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下检测系列——第六单元 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B)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下检测系列——第六单元 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B)

资源简介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下检测系列
第六单元 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B)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电视剧《毛岸英》中毛岸英和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歌曲。电视剧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 C.解放西藏 D.“大跃进”运动
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起来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改革开放
3.“每个生产队办一个食堂,社员家里不开伙,铁锅铜勺都献出去大炼钢铁,只管到时候到食堂打饭打菜。”这种现象发生在( )2·1·c·n·j·y
A.抗日战争时期 B.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4.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头十年里,最能体现民族精神的有( )
①志愿军精神 ②雷锋精神 ③“大跃进”精神 ④“两弹一星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时,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后来说:“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这个停战协定是指(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双十协定》 B.《朝鲜停战协定》 C.《停战协定》 D.《波茨坦协定》
6.“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春天的故事》中的这句歌词歌颂了邓小平同志在探索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项丰功伟绩,那就是( )21·世纪*教育网
A.在深圳、珠海等地建立经济特区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D.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7.在香港有这样一种说法:回归后的香港“股照炒,马照跑,舞照跳”。这种现象说明( )
A.“一国两制”有利于实现祖同和平统一
B.“一国两制”使香港的社会主义制度得以保留下来
C.回归后的香港保持原有的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不变
D.回归后香港公民的地位没有任何变化
8.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60多年的风风雨雨,实现了人世梦、奥运梦、世博梦、飞天梦……这证明了( )www-2-1-cnjy-com
①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已经实现 ②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③中国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④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
A.公私合营 B.建立生产合作社 C.统购统销 D.强迫没收
10.下列是伟大祖国60余年风雨历程的大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大跃进”运动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③澳门回归
④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④①②⑤③ D.①④③②⑤
11.“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这则旧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引起了某班同学的激烈争论。下列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观点较为典型,你认为正确的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甲说:该消息反映出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后,农民已经走向共同富裕
B.乙说:该消息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刚刚完成,生产迅速发展
C.丙说:该报纸应该出版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鲜明地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成就
D.丁说:该消息明显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物
12.下列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中,与钱学森的贡献最为相似的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邓稼先 D.雷锋
13.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形象地提出了三条外交原则。其中“另起炉灶”是指( )
A.先搞好国内建设,再发展对外关系
B.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C.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D.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14.2010年5月17日至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决定设立喀什经济特区,这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经济特区“特’!在实行( )【版权所有:21教育】
A“一国两制” B.特殊和优惠的经济政策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15.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第七次全体会议决定任命梁振英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由国务院任命,体现了( )
A.香港行政事务由国务院决定 B.香港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C.中国政府拥有最高决定权 D.中国政府对香港行使主权
16.下列哪一次会议通过了我国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七大
17.“一国两制”是党和政府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制定的基本方针。下列哪些问题的解决可采用“一国两制”方针( )21*cnjy*com
①西藏问题 ②澳门问题 ③台湾问题 ④香港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右图反映的外交事件是( )
A.乒乓外交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尼克松访华 D.中美正式建交
19.20世纪70年代是新中国成立后与外国建交的又一高峰期,发生在该时期的外交事件有( )
①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②APEC会议在上海成功举行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下表反映了某市张强一家出行方式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 )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步行
骑自行车
骑摩托车
乘小轿车
①某市经济的发展 ②某市居民收入的增加
③全面小康的实现 ④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6题,共60分)
21.一步步历史的跨越,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90多年光辉岁月。(9分)
【艰难过往】在1956年、1978年,有两件大事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转折。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辟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21·cn·jy·com
(1)你认为1956年、1978年的“两件大事”是哪两件?(2分)
【昨日成就】我现在向同志们报告……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完成和超额完成了。 ——李富春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主要原因。(2分)
【今日辉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2-1-c-n-j-y
(3)请列举近年来我国在以上领域取得的两项伟大成就,并说说我国能取得上述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继往开来】
(4)从百年中华复兴的过程中还可以得到哪些认识?(至少写出两点)(2分)
22.在浙江省缙云县,有一对老人自1957年开始,每天记录家庭收支情况,至今已经几十年了。下面是这对老人向记者反映的情况。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9分)
1956年至1978年,工资一分也没有涨,两人加起来的每月工资是93.5元。这几十年里,有5个年头家庭财政出现赤字,即1961年赤字84元;1969年赤字116元;1973年赤字190元;1976年赤字76元;1994年赤字6 885元。前四次“赤字”是因为当时工资低,家庭开支大,1994年欠债是因为那年我们分到了80多平方米的房改房,这次欠债我们感到很幸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记的都是吃穿的开销。到八九十年代我们的账本记上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现在我们的退休工资加存款利息等,每年有5万多收入,花不完。
(1)读完材料后你的感受是什么?(2分)
(2)1978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进入新阶段,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开始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3分)
(3)根据材料能否得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完全实现的结论?为什么?(4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状况的出现得益于党的哪一农村政策?(2分)
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2)材料二《人民日报》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可信吗?为什么?(3分)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21cnjy.com
(3)材料三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实施后为什么效果很好?这一政策的推行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3分)
(4)三则材料反映的农村变革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教训)是什么?(2分)
24.中美两国从1979年建交以来,历经风雨,取得了长足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到机场迎接尼克松访华。2013年6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举行中美元首会晤。
材料二:当前,美国重返亚洲战略逐渐定型,并在2012年初写入美国国防战略报告中。结合近年美国在中国南海等问题上的多番举动?中美关系很可能会因美国强硬地重返亚洲受到冲击,相应的危机管理将成为未来数年保持中关关系健康状况的关键之举。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材料一中尼克松访华时期,世界处于怎样的格局中?(3分)
(2)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始终没有变化。这一立场指什么?(2分)
(3)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政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这一方针首先在哪个地区成功实践?(4分)
(4)纵观中美关系发展历程,你认为未来两国关系怎样才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3分)
25.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一直在寻梦、追梦,并为实现这些美丽的梦而努力着。辛亥革命至今的一百多年里,我们欣喜地发现许多梦想走进了现实生活中。(10分)
(1)土地梦——“耕者有其田”,是中国农民最久远、最执着、最沉重的梦。中国农民通过哪一历史事件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成为了土地的主人?(2分)
(2)统一梦——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之后,我们党和政府表示有经验、有能力解决台湾问题,这里的“有经验、有能力”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3)梦无止境,有梦想就会有追求。请你为祖国或者个人再设想一个好梦,并说说要实现这些梦,必须坚持的正确道路是什么?你认为实现这些梦要做好哪些准备?(4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三湘连三山,芙蓉映雪莲”,湖南人民与新疆各族人民心心相连。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湖南省从1998年开始对口援助新疆吐鲁番地区。12年来,无偿援助吐鲁番地区资金9000多万元,支持设备和技术项目资金4200多万元。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的?(3分)
材料二:湖南常德桃源县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位于常德市区与桃源县城之间,交通便利,被称为“维吾尔族第二故乡”。600多年来,该乡因民俗、饮食、婚嫁、丧葬等一直保留着古老的伊斯兰教习俗而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文化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多年以来,他们与汉族同胞和睦相处,共同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着美好生活。  21*cnjy*com
(2)结合材料二,请你为当地政府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实现民族共同繁荣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来源:21cnj*y.co*m】
(3)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谈谈对“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C
C
B
A
C
D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D
B
D
B
B
C
D
C
二、非选择题:
22.
(1)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达到小康水平。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等。
(3)不能。因为我国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
23.
(1)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或农业不断发展)。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土地改革。
(2)不可信。当时出现了“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各地浮夸风盛行。
(3)因为这一政策改变了以往生产上大群人共同劳动、分配上平均主义的做法,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影响: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十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4)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本国实际出发,制定农业发展政策。
24.
(1)两极格局。
(2)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香港。
(4)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5.
(1)土地改革。
(2)有经验是指在“一国两制”政策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有能力是指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3)生态梦、中国梦、个人的梦等。要实现这些梦想就必须。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勇担历史使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等等。21教育网
26.
(1)①湖南人民与新疆各族人民心心相连,体现了民族团结的原则;②对口援助新疆吐鲁番地区,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www.21-cn-jy.com
(2)①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经济大发展;②加强对该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③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为民族地区的大发展、大繁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等。
(3)①“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是指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关系是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交往逐渐形成的;③“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是当前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