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学案 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学案 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课标要求】
1.明确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意义
2.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3.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问题导学】
1.改革开放的进程P31--P33
2.改革开放的意义及成就 P34-P35
3.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与实践的主题P35-P37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P38
5.要坚定四个自信P38--P41
【体系构建】
【必备知识】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1.开启改革开放
(1)决策: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历程
改革 农村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企业改革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开放 关键步伐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格局形成 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2.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1)标志: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内容
开放 ①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②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改革 ①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以后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②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③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二、改革开放的意义
1.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1)四个面貌: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2)三个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3)一个姿态: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4)一个法宝: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5)一个道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6)两个绝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坚持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2)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1.中国取得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3.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关系
(1)相互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2)坚定自信: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难点突破】
1.改革开放的进程
2.改革开放的的意义
3.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原因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经典例题】
16.(2023·海南三亚·校考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坚持自信自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百余年党史就是一部自信自立、探索和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恢宏史诗。
新时代,大踏步向前。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新时代十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干革命,改天换地。自梦想起航中国革命原点,到南昌起义一声枪响,从井冈山上红旗漫卷,到万里长征九死一生,再到抵御外侮、解放全国……28年艰苦卓绝,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搞建设,自力更生。1953年,毛泽东同志初步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构想;胸中有丘壑,凿石堆山河。这一时期,“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赶上时代。1978年的滚滚春雷,“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长征。”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这一时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完全有理由自信自立。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予以阐释。
17.(2023秋·全国·高二学业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南海之滨的小渔村,到如今高楼林立的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令世人瞩目的‘深圳速度’;从蛇口‘开山第一炮’拉开改革序幕,到如今每平方公里孕育851家高新技术企业、吸引了约三分之二的世界500强落户;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科技之都……”
人民网的这则标题为《激荡四十年,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闻内容引起了某校高二(1)班思想政治兴趣小组的极大关注。深圳的崛起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生动缩影,他们拟以“改革开放”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现邀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回顾历程】
在梳理改革的进程中发现:党的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等都有关于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决定。
【任务二理解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说,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任务三共话责任】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代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
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简述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当堂达标】
1.(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2023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由此可见,我国的对外开放( )
①得到各国认同
②进入新阶段
③为世界提供发展机遇
④是一项基本国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1997年中国(大陆)只有4家,2020年以133家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再创新高达到145家,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地位变化见证了中国发展奇迹。这表明改革开放( )
①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③极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
④是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3·浙江·高考真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 )
A.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B.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C.经历了由点到面的全方位推进过程 D.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4.(2022·辽宁·高考真题)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与党的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孕育和传承的红色基因融入辽宁人民的血脉,书写了辉煌与荣光。上述成就的取得在于辽宁( )
①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前进方向
③致力于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人民具有中华民族勇敢坚毅和忠诚担当的品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2·辽宁·高考真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了伟大奇迹,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表明( )
①改革开放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改革开放必须突破制度约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③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参与者和贡献者
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3·北京房山·统考一模)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这说明(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
7.(2024·河南鹤壁·鹤壁高中校考二模)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毫无疑问,过去45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是巨大的,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途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改革开放( )
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生产关系
④是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4·河北邯郸·统考模拟预测)习近平总书记在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时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可见( )
①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
②独立自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③对于一个政党和国家来说,只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掌握命运
④自信自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2·浙江温州·统考一模)要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从中可以发现( )
会议 中心议题 会议 中心议题
十一届 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十六届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二届 经济体制改革 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
十三届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会议 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十四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六届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十五届 中心议题
①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
②改革开放都是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展开的
③改革开放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④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3·广东·模拟预测)从小岗破冰到深圳试水,从浦东开发到滨海建设,从海南弄潮到雄安启航……40多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是体制的改革、经济的增长、国门的打开,更是理念的变革、思想的解放、精神的淬炼。可见( )
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
②改革开放完成了中华民族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铸就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
④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3·天津和平·耀华中学校考二模)近年来,辽宁全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改造升级“老字号”,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投入使用,参与改造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1.2%;深度开发“原字号”,石化、冶金等原材料及深加工行业补链、延链、强链工作全面推进,乙烯、PX、PTA产能均位居全国前茅;培育壮大“新字号”,从人工智能到集成电路,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快速成长。辽宁结构调整的“三篇大文章” ( )
①说明了改革上层建筑能巩固经济基础
②体现了改革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③佐证了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④说明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23·海南·模拟预测)新时代,我们要在新征程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进一步发挥和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并在实践中把这些优势不断发展壮大。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理解正确的是( )
①道路优势——立足世界形势,展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璀璨景象
②理论优势——回答时代课题,揭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真理魅力
③制度优势——具有普遍共性,昭显当代中国发展本固根稳的巍峨气势
④文化优势——赓续民族血脉,彰显亿万人民聚力创造历史伟业的蓬勃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3·浙江湖州·浙江省长兴中学校考模拟预测)改革开放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史,是党领导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①1980年,经济特区的设立,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②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③1992年,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④2019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4.(2023·吉林通化·梅河口市第五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面向大海,开窗风来。近几年来,吉林省始终把实施长吉图战略作为党中央赋予吉林的重大使命,在省内,长春、吉林、延边、珲春协同发展,在省际、国际层面,“东联西进”“借港出海”等战略举措的实施,助推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向东进入日本海,拓展国际合作。这是因为( )
①改革开放是推动吉林省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吉林省命运的关键抉择
③改革开放是实现吉林省稳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④改革开放是吉林省各个领域取得成就的决定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24·浙江·模拟预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发展速度举世瞩目。“复兴号”领跑世界,开启中国高铁新时速;C919成功首飞,国产大型客机实现“零的突破”。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改革开放( )
①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②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变革
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④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D
【详解】①:得到各国认同与现实不符,①错误。
②: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②错误。
③: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可见我国为世界提供发展机遇,③正确。
④: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可见这是一项基本国策,④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
2.C
【详解】①: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而非改革开放,①排除。
②③: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见证了中国发展奇迹,说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极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②③正确。
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各个领域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
3.D
【详解】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排除A。
B:改革开放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正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该选项的说法不符合事实,B错误。
C:该选项强调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域和领域不断扩大,材料不涉及,排除C。
D: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D正确。
故本题选D。
4.B
【详解】①: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辽宁与党的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书写辉煌,体现出辽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符合题意。
②:1982年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干中强调的时间阶段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刚成立后等,这并未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排除。
③: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材料强调的是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力量。该选项不是设问原因,③排除。
④:红色基因融入辽宁人民的血脉,书写辉煌与荣光,强调革命的胜利、社会的发展依靠的是人民的力量,中华民族勇敢坚毅和忠诚担当的品质,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
5.B
【详解】①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了伟大奇迹,表明改革开放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参与者和贡献者,①③符合题意。
②:改革开放要突破旧的机制体制的约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排除。
④: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观点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
6.A
【详解】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A入选。
B:材料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B不选。
C: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C错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D不选。
故本题选A。
7.A
【详解】①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①②符合题意。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关系,③说法错误。
④: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8.B
【详解】①③:“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可见,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也说明对于一个政党和国家来说,只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掌握命运,①③正确。
②: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②错误。
④: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制度的伟大跨越,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9.B
【详解】①④:由表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都在释放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我们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这也说明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①④符合题意。
②:改革并不都是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展开的,也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就属于政治体制改革,②错误。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0.B
【详解】①:材料中展示的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可以看出,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①符合题意。
②: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②说法错误。
③: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是体制的改革、经济的增长、国门的打开,更是理念的变革、思想的解放、精神的淬炼,可以看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铸就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并没体现伟大改革开放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间的关系,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1.C
【详解】①:材料强调经济结构调整,不涉及改革上层建筑,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辽宁结构调整的“三篇大文章”成果显著,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现了改革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也说明在新时代下要继续推进改革,②③正确。
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2.C
【详解】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中国实际,而不是立足世界形势,①错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国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②正确。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强调独具中国特色,而不是普遍共性,③错误。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彰显亿万人民聚力创造历史伟业的蓬勃精神,④正确。
故本题选C。
13.B
【详解】①: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①说法错误。
②③: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来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将我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②③说法正确。
④: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④排除。
故本题选B。
14.C
【详解】②③:近几年来,吉林省始终把实施长吉图战略作为党中央赋予吉林的重大使命,在省内,长春、吉林、延边、珲春协同发展,在省际、国际层面,“东联西进”“借港出海”等战略举措的实施,助推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向东进入日本海,拓展国际合作,是因为改革开放是决定吉林省命运的关键抉择,放是实现吉林省稳步发展的必由之路,②③符合题意。
①: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非根本动力,①错误。
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各个领域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排除。
故本题选C。
15.B
【详解】①③: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用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的重大作用,①③符合题意。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②表述错误。
④: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B。
16.①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证和物质条件,展现了自信自立的奋斗底色;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基于中国国情、中国现实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指南,凸显了自信自立的理论品格;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不仅遵循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更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展现自信自立的时代形象。
【分析】背景材料: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考查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
考查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学科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题型、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设问指向是阐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完全有理由自信自立。本题属于说明类试题,考查知识范围大,但通过分析,具体可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知识来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干革命,28 年艰苦卓绝,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搞建设,“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赶上时代,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质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等→可联系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证和物质条件。
关键词②:干革命,改天换地自梦想起航中国革命原点;搞建设,自力更生,1953年,毛泽东同志初步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构想;改革开放、赶上时代1978年的滚滚春雷,“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长征。”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等→可联系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基于中国国情、中国现实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③:干革命,改天换地;搞建设,自力更生;改革开放,赶上时代;新时代,大踏步向前→可联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不仅遵循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更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
17.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详解】本题是简答题,依据教材内容作答即可,详解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