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欢迎来到音乐课堂仔细观察老师随音乐拍打的怎样的节奏?如果你看懂了就一起加入吧。X X | X X X X | X X | 0 X X 02/4为歌曲起名字:( )的牧羊人?你能给这首曲子取一个怎样的名字呢?孤独的牧羊人执教者:3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课时初次聆听歌曲中重复最多的一句是什么唱词?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歌曲诙谐有趣、活泼欢快......歌曲中重复最多的一句是什么唱词?来咿奥都 来咿奥都 来咿奥“衬 词”衬词,也就是语气词,没有实际的意思,“来咿奥都”可以想象为牧羊人的歌声。听一听:歌曲的第1段歌词,衬词都在什么地方出现了?旋律有什么特点?1=E 2/45 5 5 5 5 5 5 4 4 3 5 5 5 5 5 5 5 5 5 6 5··· ·· · ·· · ··城里的 人们在 远处 听到, 唻咿噢都 唻咿噢都 唻 咿 噢,5 5 5 5 5 5 5 4 4 3 5 5 5 5 6 5 6 7 1·· ··· · · ·· · ·牧羊人 清晰 活泼的歌声,唻咿噢都 唻咿噢都 喽。· · ·孤独的 牧羊人 在山 顶上 ,唻咿噢都 唻咿噢都唻 咿 噢。5 5 5 5 5 5 5 4 4 3 5 5 5 5 5 5 5 5 5 6 5······ · ·孤独的 牧羊人 歌声 嘹亮 ,唻咿噢都唻咿噢都 喽。5 5 5 5 5 5 5 4 4 3 5 5 5 5 6 5 6 7 1··· ·· · ·· · ··听起来旋律音调忽高忽低、音程跨度大,好像从草地跳到了山顶上的感觉。“约德尔唱法”约德尔源自于阿尔卑斯山区牧民常用号角和叫喊声呼唤他们的牛群、羊群的喊叫声,也有人用歌声向对面山上或山谷的朋友传递信息,久而久之就发展成一种非常有趣并且令人惊叹的约德尔唱法。唱的时候运用真假声快速交替演唱……在中低音用真声唱,在高音部分用假声唱,真假声快速交替出现,获得一种美妙有趣的声音效果,这就是“约德尔唱法”。我们来唱约德尔尝试划旋律线,模唱“来以噢都……”这一句, 感受旋律音调的特点。1=E 2/4· · ·孤独的 牧羊人 在山 顶上 ,唻咿噢都 唻咿噢都唻 咿 噢。5 5 5 5 5 5 5 4 4 3 5 5 5 5 5 5 5 5 5 6 5······ · ·5 5 5 5 5 5 5 4 4 3 5 5 5 5 5 5 5 5 5 6 5··· ·· · ·· · ··城里的 人们在 远处 听到, 唻咿噢都 唻咿噢都 唻 咿 噢,5 5 5 5 5 5 5 4 4 3 5 5 5 5 6 5 6 7 1·· ··· · · ·· · ·牧羊人 清晰 活泼的歌声,唻咿噢都 唻咿噢都 喽。孤独的 牧羊人 歌声 嘹亮 ,唻咿噢都唻咿噢都 喽。5 5 5 5 5 5 5 4 4 3 5 5 5 5 6 5 6 7 1··· ·· · ·· · ··1=E 2/41=E 2/412慢速用真假声交替唱这两个曲调,手划旋律线。体验音调特点:欢乐、跳跃。牧羊人的歌声好听吗?让我们为他的歌声鼓鼓掌。随音乐在第2、3段衬词处合着音乐拍一拍。X X | X X X XX X | 0 X X 02/42/4聆听第二部分:思考:从节奏和旋律出发,这时牧羊人的歌声发生了什么变化?聆听第二部分:旋律:出现了连续上行。节奏:与第一部分相比,节奏拉长,舒展了。聆听结束部分:前两个乐句加入拍手和唱衬词的活动,最后旋律的上行,加入四组动作表演和演唱。结束加入“唔!”的假声!视频欣赏,思考:为什么牧羊人不孤单,而是很快乐?高高的山顶上只有牧羊人一个,没有人陪伴他,但他的内心并不孤独。他用自己嘹亮、明快的歌声表达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由此还感染了一大群人。背景介绍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玛利亚老师和七个孩子为客人们表演的木偶剧时演唱的歌曲。期待下次的再见哟!《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孤独的牧羊人》是第六课《牧童之歌》中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作品选自一部美国好莱坞音乐剧《音乐之声》,剧中的女教师能歌善舞,并通过音乐及生动的教育方法,孩子们进行音乐及各方面的启发及熏陶,终于使孩子们对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赢得了主人公的爱情。此后,他们一家还组成了家庭合唱团。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这部影片中的插曲,但与影片内容并无直接关系。它是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的。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木偶戏表演,歌曲为表演时所唱,使用了约德尔唱法。歌曲的节奏紧促欢快,大跳(七度、八度、九度)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歌中的衬词“来伊噢都”可视为牧羊人所唱的歌声,使歌曲更加诙谐、有趣。演唱者时唱真假声交替,体现了美国乡村音乐“蓝色约德尔调”的风格与特点。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在节奏、音高、旋律等方面都积累了一些音乐鉴赏经验。他们节奏感强,音乐听辨力处于敏感时期,无论是在演唱、表现、听赏等方面可塑性很强。并且喜欢听欢快、活泼的音乐。在对音乐的旋律、音准把握、演唱的声音方面及对音乐的感受力上还有待继续培养提高。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设一定的音乐情境,利用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以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多听多体验,多感受音乐的各种美,例如:本课的音程美、声音美、音乐风格美等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聆听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初步尝试了解歌曲“约德尔调”的特点,能和大家一起在衬词“来以噢都”处按指定节奏拍手。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一听、唱一唱、拍一拍、看一看等方式,从节奏、音程、旋律、唱法等,层层递进,逐渐感受有趣的“约德尔调”。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歌曲中牧羊人的歌声所表达的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的情感,用歌唱和音乐的方法表现美好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的约德尔风格特点。教学难点:1.按节奏“X X | 0 X X 0”在衬词部分拍手。2.尝试用真假声交替演唱含有八度、九度音程的两组曲调。设计思路:1.听一听:整体聆听——感受歌曲音乐情绪,了解歌曲中的内容,树立音乐与快乐生活的意识。2.拍一拍:感受歌曲衬词的特点,加入固定节奏拍一拍,感受节拍与节奏特点。3.听一听:分段分句聆听——感受约德尔调的独特魅力,听真假声交替的声音,为歌曲增添幽默、风趣的特点。4.唱一唱:唱一唱3段歌词的衬词部分,初步接触假声的演唱方法,尝试演唱八度、九度音程的音调。体验歌唱的快乐、体验牧羊人自由快乐与幽默的心境。5.看一看:观看《音乐之声》影片中木偶剧的表演片段,了解歌曲的背景,从木偶的表演中再次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幽默、诙谐、风趣。6.对于约德尔风格的音调、唱法、装饰等特点的感受和体验,贯穿于整节课中。教学过程:节奏拍击与导入1.播放《孤独的牧羊人》(电影原声)第一部分,学生模仿老师拍击两种节奏型,感受音乐与节奏。师:仔细观察老师随音乐拍打的怎样的节奏?如果你看懂了就一起加入吧。“X X | X X X X” 和“X X | 0 X X 0”导入新课你能给这首曲子取一个怎样的名字呢?谈话、猜课题导入新课,( )的牧羊人?(设计意图:直接从音乐的聆听与节奏开始,用音乐抓住学生的心。用疑问激发聆听兴趣。)二、完整聆听歌曲《孤独的牧羊人》听前设问:(1)、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歌曲中重复最多的一句是什么唱词?教师介绍衬词:“来以噢都”它叫做衬词,也就是语气词,没有实际的意思,“来以噢都”可以想象为牧羊人的歌声。(学生活动:看着歌词静静地听中文版录音,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用心聆听歌曲中有趣的声音。)听完简单讨论问题,教师从音乐情绪方面小结。(设计意图:请生谈谈对歌曲的整体印象,也就是从音乐情绪入手,了解歌曲的内容,并留心聆听歌曲中重复的衬词部分。)三、聆听歌曲《孤独的牧羊人》(中文版)第一部分1、听一听,找到旋律特点听一听歌曲的第1段歌词,衬词都在什么地方出现了?旋律有什么特点?师:听起来旋律音调忽高忽低、音程跨度大,好像从草地跳到了山顶上的感觉。2、约德尔(课件出示:约德尔)教师介绍音乐小知识——约德尔。约德尔源自于阿尔卑斯山区牧民呼唤他们的牛群、羊群的喊叫声,也有人用歌声向对面山上或山谷的朋友传递信息,久而久之就发展成一种非常有趣并且令人惊叹的约德尔唱法。唱的时候运用真假声快速交替演唱……在中低音用真声唱,在高音部分用假声唱,真假声快速交替出现,获得一种美妙有趣的声音效果,这就是“约德尔唱法”(设计意图:了解牧羊人歌声的节奏和曲调特点来源于约德尔唱法。)我们来唱约德尔尝试划旋律线,模唱“来以噢都……”一句, 感受旋律音调的特点请生简短回答和尝试划旋律线,教师出示五线谱片段,并出示旋律线。(设计意图,五线谱可以更直观看出来音调的高低变化。)师:让我们也来试试学唱这种约德尔唱法吧,相信我们的声音也可以传的很远。1.我们学唱假声的发声方法第一步:明确低音sol和中音sol是八度音程;出示图示:八度音程、九度音程(音程跨度大,听起来跳跃、欢快)第二步:练假声方法,用轻声高位置向远处喊人,练习2-3次 ;2.学唱音调,加入歌词唱一唱。慢速用真假声交替唱这两个曲调,手划旋律线。“5555 5555 | 5 6 5 |”、“5555 6567 | 1 — |” (出示2个曲调的歌谱)用由慢到快的速度,分别接唱第2、3段歌词的衬词部分,逐渐加快速度练习接唱,体验约德尔的魅力。(设计意图:感受与体验音调特点——欢乐、跳跃,通过唱一唱,体验有趣的真假声交替唱法带来的装饰效果。)5、拍一拍:在衬词处按指定节奏拍手师:牧羊人的歌声好听吗?让我们为他的歌声鼓鼓掌出示两种节奏:“X X | X X X X”和“X X | 0 X X 0”听第2、3段歌词,在衬词处合着音乐拍一拍。四、聆听中文版《孤独的牧羊人》歌曲第二部分,感受节奏的变化1.聆听第二部分旋律上行的片段,从节奏和旋律与乐段A做对比。师:听这时牧羊人的歌声发生了什么变化?(播放音乐,教师用手势启发)先对比不同点之一:节奏拉长再对比不同点之二:板书旋律线,B段的这些旋律排列是不是有规律?对,这叫做旋律的上行。(板书:旋律上行)歌声越来越嘹亮!加入四组不同的动作,表现牧羊人越来越嘹亮的歌声,越来越快乐与欢呼雀跃的感受。再次聆听这一片段,合着音乐表演。2.对比相同点:八度音程和真假声唱法试着用假声的方法唱一唱八度音程的上行旋律,感受这一段的约德尔风格特点。3.聆听结束部分,感受含有前两部分的音调素材前两个乐句加入拍手和唱衬词的活动,最后旋律的上行,加入四组动作表演和演唱。结束加入“唔!”的假声!(设计意图:通过旋律线、手势的游戏,感知旋律的上行。在唱一唱、动作表现中再次体验约德尔的风格特点。)4.视频欣赏,思考:为什么牧羊人不孤单,而是很快乐?五、介绍这首歌曲背景,观看影片中的木偶剧1.介绍歌曲的电影背景同学们今天听到的这首歌曲是美国1965年的一部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电影《音乐之声》改编于同名音乐剧,影片荣获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十项提名并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奥地利的真实故事:一位退役的海军军官,有七个调皮可爱的孩子为了教育好这些孩子,军官聘请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家庭教师玛利亚。玛利亚能歌善舞,活泼开朗,她用音乐和特有的教育方式启迪孩子,最终,她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在影片中是玛利亚老师和七个孩子为男爵夫人表演的木偶剧,以活泼欢快、幽默诙谐的风格征服了无数观众的心……2.观看影片,听玛利亚老师和孩子们的歌声,感受歌曲幽默风趣的音乐风格。六、总结通过我们今天的歌曲聆听,我想同学们已经备受感染,在聆听歌曲的同时学习了一些约德尔风格的知识,电影《音乐之声》中的音乐还藏着很多音乐奥秘,希望同学们课下观看影片、用心聆听、多多探究,让音乐装点生活,让音乐为我们带去快乐!同学们,再见!(设计意图:课堂上一首歌曲的欣赏不是主要目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在课外生活中仍保持对音乐的喜爱,保持学习音乐的兴趣,去主动欣赏更多更好的音乐。积累各种的音乐鉴赏经验,逐步培养音乐鉴赏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课时《孤独的牧羊人》.docx 3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课时《孤独的牧羊人》.pptx 哆来咪.mp4 孤独的牧羊人电影原声.mp4 旋律线.mp4 独唱:孤独的牧羊人(中文).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