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1.3《我很诚实》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三年级下册1.3《我很诚实》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教师姓名 课名 《让诚实伴随我成长》
学科 道德与法治 章节 第一单元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时 第 二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三年级
教学目标 1.在当事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做错事,应当主动向对方说明情况并承担相应责任。 2.能够辨别生活中诚实与不诚实的行为。
三、学习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比较强,掌握本课内容也比较快。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重点;诚实守信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实践。 难点:学会和理解善意的谎言。 解决措施: (1)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来突破 (2)通过分组讨论,结合当下的育人目标结合归纳。
五、运用的能力点 能力点1: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六、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按照完整视频的时间点)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导入 1—3分钟 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复习导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诚实守信,不能说谎,因为诚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之本。 复习巩固 巩固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新课教学 3-28分钟 诚实伴我们成长 学习活动:诚实伴我们成长 我们的成长需要诚实的品质来陪伴,我们应该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一天中午,张强在上学路上无意中撞坏一辆名贵轿车的后视镜。当时车主不在,他就在原地等了约半个小时,车主还没来。由于赶着上课,他只好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尊敬的车主,我是第一中学的学生张强,今天中午不小心弄坏了您的车。我无法及时赔偿,请联系我,我的联系方式是XXXXXXX。对不起!”当别人问他:“车主并没看到,你悄悄走了也没人知道,为什么还要留纸条?”他却回答说:“自己做错了事,就应该负责。” 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张强的行为? 解读:这个事例说明如果自己做了错事,即使当事人不知情,也应当主动向当事人说明情况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诚实的行为。 该怎样做? 如果遇到下面几种情况,你该怎样做?请演一演。 1.从商店买东西回家后,发现收货员多找了几元钱,我该…… 2.测验时一道题难住了我,正好可以看到同桌的答案,我该…… 3.不小心打碎了亲戚家的花瓶,我该…… 解读:这几个生活中的场景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面对这样的情况该如何选择,其实就是对我们的考验,诚实守信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实践。 活动过程 1.想一想:张强这样做对不对? 例:我觉得张强很勇敢,犯错后能及时承认错误。 2.如果你遇到和张强同学相似的事,你会怎么做呢? 例:也许当时我会偷偷溜走——不过这样做是不对的,我过后会采取措施补救,赶回来留下联系方式,主动承认错误并联系车主。 3.张强在做到诚实时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小讨论) 4.通过事例,你认为我们怎样才能做一个诚实的人,让诚实伴随我们成长呢?(结合学生实际) 学习活动:真假“谎言” 说一说 下图中的同学都对别人说了谎话,你认为两人的“谎言”是否有区别?说说你的看法 波波突然想到一个恶作剧。他跑到村头,气喘吁吁地对雯雯说:“你家来客人了,你快回去。” 解读:利用别人对自己的信任来恶作剧,虽然只是想开玩笑,但这也是说谎的行为,是不对的。 情景:爷爷得了重病。为了不影响他的心情,避免加重病情,芳芳和爸爸决定向爷爷隐瞒病情,并安慰他说,他的病很快会好起来的。 解读:现实生活中的谎话多种多样。善意的谎言的动机是善良的,是以维护他人利益为前提的,因此,在特定条件下,我们可以理解某些善意的谎言。 诚信无小事案例分析(略) 名言: 巧诈不如拙诚。 ——《韩非子 说林上》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德国】海涅 解读:读完名言,我们明白了;诚实从古至今、从中国到外国,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做人之本。 阅读教材、学生回答 学生自主学生,师生共同归纳,学生主体地位突出
新课教学 28—35分钟 活动 1.谎言也有区别,你能给它们分类吗? 2.前面图中的两种“谎言”有什么区别? 第一种是不诚实的,说假话,欺骗别人。 第二种是善意的,为对方好。 名言解析:“巧诈不如拙诚”出自《韩非子 说林上》,用来表明巧妙的奸诈不如拙朴的诚实。 我的积累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美国】德莱赛 对自己真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英国】莎士比亚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谚语 与诚实有关的成语 真心实意 诚心正意 货真价实 一言为定 驷马难追 表里如一 抱柱之信 言信行果 光明磊落 心口如一 开诚布公 言而有信 一言九鼎 童叟无欺 分组讨论 希沃白板的使用,清晰明了的将内容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们,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课知识。
课堂小结 37—38分钟 总结本节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回顾本节课内容 思维导图总结本课所学,清晰明了。
六、教学流程图
注:此模板可另附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