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下检测系列第五单元 冷战时期的世界(B)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出现标志着( )A.冷战的结束 B.世界走向多极化C.东西方对峙局面的形成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2.小成同学从“独立浪潮席卷非洲”“亚非拉的声音”“石油危机的震撼”中提炼出下列四个学习主题,其中最恰当的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B.亚非拉地区的崛起C.殖民主义的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D.亚洲国家的腾飞3.在评论某次改革时,一位学者风趣地说:“太冷了,本想弄点木材烤烤火,想不到竟然将整个房子给烧了。”据此推断,他针对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 B.匈牙利改革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捷克斯洛伐克改革4.某论文把推行高度的民族自治、放弃一党制、列宁塑像被推倒、“八一九事件”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苏联解体 B.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C.赫鲁晓夫下台 D.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5.这一年,飘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半个多世纪。“这一年”是( )A.1991年 B.1989年 C.1999年 D.2001年6.某校准备邀请一学者作报告,下列适合出现在右图海报“内容”中的是( )A.巴以边界划定B.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主权和管辖权C.纳米比亚的独立D.古巴革命7.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其经济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美国8.右图是漫画“中东乱局”图,导致这种乱局出现的主要因素有( )A.民族问题、历史问题、大国介入B.历史问题、大国介入、宗教问题C.民族问题、大国介入、宗教问题D.民族问题、历史问题、大国介入和宗教问题9.解读下面的表格可知,表格在向我们传达下列哪一信息( )年份1960年独立国家尼日尔刚果乍得马里扎伊尔马达加斯加科麦隆加蓬中非多哥索马里毛里塔尼亚A.非洲独立年 B.非洲有很多国家 C.美国的干预 D.东欧消费者的天堂10.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A.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B.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C.马来西亚的吉隆坡 D.新加坡11.关于赫鲁晓夫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革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B.改革主要在经济领域进行C.这次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赫鲁晓夫被迫下台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掀起了民族独立的浪潮。下列国家中最早独立的是( )A.印度 B.纳米比亚 C.埃及 D.古巴13.自印度、巴基斯坦独立后,遗留下不少严重问题,印巴之间的严重对立,是南亚地区持续动荡的主要因素。与这种局面出现关系最密切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苏联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新兴的独立国家中,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的有( )①印度 ②新加坡 ③马来西亚 ④韩国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5.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不仅使非洲国家失去了经济根源,也使其失去了政治尊严,那就是民族的独立和平等。下列史实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找回“政治尊严”的是( )21·cn·jy·comA.亚非会议的召开 B.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C.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D.纳米比亚的独立16.巴拿马政府领导人托利霍斯曾说:“目睹一个外国国旗插在自己国家的心脏,谁能忍受这种屈辱呢?”这里的“外国国旗插在自己国家的心脏”指的是( )A.英国占据苏伊士运河的主权 B.美国占据苏伊士运河的主权C.美国占据巴拿马运河的主权 D.英国占据巴拿马运河主权 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摆脱了殖民枷锁,取得独立。下列国家按独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埃及 ③印度 ④古巴 ⑤纳米比亚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③④ C.③④①②⑤ D.③①②④⑤18.在巴勒斯坦地区实行“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是在( )A.1947年的国际联盟大会上通过的 B.1945年的华盛顿会议上通过的C.1947年的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的 D.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通过的19.下列历史事件与美国有关的有( )①印度独立 ②古巴革命③巴拿马区的主权和管辖权 ④1993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和解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0.以色列国成立后至1973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战争,史称( )A.科索沃战争 B.伊拉克战争 C.海湾战争 D.中东战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6题,共6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美国对外政策的总原则是:帮助自由民族保持他们的自由制度和国家完整,对抗想把共产主义强加给他们的侵略活动。……美国对受到共产主义威胁需要援助的国家给以金钱、原料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1)国情咨文中提到的“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分别是指哪一政治力量?(2分)(2)材料反映了怎样的世界格局?这一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4分)(3)材料表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行了什么政策?美国为什么要推行这一政策?(4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但是西欧获得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21教育网——余伟民、郑寅达著《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材料二:在马歇尔主张提供援助后的第二年(1948年)春天,欧洲复兴计划即通常所称的马歇尔计划业已制定。到1951年12月31日这一计划终止时,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美国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迅速复原,使欧洲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但是,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然而,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兰人予以拒绝。21cnjy.com——[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1948年,美国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马歇尔计划正式启动,4年内美国对欧拨款达131.5亿美元,88%为赠款。马歇尔计划既帮助欧洲国家恢复了经济,也推动西欧各国走上一体化的道路,加强了西方国家之间的联合。——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材料四:从1948年4月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岳麓书社出版《历史·必修一》(1)上述四则材料中,有些观点可以互相印证,有些观点却互相矛盾。请你就这两方面的情况,从材料中举例说明。(4分)21·世纪*教育网(2)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你自己的看法谈谈马歇尔计划的作用。(6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西方国家控制我们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亚非国家的命运应该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己掌握。 ——周恩来材料二: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www-2-1-cnjy-com——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1)亚非会议和以往的国际会议有何不同?召开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中周恩来提到的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什么?(2分)(3)这次会议召开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意义是什么?(4分)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体制进行经济建设。20世纪80年代开始,东欧各国的经济每况愈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东欧国家普遍外债负担沉重,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内,执政40多年的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摘自《世界历史》(1)斯大林体制形成于哪个国家?(2分)(2)从东欧剧变谈谈斯大林体制对东欧国家的影响。(3分)(3)东欧剧变的性质是什么?(2分)(4)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3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欧洲经济共同体》指出:“共同体的目标应是: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各成员国经济政策的逐步接近,在整个共同体内促进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以及各成员国越来越密切的关系。”2-1-c-n-j-y(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一些国家为什么要建立欧洲共同体?(2分)(2)欧洲共同体建立后,是否促进了“整个共同体内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请举出三个欧共体成员国家。(任举三个国家)(4分)【出处:21教育名师】(4)欧共体成立后在世界上发挥了什么作用?(2分)(4)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2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何秦超主编《国际关系史》材料二:见下图。图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示意图图2: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统计图材料三: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正在一体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在全球的事务中影响越来越大;日本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强国,并向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方向努力。【版权所有:21教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简述欧共体成立对欧洲的影响。(4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日本经济的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CBCAACCDAA11121314151617181920CAADDCDCBD二、非选择题:21.(1)“极权政体”是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或华约);“自由国家”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或北约)。【来源:21·世纪·教育·网】(2)反映了东西方对峙的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出现。(3)推行冷战政策。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称霸世界,而共产主义制度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是它的主要敌人。www.21-cn-jy.com22.(1)互相印证:四则材料都承认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材料一、四都认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美国想通过经济援助来控制欧洲;材料一、三都认为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各国走上一体化道路。 21*cnjy*com互相矛盾:材料二认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不涉及意识形态问题,美国向所有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材料四认为,马歇尔计划把苏联和东欧排除在外,目的是遏制苏联。【来源:21cnj*y.co*m】(2)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加强了美欧联系;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发展和走向一体化。(言之有理即可)21*cnjy*com23.(1)这次会议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1955年,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2)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3)国际环境: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在亚洲地区的侵略不同程度的受挫;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新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历史意义:表明亚非国家已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激励着正在蓬勃发展的民族独立运动。25.(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崛起,对西欧各国形成很大压力,西欧一些国家感到有必要加强合作和联合,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2)是。法国、比利时、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写出三个即可)(3)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它同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4)国家间的对抗会造成局势紧张,不利于各自的发展,甚至会引起战争;国家间的合作会促进和平与发展,出现双赢的结果;在高科技的推动下,各国、各地区间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逐步走向一体化。2·1·c·n·j·y26.(1)目的:恢复和发展经济;摆脱美国的控制(或欧洲各国不想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影响:促进各国的交流和合作,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2)特点: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原因: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美国的扶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等等。(任意两点即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3)冲击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进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