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阅读理解真题大集结(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阅读理解真题大集结(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阅读理解真题大集结(二)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共6小题)
1.(2022秋 漳平市期中)阅读。
修鞋姑娘
王境华
①凛冽的寒风把繁华的大街吹得冷冷清清,而我却骑着自行车,到处寻觅那个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
②就在昨天,当我脱下左脚上那只后跟绽开了的皮鞋,要求她绱(shàng)绱的时候,我还有点怀疑她能否用锥子扎透我这牛皮鞋底。而她却坦然地接过去,自信地对我说:“不用绱,钉几个钉子就行了。”
③我不放心地提醒她要修结实点,花钱多点不在乎。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
④我正要掏兜付钱,她一边摆手说不忙,一边指着鞋面,操着浓重的外地口音说:“这儿倒是需要绱一绱,你看,线都断了。”说着,刺啦刺啦地绱起来。
⑤借着她干活的机会,我看了看这个不起眼的姑娘。她矮乎乎的身架,胖乎乎的脸蛋,蚕眉下,一双圆圆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儿。她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霜艰辛。我决计不管她要多少钱,决不还价。
⑥姑娘把鞋绱好递给我,叫我脱下另一只。我抬起脚,叫她看那只鞋坏没坏。她说:“你的脚是汗脚,线是烂断的。就是没坏,也穿不了几天。”说着,就把我的鞋脱下去绱起来。
⑦忽然间,我心里蒙上了一片阴影——我连价钱都没问,她要多向我要钱可怎么办?
⑧鞋绱好了,我断定她会漫天要价的,谁知她只要六角钱。看来,她不是我想象的那种人。
⑨我掏钱给她,可万万没想到,钱包没带在身上,浑身的兜掏遍了,只找出三角钱。我窘极了。想起几年前因为买布只差一分钱,被售货员挖苦了一顿的情景,心里更是紧张。我知道,只要她一嚷,来往行人就会把我包围起来。我不想难堪得无地自容,就尴尬地向姑娘讲明情况,要摘下手表做抵押。谁知,姑娘嫣(yān)然一笑,说:“你不怕我跑了吗?”
⑩“不,我相信你。”此时,我只想尽快摆脱窘境,别的什么也不想了,我期待着她答应我。她却笑了笑说:“我也相信你,这钱足够了。”
“不,这只有三角钱啊!”我告诉她。
“是的,不过你还给了我别的。”她歪着头,友好而又顽皮地看着我。
“别的?我给了你什么?”我纳闷地问。
“诚实、信任哪!”她坦然地回答。
我真惭愧。是我诚实,还是她诚实?是我信任她,还是她信任我呢?
我向她保证,第二天一定给她送钱来。她说:“这我相信,不过为三角钱值得吗?再说,我明天说不定到什么地方,你到哪儿找啊!”
是的,这样大的县城,到哪儿去找啊!然而,我还在找,走遍长街,望穿深巷。
修鞋姑娘,你在哪儿?
【注】绱鞋:指把脱开的鞋帮和鞋底再次缝在一起。
(1)“我”苦苦寻找修鞋姑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还钱给她。
B.拿回手表。
C.说声感谢。
D.表达歉意。
(2)为什么“我”会“心里更是紧张”?   
A.她修好了“我”的一双鞋。
B.“我”想起几年前受挖苦的事。
C.“我”承诺多给她一点钱。
D.“我”身上只能找到三角钱。
(3)“看来,她不是我想象的那种人。”这句话中的“那种人”指的是哪种人?   
A.修鞋技术不好的人。
B.修鞋技术高超的人。
C.漫天要价的修鞋人。
D.价格公道的修鞋人。
(4)“我”欠姑娘三角钱本应该要还的,姑娘却不要“我”还的原因是什么?   
A.她担心“我”生活也困难。
B.她认为“我”给了她信任。
C.她认为“我”是说客套话。
D.她担心“我”说她很小气。
(5)下列关于“我”对修鞋姑娘态度变化的主要心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哪一项?   
A.怀疑一担心一同情一惭愧
B.怀疑一同情一担心一惭愧
C.同情一怀疑一担心一惭愧
D.同情一担心一怀疑一惭愧
(6)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修鞋姑娘的修鞋技术好?至少举两个例子说明。
   
(7)文章写了“我”和修鞋姑娘两个人物,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写写你对他(她)的感受。
   
2.(2022秋 宝应县期中)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宇宙生命之谜》片段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湿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
(1)在□处填上标点。    
(2)这部分节选用先    后    的方法,让我们知道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请用小标题的形式写出来。
①   
②   
③   
④   
(3)文中“至少”这个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3.(2022秋 宝应县期中)阅读理解。
爱在身后二十米
①读初中时,家离学校有十几里的山路,那时又没自行车可骑,全靠一双脚板走。
②第一天上学时,我起得很早,父亲也跟着起床了。他收拾利索了,就在一旁等我。“你起来干什么?”我问他。“黑漆漆的夜,我送你一段!”父亲指着外面漆黑的夜。“不用了,我都这么大了,又不是小孩子,我不怕的!”青春年少的我,在父亲面前表现得像个大人。况且,与我一同上学的,还有同村的小栓,两个大男人,不就是走山路吗,有啥怕的?
③面对我的拒绝,父亲迟疑了一会儿,“那好吧,我等你走后,把院门关一下!”我背起书包,挺起胸脯,在父亲面前昂着头走出了院门。小栓已在村口等我。我望着前面漆黑的一片,心里还真有点儿害怕。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要走这么长的一段山路。“你怕不怕?”我问小栓。“怕?有啥怕的?我们有两个人呢。”小栓的声音不大,但我听得出来,他一定和我一样,在假装勇敢。
④我们出发了。黑漆漆的夜,天边悬挂着两三颗孤星,阵阵山风吹过,让人不寒而栗。“要是有大人送我们一阵就好了!”小栓在后面低声嘀咕。是啊,现在我真的后悔刚才为什么要拒绝父亲的好意。我想象着此刻父亲就在我的身后,但我不敢回头看,只顾着埋头往前疾走。等我们走到学校,早已是大汗淋漓。
⑤这样的时光持续了三年。但每一天上学,父亲必定要跟我一同起床,他有时甚至起得比我还早。自从我拒绝他送我之后,他再也没说过这类的话,只是说等我走后,关好院门,再也没有别的什么。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父亲对我撒了谎。
⑥初三毕业,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县城的师范院校。父亲显得特别兴奋,他邀我下河去洗澡,我这次没有拒绝。当父亲脱下长裤的一刻,我瞥见他的右腿上,有一块长长的伤疤,像一只黝黑的壁虎伏在腿上,特别的刺眼。“爹,你的腿啥时弄伤的?”父亲迟疑了一阵,呵呵一笑:“那次上山砍柴,让树枝给划的,没事,庄稼人嘛,哪没个小伤小疤的,早就好了。”父亲说得那样自然,我信了。
⑦但随后不久,母亲和我聊天时,无意中说到了父亲的那个伤疤:“你爹一天早上送你去学校,让猎人的套弓夹着了,淌了不少的血,好几个星期才好呢。”“送我?爹送过我?”我惊讶地向母亲求证。“是啊,你爹不让我对你说,上初中那会儿,他一直在送你,为了不让你发现,他就远远地跟在你后面。他还说,离你二十米远,既能看到前面的你,又不会被你发现。送你三年,你爹呀,都总结出经验来了。”母亲说得自然,我的心却在流血,为自己曾经的固执。
⑧那一刻,我的脑海里闪现出这样的画面:____
⑨一直固执地以为自己是多么的勇敢,不曾想却辜负了父亲那一颗慈爱的心。这一生,只要我们还行走在人生崎岖的山路上,父亲就会一直紧紧地跟在我们身后二十米,直到他再也迈不动脚步的时候……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2)根据第⑦段画线句子,说一说“我”为何“惊讶”?
   。
(3)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
   。
(4)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展开合理想象,补全第⑧自然段的内容。
   。
(5)请你仿照例句写一段赞美父爱的话。
例句:父亲的爱就像山,为你阻挡风雨;就像光,为你照亮前程。
父亲的爱    ;    ,   。
4.(2022秋 临泉县期中)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①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②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③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④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⑤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⑥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⑦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⑧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请用小标题概括片段内容:   
(2)请你说说语段按顺序重点介绍了哪些人物。
   
(3)你从语段中读出了怎样的气氛?感受到了战士们怎样的心情?
   
(4)片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其中第    句描写的是“面”,是对五壮士痛击敌人的概括性描写,第    句描写的是“点”,是对五壮士痛击敌人的详细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5.(2022秋 沾化区期中)阅读理解。
桥<节选>
水渐渐蹿(cuān cuàn)    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①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qiū jiū)    出一个小伙子,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②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chān cān)    扶着,来这里祭奠(dàn diàn)    。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用“\”划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2)选文中画“——”的句①和句②都是对老汉的    和    描写,从句①中能看出老汉是个    的党员,从句②中能看出老汉是个    的父亲。
(3)文中两次写到老汉“吼道”,联系上下文,体会老汉当时的心理活动。
当老汉揪出小伙子时,他会想:   当老汉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时,他会想:   
(4)课文在最后才点明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6.(2022秋 沾化区期中)阅读理解。
折纸中的奥秘
阅读下文,完成如下任务:
◇任务一:提醒人们折纸时纸张选择有学问。
◇任务二:揭秘“折纸和数学”的联系。
◇任务三:讲述“小折纸‘支援’太空”的故事。
①说到折纸游戏,很多同学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了,比如纸灯笼、纸青蛙、纸飞机……折纸虽然只是把纸折来折去,但这其中也有一些奥秘。
②虽然都是用纸折出来的作品,但不同的纸张折出的作品是有区别的。比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杂志纸张和报纸其实并不适合做折纸的原材料。因为这两种纸不仅比较软,还不能保持折痕,这些最后都会成为作品的减分项。而常用于食品包装的箔纸虽然具备薄和牢固的特性,但是因为它自身的光泽会给作品带来一副僵硬、冷酷的外表,所以也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据折纸大师罗伯特 朗说,他最喜欢的纸是另一位世界级折纸大师用了几年时间研制出的一种专用折纸。这种纸不仅具备薄、牢固等特性,颜色也很亮,很适合折纸。
③当折纸遇上数学会发生什么呢?罗伯特 朗就曾研究过隐藏在折纸背后的数学理论,并将折纸、数学和科学合在了一起。他还专门设计了一个数学折纸软件,这个软件可以根据你的输入,形成各种折痕,按照这些折痕折下去,就可以得到精美的折纸作品。
④除了作为装饰品、供人们消遣娱乐等我们能想到的用途,折纸还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用武之地“,比如“支援”太空。
⑤罗伯特 朗曾和别人一起合作,利用折纸原理,设计出了一种可以折叠的太阳能板。在运输的时候,把太阳能板折起来,不会给运载火箭添麻烦,到了太空中再把它展开,让它正常工作。
⑥除了折叠的太阳能板,还有折叠的机器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推出一款名叫PUFFER的折叠机器人,它的设计灵感也是源于折纸。PUFFER可以通过折叠,改变自身形态。凭借这个能力,它不仅可以很轻松地跟随其他大型航天器去外太空,还能在狭小的空间中来去自如,突出的能力让人们对它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1)为了完成“任务一”,我们应该重点阅读第    自然段。运用“圈画关键词”的方法,我知道优秀的折纸纸张的特点是    。
(2)为了完成“任务二”,我们可以重点阅读第    自然段,运用“提取关键信息”的阅读方法,按照如下要点分三步揭秘“折纸和数学”的联系。
研究折纸背后的数学理论 →     →    
(3)为了完成“任务三”,我运用“   ”的阅读方法,了解到“小折纸‘支援’太空”的故事有    和    。
(4)“用武之地”和“支援”两个词语都加了引号,它的作用是    
A.特定称谓
B.表示引用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强调
(5)如果你和折叠机器人搭乘航天器到外太空工作,你会看到折叠机器人怎样的工作情景?发挥想象写一写。    
期中阅读理解真题大集结(二)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共6小题)
1.【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16自然段的“我向她保证,第二天一定给她送钱来”可知,“我”苦苦寻找修鞋姑娘最直接的原因是还钱给她。故选A。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⑨自然段的“我窘极了。想起几年前因为买布只差一分钱,被售货员挖苦了一顿的情景,心里更是紧张”可知,让“我”心里更加紧张”的事是:“我”想起几年前受挖苦的事。故选B。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⑧自然段“鞋绱好了,我断定她会漫天要价的,谁知她只要六角钱。看来,她不是我想象的那种人”可知,“那种人”指的是漫天要价的修鞋人。故选C。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12自然段的“‘是的,不过你给了我别的’她歪着头,友好而顽皮地看着我”第13自然段的“‘别的?我给了你什么?’我纳闷地问”第14自然段的“‘诚实和信任啊!’她坦然地回答”可知,“我”欠姑娘三角钱本应该要还的,姑娘却不要“我”还,原因是她认为“我”给了她诚实和信任。故选B。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②自然段“就在昨天,当我脱下左脚上那只后跟绽开了的皮鞋,要求她绱绱的时候,我还有点怀疑她能否用锥子扎透我这牛皮鞋底”,可知我刚开始是有点怀疑的。根据第⑤自然段“她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霜艰辛。我决计不管她要多少钱,决不还价”可知,看到姑娘冻肿的手背,“我”感到她生活不易,决定不还价。这里是同情。根据第⑦自然段“忽然间,我心里蒙上了一片阴影——我连价钱都没问,她要多向我要钱可怎么办”第⑧段的“鞋绱好了,我断定她会漫天要价的,谁知她只要六角钱。看来,她不是我想象的那种人”可知“我”不够信任修鞋姑娘,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这里是担心。根据第15自然段“我真惭愧。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信任我,还是我信任她呢”可知“我”的心理是惭愧。故我的心理变化是:怀疑——同情——担心——惭愧。故选B。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中找出体现修鞋姑娘技术好的内容。1)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可知文中“我”绽开了的皮鞋她用三个钉子,“啪,啪,啪”就钉好了,接着“拽、扯”,可知从这里可以看出她的技术非常娴熟,动作利索。2)根据第④自然段“这儿倒是需要绱一绱”“你是汗脚,线是烂断的”,可知从这里能够看出修鞋姑娘经验丰富,不仅会修鞋,而且还知道鞋是怎么坏的。
(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文章中“我”和修鞋姑娘的表现,选择一个人物,说说你的感受。如:文章写“我”修鞋时,我对修鞋姑娘的过分周到产生怀疑,但最后姑娘却只收了“我”仅有的3角钱,并说“我”给了她信任,最终令“我”愧疚不已的故事。所以我觉的修鞋姑娘是个能干、肯吃苦、真诚、善良的人。
故答案为:
(1)A;
(2)B;
(3)C;
(4)B;
(5)B;
(6)1)修鞋时动作熟练,神情专注,动作利索;2)经验丰富,不仅会修鞋,而且还知道鞋是怎么坏的;
(7)修鞋姑娘 修鞋技术好,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2.【解答】(1)考查标点符号。通过阅读选段内容可知,“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是讲明条件的具体内容,应用冒号,后面所罗列的“一是……”到“三是……”是并列关系,应用分号,“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表示一句话已结束,应用句号。
(2)考查语段的结构和写小标题的能力。通读第一自然段可知,选文第一自然段用先总后分的结构。从本段文中的“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可知,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可总结为: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必要的水分、适当成分的大气、有足够的光和热。
(3)本题考查学生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的语言都是十分严谨准确的。在解答此类问题的时候要结合词语的意思,去掉以后句子的整体意思,做出对比,来体现出准确和严谨性。“至少”不能去掉。“至少”是表示“最小的限度”的意思。在这句话中表明生命起源的过程除了这几个条件,可能还需要其他的条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故答案为:
(1)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
(2)总写 分写
①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②必要的水分 ③适当成分的大气 ④足够的光和热;
(3)不能去掉。“至少”是表示“最小的限度”的意思。在这句话中表明生命起源的过程除了这几个条件,可能还需要其他的条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3.【解答】(1)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阅读文章可知,这篇短文叙述了父亲暗中送“我”上学的经过,赞美无私的父爱,表达“我”对父亲的愧疚和感激之情。
(2)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你爹一天早上送你去学校,让猎人的套弓夹着了,淌了不少的血,好几个星期才好呢’”“‘送我?爹送过我?’我惊讶地向母亲求证。‘是啊,你爹不让我对你说,上初中那会儿,他一直在送你,为了不让你发现,他就远远地跟在你后面。他还说,离你二十米远,既能看到前面的你,又不会被你发现’”可知,“我”之所以“惊讶”,是因为父亲为送“我”上学路上受了伤,“我”却全然不知。
(3)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阅读句子“当父亲脱下长裤的一刻,我瞥见他的右腿上,有一块长长的伤疤,像一只黝黑的壁虎伏在腿上,特别的刺眼”可知,这句话把“伤疤”比作“一只黝黑的壁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腿上的伤疤既长又深,表现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4)考查对图景的想象能力。这道题开放性较强,结合文章内容合理想象即可。如:漆黑的夜,两个少年行走在狭长的山路上,在他们身后的二十米处,一位老农在悄无声息地跟着,他是那么小心翼翼……
(5)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学生仿照例句写一段赞美父爱的话即可。示例:父亲的爱像冬日的暖阳,温暖着我;像夏日的凉风爱抚着我。
故答案为:
(1)短文叙述了父亲暗中送“我”上学的经过,赞美无私的父爱,表达“我”对父亲的愧疚和感激之情。
(2)“我”之所以“惊讶”,是因为父亲为送“我”上学路上受了伤,“我”却全然不知。
(3)这句话把“伤疤”比作“一只黝黑的壁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腿上的伤疤既长又深,表现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4)漆黑的夜,两个少年行走在狭长的山路上,在他们身后的二十米处,一位老农在悄无声息地跟着,他是那么小心翼翼。
(5)像冬日的暖阳,温暖着我 像夏日的凉风 爱抚着我。
4.【解答】(1)本题考查概括小标题。
通读选文,从“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和“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可知片段围绕痛击敌人来写,故概况为“痛击敌人”。
(2)本题考查对信息的提取。
从第③句的“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可知是写马宝玉的。从第④句的“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可知是写葛振林的。从第⑤句的“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可知是写宋学义的。从第⑥句的“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可知是写胡德林和胡福才。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等内容可读出紧张、激烈的气氛。从中可以感受到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
(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点面结合是写作方法,指的就是详写和略写的相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
句子“①②⑦⑧”是对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所以描写的是“面”;句子“③④⑤⑥”是对痛击敌人的概括性描写,所以描写的是“点”。
使用点面结合的手法让读者既感受到每位战士的英勇,又感受到了群体的团结勇致,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突出了五位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整个战斗场面的激烈,还让我们对每个战士的神态、动作有了深刻的印象,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五位战士深深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故答案为:
(1)痛击敌人
(2)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
(3)紧张、激烈的气氛。从中可以感受到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
(4)①②⑦⑧;③④⑤⑥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整个战斗场面的激烈,还让我们对每个战士的神态、动作有了深刻的印象。
5.【解答】 (1)本题考查了字音的辨析。蹿(cuān)向上跳;喷射。故划去“cuàn”。揪(jiū):用手抓住或扭住。故划去“qiū”。搀(chān):在旁边扶助;混合。故划去“cān”。奠(diàn):向死者供献祭品致敬;稳固地安置。故划去“dàn”。
(2)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理解。阅读划线句子,从“冲、揪、吼、推”可以看出这两句划线句子都是动作描写,两句中的“道、吼道”都是老汉说的话,故也都是语言描写。
从句①中“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可以看出老汉是个坚持原则、执纪严明的党员。
从句②中“‘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可知,老汉想让小伙子先走,结合下文揭示的两人的父子关系,能看出老汉是个疼爱儿子的父亲。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短文内容可知,第一次“吼”的内容是“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是站在党员的角度,所以他的想法是坚持党的原则,维护群众利益。如:他会想:党纪面前,就算你是我儿子,也要一视同仁。
第二次“吼”的内容是让小伙子先走,结合下文两人的父子关系,可知,这次是站在父亲的角度,所以他的想法是想要保护儿子。如:他可能会想:儿子啊,太危险了,你快走啊。
(4)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结合第②段“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可知,老人为了群众的安全,让身为党员的小伙子排到后面,体现出老人的大公无私。最后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说明老人在危险面前并没有先考虑自己的孩子,而是把群众放在第一位,这样写更加的衬托出老人形象的伟大,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击,起到了震撼人心的作用。
故答案为:
(1)cuàn qiū cān dàn;
(2)语言 动作 坚持原则、执纪严明 疼爱儿子;
(3)在困难面前,共产党员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面对生死,更应该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儿子啊,太危险了,你快走啊。
(4)结尾才揭示出小伙子是老支书的儿子,更加突出了老支书的胸怀和英勇献身的精神,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6.【解答】 (1)本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为了完成“任务一”,阅读第②自然段可知,介绍了纸张选择有学问。结合“这种纸不仅具备薄、牢固等特性,颜色也很亮,很适合折纸”这句话,运用“圈画关键词”的方法,可知优秀的折纸纸张的特点是“薄、牢固、颜色很亮”。
(2)本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为了完成“任务二”,阅读第③自然段可知,介绍了折纸和数学有联系。结合“罗伯特 朗就曾研究过隐藏在折纸背后的数学理论,并将折纸、数学和科学合在了一起。他还专门设计了一个数学折纸软件,这个软件可以根据你的输入,形成各种折痕,按照这些折痕折下去,就可以得到精美的折纸作品”这些语句,运用“提取关键信息”的阅读方法,可知分三步揭秘“折纸和数学”的联系:研究折纸背后的数学理论→将折纸、数学和科学合在了一起→数学折纸软件可以创作出精美的折纸作品。
(3)本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为了完成“任务三”,运用“概括段意”的阅读方法,第④自然段介绍了折纸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用武之地”,比如“支援”太空;第⑤自然段介绍了利用折纸原理制作折叠的太阳能板;第⑥自然段介绍了折纸给折叠机器人提供设计灵感。由此,了解到“小折纸‘支援’太空”的故事有:利用折纸原理制作折叠的太阳能板、折纸给折叠机器人提供设计灵感。
(4)本题考查引号的作用。引号的作用如下:①表示直接引用,直接引用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成语、格言、诗词等,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②表示特殊含义,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③表示着重强调,着重强调指一句话中需要着重强调的对象。④表示特定称谓,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一般为名词。⑤表示讽刺和否定,否定和讽刺指对所表述的内容加以否定和讽刺。用武之地: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支援:用人力、物力、财力或其他实际行动去支持和援助。结合语境及“用武之地”和“支援”两个词语的意思,可知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故选C。
(5)本题考查思维拓展。解答时,结合短文的内容并展开想象完成,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示例:太空中,从远处飞来了一大块垃圾,若不及时清理,可能会与航天器发生碰撞,酿成太空灾难。只见折叠机器人带着制动伞快速地爬出太空仓,然后展开双翼,如同老鹰一般冲向那块高速运转的垃圾,熟练地给它装上了制动伞,垃圾瞬间失去了动力。折叠机器人真是神通广大啊!
故答案为:
(1)②薄、牢固、颜色亮;
(2)③将折纸、数学和科学合在一起 数学折纸软件可以制作精美的折纸作品;
(3)概括段意 利用折纸原理制作折叠的太阳能板 给折叠机器人提供设计灵感;
(4)C;
(5)太空中,从远处飞来了一大块垃圾,若不及时清理,可能会与航天器发生碰撞,酿成太空灾难。只见折叠机器人带着制动伞快速地爬出太空仓,然后展开双冀,如同老鹰一般冲向那块高速运转的垃圾,熟练地给它装上了制动伞,垃圾瞬间失去了动力。折叠机器人真是神通广大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