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备考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5 基因的分离定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备考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5 基因的分离定律

资源简介

备考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5 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选择题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C.子一代全为显性性状
D.相对性状随等位基因的分开而分离
2.(2023高一下·南溪期末)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适用于哪些生物(  )
①噬菌体②乳酸菌③豌豆④蓝藻⑤蚜虫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3.(2023高二上·梅河口开学考)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男孩,该男孩母亲和父亲的基因型分别是(  )
A.XBXBXBY B.XBXbXBY C.XBXBXbY D.XBXbXbY
4.(2023高二上·梅河口开学考)下列关于遗传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纯合子与纯合子杂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红花与白花杂交,F1全为红花,否定了融合遗传
D.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5.(2023高一下·花都期中)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R、r表示)。根据以下杂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杂交组合 后代性状
一 红花①×白花② 全为红花
二 红花③×红花④ 红花与白花数量比约为3∶1
A.白花②的基因型为Rr B.红花①的基因型为Rr
C.红花③与红花④的基因型不同 D.红花①与红花④的基因型不同
6.(2023高二上·泸县开学考)小麦抗病和不抗病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两个抗病亲本杂交,子代的表现型有抗病和不抗病,其比例为3:1。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
A.仅一个亲本是纯合子 B.不抗病为显性性状
C.两个亲本都是杂合子 D.亲本的基因型不确定
7.一只基因型为Bb的白毛公羊与多只基因型为bb的黑毛母羊测交,子代中白毛羊与黑毛羊的比例接近于(  )
A.1∶2 B.1∶1 C.2∶1 D.3∶1
8.(2023高一下·昭通期末)在番茄中,红果色(R)对黄果色(r)为显性,下列杂交可以产生2种基因型和2种表现型的是(  )
A.RR×rr B.Rr×rr C.Rr×Rr D.Rr×RR
9.(2023高一下·马鞍山期末)将高茎(DD)豌豆和矮茎(dd)豌豆间行种植,矮茎豌豆的子一代表型为(  )
A.都是矮茎 B.都是高茎
C.高茎与矮茎的比例是1:1 D.高茎与矮茎的比例是3:1
10.(2023高一下·花都期中)下列是糯性玉米与非糯性玉米的四组杂交实验及其结果,据此能确定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杂交组合是(  )
①糯性玉米×糯性玉米→全为糯性玉米②糯性玉米×非糯性玉米→全为糯性玉米③糯性玉米×糯性玉米→298株糯性玉米和103株非糯性玉米④糯性玉米×非糯性玉米→107株糯性玉米和101株非糯性玉米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11.(2023高二上·梅河口开学考)苦瓜植株中含一对等位基因D和d,其中D基因纯合的植株不能产生卵细胞,而d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不能正常发育,杂合子植株完全正常。现有基因型为Dd的苦瓜植株若干做亲本,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如果每代均自交直至F2,则F2植株中基因型为dd植株所占比例为1/4
B.如果每代均自交直至F2,则F2植株中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1/2
C.如果每代均自由交配直至F2,则F2植株产生D的配子的比例为1/2
D.如果每代均自由交配直至F2,则F2植株中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1/2
12.(2023高一下·深圳期末)羊的黑毛与白毛是一对具有完全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研究人员进行如下实验,统计后代的数量足够多。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黑羊与黑羊杂交,若后代只有黑羊,则双亲都是纯合子
B.黑羊与白羊杂交,若后代只有黑羊,则黑毛为显性性状
C.白羊与黑羊杂交,若后代只有白羊,则双亲均为杂合子
D.白羊和白羊杂交,若后代只有白羊,则白毛为隐性性状
13.(2023高一下·高碑店月考)Y(黄色)和y(白色)是位于某种蝴蝶常染色体上控制体色的一对等位基因,雄性有黄色和白色,雌性只有白色。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从其子代表型判断出性别的是(  )
A.♀Yy×♂Yy B.♀Yy×♂yy C.♀yy×♂YY D.♀yy×♂yy
14.(2023高一下·临泉月考)摩尔根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图的杂交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亲本白眼雄果蝇能产生两种比例相同的配子
B.F2中的红眼雌果蝇全部为杂合子
C.F2中红眼与白眼比例为3:1,符合分离定律
D.F1全为红眼,说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
15.(2023高一下·浙江期中)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采用严密的实验分析方法,独特的科学思维方式,应用“假说演绎”法,成功地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正交、反交验证了假说的成立
B.在进行杂交实验时,需要进行一次套袋
C.通过测交实验可以测定待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
D.“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产生配子时会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属于孟德尔的假说内容
16.(2023高一下·兖州期中)下列事实可作为验证分离定律最直接的证据的是(  )
A.显微镜观察计数,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
B.杂合子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C.测交实验,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D.杂合子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2:1
17.(2023高一下·辽源月考)如果绵羊的白色遗传因子(B)对黑色遗传因子(b)是显性,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黑色小绵羊,请问:白色公羊、白色母羊和黑色小绵羊的遗传组成分别为 (  )
A.Bb、Bb、bb B.BB、Bb、bb C.BB、BB、Bb D.Bb、BB、bb
18.(2023高一下·辽源月考)下列关于分离现象的假说不正确的是 (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19.(2023高一下·龙华期中)浅浅的小酒窝,笑起来像花儿一样美。酒窝是由人类常染色体的单基因所决定,属于显性遗传。甲、乙分别代表有、无酒窝的男性,丙、丁分别代表有、无酒窝的女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乙与丁结婚,生出的所有孩子都无酒窝
B.若甲与丙结婚,生出的孩子一定都有酒窝
C.若乙与丙结婚,生出的孩子有酒窝的概率为50%
D.若甲与丁结婚,生出一个无酒窝的男孩,则甲的基因型可能是纯合的
20.(2023高一下·西安期中)下列关于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B.两纯合子杂交后代依然是纯合子
C.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D.杂合子测交可验证基因分离定律
二、多项选择题
21.(2023高一下·商洛期末)栝楼是雌雄同株植物,其叶形有近圆形和心形,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含心形叶基因的花粉有50%不育。让纯合近圆形叶植株与纯合心形叶植株杂交,F1全为近圆形叶植株,F1自由传粉得F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2中有两种叶形的植株
B.F2中有三种基因型的植株
C.F2植株中,近圆形叶:心形叶=5:1
D.F2近圆形叶植株中,纯合子占1/2
22.(2023高一下·安阳月考)玉米为雌雄异花的植物,豌豆是雌雄同花的植物,若将高茎(Dd)和矮茎(dd)按1:1的比例在自然状态下间行种植,不考虑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矮茎玉米上所结的种子即F1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B.矮茎豌豆上所结的种子即F1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C.理论上高茎玉米上所结种子即F1中高茎:矮茎为5:3
D.理论上高茎豌豆上所结种子即F1中高茎:矮茎为3:1
23.(2023高一下·常熟期中)某植物花色有红色和白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Bb的红花个体自交,F1中红花:白花=3:1.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已知亲本产生4种配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基因A、a和基因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该红花植株进行测交,子代中红花:白花=3:1
C.从F1中随机选择一株白花植株自交,子代全为白花
D.F1红花植株中,自交后子代全为红花的占1/3
24.(2023高一下·宿州期中)有一种家鼠,用黄色鼠和灰色鼠杂交,得到的子一代中黄色和灰色两种鼠的数量比是1︰1.子一代中的黄色鼠自由交配,子二代中的黄色鼠和灰色鼠的数量比是2︰1.下列推断和分析,正确的是(  )
A.家鼠皮毛颜色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B.该种家鼠中黄色个体一定为杂合子
C.显性纯合子可能在胚胎时期已死亡
D.家鼠的这对性状中黄色对灰色为显性
25.(2023高一下·巢湖期中)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隐性基因控制
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三、非选择题
26.(2023高一下·蚌埠期末)豌豆子叶黄色、绿色受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现进行了下列四组杂交实验:
①黄色×黄色→黄色②黄色×绿色→黄色,绿色③黄色×黄色→黄色,绿色④绿色×绿色→绿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   组的结果能判断   为显性性状。
(2)第③组子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理论上为   ,子代的黄色豌豆中杂合子占   。
(3)将第③组子代中的一株子叶为黄色的豌豆与绿色的豌豆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   。
27.(2023高一下·洛阳月考)在玉米中,高茎与矮茎性状分别由遗传因子G、g控制,将植株A,B,C,D,E,F分四组进行杂交,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杂交子代
高茎 矮茎 总植株数
①A×B 213 69 282
②C×D 0 275 275
③E×A 162 158 320
④F×D 301 0 301
(1)遗传因子G、g的遗传符合   定律,该定律的含义是: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   。
(2)植株A的基因型为   ,植株E的基因型为   ,植株F的基因型为   。
(3)若植株B与植株D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   。
28.(2023高一下·南宁期末)下表是大豆的花色四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若控制花色的遗传因子用D、d表示。请分析表格回答问题:
组合 亲本表型 F1的表型和植株数目
紫花 白花
一 紫花×白花 405 411
二 白花×白花 0 820
三 紫花×紫花 1240 413
(1)该性状的遗传遵循   定律。组合一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
(2)组合三的后代中,同时出现紫花和白花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组合三F1的紫花中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
(3)杂交过程中需要进行套袋处理,目的是   。
(4)若组合三自交时,假设含有隐性配子的雄配子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是   。
29.(2023高一下·兴宁月考)豚鼠的毛色中,白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有编号为①~⑨的9只豚鼠,其中编号是奇数的为雄性,编号是偶数的为雌性。已知①×②→③和④,⑤×⑥→⑦和⑧,④×⑦→⑨,③和⑧是白色,其余的均为黑色。用B、b分别表示其显、隐性基因。请作答:
(1)豚鼠的毛色中,   是显性性状。
(2)个体④的基因型是   。
(3)个体⑦为杂合子的概率为   。
(4)若利用以上豚鼠检测⑨的基因型,可采取的方法是   ,预期结果和结论是   。
30.(2023高一下·河北期中)喷瓜是一种装饰篱栅、墙垣的良好材料,其性别由三个复等位基因(指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的2种以上的等位基因)D1、D2、D3决定,相关基因型与性别如下表所示,喷瓜的不同性别视为不同表型。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型 D1D2 D1D3 D2D2 D2D3 D3D3
性别 雄株 雄株 两性植株 两性植株 雌株
(1)D1、D2、D3这三个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   (用“>”表示)。
(2)选取某株两性植株进行自交,若后代只有一种表型,则该两性植株的基因型为   ;若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该两性植株的基因型为   ,其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3)若选取一株雄株与一株雌株进行杂交,子代的表型最多有2种,则所选取的雄株的基因型为   。
(4)若随机选取两株植株进行杂交,子代有3种表型,则这两株植株的基因型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故答案为:B。
【分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
2.【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适用于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①噬菌体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没有染色体,其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②乳酸(杆)菌和④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即没有染色体,即基因是环状的DNA,其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③豌豆和⑤蚜虫是真核生物,有真正的细胞核,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故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适用①②④,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德尔的遗传规律适用于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而原核生物、病毒以及真核生物的质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3.【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色盲致病基因用b表示,色觉正常基因用B表示,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色盲的孩子,则母亲的基因为XBXb,父亲的基因为XBY。其遗传图解如下:
从遗传图解看出,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男孩,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的X染色体。
故A、C、D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因此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色盲的孩子,则色盲是隐性性状,控制色盲的基因是隐性基因,色觉正常基因是显性基因,色盲是一种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4.【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两纯合子杂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aa→Aa,A不符合题意;
B、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未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子二代的隐性纯合子能表现隐性性状,B符合题意;
C、 红花与白花杂交,F1全为红花,说明红花对白花完全显性,否定了融合遗传,C不符合题意;
D、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的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的现象。
(2)纯合子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遗传。
(3)杂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
(4)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未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5.【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B、 杂交组合一中,红花①× 白花②→后代全为红花,说明红花相对于白花是显性性状,则①的基因型为RR,②的基因型为rr,AB错误;
C、 杂交组合二中,红花③×红花④→后代性状分离为3 ∶ 1,说明③④的基因型均为Rr,C错误;
D、①的基因型为RR,④的基因型为Rr,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分析题表: 杂交组合一中,红花①× 白花②→后代均为红花,说明红花是显性性状,白花是隐性性状; 杂交组合二中,红花③×红花④→后代性状分离为3 ∶ 1,说明③④都是杂合体。
6.【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由题干“ 两个抗病亲本杂交,子代的表现型有抗病和不抗病 ”,可知抗病对不抗病是显性。
A、如果仅一个亲本是纯合子,则后代中不会出现不抗病个体,与题干不符,A错误;
B、由题干可知,不抗病是隐性性状,B错误;
C和D、当两个亲代都是杂合子时,后代中的表现型有抗病和不抗病,其比例为3:1 ,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7.【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用B、b表示相关基因,白毛公羊Bb与黑毛母羊bb测交,子代中白毛羊与黑毛羊的比例接近于1:1。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亲代基因型、表现型正推或反推子代基因型、表现型。
8.【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RR×rr,后代基因型为Rr,表现为红果色,A不符合题意;
B、Rr×rr,后代基因型为Rr和rr,表现为红果色和黄果色,B符合题意;
C、Rr×Rr,后代基因型为RR、Rr、rr,表现为红果色和黄果色,C不符合题意;
D、Rr×RR,后代基因型为RR、Rr,表现为红果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点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9.【答案】A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豌豆是自花且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因此将高茎(DD)豌豆和矮茎(dd)豌豆间行种植,矮茎豌豆的子一代表型均为矮茎,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之一就是豌豆是雌雄同株两性花,且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10.【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①糯性玉米×糯性玉米→全为糯性玉米,糯性玉米可能是显性也可能是隐性;
②糯性玉米 × 非糯性玉米→全为糯性玉米,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即糯性为显性;
③糯性玉米×糯性玉米→298株糯性玉米和103株非糯性玉米,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即糯性为显性;
④糯性玉米 × 非糯性玉米→107株糯性玉米和101株非糯性玉米,出现测交比例,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
所以 ②③ 可判断显隐性状。
故答案为:B。
【分析】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①杂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②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11.【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B、根据题意,基因D纯合的植株不能产生卵细胞,而d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不能正常发育,因此每代中只有Dd可以自交的到F2,因此F2植株为 DD:Dd:dd=1:2:1,因此F2植株中dd植株所占比例为1/4,其中正常植株为Dd,所占比例为1/2,A、B均不符合题意;
C、D、基因型为Dd的个体进行自由交配时,由于D基因纯合的植株不能产生卵细胞,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d=1:2;由于dd不能产生正常的精子,因此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d=2:1,所以,自由交配直至F2,dd的比例=2/3x1/3=2/9,DD的比例=1/3x2/3=2/9,正常植株(Dd)的比例为5/9,则F2植株中D基因的频率为1/2,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杂合子自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显纯合子:杂合子:隐性纯合子=1:2:1。
12.【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黑羊与黑羊杂交,若后代只有黑羊,不一定双亲都是纯合子,可能双亲有一方为杂合子,故A错误;
B、黑羊与白羊杂交,若后代只有黑羊,则黑羊为显性性状,故B正确;
C、白羊与黑羊杂交,若后代只有白羊,则双亲可能都是纯合子,不可能全是杂合子,故C错误;
D、白羊与白羊杂交,若后代只有白羊,则白羊可能是隐性性状也可能是显性性状,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方法:
(1)定义法
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隐而未现的另一种性状叫隐性性状。在应用定义法判断时,一定要满足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都是纯种这个条件。
(2)性状分离法:
某一性状的个体自交,或具有相同性状的一对亲本杂交,子二代既出现了与亲本相同的性状,又出现了一种不同于亲本的新性状,这种现象叫性状分离,与亲本相同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且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
(3)性状分离比法
由基因的分离定律得知,在性状分离现象中,子代显性和隐性性状的分离比应为3∶1,故在子代3∶1的性状分离比中,占3/4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占1/4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13.【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该组合的子代有YY( ♀ 黄色, ♂ 白色),Yy(♀黄色,♂白色),yy(♀白色,♂白色),雄性既有白色又有黄色,无法判断,A错误;
B、该组合的子代有Yy(♀黄色,♂白色),yy(♀白色,♂白色)雄性既有白色又有黄色,无法判断,B错误;
C、该组合的子代有Yy(♀黄色,♂白色),雄性为黄色,雌性为白色,可以判断,C正确;
D、该组合的子代有yy(♀白色,♂白色),雄性雌性都为白色,无法判断,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Y(黄色)和y(白色)是位于某种蝴蝶常染色体上控制体色的一对等位基因, 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得到子代的基因型,再用 题目中“雄性有黄色和白色,雌性只有白色“ 进行子代性状现的判断,再结合性别进行做题。
14.【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A、设基因为 A、 a,白眼雄蝇(XaY)与红眼雌蝇(XAXA)杂交,F1全部为红眼果蝇(XAXa、XAY),雌、雄比例为1:1,由此可知:亲本白眼雄蝇(XaY)可产生两种比例相同的配子:Xa和Y,比例1:1,A不符合题意;
B、F1中红眼果蝇(XAXa、XAY),自由交配,F2代出现性状分离:XAXA、XAX 、XAY、XaY,其中,红眼雌果蝇有两种:XAXA、XAX ,不全是杂合子,B符合题意;
C、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子一代的红眼雌雄果蝇进行交配,子二代红眼:白眼=3:1,该比例证明了该实验符合基因分离定律,C不符合题意;
D、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中,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的杂交实验,子一代全为红眼,这一结果表明了红眼对白眼为显性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
【分析】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子一代全为红眼,然后再用子一代的红眼雌雄果蝇进行交配,结果子二代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既有红眼也有白眼,且红眼(雌、雄):白眼(雄)=3:1。该比例符合基因分离定律,所不同的是白眼性状的表现与性别相关联,之后运用测交的方法,验证了该结论,证实了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5.【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A C、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对假说进行验证,一般可通过测交来确定待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B、豌豆杂交实验中,在去雄之后进行一次套袋,人工传粉后再一次进行套袋,共两次套袋,B不符合题意;
D、孟德尔在那个时代还未认识到基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假说内容是: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16.【答案】A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由分离定律可知,杂合子产生两种类型比例相等的配子,利用显微镜观察计数,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可作为证明分离定律的直接证据,A正确;
B、杂合子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不能推测杂合子产生的两种等量配子,B错误;
C、测交实验,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间接证明杂合子产生的两种等量配子,C错误;
D、杂合子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2:1,不能推测杂合子产生的两种等量配子,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验证:依据杂合子的遗传特性,若能推测出该杂合子产生的两种等量配子,则可说明该杂合子在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即可验证该基因遵循分离定律。
17.【答案】A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已知绵羊的白色遗传因子(B)对黑色遗传因子(b)是显性,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黑色小绵羊,黑色小绵羊的基因型为bb,由此可知,亲代白色绵羊的基因型为Bb,所以白色公羊、白色母羊和黑色小绵羊的遗传组成分别为Bb、Bb、bb,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8.【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属于假说的内容,A正确 ;
B、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单存在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B错误;
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C正确 ;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的内容,D正确 。
故答案为:B。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19.【答案】A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由题意可知:酒窝是由人类常染色体的单基因所决定,属于显性遗传。乙和丁均为无酒窝,基因型为aa,两者结婚生出的孩子基因型均为aa,表现为无酒窝,A正确;
B、甲和丙均为有酒窝,基因型为AA或Aa,若两者基因型均为Aa,则生出的孩子基因型可能为aa,表现为无酒窝,B错误;
C、乙为无酒窝男性基因型为aa,丙为有酒窝女性基因型为AA或Aa。因丙个体基因型不能确定,故不能确定生出的孩子有酒窝的概率,C错误;
D、甲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丁基因型为aa,生出基因型为aa的无酒窝的男孩,则甲的基因型一定是杂合子Aa,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由题意可知:酒窝是由人类常染色体的单基因所决定,属于显性遗传,因此酒窝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假设控制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则有酒窝为AA和Aa,无酒窝为aa。
20.【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纯合子能稳定遗传,其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A正确;
B、两个纯合子个体杂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如BB和bb杂交后代为Bb,B错误;
C、杂合子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如Bb自交后出现BB、Bb、bb三种基因型个体,C正确;
D、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测交,由于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根据测交子代为1:1的性状比,可以间接体现杂合子能够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且比例相等,所以杂合子测交可以用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1.【答案】A,B,C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假设控制叶形的基因为A和a,由题干“ 纯合近圆形叶植株与纯合心形叶植株杂交,F1全为近圆形叶植株 ”说明圆形也是显性性状,且F1的基因型是Aa,由于含心形叶基因的花粉有50%不育,所以雄配子的比例为A:a=2:1 ,雌配子A:a=1:1 , F1自由传粉得F2,则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2:3:1
A、由上述分析可知, F2中有两种叶形的植株,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 F2中有三种基因型的植株,B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 ,F2植株中,近圆形叶:心形叶=5:1 ,C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 F2近圆形叶植株中,纯合子占2/5,D错误;
故答案为:A、B、C。
【分析】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2.【答案】A,C,D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矮茎玉米既可自交,产生的F1为矮茎,也可与高茎的花粉受精,产生的F1为高茎,A符合题意;
B、矮茎豌豆只能进行自交,产生的F1均为矮茎,B不符合题意;
C、高茎玉米既可自交(Dd自交后代Dd:dd=3:1),也可与矮茎杂交(Ddxdd→Dd:dd=1:1),理论上高茎玉米上所结种子即F1中高茎:矮茎=5:3,C符合题意;
D、高茎豌豆只能自交(Dd自交后代Dd:dd=3:1),理论上高茎豌豆上所结种子即F1中高茎:矮茎为3:1,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C D。
【分析】(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不会杂交,只能自交所以隐性性状(矮茎)植株上获得F1的性状仍然是矮茎;
(2)玉米自然状态下既有杂交也有自交,玉米的花粉可自由掉落到别的玉米植株上,如果玉米自交则隐性性状(矮茎)植株上获得F1的性状是矮茎,如果是杂交,则高茎的花粉落在矮茎植株以后获得F1的性状是高茎。
23.【答案】C,D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题干信息指出基因型为AaBb的红花个体自交,F1中红花:白花=3:1,但是亲本产生4种配子,由此推测两对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但是只需要一对基因(假设A、a)杂合即表现为红花,故红花基因型为A___;白花基因型为aa_ _。
A、题干信息指出基因型AaBb的亲本能够产生4种配子,可判断A、a与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该红花植株进行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子代中红花:白花=1:1,B错误 ;
C、从F1中随机选择一株白花植株(aa_ _)自交,由于白花植株不含基因A,所以自交产生的子代全为白花,C正确;
D、F1红花植株中,自交后子代全为红花,则该红花植株不含a基因,基因型必须是AA_ _,所以F1红花植株中,自交后子代全为红花的占1/3,D正确 。
故答案为:C、D。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是指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4.【答案】B,C,D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家鼠皮毛性状受到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其遗传遵循孟德尔规律,A错误;
BC、将子一代中黄色鼠交配,子二代中的黄色和灰色比例是2:1,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故黄色为显性,灰色为隐性,黄色和灰色比例是2:1,可能是由于黄色纯合致死导致的,故该种家鼠中黄色个体一定为杂合体,BC正确;
D、将子一代中黄色鼠交配,子二代中的黄色和灰色比例是2:1,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故黄色为显性,灰色为隐性,D正确。
故答案为:BCD。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将子一代中黄色鼠交配,子二代中的黄色和灰色比例是2:1,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故黄色为显性,灰色为隐性,黄色和灰色比例是2:1,可能是由于纯合致死导致的。
25.【答案】A,C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无尾猫自交多代,后代中有有尾猫和无尾猫,说明有尾相对于无尾属于隐性性状,可用A、a表示显隐性基因,A不正确;
B.有尾是隐性性状,无尾猫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隐性基因控制,B正确;
C.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即后代中表型及其比例未无尾:有尾=2:1,且每代都会出现这样的比例,说明无尾是杂合子,纯合的无尾猫在胚胎时致死,所以自交后代无尾猫中只有杂合子,C不正确;
D.无尾猫(Aa)与有尾猫(aa)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无尾):aa(有尾)=1:1,其中无尾猫约占1/2,D正确。
故答案为:AC。
【分析】根据题干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说明有尾相对于无尾是隐性性状,可用A、a表示显隐性基因;后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即后代中无尾:有尾=2:1,且每代都会出现这样的比例,由此可知无尾是杂合子,纯合的无尾猫AA在胚胎时致死,即无尾猫的基因型一定是Aa。
26.【答案】(1)③;黄色
(2)3:1;2/3
(3)黄色或黄色:绿色=1:1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1)性状相同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故由③可知绿色为隐性性状,黄色为显性性状。
(2)性状相同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故亲本为杂合子,子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理论上为3:1,子代的黄色豌豆中杂合子占2/3.
(3)第③组子代中子叶为黄色的豌豆的基因型为YY或Yy,与绿色的豌豆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全为黄色或黄色:绿色=1:1。
【分析】1、性状显隐性的判断方法: (1)性状相同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点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7.【答案】(1)分离;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Gg;gg;GG
(3)高茎:矮茎=1:1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1)从①③组杂交和测交后代的分离比可知,高茎矮茎的遗传符合分离规律,该定律的内容是: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豌豆A、E、F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Gg、gg、GG。
(3)植株B(Gg)与植株D(gg)杂交,后代Gg:gg=1:1,即高茎:矮茎=1:1。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点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8.【答案】(1)分离;Dd、dd
(2)性状分离;1/3
(3)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4)DD∶Dd∶dd=2∶3∶1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1)因为是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所以遵循分离定律;组合一后代紫花:白花为1∶1,属于测交,说明亲代紫花基因型为Dd,白花基因型为dd。
故填:分离;Dd、dd 。
(2)由于组合三中亲本均为紫色,F1中同时出现紫花与白花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组合三的亲本基因型为DdxDd,子一代显性性状为紫花,其基因型以及比例为DD∶Dd=1∶2,故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3,组合三F1的紫花中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1/3 。
故填:性状分离; 1/3 。
(3) 杂交过程中需要进行套袋处理,目的是 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
故填: 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
(4) 若组合三自交时,假设含有隐性配子的雄配子有50%的死亡率, 即雌配子 D∶d =1∶1 ,而雄配子 D∶d =1∶1/2,则 DD∶Dd∶dd=2∶3∶1 。
故填: DD∶Dd∶dd=2∶3∶1 。
【分析】(1)分离定律是运用一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所得出结论,适用于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
(2)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从组合三,紫花与紫花杂交后代出现白花,说明紫花是显性性状,白花是隐性性状,且双亲紫花均为杂合子;第一组后代紫花:白花~1∶1,相当于测交;第二组是隐性纯合子自交。
29.【答案】(1)黑色
(2)Bb或BB
(3)2/3
(4)让⑨与⑧交配;若后代出现白色,则其为杂合子;若后代全为黑色,说明其为纯合子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分离规律,杂合体之间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出来的白色是隐性,所以黑色是显性。
(2)在分离出来的白色分别是③⑧,雌雄都有与性别无关,所以毛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于①×②→③和④,③是白色,所以①②的基因型是Bb,所以④是显性BB或Bb。
(3)⑤×⑥→⑦和⑧中⑧是白色bb,所以⑤⑥基因型都是Bb,根据分离规律⑦是杂合子的概率即Bb=2/3。
(4)检测⑨的基因型,最好的办法是用测交的方法,即用⑧与之交配观察后代的表型和比例即可。若后代出现白色个体,则⑨的基因型为Bb;若后代没有出现白色个体,则⑨的基因型很可能为BB。
【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根据基因的分离规律,①×②和⑤×⑥的组合,都出现了性状分离,分离出来的白色是隐性,而白色分别是③⑧既有雌性也有雄性,与性别无关。
30.【答案】(1)D1>D2>D3
(2)D2D2;D2D3;两性植株:雌株=3:1
(3)D1D2或D1D3
(4)D1D3、D2D3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1)表格中D3D3为雌株,D1D3却是雄株,因此可以推测D1>D3,D2D2为两性植株,D1D2为雄株,所以D1>D2,D3D3为雌株,D2D3为两性植株,所以D2>D3,则 D1、D2、D3这三个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D1>D2>D3。故答案为:D1>D2>D3;
(2)选取某株两性植株进行自交,若后代只有一种表型,两性植株有D2D2和D2D3两种,当D2D2自交时,后代全为D2D2一种表现型,当D2D3自交时,后代出现三种基因型,即D2D2:D2D3:D3D3=1 : 2 : 1,两种表现型,即两性植株:雌株=3 : 1。故答案为:D2D2;D2D3;两性植株:雌株=3 : 1;
(3)若选取一株雄株与一株雌株进行杂交,子代的表型最多有2种,雄株有D1D2和D1D3两种基因型,雌株只有D3D3一种基因型,当D1D2与D3D3杂交时,子代有两种基因型和表现型,即D1D3(雄株)、D2D3(两性植株),当D1D3与D3D3杂交时,子代有两种基因型和表现型,即D1D3(雄株)、D3D3(雌株)。故答案为:D1D2或D1D3;
(4)若随机选取两株进行杂交,子代有三种表现型,由于雌株的基因型只能为D3D3,所以父本和母本都必须含有D3,当D1D3和D2D3杂交时,子代有三种表现型,即D1D2(雄株)、D1D3(雄株)、D2D3(两性植株)、D3D3(雌株)。故答案为:D1D3、D2D3;
【分析】D3D3为雌株,D1D3却是雄株,因此可以推测D1>D3,D2D2为两性植株,D1D2为雄株,所以D1>D2,D3D3为雌株,D2D3为两性植株,所以D2>D3,则 D1、D2、D3这三个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D1>D2>D3,进行解题。
1 / 1备考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5 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选择题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C.子一代全为显性性状
D.相对性状随等位基因的分开而分离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故答案为:B。
【分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
2.(2023高一下·南溪期末)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适用于哪些生物(  )
①噬菌体②乳酸菌③豌豆④蓝藻⑤蚜虫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适用于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①噬菌体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没有染色体,其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②乳酸(杆)菌和④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即没有染色体,即基因是环状的DNA,其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③豌豆和⑤蚜虫是真核生物,有真正的细胞核,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故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适用①②④,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德尔的遗传规律适用于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而原核生物、病毒以及真核生物的质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3.(2023高二上·梅河口开学考)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男孩,该男孩母亲和父亲的基因型分别是(  )
A.XBXBXBY B.XBXbXBY C.XBXBXbY D.XBXbXbY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色盲致病基因用b表示,色觉正常基因用B表示,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色盲的孩子,则母亲的基因为XBXb,父亲的基因为XBY。其遗传图解如下:
从遗传图解看出,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男孩,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的X染色体。
故A、C、D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因此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色盲的孩子,则色盲是隐性性状,控制色盲的基因是隐性基因,色觉正常基因是显性基因,色盲是一种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4.(2023高二上·梅河口开学考)下列关于遗传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纯合子与纯合子杂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红花与白花杂交,F1全为红花,否定了融合遗传
D.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两纯合子杂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aa→Aa,A不符合题意;
B、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未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子二代的隐性纯合子能表现隐性性状,B符合题意;
C、 红花与白花杂交,F1全为红花,说明红花对白花完全显性,否定了融合遗传,C不符合题意;
D、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的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的现象。
(2)纯合子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遗传。
(3)杂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
(4)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未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5.(2023高一下·花都期中)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R、r表示)。根据以下杂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杂交组合 后代性状
一 红花①×白花② 全为红花
二 红花③×红花④ 红花与白花数量比约为3∶1
A.白花②的基因型为Rr B.红花①的基因型为Rr
C.红花③与红花④的基因型不同 D.红花①与红花④的基因型不同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B、 杂交组合一中,红花①× 白花②→后代全为红花,说明红花相对于白花是显性性状,则①的基因型为RR,②的基因型为rr,AB错误;
C、 杂交组合二中,红花③×红花④→后代性状分离为3 ∶ 1,说明③④的基因型均为Rr,C错误;
D、①的基因型为RR,④的基因型为Rr,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分析题表: 杂交组合一中,红花①× 白花②→后代均为红花,说明红花是显性性状,白花是隐性性状; 杂交组合二中,红花③×红花④→后代性状分离为3 ∶ 1,说明③④都是杂合体。
6.(2023高二上·泸县开学考)小麦抗病和不抗病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两个抗病亲本杂交,子代的表现型有抗病和不抗病,其比例为3:1。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
A.仅一个亲本是纯合子 B.不抗病为显性性状
C.两个亲本都是杂合子 D.亲本的基因型不确定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由题干“ 两个抗病亲本杂交,子代的表现型有抗病和不抗病 ”,可知抗病对不抗病是显性。
A、如果仅一个亲本是纯合子,则后代中不会出现不抗病个体,与题干不符,A错误;
B、由题干可知,不抗病是隐性性状,B错误;
C和D、当两个亲代都是杂合子时,后代中的表现型有抗病和不抗病,其比例为3:1 ,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7.一只基因型为Bb的白毛公羊与多只基因型为bb的黑毛母羊测交,子代中白毛羊与黑毛羊的比例接近于(  )
A.1∶2 B.1∶1 C.2∶1 D.3∶1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用B、b表示相关基因,白毛公羊Bb与黑毛母羊bb测交,子代中白毛羊与黑毛羊的比例接近于1:1。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亲代基因型、表现型正推或反推子代基因型、表现型。
8.(2023高一下·昭通期末)在番茄中,红果色(R)对黄果色(r)为显性,下列杂交可以产生2种基因型和2种表现型的是(  )
A.RR×rr B.Rr×rr C.Rr×Rr D.Rr×RR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RR×rr,后代基因型为Rr,表现为红果色,A不符合题意;
B、Rr×rr,后代基因型为Rr和rr,表现为红果色和黄果色,B符合题意;
C、Rr×Rr,后代基因型为RR、Rr、rr,表现为红果色和黄果色,C不符合题意;
D、Rr×RR,后代基因型为RR、Rr,表现为红果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点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9.(2023高一下·马鞍山期末)将高茎(DD)豌豆和矮茎(dd)豌豆间行种植,矮茎豌豆的子一代表型为(  )
A.都是矮茎 B.都是高茎
C.高茎与矮茎的比例是1:1 D.高茎与矮茎的比例是3:1
【答案】A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豌豆是自花且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因此将高茎(DD)豌豆和矮茎(dd)豌豆间行种植,矮茎豌豆的子一代表型均为矮茎,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之一就是豌豆是雌雄同株两性花,且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10.(2023高一下·花都期中)下列是糯性玉米与非糯性玉米的四组杂交实验及其结果,据此能确定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杂交组合是(  )
①糯性玉米×糯性玉米→全为糯性玉米②糯性玉米×非糯性玉米→全为糯性玉米③糯性玉米×糯性玉米→298株糯性玉米和103株非糯性玉米④糯性玉米×非糯性玉米→107株糯性玉米和101株非糯性玉米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①糯性玉米×糯性玉米→全为糯性玉米,糯性玉米可能是显性也可能是隐性;
②糯性玉米 × 非糯性玉米→全为糯性玉米,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即糯性为显性;
③糯性玉米×糯性玉米→298株糯性玉米和103株非糯性玉米,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即糯性为显性;
④糯性玉米 × 非糯性玉米→107株糯性玉米和101株非糯性玉米,出现测交比例,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
所以 ②③ 可判断显隐性状。
故答案为:B。
【分析】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①杂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②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11.(2023高二上·梅河口开学考)苦瓜植株中含一对等位基因D和d,其中D基因纯合的植株不能产生卵细胞,而d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不能正常发育,杂合子植株完全正常。现有基因型为Dd的苦瓜植株若干做亲本,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如果每代均自交直至F2,则F2植株中基因型为dd植株所占比例为1/4
B.如果每代均自交直至F2,则F2植株中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1/2
C.如果每代均自由交配直至F2,则F2植株产生D的配子的比例为1/2
D.如果每代均自由交配直至F2,则F2植株中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1/2
【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B、根据题意,基因D纯合的植株不能产生卵细胞,而d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不能正常发育,因此每代中只有Dd可以自交的到F2,因此F2植株为 DD:Dd:dd=1:2:1,因此F2植株中dd植株所占比例为1/4,其中正常植株为Dd,所占比例为1/2,A、B均不符合题意;
C、D、基因型为Dd的个体进行自由交配时,由于D基因纯合的植株不能产生卵细胞,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d=1:2;由于dd不能产生正常的精子,因此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d=2:1,所以,自由交配直至F2,dd的比例=2/3x1/3=2/9,DD的比例=1/3x2/3=2/9,正常植株(Dd)的比例为5/9,则F2植株中D基因的频率为1/2,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杂合子自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显纯合子:杂合子:隐性纯合子=1:2:1。
12.(2023高一下·深圳期末)羊的黑毛与白毛是一对具有完全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研究人员进行如下实验,统计后代的数量足够多。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黑羊与黑羊杂交,若后代只有黑羊,则双亲都是纯合子
B.黑羊与白羊杂交,若后代只有黑羊,则黑毛为显性性状
C.白羊与黑羊杂交,若后代只有白羊,则双亲均为杂合子
D.白羊和白羊杂交,若后代只有白羊,则白毛为隐性性状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黑羊与黑羊杂交,若后代只有黑羊,不一定双亲都是纯合子,可能双亲有一方为杂合子,故A错误;
B、黑羊与白羊杂交,若后代只有黑羊,则黑羊为显性性状,故B正确;
C、白羊与黑羊杂交,若后代只有白羊,则双亲可能都是纯合子,不可能全是杂合子,故C错误;
D、白羊与白羊杂交,若后代只有白羊,则白羊可能是隐性性状也可能是显性性状,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方法:
(1)定义法
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隐而未现的另一种性状叫隐性性状。在应用定义法判断时,一定要满足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都是纯种这个条件。
(2)性状分离法:
某一性状的个体自交,或具有相同性状的一对亲本杂交,子二代既出现了与亲本相同的性状,又出现了一种不同于亲本的新性状,这种现象叫性状分离,与亲本相同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且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
(3)性状分离比法
由基因的分离定律得知,在性状分离现象中,子代显性和隐性性状的分离比应为3∶1,故在子代3∶1的性状分离比中,占3/4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占1/4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13.(2023高一下·高碑店月考)Y(黄色)和y(白色)是位于某种蝴蝶常染色体上控制体色的一对等位基因,雄性有黄色和白色,雌性只有白色。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从其子代表型判断出性别的是(  )
A.♀Yy×♂Yy B.♀Yy×♂yy C.♀yy×♂YY D.♀yy×♂yy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该组合的子代有YY( ♀ 黄色, ♂ 白色),Yy(♀黄色,♂白色),yy(♀白色,♂白色),雄性既有白色又有黄色,无法判断,A错误;
B、该组合的子代有Yy(♀黄色,♂白色),yy(♀白色,♂白色)雄性既有白色又有黄色,无法判断,B错误;
C、该组合的子代有Yy(♀黄色,♂白色),雄性为黄色,雌性为白色,可以判断,C正确;
D、该组合的子代有yy(♀白色,♂白色),雄性雌性都为白色,无法判断,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Y(黄色)和y(白色)是位于某种蝴蝶常染色体上控制体色的一对等位基因, 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得到子代的基因型,再用 题目中“雄性有黄色和白色,雌性只有白色“ 进行子代性状现的判断,再结合性别进行做题。
14.(2023高一下·临泉月考)摩尔根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图的杂交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亲本白眼雄果蝇能产生两种比例相同的配子
B.F2中的红眼雌果蝇全部为杂合子
C.F2中红眼与白眼比例为3:1,符合分离定律
D.F1全为红眼,说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A、设基因为 A、 a,白眼雄蝇(XaY)与红眼雌蝇(XAXA)杂交,F1全部为红眼果蝇(XAXa、XAY),雌、雄比例为1:1,由此可知:亲本白眼雄蝇(XaY)可产生两种比例相同的配子:Xa和Y,比例1:1,A不符合题意;
B、F1中红眼果蝇(XAXa、XAY),自由交配,F2代出现性状分离:XAXA、XAX 、XAY、XaY,其中,红眼雌果蝇有两种:XAXA、XAX ,不全是杂合子,B符合题意;
C、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子一代的红眼雌雄果蝇进行交配,子二代红眼:白眼=3:1,该比例证明了该实验符合基因分离定律,C不符合题意;
D、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中,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的杂交实验,子一代全为红眼,这一结果表明了红眼对白眼为显性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
【分析】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子一代全为红眼,然后再用子一代的红眼雌雄果蝇进行交配,结果子二代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既有红眼也有白眼,且红眼(雌、雄):白眼(雄)=3:1。该比例符合基因分离定律,所不同的是白眼性状的表现与性别相关联,之后运用测交的方法,验证了该结论,证实了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5.(2023高一下·浙江期中)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采用严密的实验分析方法,独特的科学思维方式,应用“假说演绎”法,成功地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正交、反交验证了假说的成立
B.在进行杂交实验时,需要进行一次套袋
C.通过测交实验可以测定待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
D.“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产生配子时会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属于孟德尔的假说内容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A C、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对假说进行验证,一般可通过测交来确定待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B、豌豆杂交实验中,在去雄之后进行一次套袋,人工传粉后再一次进行套袋,共两次套袋,B不符合题意;
D、孟德尔在那个时代还未认识到基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假说内容是: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16.(2023高一下·兖州期中)下列事实可作为验证分离定律最直接的证据的是(  )
A.显微镜观察计数,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
B.杂合子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C.测交实验,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D.杂合子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2:1
【答案】A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由分离定律可知,杂合子产生两种类型比例相等的配子,利用显微镜观察计数,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可作为证明分离定律的直接证据,A正确;
B、杂合子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不能推测杂合子产生的两种等量配子,B错误;
C、测交实验,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间接证明杂合子产生的两种等量配子,C错误;
D、杂合子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2:1,不能推测杂合子产生的两种等量配子,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验证:依据杂合子的遗传特性,若能推测出该杂合子产生的两种等量配子,则可说明该杂合子在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即可验证该基因遵循分离定律。
17.(2023高一下·辽源月考)如果绵羊的白色遗传因子(B)对黑色遗传因子(b)是显性,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黑色小绵羊,请问:白色公羊、白色母羊和黑色小绵羊的遗传组成分别为 (  )
A.Bb、Bb、bb B.BB、Bb、bb C.BB、BB、Bb D.Bb、BB、bb
【答案】A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已知绵羊的白色遗传因子(B)对黑色遗传因子(b)是显性,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黑色小绵羊,黑色小绵羊的基因型为bb,由此可知,亲代白色绵羊的基因型为Bb,所以白色公羊、白色母羊和黑色小绵羊的遗传组成分别为Bb、Bb、bb,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8.(2023高一下·辽源月考)下列关于分离现象的假说不正确的是 (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属于假说的内容,A正确 ;
B、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单存在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B错误;
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C正确 ;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的内容,D正确 。
故答案为:B。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19.(2023高一下·龙华期中)浅浅的小酒窝,笑起来像花儿一样美。酒窝是由人类常染色体的单基因所决定,属于显性遗传。甲、乙分别代表有、无酒窝的男性,丙、丁分别代表有、无酒窝的女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乙与丁结婚,生出的所有孩子都无酒窝
B.若甲与丙结婚,生出的孩子一定都有酒窝
C.若乙与丙结婚,生出的孩子有酒窝的概率为50%
D.若甲与丁结婚,生出一个无酒窝的男孩,则甲的基因型可能是纯合的
【答案】A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由题意可知:酒窝是由人类常染色体的单基因所决定,属于显性遗传。乙和丁均为无酒窝,基因型为aa,两者结婚生出的孩子基因型均为aa,表现为无酒窝,A正确;
B、甲和丙均为有酒窝,基因型为AA或Aa,若两者基因型均为Aa,则生出的孩子基因型可能为aa,表现为无酒窝,B错误;
C、乙为无酒窝男性基因型为aa,丙为有酒窝女性基因型为AA或Aa。因丙个体基因型不能确定,故不能确定生出的孩子有酒窝的概率,C错误;
D、甲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丁基因型为aa,生出基因型为aa的无酒窝的男孩,则甲的基因型一定是杂合子Aa,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由题意可知:酒窝是由人类常染色体的单基因所决定,属于显性遗传,因此酒窝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假设控制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则有酒窝为AA和Aa,无酒窝为aa。
20.(2023高一下·西安期中)下列关于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B.两纯合子杂交后代依然是纯合子
C.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D.杂合子测交可验证基因分离定律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纯合子能稳定遗传,其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A正确;
B、两个纯合子个体杂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如BB和bb杂交后代为Bb,B错误;
C、杂合子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如Bb自交后出现BB、Bb、bb三种基因型个体,C正确;
D、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测交,由于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根据测交子代为1:1的性状比,可以间接体现杂合子能够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且比例相等,所以杂合子测交可以用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多项选择题
21.(2023高一下·商洛期末)栝楼是雌雄同株植物,其叶形有近圆形和心形,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含心形叶基因的花粉有50%不育。让纯合近圆形叶植株与纯合心形叶植株杂交,F1全为近圆形叶植株,F1自由传粉得F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2中有两种叶形的植株
B.F2中有三种基因型的植株
C.F2植株中,近圆形叶:心形叶=5:1
D.F2近圆形叶植株中,纯合子占1/2
【答案】A,B,C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假设控制叶形的基因为A和a,由题干“ 纯合近圆形叶植株与纯合心形叶植株杂交,F1全为近圆形叶植株 ”说明圆形也是显性性状,且F1的基因型是Aa,由于含心形叶基因的花粉有50%不育,所以雄配子的比例为A:a=2:1 ,雌配子A:a=1:1 , F1自由传粉得F2,则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2:3:1
A、由上述分析可知, F2中有两种叶形的植株,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 F2中有三种基因型的植株,B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 ,F2植株中,近圆形叶:心形叶=5:1 ,C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 F2近圆形叶植株中,纯合子占2/5,D错误;
故答案为:A、B、C。
【分析】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2.(2023高一下·安阳月考)玉米为雌雄异花的植物,豌豆是雌雄同花的植物,若将高茎(Dd)和矮茎(dd)按1:1的比例在自然状态下间行种植,不考虑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矮茎玉米上所结的种子即F1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B.矮茎豌豆上所结的种子即F1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C.理论上高茎玉米上所结种子即F1中高茎:矮茎为5:3
D.理论上高茎豌豆上所结种子即F1中高茎:矮茎为3:1
【答案】A,C,D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矮茎玉米既可自交,产生的F1为矮茎,也可与高茎的花粉受精,产生的F1为高茎,A符合题意;
B、矮茎豌豆只能进行自交,产生的F1均为矮茎,B不符合题意;
C、高茎玉米既可自交(Dd自交后代Dd:dd=3:1),也可与矮茎杂交(Ddxdd→Dd:dd=1:1),理论上高茎玉米上所结种子即F1中高茎:矮茎=5:3,C符合题意;
D、高茎豌豆只能自交(Dd自交后代Dd:dd=3:1),理论上高茎豌豆上所结种子即F1中高茎:矮茎为3:1,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C D。
【分析】(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不会杂交,只能自交所以隐性性状(矮茎)植株上获得F1的性状仍然是矮茎;
(2)玉米自然状态下既有杂交也有自交,玉米的花粉可自由掉落到别的玉米植株上,如果玉米自交则隐性性状(矮茎)植株上获得F1的性状是矮茎,如果是杂交,则高茎的花粉落在矮茎植株以后获得F1的性状是高茎。
23.(2023高一下·常熟期中)某植物花色有红色和白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Bb的红花个体自交,F1中红花:白花=3:1.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已知亲本产生4种配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基因A、a和基因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该红花植株进行测交,子代中红花:白花=3:1
C.从F1中随机选择一株白花植株自交,子代全为白花
D.F1红花植株中,自交后子代全为红花的占1/3
【答案】C,D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题干信息指出基因型为AaBb的红花个体自交,F1中红花:白花=3:1,但是亲本产生4种配子,由此推测两对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但是只需要一对基因(假设A、a)杂合即表现为红花,故红花基因型为A___;白花基因型为aa_ _。
A、题干信息指出基因型AaBb的亲本能够产生4种配子,可判断A、a与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该红花植株进行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子代中红花:白花=1:1,B错误 ;
C、从F1中随机选择一株白花植株(aa_ _)自交,由于白花植株不含基因A,所以自交产生的子代全为白花,C正确;
D、F1红花植株中,自交后子代全为红花,则该红花植株不含a基因,基因型必须是AA_ _,所以F1红花植株中,自交后子代全为红花的占1/3,D正确 。
故答案为:C、D。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是指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4.(2023高一下·宿州期中)有一种家鼠,用黄色鼠和灰色鼠杂交,得到的子一代中黄色和灰色两种鼠的数量比是1︰1.子一代中的黄色鼠自由交配,子二代中的黄色鼠和灰色鼠的数量比是2︰1.下列推断和分析,正确的是(  )
A.家鼠皮毛颜色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B.该种家鼠中黄色个体一定为杂合子
C.显性纯合子可能在胚胎时期已死亡
D.家鼠的这对性状中黄色对灰色为显性
【答案】B,C,D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家鼠皮毛性状受到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其遗传遵循孟德尔规律,A错误;
BC、将子一代中黄色鼠交配,子二代中的黄色和灰色比例是2:1,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故黄色为显性,灰色为隐性,黄色和灰色比例是2:1,可能是由于黄色纯合致死导致的,故该种家鼠中黄色个体一定为杂合体,BC正确;
D、将子一代中黄色鼠交配,子二代中的黄色和灰色比例是2:1,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故黄色为显性,灰色为隐性,D正确。
故答案为:BCD。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将子一代中黄色鼠交配,子二代中的黄色和灰色比例是2:1,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故黄色为显性,灰色为隐性,黄色和灰色比例是2:1,可能是由于纯合致死导致的。
25.(2023高一下·巢湖期中)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隐性基因控制
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答案】A,C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无尾猫自交多代,后代中有有尾猫和无尾猫,说明有尾相对于无尾属于隐性性状,可用A、a表示显隐性基因,A不正确;
B.有尾是隐性性状,无尾猫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隐性基因控制,B正确;
C.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即后代中表型及其比例未无尾:有尾=2:1,且每代都会出现这样的比例,说明无尾是杂合子,纯合的无尾猫在胚胎时致死,所以自交后代无尾猫中只有杂合子,C不正确;
D.无尾猫(Aa)与有尾猫(aa)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无尾):aa(有尾)=1:1,其中无尾猫约占1/2,D正确。
故答案为:AC。
【分析】根据题干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说明有尾相对于无尾是隐性性状,可用A、a表示显隐性基因;后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即后代中无尾:有尾=2:1,且每代都会出现这样的比例,由此可知无尾是杂合子,纯合的无尾猫AA在胚胎时致死,即无尾猫的基因型一定是Aa。
三、非选择题
26.(2023高一下·蚌埠期末)豌豆子叶黄色、绿色受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现进行了下列四组杂交实验:
①黄色×黄色→黄色②黄色×绿色→黄色,绿色③黄色×黄色→黄色,绿色④绿色×绿色→绿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   组的结果能判断   为显性性状。
(2)第③组子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理论上为   ,子代的黄色豌豆中杂合子占   。
(3)将第③组子代中的一株子叶为黄色的豌豆与绿色的豌豆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   。
【答案】(1)③;黄色
(2)3:1;2/3
(3)黄色或黄色:绿色=1:1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1)性状相同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故由③可知绿色为隐性性状,黄色为显性性状。
(2)性状相同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故亲本为杂合子,子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理论上为3:1,子代的黄色豌豆中杂合子占2/3.
(3)第③组子代中子叶为黄色的豌豆的基因型为YY或Yy,与绿色的豌豆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全为黄色或黄色:绿色=1:1。
【分析】1、性状显隐性的判断方法: (1)性状相同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点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7.(2023高一下·洛阳月考)在玉米中,高茎与矮茎性状分别由遗传因子G、g控制,将植株A,B,C,D,E,F分四组进行杂交,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杂交子代
高茎 矮茎 总植株数
①A×B 213 69 282
②C×D 0 275 275
③E×A 162 158 320
④F×D 301 0 301
(1)遗传因子G、g的遗传符合   定律,该定律的含义是: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   。
(2)植株A的基因型为   ,植株E的基因型为   ,植株F的基因型为   。
(3)若植株B与植株D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   。
【答案】(1)分离;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Gg;gg;GG
(3)高茎:矮茎=1:1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1)从①③组杂交和测交后代的分离比可知,高茎矮茎的遗传符合分离规律,该定律的内容是: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豌豆A、E、F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Gg、gg、GG。
(3)植株B(Gg)与植株D(gg)杂交,后代Gg:gg=1:1,即高茎:矮茎=1:1。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点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8.(2023高一下·南宁期末)下表是大豆的花色四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若控制花色的遗传因子用D、d表示。请分析表格回答问题:
组合 亲本表型 F1的表型和植株数目
紫花 白花
一 紫花×白花 405 411
二 白花×白花 0 820
三 紫花×紫花 1240 413
(1)该性状的遗传遵循   定律。组合一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
(2)组合三的后代中,同时出现紫花和白花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组合三F1的紫花中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
(3)杂交过程中需要进行套袋处理,目的是   。
(4)若组合三自交时,假设含有隐性配子的雄配子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是   。
【答案】(1)分离;Dd、dd
(2)性状分离;1/3
(3)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4)DD∶Dd∶dd=2∶3∶1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1)因为是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所以遵循分离定律;组合一后代紫花:白花为1∶1,属于测交,说明亲代紫花基因型为Dd,白花基因型为dd。
故填:分离;Dd、dd 。
(2)由于组合三中亲本均为紫色,F1中同时出现紫花与白花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组合三的亲本基因型为DdxDd,子一代显性性状为紫花,其基因型以及比例为DD∶Dd=1∶2,故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3,组合三F1的紫花中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1/3 。
故填:性状分离; 1/3 。
(3) 杂交过程中需要进行套袋处理,目的是 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
故填: 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
(4) 若组合三自交时,假设含有隐性配子的雄配子有50%的死亡率, 即雌配子 D∶d =1∶1 ,而雄配子 D∶d =1∶1/2,则 DD∶Dd∶dd=2∶3∶1 。
故填: DD∶Dd∶dd=2∶3∶1 。
【分析】(1)分离定律是运用一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所得出结论,适用于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
(2)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从组合三,紫花与紫花杂交后代出现白花,说明紫花是显性性状,白花是隐性性状,且双亲紫花均为杂合子;第一组后代紫花:白花~1∶1,相当于测交;第二组是隐性纯合子自交。
29.(2023高一下·兴宁月考)豚鼠的毛色中,白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有编号为①~⑨的9只豚鼠,其中编号是奇数的为雄性,编号是偶数的为雌性。已知①×②→③和④,⑤×⑥→⑦和⑧,④×⑦→⑨,③和⑧是白色,其余的均为黑色。用B、b分别表示其显、隐性基因。请作答:
(1)豚鼠的毛色中,   是显性性状。
(2)个体④的基因型是   。
(3)个体⑦为杂合子的概率为   。
(4)若利用以上豚鼠检测⑨的基因型,可采取的方法是   ,预期结果和结论是   。
【答案】(1)黑色
(2)Bb或BB
(3)2/3
(4)让⑨与⑧交配;若后代出现白色,则其为杂合子;若后代全为黑色,说明其为纯合子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分离规律,杂合体之间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出来的白色是隐性,所以黑色是显性。
(2)在分离出来的白色分别是③⑧,雌雄都有与性别无关,所以毛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于①×②→③和④,③是白色,所以①②的基因型是Bb,所以④是显性BB或Bb。
(3)⑤×⑥→⑦和⑧中⑧是白色bb,所以⑤⑥基因型都是Bb,根据分离规律⑦是杂合子的概率即Bb=2/3。
(4)检测⑨的基因型,最好的办法是用测交的方法,即用⑧与之交配观察后代的表型和比例即可。若后代出现白色个体,则⑨的基因型为Bb;若后代没有出现白色个体,则⑨的基因型很可能为BB。
【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根据基因的分离规律,①×②和⑤×⑥的组合,都出现了性状分离,分离出来的白色是隐性,而白色分别是③⑧既有雌性也有雄性,与性别无关。
30.(2023高一下·河北期中)喷瓜是一种装饰篱栅、墙垣的良好材料,其性别由三个复等位基因(指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的2种以上的等位基因)D1、D2、D3决定,相关基因型与性别如下表所示,喷瓜的不同性别视为不同表型。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型 D1D2 D1D3 D2D2 D2D3 D3D3
性别 雄株 雄株 两性植株 两性植株 雌株
(1)D1、D2、D3这三个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   (用“>”表示)。
(2)选取某株两性植株进行自交,若后代只有一种表型,则该两性植株的基因型为   ;若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该两性植株的基因型为   ,其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3)若选取一株雄株与一株雌株进行杂交,子代的表型最多有2种,则所选取的雄株的基因型为   。
(4)若随机选取两株植株进行杂交,子代有3种表型,则这两株植株的基因型为   。
【答案】(1)D1>D2>D3
(2)D2D2;D2D3;两性植株:雌株=3:1
(3)D1D2或D1D3
(4)D1D3、D2D3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1)表格中D3D3为雌株,D1D3却是雄株,因此可以推测D1>D3,D2D2为两性植株,D1D2为雄株,所以D1>D2,D3D3为雌株,D2D3为两性植株,所以D2>D3,则 D1、D2、D3这三个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D1>D2>D3。故答案为:D1>D2>D3;
(2)选取某株两性植株进行自交,若后代只有一种表型,两性植株有D2D2和D2D3两种,当D2D2自交时,后代全为D2D2一种表现型,当D2D3自交时,后代出现三种基因型,即D2D2:D2D3:D3D3=1 : 2 : 1,两种表现型,即两性植株:雌株=3 : 1。故答案为:D2D2;D2D3;两性植株:雌株=3 : 1;
(3)若选取一株雄株与一株雌株进行杂交,子代的表型最多有2种,雄株有D1D2和D1D3两种基因型,雌株只有D3D3一种基因型,当D1D2与D3D3杂交时,子代有两种基因型和表现型,即D1D3(雄株)、D2D3(两性植株),当D1D3与D3D3杂交时,子代有两种基因型和表现型,即D1D3(雄株)、D3D3(雌株)。故答案为:D1D2或D1D3;
(4)若随机选取两株进行杂交,子代有三种表现型,由于雌株的基因型只能为D3D3,所以父本和母本都必须含有D3,当D1D3和D2D3杂交时,子代有三种表现型,即D1D2(雄株)、D1D3(雄株)、D2D3(两性植株)、D3D3(雌株)。故答案为:D1D3、D2D3;
【分析】D3D3为雌株,D1D3却是雄株,因此可以推测D1>D3,D2D2为两性植株,D1D2为雄株,所以D1>D2,D3D3为雌株,D2D3为两性植株,所以D2>D3,则 D1、D2、D3这三个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D1>D2>D3,进行解题。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