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自主选择课余生活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辩论,引导学生认识到,自主选择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成长过程中需要发展的能力。通过给他人提建议,引导学生认识到课余生活要科学、灵活地安排,不可以浪费时间。2. 通过整体阅读绘本故事,进行理性地分析,认识到选择课余生活要有分辨能力,学会取舍,学会自己控制自己,科学合理地规划课余生活,坚持参加对自己有益的课余生活。3. 通过运用绘本故事中的“法律小知识”分析绘本故事案例,培养学生的用法、守法的意识。4. 通过修正和实践课余生活安排,检验自己规划课余时间的合理性。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整体和细节阅读绘本故事,进行理性地分析,认识到选择课余生活要有分辨能力,学会取舍,学会自己控制自己,科学合理地规划课余生活,坚持参加对自己有益的课余生活。2. 教学难点:通过修正和实践课余生活安排,检验自己规划课余时间的合理性。教学准备1.《小网迷“冯亦轩”》绘本;2.“小网迷”测试单;3.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双减”带来的变化1. 2021年7月,我国出台了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双减”政策的实施,给你的课余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2. “双减”政策实施后,我们的课余时间变多了、可选择的余地变大了,但我们自主选择的权利却没有变大。【教学思考与实践】教师基于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兴趣,从“课余生活的变化”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交流“双减”政策给自己的课余生活带来的变化。对于这一重大教育政策的实施,学生普遍都有所了解,一些同学表示父母给报的学科培训班停课了,就一直在家玩;有一些同学说父母开始带着去一些以前没时间去的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还有一些同学说父母虽然不给报班了,但留了一堆额外的作业等等。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发现“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的课余时间变多了,家长和学生可选择的余地变大了,但是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却没能因此变大。二、自主选择课余生活1. 你的课余生活是由谁来安排的?2. 辩论:“课余生活谁选择?”3.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增多,我们对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可以做出一定的决定。同时,因为受知识和经验的影响,也需要听取父母的意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争取一些锻炼和成长的机会。【教学思考与实践】针对课余生活的选择权问题,教师和学生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一场“课余生活谁选择?”的辩论,引导学生认识到,自主选择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成长过程中需要发展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增多,我们对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可以做出一定的决定。同时,因为受知识和经验的影响,也需要听取父母的意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争取一些锻炼和成长的机会。三、自主规划课余生活(一)课余生活的内容1. 分享:课前规划的课余生活表。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游戏在现在的家庭中越来越常见了,而小学生玩网络游戏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了。2. 网络游戏的“过人之处”与“害人之处”3. 绘本故事案例分析(1)整体阅读:阅读绘本,沉迷网络给主人公冯亦轩带来了什么?(2)体会细节:观察插图和法律小知识,你有什么发现吗?(3)理解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4)交流收获:读了绘本中“小网迷”冯亦轩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吗?4. 合理利用课余时间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兴趣爱好,还能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所以,在选择自己课余生活的时候,记得一定要合理安排,防止自己沉迷网络。【教学思考与实践】在分享交流喜爱的课余生活的过程中,有学生坦言自己的课余生活全都用来玩电子游戏了。教师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信息,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认识到选择课余生活要有分辨能力,学会取舍,学会自己控制自己,科学合理地规划课余生活,坚持参加对自己有益的课余生活。通过整体阅读绘本故事,进行理性地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未成年人由于自控能力、判断力较低,容易沉迷网络。沉迷网络不仅会伤害我们的身体、消磨意志,而且可能滋生不良行为,甚至引发犯罪。通过运用绘本故事中的“法律小知识”分析绘本故事案例,培养学生的用法、守法的意识。(二)课余生活的安排1. 观看视频:《明明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评价明的课余生活。2. 课余生活对我们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那究竟该怎样合理规划课余生活呢?3. 合理安排课余时间要考虑的因素:①应该做的事情;②最重要的事情;③最紧急的事情;④自己的计划能否按照时间安排进行。【教学思考与实践】观看视频《明明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有的学生说,明明放学回家应该先完成作业再做其他事情;有的学生则认为,明明放学后可以先放松一下,再完成作业。通过给明明提建议,引导学生认识到课余生活要科学、灵活地安排,不可以浪费时间。学生在给自己的课余生活排序的过程中,意识到哪些事情是自己每天应该做的事情;重要的事情最好放在精神状态好的时候做;如果突然有紧急的事情,就必须马上做。四、自主实践课余生活1. 国家出台“双减”政策之后,我们有了更多、更自主的课余生活时间,合理利用课余时间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兴趣爱好,还能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2. 请你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修正课前规划的课余生活表,并付诸实践进行反馈。【教学思考与实践】学生在理解如何合理规划课余生活后,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照合理的要求,自行设计一日的课余生活,并付诸实践进行反馈。在正确的家校互动合作教学理念引导下,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困惑与想法传达给家长,家长可以侧面了解学生对自己课余生活的看法,了解学生自主性的培养情况,并在家庭教育中给予支持和配合,使学生自主安排的课余生活能够切实地在家中得到实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