm.第十四章 光考情分析 光的折射 2022·湖北卷·T14 2022·浙江1月选考·T11 2022·江苏卷·T12 2021·湖南卷·T16(2) 2021·浙江6月选考·T12光的折射与全反射的综合应用 2022·重庆卷·T16(2) 2022·山东卷·T7 2022·浙江6月选考·T8 2021·广东卷·T16(2) 2021·河北卷·T16(2) 2021·辽宁卷·T4 2020·浙江7月选考·T13 2020·山东卷·T3光的干涉和衍射 2022·浙江6月选考·T4 2022·山东卷·T10 2021·江苏卷·T6 2021·浙江6月选考·T16 2020·山东卷·T3 2020·北京卷·T1 2019·北京卷·T14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的综合应用 2021·湖北卷·T5 2021·北京卷·T2实验: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2019·天津卷·T9(2)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2021·浙江6月选考·T17(2)试题情境 生活实践类 全反射棱镜、光导纤维、增透膜、偏振滤光片、激光等学习探究类 折射定律、全反射、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光的干涉现象、光的衍射、光的偏振现象、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第1讲 光的折射 全反射目标要求 1.理解折射率的概念,掌握光的折射定律.2.掌握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并会用全反射的条件进行相关计算.考点一 折射定律 折射率1.折射定律(1)内容:如图所示,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________________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________比.(2)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n12(n12为比例常数).2.折射率(1)定义式:n=________________.(2)计算公式:n=________.因为v1.无论是光的折射,还是反射,光路都是可逆的.( )2.入射角越大,折射率越大.( )3.若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它的传播速度一定增大.( )4.根据n=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成反比.( )1.对折射率的理解(1)折射率的大小不仅反映了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也反映了光在该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大小v=.(2)折射率的大小不仅与介质本身有关,还与光的频率有关.①同一种介质中,频率越大的光折射率越大,传播速度越小.②同一种光,在不同介质中虽然波速、波长不同,但频率相同.2.光路的可逆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如果让光线逆着原来的折射光线射到界面上,光线就会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发生折射.3.平行玻璃砖、三棱镜和圆柱体(球)对光路的控制特点平行玻璃砖 三棱镜 圆柱体(球)对光线的作用 通过平行玻璃砖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但要发生侧移 通过三棱镜的光线经两次折射后,出射光线向棱镜底面偏折 圆界面的法线是过圆心的直线,光线经过两次折射后向圆心偏折例1 如图所示,两细束平行的单色光a、b射向同一块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的上表面,最终都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已知玻璃对单色光b的折射率较小,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a光束在玻璃砖中传播速度比b光大B.从玻璃砖下表面射出后,两束光不一定平行C.从玻璃砖下表面射出后,两束光之间的距离一定增大了D.从玻璃砖下表面射出后,两束光之间的距离可能和射入前相同听课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 (2023·江苏省联考)如图所示,等腰三棱镜ABC的顶角∠A=30°,一束单色光与AB成30°角射入三棱镜,恰能垂直AC射出,则三棱镜的折射率为( )A. B.C. D.2听课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3 (2022·江苏卷·12)如图所示,两条距离为D的平行光线,以入射角θ从空气射入平静水面,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求:(1)水的折射率n;(2)两条折射光线之间的距离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二 全反射1.光密介质与光疏介质介质 光密介质 光疏介质折射率 大 小光速 小 大相对性 若n甲>n乙,则甲相对乙是________介质 若n甲<n丙,则甲相对丙是________介质2.全反射(1)定义:光从______介质射入______介质时,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折射光线______,只剩下反射光线的现象.(2)条件:①光从________介质射向________介质.②入射角________________临界角.(3)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若光从介质(折射率为n)射向真空或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C,由n=,得sin C=________.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越________.3.光导纤维光导纤维的原理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如图).1.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是相对而言的.同一种介质,相对于其他不同的介质,可能是光密介质,也可能是光疏介质.( )2.只要入射角足够大,就能发生全反射.( )3.光线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现象.( )分析综合问题的基本思路(1)判断光线是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还是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2)判断入射角是否大于或等于临界角,明确是否会发生全反射现象.(3)画出反射、折射或全反射的光路图,必要时还可应用光路的可逆原理画出光路图,然后结合几何知识推断和求解相关问题.例4 (2023·江苏南通市高三检测)“水流导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长直开口透明塑料瓶内装有适量清水,在其底侧开一小孔,水从小孔流出形成弯曲不散开的水流,用细激光束透过塑料瓶水平射向该小孔,观察实验现象.则( )A.减小激光的强度,“水流导光”现象更明显B.改用频率更低的激光,“水流导光”现象更明显C.改用折射率较大的液体,“水流导光”现象更明显D.随着瓶内清水高度的降低,“水流导光”现象更明显听课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5 (2023·江苏苏州市模拟)以光纤通讯为基础,我国千兆宽带已经进入很多家庭,在进入小区的光纤控制箱中,光纤绕成图示形状,已知光纤的折射率为n=,其直径为d.(1)求该光纤的临界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平行轴线射入的一束光通过圆弧部分不发生漏光,求内圆弧半径的最小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三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综合应用例6 (2022·河北卷·16(2))如图,一个半径为R的玻璃球,O点为球心.球面内侧单色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在A点射出,出射光线AB与球直径SC平行,θ=30°.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求:(1)玻璃的折射率;(2)从S发出的光线经多次全反射回到S点的最短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7 (2022·全国甲卷·34(2))如图,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为一棱镜的横截面,M为AB边的中点.在截面所在的平面,一光线自M点射入棱镜,入射角为60°,经折射后在BC边的N点恰好发生全反射,反射光线从CD边的P点射出棱镜,求棱镜的折射率以及P、C两点之间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十四章 光考情分析 光的折射 2022·湖北卷·T14 2022·浙江1月选考·T11 2022·江苏卷·T12 2021·湖南卷·T16(2) 2021·浙江6月选考·T12光的折射与全反射的综合应用 2022·辽宁卷·T5 2022·河北卷·T16(2) 2022·广东卷·T16(2) 2022·重庆卷·T16(2) 2022·山东卷·T7 2022·浙江6月选考·T8 2021·广东卷·T16(2) 2021·河北卷·T16(2) 2021·辽宁卷·T4 2020·浙江7月选考·T13 2020·山东卷·T3光的干涉和衍射 2022·浙江6月选考·T4 2022·山东卷·T10 2021·江苏卷·T6 2021·浙江6月选考·T16 2020·山东卷·T3 2020·北京卷·T1 2019·北京卷·T14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的综合应用 2021·湖北卷·T5 2021·北京卷·T2实验: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2019·天津卷·T9(2)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2021·浙江6月选考·T17(2)试题情境 生活实践类 全反射棱镜、光导纤维、增透膜、偏振滤光片、激光等学习探究类 折射定律、全反射、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光的干涉现象、光的衍射、光的偏振现象、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第1讲 光的折射 全反射目标要求 1.理解折射率的概念,掌握光的折射定律.2.掌握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并会用全反射的条件进行相关计算.考点一 折射定律 折射率1.折射定律(1)内容:如图所示,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2)表达式:=n12(n12为比例常数).2.折射率(1)定义式:n=.(2)计算公式:n=.因为v1.无论是光的折射,还是反射,光路都是可逆的.( √ )2.入射角越大,折射率越大.( × )3.若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它的传播速度一定增大.( × )4.根据n=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成反比.( √ )1.对折射率的理解(1)折射率的大小不仅反映了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也反映了光在该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大小v=.(2)折射率的大小不仅与介质本身有关,还与光的频率有关.①同一种介质中,频率越大的光折射率越大,传播速度越小.②同一种光,在不同介质中虽然波速、波长不同,但频率相同.2.光路的可逆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如果让光线逆着原来的折射光线射到界面上,光线就会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发生折射.3.平行玻璃砖、三棱镜和圆柱体(球)对光路的控制特点平行玻璃砖 三棱镜 圆柱体(球)对光线的作用 通过平行玻璃砖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但要发生侧移 通过三棱镜的光线经两次折射后,出射光线向棱镜底面偏折 圆界面的法线是过圆心的直线,光线经过两次折射后向圆心偏折例1 如图所示,两细束平行的单色光a、b射向同一块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的上表面,最终都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已知玻璃对单色光b的折射率较小,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a光束在玻璃砖中传播速度比b光大B.从玻璃砖下表面射出后,两束光不一定平行C.从玻璃砖下表面射出后,两束光之间的距离一定增大了D.从玻璃砖下表面射出后,两束光之间的距离可能和射入前相同答案 C解析 玻璃对单色光b的折射率较小,那么光路图如图所示,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v=,因为玻璃对单色光b的折射率较小,所以a光束在玻璃砖中传播速度比b光小,故A错误;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下表面出射角等于上表面的入射角,即两束光下表面的出射角相等,故从玻璃砖下表面射出后,两束光仍然平行,故B错误;由于a光的折射率大,偏折程度大,从下表面射出后沿水平方向侧移的距离大,故两束光从下表面射出后,两束光之间的距离一定增大,故C正确,D错误.例2 (2023·江苏省联考)如图所示,等腰三棱镜ABC的顶角∠A=30°,一束单色光与AB成30°角射入三棱镜,恰能垂直AC射出,则三棱镜的折射率为( )A. B.C. D.2答案 B解析 恰能垂直AC射出,则在AB界面的折射角为r=∠A=30°,在AB界面的入射角为i=90°-30°=60°,三棱镜的折射率n==,故选B.例3 (2022·江苏卷·12)如图所示,两条距离为D的平行光线,以入射角θ从空气射入平静水面,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求:(1)水的折射率n;(2)两条折射光线之间的距离d.答案 (1)tan θ (2)Dtan θ解析 (1)设折射角为γ,根据几何关系可得γ=90°-θ根据折射定律可得n=联立可得n=tan θ(2)如图所示根据几何关系可得d=·sin θ=Dtan θ.考点二 全反射1.光密介质与光疏介质介质 光密介质 光疏介质折射率 大 小光速 小 大相对性 若n甲>n乙,则甲相对乙是光密介质 若n甲<n丙,则甲相对丙是光疏介质2.全反射(1)定义: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折射光线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的现象.(2)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3)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若光从介质(折射率为n)射向真空或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C,由n=,得sin C=.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越小.3.光导纤维光导纤维的原理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如图).1.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是相对而言的.同一种介质,相对于其他不同的介质,可能是光密介质,也可能是光疏介质.( √ )2.只要入射角足够大,就能发生全反射.( × )3.光线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现象.( × )分析综合问题的基本思路(1)判断光线是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还是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2)判断入射角是否大于或等于临界角,明确是否会发生全反射现象.(3)画出反射、折射或全反射的光路图,必要时还可应用光路的可逆原理画出光路图,然后结合几何知识推断和求解相关问题.例4 (2023·江苏南通市高三检测)“水流导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长直开口透明塑料瓶内装有适量清水,在其底侧开一小孔,水从小孔流出形成弯曲不散开的水流,用细激光束透过塑料瓶水平射向该小孔,观察实验现象.则( )A.减小激光的强度,“水流导光”现象更明显B.改用频率更低的激光,“水流导光”现象更明显C.改用折射率较大的液体,“水流导光”现象更明显D.随着瓶内清水高度的降低,“水流导光”现象更明显答案 C解析 减小激光的强度,激光全反射的临界角不变,现象不会改变,故A错误;改用频率更低的激光,激光全反射的临界角变大,“水流导光”现象减弱,故B错误;改用折射率较大的液体,激光全反射的临界角变小,“水流导光”现象更明显,故C正确;随着瓶内清水高度的降低,则从孔中射出的水流速度会变小,水流轨迹会变得弯曲,激光在水和空气界面处的入射角会变小,“水流导光”现象会减弱,故D错误.例5 (2023·江苏苏州市模拟)以光纤通讯为基础,我国千兆宽带已经进入很多家庭,在进入小区的光纤控制箱中,光纤绕成图示形状,已知光纤的折射率为n=,其直径为d.(1)求该光纤的临界角;(2)若平行轴线射入的一束光通过圆弧部分不发生漏光,求内圆弧半径的最小值.答案 (1)45° (2)(+1)d解析 (1)根据临界角公式sin C==,则该光纤的临界角为C=45°(2)如图所示最内侧光线最容易漏光,则根据几何知识有sin θ=sin C==,故内圆弧半径的最小值为r=(+1)d.考点三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综合应用例6 (2022·河北卷·16(2))如图,一个半径为R的玻璃球,O点为球心.球面内侧单色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在A点射出,出射光线AB与球直径SC平行,θ=30°.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求:(1)玻璃的折射率;(2)从S发出的光线经多次全反射回到S点的最短时间.答案 (1) (2)解析 (1)光路图如图所示,根据几何关系可知i1=θ=30°,i2=60°根据折射定律有n=解得n=(2)设全反射的临界角为C,则sin C==光在玻璃球内的传播速度有v=根据几何关系可知当θ=45°时,即光路为圆的内接正方形,从S发出的光线经多次全反射回到S点的时间最短,则正方形的边长x=R,则最短时间为t==.例7 (2022·全国甲卷·34(2))如图,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为一棱镜的横截面,M为AB边的中点.在截面所在的平面,一光线自M点射入棱镜,入射角为60°,经折射后在BC边的N点恰好发生全反射,反射光线从CD边的P点射出棱镜,求棱镜的折射率以及P、C两点之间的距离.答案 a解析 设光线在AB面的折射角为θ,则有sin 60°=nsin θ,由题知,光线经折射后在BC边的N点恰好发生全反射,则有sin C=,C=90°-θ联立解得tan θ=,n=根据几何关系有tan θ==解得NC=a-BN=a-再由tan θ=,解得PC=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十四章 实验十三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docx 第十四章 实验十四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docx 第十四章 第1讲 光的折射 全反射.docx 第十四章 第2讲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