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6分)
翻开泛着油墨香的七上语文课本,四时景物美不胜收,人间亲情永驻,童真、童趣、永恒再现。( )朱自清的春,让我们嗅到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的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各种花的美味儿;( )母亲一起去散步,巧妙地化解分歧,一shà时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流淌着的人间温情;(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我们与鲁迅的童年隔空相遇,共同品尝小珊瑚珠攒成的覆盆子小球,敬仰先生读书入境时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ǎo过去的难忘时刻。由此开启我们的初中语文学习曼妙之旅。
1.根据语境需要给拼音处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shà( ) ǎo( ) 歧( ) 攒( ) (4分)
2. 结合语境把下面三个词语填写在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①走进 ②美读 ③陪伴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③①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有老师在一旁出谋划策,我们班在这次的运动会比赛中,一定能勇夺冠军。
B.齐白石画虾,已经到了出类拔萃的地步,谁也不知道他生前观察过多少活虾,画过多少次虾。
C.成绩总是平平的他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一鸣惊人,名列全校前三名。
D.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立志复国,临终前还对收复失地念念不忘。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随着电子产品普及,导致机体运动量减少,让大人孩子都处于亚健康状态。
B.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C.劳动课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D.据统计,关于“2023年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的科学健身指导视频上线超过2000条左右。
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这是一片被秋风淘洗过的山野,这是一个被秋雨沐浴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___________;你要住在崖下,_________;你要住在林间,_________;你要住在村头,_________……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①可听月下虫鸣鸟啼 ②可观石上流云瀑布 ③可看水中迷雾朦胧 ④田园牧歌就近在眼前了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6.综合性学习(5分)
我校七年级一班开展了以“交友”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协助完成下面题目。
(1)请根据下面的句式和内容仿写一个句子。(2分)
真正的朋友不一定形影不离,但一定是心有灵犀;
真正的朋友不一定两肋插刀,但一定会慷慨解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与“友情”有关的前后相连的两句古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选项与交友无关的典故的是( )(1分)
A.管鲍之交 B.割席断交 C.高山流水 D.韦编三绝
7.根据语境,补写诗文名句 (7分)
古诗文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徜徉其间,你会惊喜地发现:景纷呈,情各异。我们能领略到“水何澹澹,① ”的磅礴壮观;能体会到“峨眉山月半轮秋,② ”景色的融合变幻;还能看见“回乐烽前沙似,③ ”的大漠苍茫;能感受到“④ ,小桥流水人家”秋景中的萧飒与清雅。东风拂面,朱自清不禁发出感慨“‘⑤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李白闻听好友左迁龙标“⑥ ,⑦ ”,将自己的同情与关切托付给明月,让其伴随好友一路西行。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4分)
五月十九日大雨
刘基(明代)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8.诗中直接描写了( )和( )两种声音。 (2分)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诗人通过描写暴雨初霁后美丽的量色启示我们:风雨过后,人生会遇见更绚丽的景色。
B.诗歌用“驱”“压”“殷”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风疾、雨骤、雷鸣的气势之大。
C.诗中用“殷”字突出了“雷声”之大,用“万”字极言“蛙声”之密,只是为了展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D.诗歌通过由暗转明的色彩的变化,让人联想到雨过天晴、碧空如洗、草色碧绿、蛙声如鼓的初夏的魅力。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12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②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做,实践。③绥(suí):安,安抚。④恣(zì):放纵;没有拘束。⑤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下车引之 (2)入门不顾
(3)久而益敬 (4)弱者抚之以仁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乙两文都讲述了少年陈元方的故事,你认为两则故事都体现了他怎样的特点,请结合【甲】【乙】两文加以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8题。(14分)
那年母亲打月饼
赵振华
①时间总是趁你不留意悄悄溜走,转眼秋天已过去一半,回过头,挥别诗意的白露,向前看,秋分身着盛装,款款来到我们身边。
②秋分一来,早晨又多了些许凉意,推开窗,凉风迎面扑来,不禁打了个寒颤,遂增添衣服,漫步秋天小路,饱览秋之美丽。用心赏,这一季的风景别样美;慢慢行,这一季的心情,颇特别;细细品,这一季的思念最深情。然,临近中秋,秋日里的思念莫过于此节了。
③小时过中秋,最渴望吃上月饼。那年,父母住在村里。村里还没承揽打月饼的商家,想打月饼只得去县城。母亲为了让我们弟兄四个能吃上月饼的心愿实现,过节前几天早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早上,大地还处于沉睡之中,她就和左邻右舍结伴而行,骑着自行车,驮着打月饼的材料(白面、胡油、白糖、果脯……)向相隔三十里的县城匆匆赶去。为的是排队排在前面,好在夕阳西下之前,月饼出炉,早点回家。而我们四个“馋猫儿”早已站在街门口,望眼欲穿。一见她回,一拥而上,每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各抢一个,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甜丝丝的月饼让我们大饱口福,香喷喷的月饼让我们口齿留香,感觉世上再没有比这更好吃的东西了。而累了一天的母亲,看到自己孩子如愿以偿,满身疲惫早已抛之九霄云外……
④小时年幼无知,只享受着吃月饼,对母亲的辛劳似懂非懂,如今忆起,世上最爱你的人,最牵挂你的人,最关心你的人永远是你的父母。
⑤年复一年,中秋年年如此。
⑥光阴荏苒,我到太原上大学了。每逢中秋之时,母亲便把提前做好的月饼打包好,让父亲千里迢迢给我送到学校。吃着香喷喷的月饼,望着眼前的爹,想着远方的娘,不禁泪眼婆娑。这哪里是月饼?分明是父母爱女之心,它比山高、比海深、比天阔……
⑦每当此时,我便把父亲安排在男生宿舍,因有几个老乡,沟通起来并不陌生。父亲乐观豁达,善于言辞,心地善良,男同学也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他。
⑧父亲每送月饼,只住一晚,此时的我,成熟懂事。每次别离,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总会热泪盈眶,而父亲也是回首相望,甚是不舍。
⑨每次父亲走后,心中挂念不已,便写信问之。父亲总是信中叮嘱:“吃好,喝好,钱不够了,爹给你寄,不必惦念家里。”虽是父女,也如知己。信中无话不谈,每次信到手中,如见其人,伴我前行;如闻其语,激我向上。就这样,父亲的来信伴我度过了在外学习生涯。
⑩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父亲虽为国家工作人员,但我血液里流淌的仍是农村人拥有的淳朴善良,有傲骨无傲气。当年毕业回老家找对象时,介绍者多也,有世家子弟,有官员子弟,但父母一直遵循门当户对,不敢高攀,唯恐我到了对方家里“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经过千挑万选,决定找一同行——平凡的人民教师。按当地风俗,结婚首年中秋节,婆家要给妈家丰厚的礼物。我们既不和城里人攀比,也不比村里人寒酸,我们仅选择适合自己回报父母的方式,除了给父亲一些钱外,月饼是必不可少的。
父亲爱吃甜食,他吃月饼时,总喜欢倒上一杯开水,把月饼分开两半,边吃边喝水,等月饼吃完了,水也喝光了,总能协调一致。看着父亲惬意的样子,我的内心也无限温暖!
时至今日,每到他的“节日”,我们祭拜他时,所带供品,必有月饼。
自父亲走后,每逢中秋,仰望圆月,我总会遐想万千:广寒宫里嫦娥怀抱玉兔俯视人间,嫦娥定是思念后弈。天上亦是,人间何尝不是?我的父亲,今夜谁来陪?
时光有去无回。如今,月饼还是圆的,但盒不再简素,馅不再纯粹,咬一口,都是花花世界的味道。如今,吃月饼再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平时只要想吃,各种各样的月饼随时随处便可买上。但儿时的那种快乐再也无法找到,儿时的那种遐想再也无法产生,儿时吃的那种月饼味道再也无法尝到……
14.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分)
时间 情节 对父母的情感
小时候 ① 望眼欲穿
上大学 父亲千里送月饼 ②
结婚后 ③ 无限温暖
现如今 我给父亲祭月饼 ④
15.第③段画线句子语言生动形象,请赏析。(3分)
一见她回,一拥而上,每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各抢一个,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16.选文中第②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2分)
17.小语和同学小文对文章结尾段画线句子进行了朗读设计,请根据你的理解,补全对话。(2分)
小语:我们先确定朗读这个句子最合适的语气语调吧。
小文:好的。我认为应该是 。(A.慷慨激昂 B.轻快愉悦 C.舒缓伤感)
小语:朗读时还要关注句子中反复出现的词语。
小文:是的。这句话中三处“再也无法”应该重读,因这样能够表现出 。
18.第⑥段写:“想着远方的娘,不禁泪眼婆娑。”结合全文想象此时“远方的娘”在想些什么。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远方的娘设计一段内心独白。(40字左右)(独白:戏剧、电影中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19-22题。(10分)
说说写作能力
【材料一】在语文这个学科中,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听、说、读、写。在这四个方面中,最能体现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是写作。作文能够反映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思想深浅等,所以作文的分值一直在语文试卷中占很大的比重。写作,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材料二】在微观面上,作文占据语文试卷的小半壁江山,一般100分的试卷,作文占30分;120分的试卷,作文占50分;150分的试卷,作文占60分。要想在语文这个科目取得优异的成绩,作文写得不好,那么你离优秀差得可不是一般远!相反,如果一个学生作文写得好,那么他的语文成绩一般不会差,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规律。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实也很容易解释。作文是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一般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字词句段都不会有什么问题,试卷的基础题都是考字词句段。而且语文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数学等其他学科的成绩。
在中观层面上,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两者有着密切关系。一个喜欢阅读的学生不一定会喜欢写作,但一个喜欢写作的学生一定喜欢阅读。写作能力能够促进阅读能力,当然阅读能力也能促进写作能力,虽然有时不能成正比关系。
在宏观层面上,写作和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写作训练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一个学生要想写得清楚就必须想得清楚;要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写得生动有趣,那么必须富有合理的想象力。所以一个学生要想提高写作水平,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条规律,除此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材料三】某地区写作相关数据调查
人群 写作态度端正 具备写作能力 写作结果
中学生 20% 18% 15%
成年人 11% 10% 9%
写作者 92% 91% 90%
【材料四】日前看来,学生的写作在某些方面明显存在短板:生搬硬套、东拼西凑、复制粘贴了事;或者是内容不够形式来凑,修辞堆砌,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有些甚至连基本的文辞通畅都达不到。而且当今广义上的写作也有不容乐观之处。写不好一张请假条、做不好一份会议记录,并非只是笑谈;书面表达中夹杂大量网络语言,不顾文体与语境地肆意生造语言、游戏语言,在今天的成人写作中也相当典型;当代文学出版物中,写作注水、文笔拙劣、语言粗俗化现象更是一度受到读者诟病。试想,如果工作后的成年人,能够将相关的写作项目做得非常到位,是不是非常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19.阅读材料,从中概括出写作的重要性。(2分)
20.从【材料二】中提炼出3条有意义的结论。(3分)
21.下列内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写不好作文,离优秀的成绩会差一点距离。
B.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阅读多了,写作水平一定能够提高。
C.无论是中学生还是成年人,写作能力都不容乐观,都需要端正写作态度,认真对待写作。
D.从狭义上的写作看,很多人写不好一张请假条、做不好一份会议记录。
22.从你的角度来说,怎样才能逐步地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6分)
23.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问题。
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明社一同消灭了。
(1)选段出自 (作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 》一文。在《朝花夕拾》中,写“宠物”的文章是 。《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 (写出一位即可)。(4分)
(2)文段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50分)
24.成长是一次旅程,人总是在成长中不断变化。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一些事情促使你发生变化。请以“这一次,我真的成长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把作文题目完整抄写在答题纸上。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或师生姓名。
4、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 霎 拗 qí cuán (4分) 2. D(2分) 3. B(2分) 4. B(2分) 5. B(2分)
6.(1) 真正的朋友不一定锦上添花,但一定会雪中送炭(2分)
(2)示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分) (3)D(1分)
7.山岛竦峙 影入平羌江水流 受降城外月如霜 枯藤老树昏鸦 吹面不寒杨柳风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7分)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8.雷声 蛙鸣声 (2分)
9.C(2分)
10.(1)拉,牵拉 (2)回头看 (3)更加 (4)仁爱、仁慈 (4分)
11.B(2分)
12.(1)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2分)
(2)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2分)
13.示例1:元方聪明机智。甲文:在听到有人骂自己的父亲时,他指出了对方的两个错误,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乙文:对于袁公提出的令人难以解答的问题,他能运用类比的方法巧妙应对,“你和我老爸就像孔子周公一样,都很厉害,但是谁也不是谁的老师”更加体现了他的机智。既照顾了对方的体面,又保存了自己的尊严,不卑不亢。
示例2:元方很孝顺。甲文:听到父亲被骂,他很气愤,指出对方的两个错误,让对方很惭愧,不得不认错,没有让父亲背后被人骂。乙文中对于袁公的问题,他在不伤害(不得罪)对方尊严的前提下,也保证了父亲的尊严。(2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8题。(14分)
14.(1)母亲县城打月饼 (2)无比感动 (3)我给父母送月饼(结婚后,父亲就水吃月饼) (4)怀念父亲(4分)
15.动作或神态描写(写作者用“一拥而上”“各抢一个”“吃起来”等动词,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狼吞虎咽”等修饰语亦可),生动形象写出孩子们抢吃月饼的动作之快和吃月饼时可爱的情态,表现了孩子们对月饼的渴盼之情(含蓄地表达了母亲对孩子们的爱)。(3分)
16.承上启下(过渡作用)(2分)
17.C 对童年生活以及已经逝去的父亲的无限缅怀之情(意思相近即可)(2分)
18.参考示例:孩子,你爹给你送娘亲手做的月饼了,好吃吗?有没有想娘。娘不能来看你,就让爹帮我好好看看你,娘挺好的,别担心娘。(表达出对孩子的牵挂思念、孩子吃到自己做的月饼的幸福情感即可)(3分)
(二)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19-22题。(10分)
19.对于学生来说,一是作文的分值一直在语文试卷中占很大的比重;二是作文写得好,他的语文成绩一般不会差;三是语文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数学等其他学科的成绩。对于成年人来说,相关的写作项目做得到位了,非常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2分)
20.示例:①热爱写作,作文写得好,语文成绩一般不会差;②热爱写作一定热爱阅读; ③写作与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直接相关。(3分)
21.C(2分)
22.示例:①从字词句段做起,多学习一些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表达流畅的名家美文,在模仿写作的基础上再创造; ②从强制自己写作向兴趣写作过渡等。(3分)
四、名著阅读(6)分
23.(1) 鲁迅(周树人) 《五猖会》 《狗 猫 鼠》 阿长 衍太太(写出一位即可)
(2)表达了作者对五猖会热切的盼望与向往,对现今五猖会的简单感到遗憾和失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